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土豆與馬甲-小說裡易混淆常見中國詞彙

看板CFantasy作者 (瘋法師)時間6年前 (2018/05/26 17:39), 6年前編輯推噓14(14023)
留言37則, 1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bbcer ()》之銘言: : 關於土豆: : 心血來潮想寫寫這個問題, : 穿越歷史小說裡,漢末唐朝等農耕社會裡,常常為糧食不足所苦, : 除了多季稻之外,常讀到男主開始種玉米, : 土豆等高產作物,畝產數百斤什麼的, : 剛開始沒注意,一本這麼寫,兩本這麼寫,很多本種田流都這麼寫,怪怪的, : 土豆(落花生)什麼時候變成高產作物了? : 男主為什麼一定要種土豆(落花生)解決糧荒呢? : 查了一下,中國的土豆指的是,洋芋,也就是馬鈴薯啊, 這篇讓我想起之前我好奇查了一堆有的沒的。 漢唐都比現在熱 http://www.people.com.cn/BIG5/198221/198819/198845/12305285.html 第一個寒冷期約250年,結束於前8世紀中葉,相當於西周時期。先秦文獻記載周王“驅虎 豹犀象而遠之”,這其實有冒貪天功之嫌,應該是中原地區氣候轉寒,迫使喜暖動物南遷 的結果。《竹書紀年》記載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江漢流域現 在都不封凍,說明寒冷氣候已經影響到了長江流域。   第二個溫暖期涵蓋了春秋、戰國、秦和西漢,至公元初結束,持續700多年,這也是 中國歷史上的繁盛時期。漢武帝劉徹時(前140-前87),司馬遷作《史記》,在《貨殖 列傳》中描寫當時經濟作物的地理分布:“蜀漢江陵千樹橘﹔??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 麻﹔渭川千畝竹。”橘、漆、竹皆為亞熱帶植物,當時均超出現今分布限度的北界,証明 氣候要比現在熱多了。公元前110年,黃河在瓠子決口,為了封堵,漢武帝斬伐河南淇園 的竹子,編成容器以盛石頭,來堵塞黃河決口(《史記‧河渠書》),可見那時淇園一帶 竹子是很繁茂的。   第二個寒冷期約當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到公元6世紀結束,持續600年。氣候轉冷 ,中原王朝的國力也轉弱。三國時代曹操(155-220年)在銅雀台種橘,隻開花而不結果 ,唐李德裕在《瑞桔賦‧序》中說:“魏武植朱於銅雀,華實莫就”,氣候已比前述漢武 帝時代寒冷。   黃初六年(225)冬十月,魏文帝曹丕陳兵廣陵(今淮陰),准備大舉伐吳。這一年 大寒,水道結冰,兵船無法從淮河進入長江,魏軍不得已退兵。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次 有記載的淮河結冰。竺可楨據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桑、棗、桃的開花時間,推 測當時的黃河以北地區,物候比現代推遲2至4周,氣候也比現在冷。   據《資治通鑒》,公元334年開始,渤海連續三年結冰,前燕慕容(huàng)率兵馬 、輜重從昌黎出發,踏冰行軍三百余裡,奔襲遼東,討伐叛將慕容仁。對這次渤海結冰, 當時人的理解是,慕容仁“叛棄君親,民神共怒”,前此大海從未封凍,而自慕容仁造反 后,渤海連續三年封凍,這是天意“欲使吾乘海冰以襲之也”。   在北方海水結冰足以承載大軍行進時,南方長江流域結冰也不薄。南朝這時在南京覆 舟山建立冰房,用以保存食物新鮮,使其不致腐爛。南朝都城在建業(今南京),要把覆 舟山的冰房每年裝起冰來,可以斷定,當時冬天要比現在大約冷2℃,年平均溫度比現在 低1℃。   隋唐是中國的第三個溫暖期,持續400多年,到9世紀末結束。史載唐高宗650年、669 年和678年,長安冬季都無冰無雪﹔唐玄宗李隆基時(712-756年),皇宮裡栽有梅樹, 妃子江採蘋因其所居種滿梅花,所以稱為梅妃﹔玄宗還在宮中種植柑橘,大詩人杜甫《病 桔》詩,即提到李隆基種桔於蓬萊殿,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八)說,天寶十年( 751)秋,宮內有幾株柑樹結實一百五十顆,果實味道“與江南所進無異”。   唐代農作物的生長季節也比現在長。開元十九年,揚州首次出現雙季稻的記載,其粒 與常稻無異。竺可楨據以上推測,當時最高年氣溫比魏晉南北朝高3度,比今天也要高出1 ℃左右。   “明清小冰期”   公元1000-1200年的兩宋時期,中國氣溫又趨寒冷。十一世紀初期,華北地區已不知 有梅樹,其情況與現代相似。