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因特殊原因而永存心中的作品已回收

看板C_Chat作者 (東方文化學刊)時間8年前 (2015/09/17 08:06), 8年前編輯推噓13(13012)
留言25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三個和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與我同齡。我四、五歲看的, 就一直記著了。   我小時候,錄影帶店很多,家人也會租卡通片回來。當然絕大多數都是美國和日 本的;四、五歲還沒認得多少字,小叮噹也才剛開始看,最喜歡的是頑皮豹。   這麼多美國片日本片之中,獨有一捲,是大陸來的。那時候還沒有解嚴,我也根 本還沒學到兩岸分隔的概念,但錄影帶店裡就是偶爾會出現這種沒貼正式標籤的片子 ,你長大以後也會發現家裡書房有幾本無出版資訊的翻版書,當年那些書商輾轉從大 陸、香港得來翻印,賣給你爸的。我不知道原來租的那捲是怎樣的,反正我們翻錄了 一捲,我看了好幾十遍。   這捲帶子算是上美動畫的選集,裡面還有《小蝌蚪找媽媽》、《九色鹿》,一共 有五、六部合在一起,我看最多的就是《三個和尚》,它的音樂好聽極了,畫面、情 節也都是那麼簡潔有趣。它和《小蝌蚪找媽媽》對我影響很大,我第一次看就喜歡上 了這種中國式的畫風和音樂,那種線條的美。此後我看再多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 動畫漫畫,聽各種音樂,審美觀都沒有被牽走,我就是打從心底愛著這些中國的東西 ,感覺到這是我們自己的,是本國的東西。一直到現在,即使現實的中國和台灣,還 有一代代人的認同都已劇變了,我仍然是這份感情。   小學一二年級時,有一次上視聽教室,老師也放《九色鹿》,沒講是大陸來的, 那一捲的順序和我家那捲不一樣,畫質也不好,最大敗筆是沒有字幕,腔調也不同, 現在想來那一篇不太適合給七八歲小孩看,要再大一點才好。老師沒講為什麼給我們 看這個,但從常理來想,應該是老師看了覺得好才會放,而且放中國的總比外國的好 。已經解嚴了,放放這個也不會出政治問題。   高中開始看霹靂布袋戲,《霹靂劫》裡的大圓覺,用的配樂就是《三個和尚》的 主題曲,看過的一聽就認得出來;《霹靂異數》裡太黃君出場前放的一張山景,也是 安徽黃山飛來石,去過的都認得出那個風景片。那個還沒有著作權法的年代,大家有 好東西拿來就用,認出的也就知道霹靂黃家也看過《三個和尚》。   網路時代以後,查到了一些上美廠的歷史,也弄到了私人收集的全集。基本上, 他們那些水墨動畫、定格動畫,都是只有舉國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才做得出來的東西 ,那成本根本沒有辦法用金錢計算,近三十年也就做了那十幾部。最後一部是1988年 的《山水情》,學古琴者必看。   也從大陸網友的文章中讀到了《三個和尚》裡面深刻的政治寓意,小時候根本想 不到這些。後來我在上美廠全集裡面,看到一部文革剛結束不久後的短片,片中有兩 個專門等著整人的「帽子手」和「棍子手」,把一間美術館整得一片灰暗。終於他們 被趕走了,色彩重歸大地,春暖花開,這一幕讓我感動得大哭。那部片真是表現了他 們同仁在文革期間的慘況,然而它終於完了,他們仍願意對未來寄予無限希望。從這 一部短片,也就可以看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十年的精神氣象。   除了1986年《三個和尚》,另一部讓我重看之時眼淚淅瀝嘩啦直流的是1985年《 女媧補天》。當女媧最後犧牲自身,補上天際裂隙,地上先民們哭著喊媽媽的時候, 我也感到了一種血脈深處傳來的遠古親緣;並不是真覺得女媧是我的祖靈,而是,製 作這部動畫的人,他們呼喚、重現本民族遠古巫性、靈性、母性的那份心意,我感受 到了,我和他們是同一族的。小時候我看這部沒有多大感動,為什麼長大重看卻哭得 淅瀝嘩啦?因為讀過書了,知道這影片之外的現實,變化是何等劇烈了。   上美廠至今再沒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八十年代中國大陸那種呼喚、重鑄民族精神 的理想主義,也隨著六四天安門鎮壓,以及市場經濟大潮而幻滅了。   最近Bilibili站向上美廠購買了版權,大家現在可以在B站上看到這些,彈幕評 論最多的是「童年回憶」,絕大多數都是讚,極少有吐槽的,吐也是吐現在的動畫。   我們經常碰到一種焦慮:年輕人從小看的都是美國、日本的動畫,如果審美觀就 這麼被牽走一輩子了,將來還能作出我們本土自己的東西嗎?再問起台灣動畫,代工 年代沒有作出自己的經典,之後也只有一部不知幾個人看過的《魔法阿嬤》。而我是 幸運的,因為我生長在還台灣認同自己是中國的時候,也生在外省家族,天然就認同 中國文化是自己的東西,中華文化就是我的本土和本命,真正的本命。而儘管我是反 共的,社會主義時代的中國,有上美廠作出了這麼一批正宗的中國動畫。每當我顧忌 現在大家對中國的惡感,不敢大方表示自己的華夏認同時,給我信心與勇氣的,除了 經典文學與歷史,就是《三個和尚》這些很可能已經再也無法複製出來的動畫。它裡 面蘊含的心意,是超越一時政統之爭的。那是真正的,亙古的人文情懷。想到他們是 在什麼環境之下做出了這些東西,我也就不怕被厭惡,被污名了。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47.1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442448414.A.130.html ※ 編輯: youtien (123.193.47.123), 09/17/2015 08:08:16

