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千年來被國人誤解的七句古話

看板Chinese作者 (GoTryItsHow)時間15年前 (2008/11/12 02:27), 編輯推噓3(3016)
留言1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七千年來被國人誤解的七句古話(轉貼) 不知道有沒有OP 請教各位大大 對下面這篇文章的看法 1、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就 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 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就讓人感 覺很有點肅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過去那個被打的人還笑笑說打得好啊,你越打 我我就要對你越好……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感動到傻眼,這多好一孩子,多偉大的情操啊 ……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 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 ,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 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 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 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明一向被認為是謙遜堅忍的,同樣是被人欺負,西方的帶頭 大哥耶穌在聖經裡就叫囂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小弟們!別人瞪了你一眼,你就 要瞪回去,別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來!而東方呢?佛家的精神領袖釋迦牟尼說「我 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而且他可不是說說而已的,大鷹來欺負他 ,要吃他的肉,他也真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就偉大得有點近乎BT了。說 完了國外的幾位大領導,再回到中國,孔老宗師的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別人有意地曲解呢? 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眾成為「 以德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我們再來看看影響吧,孔老先生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國文化史上起的壓迫 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殘暴,我們要「以德抱怨」,地主剝削,我們要「以德抱 怨」,八國聯軍都打到北京了,還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稱臣,要想盡 一切辦法彰現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就是沒想過反抗。 試想,如果中國的文化裡,沒有這種把正確的思想東篡西改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惡習 ,如果孔子這句原話沒有被刻意地曲解成這樣子,我們中國人會養成這樣一種懦弱的思維 慣性嗎?有人說西方人的骨子裡本性是狼性,而東方人的骨子裡的本性是羊性,這裡如月 影倒想問問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成了這樣?如果我們從古以來信奉的是西方那種「以 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訓誡,近代史上的中國,會給世界留下那麼一個任人魚肉的印象嗎 ?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9   暈回來了`那繼續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論語·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話,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說,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 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絕對很明顯就是封建 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小老百姓嘛,讓他們知道那麼多干什麼?最好 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 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抹殺了多少真理與人民的創造性,但同時,我 們的問題就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   我們知道,在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人要研讀那時侯的文章,便要再 經過一個「句斷」的過程,即是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適當地方加上標點和停頓, 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在這裡插一句,孔子的文章為什麼被後人引用得 非常多呢?這其一當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則是因為他的語錄涵蓋的範圍非常 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一來,後來的人無論是誰,抱著什麼目的,都 可以從孔子的話中斷章取義地引用其中的相關部分,再加以自己個人傾向的理解和句斷, 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方說現在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從前文來看,我們孔 老先生前邊一直在討論詩禮樂這三種東東的教育問題,可怎麼後邊一下子就變成去教帝王 權術的訓誡了呢?原來,這又是後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刻意在句子的中間用一個不恰 當的「句斷」使這句話產生了歧義的緣故。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 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 民掌握了詩禮樂,好,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玩不來這些東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 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你看,這才是「有教無類」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 意嘛。好好的一句話,硬是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撓 人民知書答理尋求知識的愚民之術。真不知道那些曲解這話的SB怎麼想的,你要說這種P 話是教育家孔子說出來的,誰信啊?都把人民當白痴來忽悠了?   有人說古時候的中國人民是不幸的,即便是在物質豐富的盛世,他們的精神世界也貧 乏得可憐,到了中近代,西方的思想領域漸漸迎來了文藝復興,迎來了民主共和,迎來了 一個又一個推動世界的發明進步與思想啟蒙,而聰明的中華民族呢?在更早的時候他們就 有了偉大的四大發明,走在了世界的前邊,可為什麼就是這麼好的基礎,到了近代我們反 而遠遠於西方這些小字輩的民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惡毒的訓誡啊!它像一條 張開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纏在中華民族的身上,泯滅了多少先進的思維火花,束縛了 多少應有所作為的苗子。