蘇軾詠杏花詩有“ 關中幸無梅, 賴汝充鼎和”,哀嘆梅在 關中消失。同時代的王安石寫詩詠梅“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嘲笑北方人常誤認梅 為杏。從這種物候常識,就可見唐宋兩朝溫寒的不同。   史書記載,公元985年,九江一帶“雪降三尺,大江冰合,可勝重載”﹔1111年,水 面達2250平方公裡的太湖,首次結冰,且冰的堅實足可通車,湖中洞庭山上橘樹全部凍死 ﹔從公元1131年到1260年,杭州春節降雪,每十年降雪平均最遲日期是四月九日,比十二 世紀以前十年最晚春雪的日期差不多推遲一個月﹔1153-1155年的紹興年間,金朝派遣使 臣到杭州時,蘇州船工還要預備鐵錘破冰開路,金蔡珪《撞冰行》詩中寫船工“昔歲江行 苦風雪”,“揚錘啟路夜撞冰,手皮半逐冰皮裂。”   公元1170年,南宋詩人范成大被派遣到金朝,他在陰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陽歷10月 20日)到北京,當時西山遍地皆雪。他賦詩紀念,並在注中說:“至是適以重陽,??西望 諸山皆縞,雲初六日大雪。”蘇州附近的南運河冬天結冰,北京附近的西山重陽節遍地皆 雪,這種情況現在極為罕見,但在十二世紀時,似為尋常之事。而從杭州春節最后降雪的 日期來判斷,杭州在南宋時,四月份的平均溫度比現在要冷1℃-2℃。   宋末元初,中國氣候又經歷了大約100年的短暫溫暖期,但回暖程度遠不及前三個溫 暖期。在公元1200、1213、1216和1220年,杭州無任何的冰和雪。道士丘處機(1148- 1227年)這時正住在北京長春宮,公元1224年寒食節作《春游》詩雲:“清明時節杏花開 ,萬戶千門日往來。”可知那時北京物候,與北京今日相近。   公元1400年至1900年,中國迎來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寒冷期,各地方志對此多有 記載,竺可楨稱為“方志時期”。 1329年和1353年,太湖兩次結冰,“冰厚數尺,人履 冰上如平地,洞庭柑橘凍死幾盡”。 1873年,西安府三原縣連續“大雪六十余日”。最 冷的冷鋒出現在1620-1720年,期間漢水7次結冰,淮河8次結冰,太湖與洞庭湖4次結冰 ,北京的冬天也比現代要冷2℃左右。   這一時期正值全球小冰期,中國稱為“明清小冰期”。同一時期的歐洲,氣候也急劇 轉冷。俄羅斯平原的寒冷期約在公元1350年開始,中歐的德意志、奧地利從公元1429到 1465年,氣候明顯惡化,而公元1430、1550和1590年的英國飢荒,都因天氣寒冷所致。由 此可見,中國的寒冷時期,雖未必與歐洲一致,同始同終,但仍然休戚相關——寒冷潮流 開始於東亞,逐漸向西移往歐洲。 ==== 中國王朝的起起落落其實和氣候變遷有不小的相關性。 春秋戰國到西漢是一個溫暖期,東漢後又開始變冷...... 到了隋唐又一個溫暖期。 宋朝時又開始變冷,這時江南那一帶己經變成糧食主要產地了,北方糧食產量越來越差。 元朝時有小小回暖一下...... 然後就是有名的明清小冰河時期...... 漢唐時的盛世都剛好撞上了溫暖期。 然後再加上一些育種史的考據。 玉米如何征服世界? https://case.ntu.edu.tw/blog/?p=26347 明朝陳振龍引進番薯 http://m.dz8.net/lswh/whzt/59043.html 就種植難易來說,番薯極容易繁殖,番薯藤遍地傳生,剪下一段就可移栽,幾天后便充滿 生機。它對土地要求很低,山地、畸零地、沙地……無不可以插栽。與稻麥等能互作補充 ,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玉米則沒有這般皮實。至於馬鈴薯,它種性不夠穩定,在 早期的傳播中往往有嚴重的退化現象,甚至自然絕種,成為它在科技不發達時代的最大軟 肋。 ==== 所以我一直很懷疑玉米和土豆 (馬鈴薯) 真的那麼好用嗎? 而且土豆還卡了一個過冬問題,寒冷期時要解決這問題可沒那麼簡單。 氣候變遷、品種問題還有水土不服......感覺就沒主角們想的那麼理所當然呀! 不過後來想想我也是吃飽撐著沒事做,爽文管那麼多做啥。 (攤手) -- 我們不應該依負擔的罪惡來選擇道路, 而是在選擇的道路上負擔自己的罪惡。 ──蒼崎橙子 「空之境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140.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527327542.A.945.html ※ 編輯: wizardfizban (1.170.140.12), 05/26/2018 17:43:24