09/17 08:10, , 1F
魔法阿罵神作!過了十幾年 台灣動畫還沒一個超越的了
09/17 08:10, 1F

09/17 08:21, , 2F
剛要打我要把你阿罵賣掉的 被搶先了
09/17 08:21, 2F

09/17 08:22, , 3F
三個和尚小時後有看過 還真的不錯
09/17 08:22, 3F

09/17 08:23, , 4F
最後一段我笑了 討論動漫討論到再替自己辯解什麼嘛XD
09/17 08:23, 4F

09/17 08:23, , 5F
只是小時後只是看爽的 也看不懂到底在演什麼 XD"
09/17 08:23, 5F

09/17 08:42, , 6F
三個和尚的水墨畫風和故事是真的不錯
09/17 08:42, 6F

09/17 08:51, , 7F
原PO是在用文化認同來講述這片子之所以讓他印象深刻
09/17 08:51, 7F

09/17 08:51, , 8F
的原因吧,我不覺得有什麼好笑他辯解的
09/17 08:51, 8F

09/17 09:05, , 9F
搜了一下印象最深的是牧笛 那時候好像是盜版錄影帶合輯的年代
09/17 09:05, 9F

09/17 09:07, , 10F
三個和尚是簡單畫風而已,牧笛的水墨和音樂較出彩
09/17 09:07, 10F

09/17 09:09, , 11F
我覺得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東西這點又太值得討論了
09/17 09:09, 11F

09/17 09:33, , 12F
三個和尚真的莫名有趣 這篇讓我想起哪吒鬧東海 也是童年
09/17 09:33, 12F

09/17 09:33, , 13F
回憶
09/17 09:33, 13F

09/17 09:33, , 14F
牧笛(1963)居然還是文革前的作品Orz
09/17 09:33, 14F

09/17 09:35, , 15F
原來那些"合輯"中間年代跳這麼遠..我也是對三個和尚
09/17 09:35, 15F

09/17 09:35, , 16F
因為ptt的政治過度敏感者比較多吧
09/17 09:35, 16F

09/17 09:35, , 17F
印象比較深,縱使那捲錄影帶的名稱是"牧笛"...
09/17 09:35, 17F

09/17 09:36, , 18F
(急著倒水把矮和尚倒出去那一幕超好笑..至今還有印象)
09/17 09:36, 18F

09/17 09:59, , 19F
雖然沒經歷過,但是感覺很棒
09/17 09:59, 19F

09/17 10:34, , 20F
有些人就是只要扯到對岸就會理智斷線啊~從之前的大陸用
09/17 10:34, 20F

09/17 10:34, , 21F
語有人看到會不爽就可以看出來了
09/17 10:34, 21F

09/17 11:38, , 22F
擔心審美觀被牽著走,我笑了
09/17 11:38, 22F

09/17 15:55, , 23F
依稀對三個和尚有印象!!
09/17 15:55, 23F

09/17 15:56, , 24F
還有哪吒+1 小時候印象很深刻
09/17 15:56, 24F

09/18 01:28, , 25F
牧笛裡面最喜歡三個和尚跟火種
09/18 01:28, 25F
文章代碼(AID): #1L-WGU4m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WGU4m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