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當代新儒家批評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韶音)時間10年前 (2014/03/01 22:46), 編輯推噓3(309)
留言1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36 (看更多)
※ 引述《weijing (綠茶半糖去冰不加塑化劑)》之銘言: : 還剩下最後一點時間,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回答了。一樣,只會指出你的錯誤所在。 :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還是回文好了,要不然講不清楚 : : 這篇的幾個回應同樣很爛 : : 要先了解該時代的問題意識,然後才有辦法談中國哲學,這是基本功吧 : : ps: 中哲史的基本功吧 : : 當代新儒家成立時的年代的問題意識主要就是如何回應歐美的文化霸權 : : 有的主張全盤西化,好比胡適,陳獨秀等等...之類的 : : 就是改變既有的文化,目的是為了符合西方社會運作方式 : : 有的主張中體西用,好比當代新儒家的基本立場 : : 還有其他的主張,這裡就先不談 : : 我談的問題是,當代新儒家沒涉及到文化主體性的問題, : : 以至於一百多年後的今日還在問同樣的問題,也提不出有效的因應方式, : : 時代變化,一百年前的問題不但沒有有效的處理,今日的問題發展更嚴重 : : ps: 以前是主導整個社會發展,現在是要維持既有的研究水準和保護招牌都有問題了 : : 但我這篇問的問題不應該在現在的這年代還繼續存在才對 : 你這邊犯了兩個錯誤:第一,你並不清楚當你把牟宗三當作新儒家代表人物時, : 你真正指涉到的新儒家傳承譜系到底從何時開始,變成全部都混在一起談。 : 這正是因為你對近代中國學術史把握得不夠深,只有大學生程度的籠統印象所致。 : 新儒家的定義,有窄的有寬的。但是當你把牟宗三當作第二代主要人物來談的時候, : 你談的是窄的定義。這時候還用這種籠統的時代觀去衡量就很有問題。 : 第二,也正因為你事實上抓不住更複雜的面向,所以只能用一種問題意識去看那個時代, : 於是乎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的問題意識也被你單純化,好像其他問題意識都不存在似的。 : : 天主教的傳教士對嗎? : : 他們看待中國哲學方式是三知論,這我那篇有寫了 : 不是。你必須搞清楚中國的「近代學術」意識最直接地受哪一國影響。 : 搞不清楚這一點的話,當然也就會弄不懂,包括中國哲學史在內的「中國xx史」書籍, : 為何開始從民國出現,而非早就受傳教士影響的明清。 : 時代都弄錯了,寫作意圖當然也就搞錯了。 : 你的許多問題都是你的資料讀太少又太過想當然耳所致。 : : 胡適對嗎? 全盤西化,最起碼至少改進中華文化核心內容以符合西方社會運作方式對嗎? : : 這和我的立場還比較相似一點 : 很多人都只看到胡適留學哥倫比亞、跟五四有關、提倡白話文,就以為他是全盤西化。 : 這當然也都是不肯再多花點時間去了解胡適所作工作的全貌所造成的。 : 把握不住一個人的問題意識,這點錯誤在這邊同樣浮現出來。 : 不肯多花點時間,當然就對時代認識不清,寫出來的判斷自然就錯誤百出。 : : 這是分類的問題 : : 為什麼該牟宗三是當代新儒家學派的? : : 不就是他認同該學派的論點或是該位學者的論點和該學派相近 : : 亦或是繼承了該學派的部分思想,又或者用的是該學派的方法論處理問題等等...之類的? : : 怎麼會是用師生關係來談是否是該學派的問題? : 你沒有看清楚我的文字,所以以下的一長串回應都走錯方向。 : 我講的不是「是否屬於該學派」,而是「是否最具代表性」。 : 如果你覺得牟宗三講中西文化比較,就可以堪稱第二代代表,那這定義也太薄弱。 : 因為滿足這定義的,又屬於同一學派的並不只有他。 : 我懷疑你對新儒家第二代的東西讀得大概非常有限吧, : 對第一代從誰開始、企圖為何,也充滿誤解,導致你對新儒家的全貌看不清, : 只能單單挑一個人出來談,而且還是談他的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 這種問題也不是只存在於你身上,很多人對於牟宗三以外的新儒家發展不甚了解, : 只不過他們未必會像你一樣書讀得不夠多就草率批評。 : 造成台灣地區對新儒家第二代人物認識的比重不均的一大原因, : 正是各人弟子分佈情形。 : 你沒有看清楚我的文字。 : : 就先假設牟宗三沒動筆好了,但他也署名了是吧? : : 應該問的是為何署名? 還有該篇內容為啥吧? 而不是直接否認那篇幾乎和牟宗三無關吧 : 你的作法來自於草率的治學態度。 : 為什麼不去花時間讀他一個人主筆寫的、篇幅更長的東西來衡量他的思想? : 只因為有關係?還是說你的時間少到只讀了不及他著作十分之一的份量, : 就要趕著上來蓋棺論定了? : 所以你看不到他更深入地談科學,以及其他東西。 : : ^^^^^^^^^^^^^^^^^^^^^^^^^^^^^^^^ : : 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問題 : : 就以你最喜歡談的資料蒐集正確性來看好了 : : 1.當代新儒家的學者只存在於中文學界嗎? : : 當然不是,而且又號稱是中國哲學,當然在哲學界也有一定教師和學生 : : 若是當代新儒家只剩中文系自己玩自己的那就等於該學派完全死亡了 : : 2.當代新儒家的研究範疇只侷限在中文系嗎? : : 當然不是,人文社會科學都是涉獵範圍 : : 那你如何只拿中文系出來談? : : 3.就論這三個例子 : : 成宗英屬於當代新儒家,他是拿中國哲學翻譯成英文推廣 : : 和轉化成英美社群主義的重要推手 : : ps: 好像是他自己承認自己是當代新儒家的吧 : : 所以按你的說法不屬於中文系的學者都不能是中國哲學乃至於當代新儒家的學者對嗎? : : 洪漢鼎前幾年在成大中文系任教,這幾年在中央中文系任教 : : 按你的說法若在中文系任教的教授不屬於中文系的一份子, : : 那什麼才是中文系以內的人? : : 既然是談中國"哲學"為什麼身為英美分析"哲學"學者陳瑞麟是外人? 真他的先不說,我只講洪漢鼎老師。 老師他絕對,不會,也不是所謂的中文系的人, 更也不會是所謂的新儒家, 更廣義意上的中國哲學(思想)的研究者都算不上。 因為老師一直都是西方哲學的研究者與參與者。 (近幾年有沒有著手於中國哲學的研究,我不清楚) 老師2001年在世新中文系開的課程也不是詮釋學,而是現象學。 老師是要將西方哲學,特別是現象學,在不走捷徑的情況下, 介紹給台灣。 老師對於中國哲學(思想)的了解程度, 於當時,大概跟大學生差不多,那是因為, 老師接觸的中國哲學(思想)都是來自於他先前的求學過程, 沒有深入過。 當然,我不清楚這幾年老師有沒有比較了解。 畢竟是在中文系教書,這個部分多多少少還是要碰。 一個沒有深入中國哲學,甚至是是儒家學說的人, 可以是新儒家?可以是影響中文領域的人? 老師是西方哲學,特別是現象學及其相關學說的介紹者。 是不是中文系的人,或是中國哲學(思想)研究者, 並不是他在那個地方教書,而是從他的學術主軸來定的。 就算之後的十幾年,現象學或詮釋學對中文學群有非常大的影響, 也不會讓老師成為中文系的人,也不會是所謂的中文人。 不要先把框架放在一個人身上, 一有了框架,其他的部分就看不到了。 從一個人開始,再將他放在應有的位子上。 順便在碎嘴一下, 台灣真的不是只有新儒家, 「新儒家」的內容是什麼,是需要去思考的。 新儒家是主流嗎? 我不覺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3.165.127