05/26 17:48, 6年前 , 1F
這會不會是爽文看太多的反彈作用 莫名的好奇心發作
05/26 17:48, 1F

05/26 17:48, 6年前 , 2F
某種中毒反應??
05/26 17:48, 2F

05/26 18:05, 6年前 , 3F
不得不推~ 事情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05/26 18:05, 3F

05/26 18:19, 6年前 , 4F
對我來說,拉練這個名詞,不知道有沒有比較好的對
05/26 18:19, 4F

05/26 18:19, 6年前 , 5F
照用語,野外行軍?
05/26 18:19, 5F

05/26 18:24, 6年前 , 6F
蕃薯比馬鈴薯好種吧
05/26 18:24, 6F

05/26 18:44, 6年前 , 7F
真正在中國發揚光大的是蕃薯 不知道為啥起點作者很
05/26 18:44, 7F

05/26 18:44, 6年前 , 8F
愛用土豆
05/26 18:44, 8F

05/26 18:46, 6年前 , 9F
反正現代玉米花生馬鈴薯地瓜都是美洲來的,既然都已
05/26 18:46, 9F

05/26 18:46, 6年前 , 10F
經開金手指取得了,乾脆預設品種是基因改良耐寒耐鹽
05/26 18:46, 10F

05/26 18:46, 6年前 , 11F
高產不易退化的超級農業科技版本好了(ry
05/26 18:46, 11F

05/26 18:53, 6年前 , 12F
@darkbrigher 我也搞不懂明明番薯更好為啥都土豆
05/26 18:53, 12F

05/26 18:54, 6年前 , 13F
是和打字速度有關嗎?
05/26 18:54, 13F

05/26 19:01, 6年前 , 14F
因為現代馬鈴薯料理吃的人比較多吧?比較常見就蜜糖
05/26 19:01, 14F

05/26 19:01, 6年前 , 15F
地瓜跟直接吃,其他吃法不常出現,馬鈴薯就各種吃法
05/26 19:01, 15F

05/26 19:01, 6年前 , 16F
很多這樣
05/26 19:01, 16F

05/26 19:01, 6年前 , 17F
號稱「包治百病」的鴻茅藥酒 才是開金手指吧!!
05/26 19:01, 17F

05/26 19:08, 6年前 , 18F
中國朝代興亡都是碰到小冰河期啊 沒飯吃起義造反
05/26 19:08, 18F

05/26 19:14, 6年前 , 19F
樓上 漢唐都不是遇到小冰河期啊
05/26 19:14, 19F

05/26 19:15, 6年前 , 20F
近代(184x)馬鈴薯病害有造成飢荒啊. 番薯比較少聽說
05/26 19:15, 20F

05/26 19:16, 6年前 , 21F
病害問題,馬鈴薯明明就比較弱又容易放到有毒
05/26 19:16, 21F

05/26 19:34, 6年前 , 22F
因為馬鈴薯好吃:D
05/26 19:34, 22F

05/26 19:36, 6年前 , 23F
而且馬鈴薯在中國也有重要地位 不過主要是清朝中期
05/26 19:36, 23F

05/26 19:36, 6年前 , 24F
以後的事...
05/26 19:36, 24F

05/26 19:54, 6年前 , 25F
如果麥當勞賣番薯薯條 就會一堆人寫番薯了
05/26 19:54, 25F

05/26 19:55, 6年前 , 26F
可是麥當勞賣土豆薯條 所以土豆看起來比較潮
05/26 19:55, 26F

05/26 20:23, 6年前 , 27F
你節錄也太長
05/26 20:23, 27F

05/26 20:52, 6年前 , 28F
種性不定是很難育種嗎@@
05/26 20:52, 28F

05/26 21:51, 6年前 , 29F
八卦有篇也在講番薯馬鈴薯。他是說番薯太甜,能料理
05/26 21:51, 29F

05/26 21:51, 6年前 , 30F
的方式較少
05/26 21:51, 30F

05/26 22:27, 6年前 , 31F
這是在抄 聖嬰與文明興衰 那一類書的吧 = =
05/26 22:27, 31F

05/27 00:16, 6年前 , 32F
想到之前新聞說,鐵木真時期蒙古氣候變溫暖
05/27 00:16, 32F

05/27 02:04, 6年前 , 33F
就槍炮病菌與鋼鐵啊
05/27 02:04, 33F

05/27 02:07, 6年前 , 34F
如果選洋芋跟地瓜當長期主食,我會選洋芋
05/27 02:07, 34F

05/27 14:09, 6年前 , 35F
現在的土豆也是近一兩世紀品種改良過的,以前的土
05/27 14:09, 35F

05/27 14:09, 6年前 , 36F
豆很難吃
05/27 14:09, 36F

05/27 14:10, 6年前 , 37F
蕃薯也是改良過才有那麼好吃
05/27 14:10, 37F
文章代碼(AID): #1R2Iisb5 (CFantasy)
文章代碼(AID): #1R2Iisb5 (C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