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學科] 元素不能再分解出其它物質嗎?

看板Chemistry作者 (怕冷也怕熱)時間11年前 (2012/12/15 01:25),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sakura0613 (Sunkiss)》之銘言: : 這篇很久遠了...但實在不太滿意裡面的討論,想再拿出來問問大家... : 首先,先將我所認知到的事物定義列出: : 1.元素:不能再用普通化學方法再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目前發現的元素有117種) : 2.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依一定重量比例,所組成的純物質。 : 3.同位素:原子序相同,質量數不同的元素。 : 4.同素異形體:由同一元素所組成,而性質及形態不同的純物質。 睡前一回 簡單來說,這種觀念矛盾的起因是國中課本常出現的「換句話說」造成的 元素和化合物的定義是 元素:由單一一種原子所構成的物質 化合物:由兩種以上原子所構成的物質 其實還有一段長長的補述 諸如原子種類的劃分依據、溶沸點等物理性質的限定、定比和倍比定律...etc 這些不是重點就暫先跳過 所以...其實這很單純,元素和化合物的判斷就只著重在「構成物質的原子有幾種」 一種 => 元素 兩種以上 => 化合物 而所謂的「中間產物」則不列入此類劃分系統中 不過,不要去怪編國中教材的人 因為直接拿標準的定義開始教,學生學得好才奇怪 就像小一減法直接1-8 = -7而不是說不可以這樣減 那大多數的小朋友腦袋會爆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1.143.96 ※ 編輯: icechocolate 來自: 125.231.143.96 (12/15 01:43)

12/15 08:59, , 1F
所以我該怎麼面對我的問題@@?
12/15 08:59, 1F
如果照你原文的敘述方式,應該是改成 元素無法用化學方法分解出其他種類的原子 至於很多中學教科書提到「普通化學方法」,是為了與核反應作區隔 因為化學反應的判別在國高中常以「是否有新物質產生」作依據 而非「電子數和鍵結的變化」 所以某些反應好的學生會把它歸類在化學變化裡,產生混淆 ※ 編輯: icechocolate 來自: 1.165.190.113 (12/15 09:39)

12/15 10:30, , 2F
哈嚕~不知道你所謂的中間產物是什麼呢?
12/15 10:30, 2F

12/16 15:09, , 3F
謝謝你喔~我比較明白元素的意思了!但還是很好奇你說的
12/16 15:09, 3F

12/16 15:10, , 4F
中間產物:P
12/16 15:10, 4F

12/16 19:58, , 5F
學到有機和反應速率的時候就會提到
12/16 19:58, 5F
文章代碼(AID): #1Gos3nOK (Chemis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os3nOK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