[問題] 後製拉亮 vs 高ISO

看板DSLR作者 (murray)時間8年前 (2015/11/02 15:15), 8年前編輯推噓36(36064)
留言100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在低光源處拍攝 有時候回家會覺得曝光不足 就在用軟體拉亮 不過就好奇使用後製拉亮所產生的雜訊/粒子 是否會比拍攝時直接拉更高ISO所產生的雜訊還要多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73.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46448502.A.ED5.html

11/02 15:18, , 1F
要看你用什麼相機
11/02 15:18, 1F
我現在是拿6D,有時用ISO6400拍回家還是覺得不夠亮(餐廳場所etc. 都是拍家人/朋友,用35IS/F2,但常常覺得景深不夠,都會用到F4,快門設1/40s

11/02 15:36, , 2F
買個閃燈來用吧~
11/02 15:36, 2F

11/02 15:41, , 3F
快門再慢一點?一次多拍幾張總有一張成功@@
11/02 15:41, 3F

11/02 15:51, , 4F
不妨做個實驗比較看看
11/02 15:51, 4F

11/02 15:55, , 5F
同是拿6D,我感覺高iso比後製拉亮還乾淨
11/02 15:55, 5F

11/02 15:55, , 6F
C 家盡量不要這樣拉,開高 ISO 去拍比較實在。
11/02 15:55, 6F

11/02 15:57, , 7F
1/40s F4 ISO還要開到6400 打燈或補光燈吧...
11/02 15:57, 7F

11/02 16:00, , 8F
幾乎無光源了吧...
11/02 16:00, 8F

11/02 16:01, , 9F
氣氛好比較暗的餐廳會差 1 到 1.5 級曝光。
11/02 16:01, 9F

11/02 16:06, , 10F
我也覺得C家硬拉很悲劇,正確曝光效果比較好
11/02 16:06, 10F

11/02 16:07, , 11F
(但我用的是很舊的機型)
11/02 16:07, 11F

11/02 16:08, , 12F
高iso去拉。C家的高iso暗部保留比較好
11/02 16:08, 12F

11/02 16:11, , 13F
不是N家的寬容值比較好嗎
11/02 16:11, 13F

11/02 16:14, , 14F
沒有人要跟N and S去比啊。動態範圍整個被打趴
11/02 16:14, 14F

11/02 16:17, , 15F
其實高 6400 的話差距不大...:P
11/02 16:17, 15F

11/02 16:17, , 16F
C在高iso下,會有比較好的暗部。比低ISO硬拉好多了。can
11/02 16:17, 16F

11/02 16:17, , 17F
on有韌體可以做dual ISO. 誰叫感光元件不給力。
11/02 16:17, 17F

11/02 16:18, , 18F
甚至我們可以說,許多時候 Canon 還略勝。
11/02 16:18, 18F

11/02 16:19, , 19F
S、N 是贏在低 ISO 的動態範圍。
11/02 16:19, 19F

11/02 16:30, , 20F
6D低ISO的暗部細節也可善用DPP4.3來拉亮,請善用DPP效果不
11/02 16:30, 20F

11/02 16:30, , 21F
錯。
11/02 16:30, 21F

11/02 16:36, , 22F
要增加景深也可以考慮多退幾步拍,再截圖
11/02 16:36, 22F
所以N,S家是在低ISO時動態範圍較好 高ISO時反而持平或C家較佳!!? 一直只聽過N,S DR好,所以其實還蠻吸引我的 只是原本從60D升級,操作比較順手,但其實心裡一直癢癢的 若前兩句成立的話,請問在約多少ISO的情形下 C.N.S表現會差不多呢 退後增加景深感覺好像不錯,會學起來!! ※ 編輯: murray210132 (114.34.73.163), 11/02/2015 16:43:49

11/02 16:59, , 23F
高iso 正確曝光高感粒子其實不明顯
11/02 16:59, 23F

11/02 16:59, , 24F
之前有拍過,後制拉亮,曝光不足的暗部區有一塊難看
11/02 16:59, 24F

11/02 17:00, , 25F
的雜訊。不過考慮到快門、光圈、景深,我大都是拍完
11/02 17:00, 25F

11/02 17:00, , 26F
DPP才拉EV,而不是先在相機調整EV再拍
11/02 17:00, 26F

11/02 17:24, , 27F
ISO 3200 以上,S、N 兩家的動態範圍就不具優勢
11/02 17:24, 27F

11/02 17:25, , 28F
而回歸到畫素密度,也就是畫素越低的機種,高感表現
11/02 17:25, 28F

11/02 17:26, , 29F
越好。
11/02 17:26, 29F

11/02 17:27, , 30F
當然是指同價位機器,同水準的感光元件而言。
11/02 17:27, 30F

11/02 18:41, , 31F
雜訊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拍到“資訊”。如果你拍的時候,
11/02 18:41, 31F

11/02 18:41, , 32F
曝光不足,不足到沒有資訊進入感光元件,那你後製要拉
11/02 18:41, 32F

11/02 18:42, , 33F
都沒用,因為這塊是沒有“資訊”。用高iso,會有雜訊,
11/02 18:42, 33F

11/02 18:42, , 34F
但是有“資訊”進入感光元件,你才有後製的空間。
11/02 18:42, 34F

11/02 18:46, , 35F
所以曝光正確,你才能讓感光元件接收到資訊,才有後製
11/02 18:46, 35F

11/02 18:46, , 36F
的空間。這比雜訊要重要的多。
11/02 18:46, 36F

11/02 18:48, , 37F
即便c,n,s的高階相機動態範圍都很強,但是這種硬拉的方
11/02 18:48, 37F
還有 23 則推文
11/03 03:09, , 61F
(2)拉高ISO雖可稀釋掉暗部的讀取雜訊,但同時散亂
11/03 03:09, 61F