03/01 23:18, , 1F
是沒看過他的現象學專書,但他有名的是詮釋學
03/01 23:18, 1F

03/01 23:19, , 2F
國內做現象學的像是蔡錚雲,游琮琪,吳俊業等等...都比
03/01 23:19, 2F

03/01 23:19, , 3F
他的現象學還有名
03/01 23:19, 3F

03/01 23:20, , 4F
我自己念中山哲研,在相關現象學研討會場子也遇過不少
03/01 23:20, 4F

03/01 23:21, , 5F
學者,我敢肯定他不在現象學圈子裡面,不管事中港台也好
03/01 23:21, 5F

03/01 23:21, , 6F
還是東亞,甚至是世界的也好
03/01 23:21, 6F

03/01 23:22, , 7F
他不再現象學的圈子裏面
03/01 23:22, 7F

03/01 23:25, , 8F
再來是,他有沒有影響中國哲學發展?
03/01 23:25, 8F

03/01 23:26, , 9F
若按照現在的當代新儒家的走向,是要把詮釋學當工具
03/01 23:26, 9F

03/01 23:27, , 10F
他在這方面是把詮釋學介紹過去的
03/01 23:27, 10F

03/01 23:28, , 11F
他當然不是當代新儒家沒錯? 但他有沒有影響中哲? 有
03/01 23:28, 11F

03/01 23:41, , 12F
文章代碼(AID): #1J4VAzEe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4VAzEe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