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如何手沖得到高濃度、低萃取的咖啡

看板Coffee作者 (亦狂亦俠亦溫文)時間5年前 (2018/12/19 18:50), 5年前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做了一個excel表格供咖啡版友參考一下 https://goo.gl/hSd7Vy 版友可以直接複製到excel上面貼上 就可以自己改改看玩玩看了 有附上SCA的金杯沖煮標準, 如果沖煮的濃度或是萃取率, 超過金杯萃取的標準, 也就是「可能」會有不好的味道出現, 或是口感上太薄、太濃難以下嚥, 會用紅字標出。 在粉水比與粉量不變的狀況下, 純粹以溫度或者是沖煮方式來改變的話, 萃取率跟濃度會一起改變, 濃度越高,萃取率越高。 把粉水比當作變因的話, 假設我們有世界菁英機器奈米級沖煮技巧, 可以精準的掌握, 在相同的粉量下, 每一把的萃取率都一樣, 那一定可以得到粉水比越低濃度就越高, 因為濃度本來就是水量來決定的。 但因為萃取率都是一樣的, 所以其實濃度與萃取率之間, 並沒有絕對的高濃度“低”萃取, 因為其實在這種變因下萃取率永遠是一樣的, 高濃度低萃取的概念應該是 濃度/萃取率 的一種相對關係, 所以是在同樣萃取率條件下, 如何取得相對高的濃度, 或者說是相對飽滿的口感。 當然這些探討前提都是在單一變因的狀況下, 如果同時要改變好幾個變因, 那其實這樣的表格並不具有科學價值, 一點心得跟研究,歡迎大家一起來研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155.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45216608.A.C38.html

12/19 19:46, 5年前 , 1F
推用心
12/19 19:46, 1F

12/19 20:07, 5年前 , 2F
很棒、推~
12/19 20:07, 2F

12/19 20:29, 5年前 , 3F
話說,沒有溫度的數值耶
12/19 20:29, 3F

12/19 20:36, 5年前 , 4F
溫度 沖煮的擾動 歸類在沖煮手法 假定在穩定的狀況下
12/19 20:36, 4F

12/19 20:36, 5年前 , 5F
都一樣 粗細度也是
12/19 20:36, 5F
※ 編輯: SnowPhage (61.223.68.193), 12/19/2018 21:25:56

12/19 22:49, 5年前 , 6F
推 太感謝了
12/19 22:49, 6F

12/19 22:59, 5年前 , 7F
感謝分享,請問悶蒸時間、水量也會影響萃取率嗎?
12/19 22:59, 7F

12/19 23:40, 5年前 , 8F
咖啡融出物的多寡,與烘焙度相關嗎?
12/19 23:40, 8F

12/20 10:19, 5年前 , 9F
12/20 10:19, 9F

12/20 15:45, 5年前 , 10F
push
12/20 15:45, 10F

12/20 16:14, 5年前 , 11F
先前多數推文的概念是透過粗細溫度注水等手法來降低萃取
12/20 16:14, 11F

12/20 16:14, 5年前 , 12F
率,既然萃取率低了當然要改變粉水比來提高濃度。不知這
12/20 16:14, 12F

12/20 16:14, 5年前 , 13F
樣的概念哪裡有誤?
12/20 16:14, 13F

12/21 02:58, 5年前 , 14F
顆粒粗細影響通過速度 但是粉心.表面跟水的距離也會一直影
12/21 02:58, 14F

12/21 02:58, 5年前 , 15F
響萃出的風味 就是...咖啡如同化學實驗的地方
12/21 02:58, 15F

12/21 03:04, 5年前 , 16F
不過不同水溶性物質有不同溶解狀況 溫度高低影響溶解度 然
12/21 03:04, 16F

12/21 03:04, 5年前 , 17F
後難喝的也會溶出"
12/21 03:04, 17F
文章代碼(AID): #1S6Y9Wmu (Coffee)
文章代碼(AID): #1S6Y9Wmu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