但反過來看看,故意曲解這句話的封建統治者固然可恨,但我們 能完全把責任都推到他們身上嗎?這本身就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情,我們怎麼就沒想想, 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一個用一生置身於教化天下民眾的孔子,又怎麼會說出「民不可使知 之」的蠢話來?更可笑的是,這句話我們竟然就這樣相信了幾千年膜拜了幾千年,這最後 該傷心的,是孔老先生呢?還是我們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歪曲程度:7   反面影響:9   3、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民間諺語聯對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一個例子 之一,就算是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輕易看出這其中的不妥之處,首先,這 無毒不丈夫,就跟我們認識的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 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 夫了?   原來,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 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蕩的男人形 象就躍然於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一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 「君子」嘴裡就變了個味。為什麼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 語裡,「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唸著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 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 毒不丈夫」了,於是這句話,終於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 文人的筆下的又一個犧牲品,「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原話裡一個君子對一個丈夫 ,一個度對另一個量,本來是很完美的一個句子,可經過上千年的以訛傳訛,竟成了「無 毒不丈夫」這句現在我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這句話的整個演變過程,我寧可相信是無意的,否則也太缺德了,這不故意往咱男人 身上抹黑麼?但就是這無意的一個訛傳,卻也給我們帶來了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先入為主,潛移默化。無毒不丈夫,我們天天在耳濡目 染這個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際,心裡的價值觀人生觀,難免也會受到些不良影響,天天 看著電視裡奸人慫恿主角幹壞事的時候都用這句:「干吧!無毒不丈夫!」然後主角想想 也對,於是五指併攏手掌上舉,狠狠地做一個切的動作:「無毒不丈夫,幹!」你能說同 樣作為一個男人,這東西看久了你的思維能不收到一丁點兒的影響麼?關於這種語言的影 響力量,我再舉個例子,比如隔壁頂撞了我一下,這時候我朋友張三來了:用的是原版的 好話勸我:「老話說,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個男人,就別跟他一般計較 了。」張三這樣說,我這個大丈夫當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計較這種小事,可如果另一種情況 ,張三來和我這麼說:「這老話怎麼說的?無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慫啊!給 你刀,去做了他!」看看,我聽到他這話,除了接過刀速度衝出去亂砍以證明自己是個男 人之外,還真沒什麼好辦法,你說對不對?   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歪曲程度:9   反面影響:5   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現今女權主義抬頭,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便立時變成了女權精英批判者們群起而攻之 的絕好靶子,看看,這就是你們中國男人歧視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這老混蛋啊!害 我們女性被壓迫了幾千年啊幾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們要頂上半邊天再搶他們 的半邊~~天!一時間,群情激憤,凶狠異常,熱鬧非凡。但各位姐姐們阿姨們姑奶奶們, 且聽如月影說兩句話,你們把這罪過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卻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先根據當年老孔的處境,提出一個疑問:「孔老先生當時,為什麼要說出「唯女子與 小人難養也」這樣的話?任何人說話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當然,除了瘋子,而我們的孔 老先生應該不是瘋子吧?而且這位孔老先生受《詩經》的影響很深,他說:「詩三百,一 言以蔽之,思無邪」,他認為《詩經》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而我們再來看看這部孔子都很 推崇的巨著,裡邊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頌了女子的活潑美麗,大方善良,歌頌了當時男女平 等的浪漫愛情氛圍,事實也是這樣,在春秋時代,男女間是相當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 是曾反覆多次以詩經裡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來表達了自己對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 觀點。所以,說孔子歧視婦女,不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與當時的民間社會整個大環境 對不上號,因此這個說法,實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們就要看看,孔子當初是在什麼一種環境下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 話的?這話又是對誰說的?他一宗師級別的身份,不可能在路邊想著想著突然心情煩躁就 開罵一八桿子打不著的婦女同志吧?在《史記·孔子世家》裡,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 行,孔子「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我來大致翻譯一下這段話,當 代全國教育勞模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 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 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 耀,貶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個鬱悶啊,你衛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多些,還是喜歡女色多 些?在你心裡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乾醋自己吃完,依然沒人鳥他,孔子怒了,說:「吾 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丟!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GO,GO,GO!」收拾行李就離開了 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 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你看,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孔子這話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知道,他罵的 人是那種「被養」的女人和小人,女子還好說,可想想什麼人才能養小人?