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教兩題國小3年級的自然題目

看板CS_TEACHER作者 (測試帳號)時間9年前 (2015/01/17 11:34),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vivian3023 (紫小米)》之銘言: : 各位板上的老師們好~想請教兩題國小三年級的自然題目 : 這幾天段考,陪小姪女複習自然,發現平時考的考卷裡頭有兩題答案怪怪的 : 有一題跟自修裡面的題目一模一樣,但學校老師給的答案跟自修答案不一樣 : 我在網路上查也查不到,只查到類似的題目,但沒有解答 : 題目1 : 眼睛平視量筒水面的最高處,看到的水量是40毫升,正確的水量會是? : (1)剛好40毫升(2)比40毫升多一些(3)不一定(4)比40毫升少一些。 : 自修裡的答案是 4,但學校老師給的答案是 1 : 我的困惑是: : 這個單元的重點裡頭有寫,眼睛要平視量筒水量的最低處 : 如果平視水面最高處,剛好是40毫升,為什麼還要看最低處? : 我請姪女去問學校老師,問了兩次,第二次還把自修題目帶去給老師看 : 但老師還是說 答案是 剛好40毫升 關於這題,我有打電話去請教過製造量筒的廠商。 會有疑問是自己做實驗時, 發現實驗室中可信度較高的量筒, 看中央最低點的讀數 就是 實際的水量 (用質量確認), 並非多數參考書所寫:看中央最低點會略小於實際水量。 打了兩家國內的量筒製造商, 一家沒有告訴我答案, 另一家(感覺是老闆)說看現場做完實際標刻度的方式, 並沒有一定的標示方法, 所以可能讀數=實際水量,也可能略小於實際水量。 我後來又把實驗室各種量筒找出來, 發現10mL量筒的中央最低點,就是實際水量。 25mL的就不一定了,有等於的也有小於實際水量的。 一點分享給各位老師, 很多題目都不是我們想的這樣。 也建議您自己實際測測看。 題外話:小三教中央最低處幹嘛? 頂多教平視就可以了吧..... : 題目2 : 下面哪一個現象跟溶解無關? : (1)煮一鍋甜紅豆湯(2)把食鹽加入菜裡拌炒(3)把冰塊放入水裡攪拌(4)煮一碗鹹貢丸湯 : 這是平時考的題目,老師給的答案是 1 : 但我覺得答案應該是 3 吧… : 這個單元是溶解,在講食鹽、糖…等,完全沒有提到冰塊... : 期末考是已經結束了,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 希望板上的自然高手或國小安親老師們可以幫我解答,謝謝! (3)是冰熔化變成水,水混在水中,我們不會稱為溶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8.175.2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S_TEACHER/M.1421465654.A.CB7.html

01/17 12:52, , 1F
基本上實驗室不用量筒都用定量瓶, 這個才會準
01/17 12:52, 1F

01/17 12:54, , 2F
我也不知國中量筒教最低處幹嘛
01/17 12:54, 2F

01/17 19:24, , 3F
廠商製造的誤差就算了,誰知道買到的量筒準不準
01/17 19:24, 3F

01/17 19:26, , 4F
但是以一個100毫升的量筒來說,讀取最高水面和最低水面
01/17 19:26, 4F

01/17 19:27, , 5F
誤差可能會超過1毫升,所以為什麼不教學生量最低點呢?
01/17 19:27, 5F

01/18 08:08, , 6F
用質量確認 請問密度是用多少?!
01/18 08:08, 6F

01/18 08:08, , 7F
似乎 也沒有討論到誤差的問題= =+
01/18 08:08, 7F

01/18 09:01, , 8F
表面張力會造成表面非水平吧?
01/18 09:01, 8F

01/18 09:03, , 9F
感覺形狀就就是比較大吧?
01/18 09:03, 9F

01/18 11:18, , 10F
KDD 水的密度雖會隨溫度變化 但差異極小可忽略
01/18 11:18, 10F

01/18 11:23, , 11F
01/18 11:23, 11F

01/18 11:24, , 12F
另回 phterm 老師 小三還不需要精密測量吧..
01/18 11:24, 12F

01/18 12:43, , 13F
精密測量很少用量筒
01/18 12:43, 13F

01/20 16:07, , 14F
其實這不算精密測量,只是給個正確觀念
01/20 16:07, 14F

01/20 16:10, , 15F
另外,我是回應二樓,二樓說不知道國中為什麼要教讀取量
01/20 16:10, 15F

01/20 16:10, , 16F
筒中間最低處
01/20 16:10, 16F

01/20 16:23, , 17F
同意 這不算精密測量 說正確觀念比較好
01/20 16:23, 17F
文章代碼(AID): #1KkTWsot (CS_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kTWsot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