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雜談] 藥物vs藥氣

看板ChineseMed作者 ( )時間14年前 (2009/11/03 11:51),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有些問題想請教,如有用詞不適請多包涵。 ※ 引述《sunkisswang (HelloWorld)》之銘言: : 中醫離不開氣,有氣才有經脈, 請問您說的氣是指什麼呢?跟中醫「陰陽氣血」的「氣」一樣嗎?還是「炁」? : 才有五行五臟的基礎理論. : 當然,也才有對應的醫術 : 不管是針灸,藥石,氣功... : 都離不開這個根本 : 然而,科學中藥可以說是中藥的物質化,中皮西骨 : 應為它少了原有的藥氣 : 沒有藥氣就很難跟經脈契合 : 空有物質成分,藥效大打折扣 : (其實,現今的針灸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 無氣不成中醫 : 說個提外話 : 曾經在台北一家蔘茸中藥行 : 它的人蔘品質非凡,也都密封在玻璃容器中, : 但是這些阻隔對內行人行同無物 : 甚至不須刻意用手掌稍微帶過,就可以把人蔘藥氣吸乾 : 但是,那老闆也是內行人, : 他趕快抓好藥,意思意思的收了50元 : 趕快送客出門,要出門口了,他才問師承為何 : 無意佔他便宜,無意中也吸了不少 : 反之,科學中藥,唉... 請問您是如何判斷科中少了原有的藥氣呢?是科學驗證還是氣功手法還是別的方式? 的確很多人說科中跟水藥效果很難比,不過能用科中治大病的也不能說很稀少,到底 是用科中的人學藝不精還是科中真的差得無以復加呢?我「主觀」認為科中的效果會 跟水藥有些差距,但應該不至於差到無法治病的程度。而且還要考慮科中的方便及廉 價(雖然品質打了折扣),畢竟以傳統製藥方式不容易照顧到多數人,希望將來技術 再進步有機會能「普遍量產」「遵古法製的中藥」。 另外關於吸藥氣的部份,我一直有個疑惑,「當下」吸到了,會不會過一段時間之後 就「回去」了?還有就是怎麼確定吸到了並且能長久保留住,是身體的感覺嗎?我聽 過一種說法是意念一散就通通恢復原狀了。 恕冒犯,其實我覺得這樣吸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很好,如果一切是平衡的或者以 道家說一切依「道」而行,就算現在吸到氣,總有一天要用某種方式「還」回去。 : 是見過老師父用科學中藥治大病 : 但你若依照他的藥方自己到藥房買同樣的科學中藥吃 : 保證,就是效果不彰 : 原因很簡單,用氣, : 氣既可分陰陽,化五行,就可入藥 : 以補科學中藥的不足 : (插話一下,大悲水有療效,原理類似) 您的意思是說老師父用「氣」加持自己開的藥嗎?不會氣功的中醫開科中就治不好嗎? : 當然,他們的級數不會在這裡自誇 : 不過,稍有經驗的人,應該嘗試過同樣的藥方 : 用科中與傳統藥石療效的差別 : (插話一下,別以為礦物就沒藥氣喔) : 按照目前用藥習慣與政府政策來看 : 中藥,早晚會成西藥 已有大型教學醫院計畫實驗科中與水藥的療效差別,北市聯合醫院也有中西醫聯合治 療中風病患的計畫(印象中是健保局的計畫),台大醫院也已成立「輔助及整合醫學 中心」。一定有人覺得這些做的不好,或者誇張一點的人會認為是作秀,不過總算是 開頭了,是一件好事。 只要中醫師自己爭氣,一定有出頭的那一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8218 http://www.ccmp.gov.tw/download.asp?File=bul_150_1.doc&tag=B http://www.ntuh.gov.tw/CIM/default.aspx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73051 : 不成熟的見解,也請各位先進 : 不吝賜教 : ----------------------------------------- : 又,老中醫師若會收驚驅鬼也不意外 : 陰物入陽體必有邪氣,清乾淨就好了 : 只是科學至上的先進們大概會認為這是妖言惑眾吧 : 或者認定這是古老中醫不科學該淘汰的部分吧 以下是題外話,也算是為「科學家」做一點辯白。 會如此想的應該都「不夠科學」,科學家會想辦法去描述所有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要去 研究或先用簡化的方式來表達,或者實驗證明是無稽之談,不能直接否定或放棄。舉例 來說,二元邏輯(非真即假)因為無法完整描述許多事件,於是發明了「模糊邏輯( fuzzy logic: http://lingb28.myweb.hinet.net/b9091199/Fuzzy.htm)」。 -- Seeing is believ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0.193

11/03 18:44, , 1F
若說人體內物質跟能量可以轉化,那氣跟藥則是一體兩面
11/03 18:44, 1F

11/03 22:16, , 2F
只是期望現今推廣中醫的同時,功夫不要忘記了
11/03 22:16, 2F

11/03 22:20, , 3F
沒有功夫就很難駕馭氣,對人體與疾病的認知就隔一層
11/03 22:20, 3F

11/03 22:21, , 4F
看起病來總是隔靴捎癢,不能親身感受
11/03 22:21, 4F

11/03 22:23, , 5F
或許您已回答我的問題,只是我無法體會
11/03 22:23, 5F

11/03 22:25, , 6F
物質跟能量當然可以轉化,食物轉成能量,然後可以長肉
11/03 22:25, 6F
文章代碼(AID): #1AxwZ5ux (ChineseMe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xwZ5ux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