君主啊!再看 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起包括自己老媽在內的 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 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宮廷女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後一句話怎麼解釋呢?就 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後宮的女人和沒什麼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 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 總之是非常麻煩。此前沒見過什麼宮廷裡女人之間的鬥爭的孔子說出這話是可以理解的, 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這些事例還少嗎?孔子之 後,宦官小人當道,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不可枚數。所以我們的女性同胞 們,你們要清楚,孔子當時沒發神經把你們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罵一通,別再 憋屈他老人家了~~   最後一個問題,那麼是誰誤傳了這句話,讓我們可愛的女性同胞被壓迫了幾千年之久 呢?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如月影要幫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幫你們找到一個真正 的罪魁禍首,讓你們發洩出那幾千年積下的怨恨(怎麼說著說著像鬼片了-_-!),好了 ,拉回正題,西漢的時候有一位所謂的「大儒」董仲舒,此人大力主張「夫為妻綱」,就 是這個傢伙,借孔子的一句話斷章取義,給廣大的中華婦女頭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鎖。看看 這傢伙在《基義》一書裡提出的「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之義,皆與諸陰陽之道。君為 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他這東西就 是一為討好歷任統治者的馬屁之作。「君為臣綱」,為歷代皇帝所接受,漸漸形成了封建 統治的一套準則,而「夫為妻綱」,則為歷代男人所推崇。這「綱」是什麼意思?君為臣 綱,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這個「綱」的厲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沒 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來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時刻提心吊膽地按著老公的這 個「綱」過日子,這三綱五常,束縛了中國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歪曲程度:6   反面影響: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 》   這句話是莊子說的,八卦一下,莊子此人,實在是如月影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的 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別對我胃口,什麼大家不愛聽這些?那算了,本來想抖點猛 料讓大家深入瞭解一下我這個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別扔雞蛋,我說正事還不行嗎?好, 先來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我們在什麼地方見得最多呢?第一,是 圖書館,第二,是全國各個小學的後牆上,按照現在人們的普遍理解,這句話實在是學習 勵志類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多崇高的目標啊,這比什麼孔老夫子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都來得有氣勢多了,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學子在這句話的激勵下 鑿壁偷光聞雞起舞奮發圖強追求上進讀那些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動力啊,偶像啊,莊子七 老八十還能說出這麼振奮人心的話,咱年輕的小輩正當青春,怎麼能輸給他老人家?不狠 狠地讀書怎麼對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說出來,往往會讓人哭笑不得,莊子的這句話其實是這樣說的,「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我莊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對的知識是無限 的,要我以本來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種永遠看不到邊的盡頭,你當我是SB嗎?這樣會搞 死自己的捏~~莊子是一個追崇順其自然,清淨無為的灑脫人物,他認為人吃個飯,飽了就 行,沒什麼必要追求奢華,穿個衣,別凍著就行,實在不需與什麼人攀比。同樣,學問也 是如此,學夠了就行,學以致用,學問學來就是為了用,你一個人再牛B,還能全部用到 這世間所有的學問?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學老學把自己整個生命都拿來學這是干啥呢? 時間都被你拿來學習了,還怎麼有時間把學到的東西拿來用呢?這不就跟吃飯是為了炫耀 穿衣是為了攀比的人一樣,完全本末倒置了嗎?所以他老人家就在《養生主》一書中給後 世陷入這個怪圈的書呆子們提了個醒,你們這樣苦學盲學亂學通學,對身體不好滴,會搞 死自己滴~~   當然,莊子的這句被人誤解的話,其實並沒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麼大, 讀書是必須的,掌握一定的知識也是必須的,但咱們要記得自己把握好,有個度。你就算 用半輩子武裝得自己學富五車,卻發現很多知識你根本用不上,這不浪費了麼?莊子從來 都不認為一個人能比自然更大,這是他所有的話中唯一的主題思想,實際上,就算我們拿 現在的世界觀來衡量一部《莊子》,仍能發現他的學說裡,有許多是符合辨證唯物主義思 想的。可嘆的是,就是這麼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一句勸解讀書人適可而止循序漸進 的話卻被一些叫嚷著「人定勝天」的人當成了激勵年輕人拚命讀書的名言來供著,科舉改 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應試教育,於是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質卻一年比一年低下, 最後整黃了吧?你看現在大學文憑都和廢紙沒什麼兩樣了,這幫人還不醒悟,還是繼續讀 ,讀完大學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讀完博士讀博士後……讀完出來一看,嘿,好像我 已經老了捏,很多知識也用不著捏,這不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麼?最後再說一句私人的牢騷 話,最近我去圖書館,總看見一幫老頭老太太天天在那侯著,一見有啥免費的學習班就往 裡鑽,也根本不管別人老師是教著什麼,各位老爺爺老奶奶們,聽我這個後輩說句話,您 們這不瞎搗蛋麼?趕時髦啊?擺個性哪?想讓我們稱讚下您啊?還是真打算活到老學到老 啊?自個兒細細思量一下有什麼意義麼?能不能騰些地方給些真正需要的人進去?M的連 「量子力學基礎淺談」都有街道的老大媽在裡邊佔著位置,我真是無語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歪曲程度:8   作者:222.212.252.*2008-1-520:18回覆此發言   ------------------------------------- --------------------------------------- ----   6回覆:被國人誤解了千年的七句話~(ZZ)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說點輕鬆點的吧。   