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儒學與佛學心性上的問題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浪人劍客)時間15年前 (2009/03/25 10: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 (看更多)
分享一下我所認識的跟大家分享 我也是修學藏傳佛教的學生 但現在在我所謂的學習課程當中 其中一個是背論語 當然現在還在背 不過面對這些文字真的是越了解是越歡喜 對我而言 能稍微學習到佛教跟儒家的內涵 然後結合在一起是很有趣的 大致來說 如果認識學佛有所謂的道次第的話 可分為下士道 中士道 上士道 下士道是求未來會更好 乃至於人天乘(如果信輪迴的話) 所以我認識的 儒家所講述的內涵大概在下士道 但其實我念論語念了這麼一陣子 還是不能很懂仁的內涵 但我知道這個仁一定比我想像中的高 但還是不與佛教所講的有違背 例如 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我學習到佛教的內涵也講孝悌 而且很重要 其實還有很多 我都還在揣摩 像: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我未見立不足者 蓋有之矣 我未之見也 都在在說明 仁的標準 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所以我想多了解儒家的內涵 其實對於理解佛教也會很有幫助 我曾聽說佛陀像太陽 孔子就像星星一樣的譬喻 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不論在東方或西方都會出現許多來教育我們 我想就你的問題來看 境界應該是不一樣的 但想要成佛的話 先走向聖人的境界是必須的 謝謝您的問題 ※ 引述《joe680710 (喬少)》之銘言: : 最近跟一位信仰藏傳佛教的師兄聊天,他總是希望我能多唸經禮佛實修,對生命有實質的 : 幫助。他的理論大約是:透過唸經禮佛能讓心更圓覺清明安定,然後方能有所成就。 : 我指出我跟他之間基本上的差異是在於動機與目的 : 他是希望今生即能往生淨土 : 我說我偏於儒學只求做到當下合於仁義,是應該這麼做便做,並沒有什麼動機和目的的。 : 他反駁我:你所謂的"應然""仁",在佛法看來並不能完全通透達到完全的"覺性",就算 : 自己覺得求仁得仁了,這個仁還是有我執的成份在,並末擺脫"無明" : 我略知佛學中對於心性的解析很精微,先秦典籍中孔孟提出的"仁"的觀念,似乎並沒有 : 很詳細的探討這個問題。 : 簡單的打個比方: : 我這位朋友會認為,孔子的我欲仁斯仁至矣,那個仁的境界仍存在孔子的主觀中 : 以佛法的角度看,他十分存疑孔子的心境之純淨,是否到了佛的覺知開悟之境界。 : 這似乎是在比較 : 佛(覺者)的境界(不討論神話後的佛) : 與孔子仁者的境界 : 是否皆屬於同一理序 : 我回答不了他的問題,想請教各位(若不適合在此提問,我再刪掉此文,謝謝各位)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202.128
文章代碼(AID): #19oP4xLN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oP4xLN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