11/03 03:09, , 62F
雜訊所佔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3)超過某個ISO值(因
11/03 03:09, 62F

11/03 03:09, , 63F
機種而異)後,相機就不再進行類比放大,而改用數位
11/03 03:09, 63F

11/03 03:09, , 64F
放大,因此暗部的訊躁比不會再改善。(二)現今除Cano
11/03 03:09, 64F

11/03 03:09, , 65F
n以外的相機,讀取雜訊已低到不再需要類比放大,因
11/03 03:09, 65F

11/03 03:09, , 66F
此機身上的ISO是虛擬的。在這類相機上拉高ISO,相
11/03 03:09, 66F

11/03 03:09, , 67F
機一樣用單位增益來轉換成數位訊號,只是在RAW檔中
11/03 03:09, 67F

11/03 03:09, , 68F
寫入附加資訊,讓後製軟體讀取RAW檔時再放大訊號(增
11/03 03:09, 68F

11/03 03:09, , 69F
亮畫面),因此機身拉ISO和後製調亮的效果是一樣的。
11/03 03:09, 69F

11/03 03:09, , 70F
用低ISO拍攝後再後製調亮有幾個好處:(1)可保有最
11/03 03:09, 70F

11/03 03:09, , 71F
高的動態範圍,減少為顧及暗部雜訊而讓亮部過曝的
11/03 03:09, 71F

11/03 03:09, , 72F
機會;(2)可自行調整畫面各部亮度,而不像拉高ISO
11/03 03:09, 72F

11/03 03:09, , 73F
那樣是全畫面一起增亮。(三)部份相機比較特別,例如
11/03 03:09, 73F

11/03 03:09, , 74F
Nikon的D750、D810,或Sony的A7S、A7RII,它們擁有
11/03 03:09, 74F

11/03 03:09, , 75F
兩種轉換增益模式。要選擇機身拉高ISO或後製增亮,
11/03 03:09, 75F

11/03 03:09, , 76F
必須先知道它們轉換增益時的ISO值。例如:若在A7S上
11/03 03:09, 76F

11/03 03:09, , 77F
使用ISO1600時,請在亮部不過曝的前提下拉高ISO至20
11/03 03:09, 77F

11/03 03:09, , 78F
00,動態範圍和訊躁比會更佳(在數位相機中,ISO和
11/03 03:09, 78F

11/03 03:09, , 79F
雜訊多寡無關)。
11/03 03:09, 79F

11/03 08:56, , 80F
G大專業! 想知道更多有關(三)的說明,哪裡有資料呢?
11/03 08:56, 80F

11/03 09:11, , 81F
有趣的正在第三種,這或許說明了其他廠牌並非不再需
11/03 09:11, 81F

11/03 09:13, , 82F
要,只是不再那麼倚賴類比放大。
11/03 09:13, 82F

11/03 10:20, , 83F
拉高iso讓照片盡量符合正確曝光,會比後製硬拉效果好
11/03 10:20, 83F

11/03 11:31, , 84F
如前所述。在所謂 ISO-Less 相機上,曝光不足變成
11/03 11:31, 84F

11/03 11:31, , 85F
一種可以無損畫質的創作技巧。
11/03 11:31, 85F

11/03 11:32, , 86F
但實務上,曝光不足的控制其實更吃經驗,因為你要確
11/03 11:32, 86F

11/03 11:33, , 87F
保低光部分不超出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否則就像前面
11/03 11:33, 87F

11/03 11:34, , 88F
的推文,沒記錄下來的資訊就是零,拉不出任何東西。
11/03 11:34, 88F

11/03 15:06, , 89F
推g大,a7r2的iso轉換不知道落在多少
11/03 15:06, 89F

11/03 18:16, , 90F
iso640
11/03 18:16, 90F

11/07 08:21, , 91F
建議習慣看一下色彩分佈圖 就可以知道刻意降低iso拍的時
11/07 08:21, 91F

11/07 08:21, , 92F
候,色彩資訊有沒有在範圍內
11/07 08:21, 92F

11/07 08:23, , 93F
抱歉 正確名子應該是曝光直方圖
11/07 08:23, 93F

11/07 08:26, , 94F
如果你的色彩資訊在直方圖最左邊被截掉 那怎麼後製拉都回
11/07 08:26, 94F

11/07 08:26, , 95F
不來的
11/07 08:26, 95F

11/12 05:56, , 96F
光的質地和分佈瞬息萬變,老實說不太可能只考慮暗部
11/12 05:56, 96F

11/12 05:56, , 97F
或亮部,更可能是種權衡。因此有些狀況拉高ISO會走
11/12 05:56, 97F

11/12 05:56, , 98F
味,另一些暗部很吃重不宜採用重視亮部的高動態範圍
11/12 05:56, 98F

11/12 05:56, , 99F
目標。或許放慢快門多拍取刊堪用才是最佳策略也未可
11/12 05:56, 99F

11/12 05:56, , 100F
11/12 05:56, 100F
文章代碼(AID): #1MDmrsxL (DSLR)
文章代碼(AID): #1MDmrsxL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