沿著偉大的思想家莊老爺子的足跡,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條咱們耳熟能詳的名句:「 相濡以沫」。   說起這句話,其實大有來頭,我想大家都聽過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吧?江湖,這個「江 湖」是從哪兒出來的呢?很多人以為最初是古龍小說裡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實不然,江湖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便是在莊子說「相濡以沫」的這句話中。在《大宗師 》篇中,莊子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他說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乾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窪, 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 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 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江湖」就是這麼來的,沒想到吧?做下小廣告哈,歡迎觀看點評 在下拙作:小說《書江湖》,不是什麼特別牛B的書,主角比佐羅牛B一點而已,現正聯繫 出版或許不日上市,先搜索來看一下也可以~~   恩,恩,回來,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雖然這並不是愛情最理想的狀態。當年街道 居委會的老大媽就算再沒文化,這句話肯定是會說的,在我們的父輩那個婚姻靠組織介紹 的年代,這句話支撐了多少性格各異,卻本沒有多少感情基礎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 濡以沫,多好的一個榜樣啊,只是當年沒曾想,只是當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 支撐,為什麼卻不乾脆灑脫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對方放開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 江湖呢?   相濡以沫,這句話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個大學的同學,是個陝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學時找了個陝西的男朋友,她把自己 的一切都給了他,當然包括了身體,可是那個懶惰的男朋友對她很不好,常打她罵她像傭 人一樣地指使她,卻又根本離不開她,我們驚奇的是,她竟然一直默默忍受了下來,一忍 就是四年,我們忍不住問她,你們過得這麼辛苦這麼難受,為什麼還要在一起呢?她卻這 樣回答:「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雖然在一起不是很快樂,但這不就是相濡以沫嗎?」   我無言,這能算是相濡以沫嗎?為什麼明明外邊有更大的江湖,更寬廣的天地,為什 麼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來,卻要把雙方都綁在一起,不開心地繼續過下去呢?我 們都身處一個傳統思維佔據非常強勢地位的社會,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讓多少愛情做了 這種傳統思維的犧牲品。其實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開心,別人的稱讚又能怎麼樣?如果 自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天地,別人的指責又能怎麼樣?唉,說大了,有點沒邊沒際, 父母也教育過我勸合不勸分的道理,這話題也到此為止吧,勸合不勸分,相濡以沫啊,原 來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嘆息一聲,我們都沒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來後邊,還可以相忘於江湖 。   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歪曲程度:--   反面影響:--   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 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 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標準的無政府主義宣言,標準的對社會不滿。這句話在各種憤 青的文章中,在當前下三流的網絡YY小說裡那是隨處可見,主角通常是弱小無助,飽受壓 迫和不公,於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立時或悟道飛 昇,或肉身成佛,或從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小癟三變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基本上,這些孩子的思維都可以總結為一種抑鬱太久的被壓迫感大爆發,就好像連老 天都欠了他們個十萬八萬似的。可是呢?另一方面這幫無政府主義的傢伙又沒膽子喊出什 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類更牛B的話,更不敢扯出個大旗子大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最後,只好喊一喊這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以表達一種受到不公平待遇的 憋屈。說實話,其實我挺同情這些人的,無政府主義沒什麼了不起,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沒 有經歷過無政府主義的階段,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沒有青春,我也經歷過那種思想特別衝動 覺得這世界上誰都跟自己過不去的時代,不同的是現在我知道了怨天尤人一點用都沒有, 社會是不公平,社會就是這麼吊不公平,如果你覺得社會不公平,你只有自己努力去改變 這一切。   但就算我非常理解他們的青春年少,我還是有必要得跟這些後輩們說一句,你們這句 話,其實恰好用錯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根本不是你們從字面上理解的,說天地殘暴不仁,把世 間萬物都看成豬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豬狗,也根本不是你們想的那樣說所謂高高在上 的統治者們,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賤。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 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你們推崇的這句話,它的原意中根本沒 有你們所需要的壓迫與歧視,卻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 有的眾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為什麼現在你啃著幹面包,別人卻吃著海鮮大餐? 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為什麼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過一樣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 行,那就別想了,為什麼你不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稍微扭轉一下這樣的「不公」?只 是大叫著不公平大叫著沒天理大叫著等著天上掉個餡餅下來補償你的委屈你的遺憾你正損 失著的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年華,有用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一篇是寫給那些迷茫孩子的,如果你理解錯了這句話,你會陷入自己的監獄,不能 自拔。如果你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我恭喜你,孩子,這時你才真正長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30.142

11/12 07:42, , 1F
很多意思在這篇文章也曲解了= = 以直報怨不是那個意思
11/12 07:42, 1F

11/12 07:43, , 2F
孔老夫子也不是剛烈如火 張三豐喔= = 聖經也沒說以牙還牙
11/12 07:43, 2F

11/12 07:44, , 3F
以德報怨被政治化也是走偏鋒的解釋
11/12 07:44, 3F

11/12 07:45, , 4F
其他太多沒時間看完
11/12 07:45, 4F

11/12 07:50, , 5F
不過倫語真的超好 真的是培養德行的大作
11/12 07:50, 5F

11/12 13:08, , 6F
以眼還眼 是西方文明根源,兩河流域的某個文明的想法,
11/12 13:08, 6F

11/12 13:08, , 7F
抱歉我忘記她叫什麼了>"<不是幼發拉底
11/12 13:08, 7F

11/12 13:10, , 8F
我想起來了,記得沒錯的話,是希伯來
11/12 13:10, 8F

11/12 13:10, , 9F
聖經後來有鑒於此,所以排除掉野蠻的以眼還眼。
11/12 13:10, 9F

11/12 13:28, , 10F
漢摩拉比法典....似乎跟希伯來人無關...?
11/12 13:28, 10F

11/12 13:30, , 11F
抱歉 我再度記錯XD 我只記得是一個西方古文明的東西就是
11/12 13:30, 11F

11/12 13:31, , 12F
對 就是這個法典,但我完全忘記他是哪個文明的東西。
11/12 13:31, 12F

11/12 23:54, , 13F
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西亞文明的法典
11/12 23:54, 13F

11/12 23:58, , 14F
很不理性的感言:這篇文章痞氣頗重,讀不順 @@...
11/12 23:58, 14F

11/16 02:50, , 15F
毒與度都是仄聲,與音律應無關聯
11/16 02:50, 15F

11/16 02:57, , 16F
詩經對男女感情的描寫也不足以證明當時男女平等
11/16 02:57, 16F

11/16 03:02, , 17F
以現今而言也有男女關係不好,但不代表現今便不平等
11/16 03:02, 17F

11/18 11:37, , 18F
就算舊約聖經有說以眼還眼,耶穌也沒這麼說,
11/18 11:37, 18F

11/18 11:38, , 19F
這一定要分清楚。
11/18 11:38, 19F
文章代碼(AID): #196SwD9z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96SwD9z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