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關於佛教的歷史 在五濁惡世 自渡自清比較重要
共 4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推噓22(22推 0噓 42→)留言64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kyElder (不可有一絲惡念)時間13年前 (2010/09/13 20:35), 編輯資訊
2
0
0
內容預覽:
認真思考過後 在五濁惡世 還是自清比較重要. 佛陀時代 一開始的僧團程度比較好 所以未制訂戒律. 佛陀一開始先找一些容易渡的 一方面也增加了可說善法的阿羅漢人數. 所以能更快的讓其他惡習輕的人解脫. 等到惡習輕 容易渡的都渡的差不多了(大約傳法12年後). 這時剛好佛陀僧團的已經聲名遠播. 因緣際會
(還有1940個字)

推噓7(7推 0噓 3→)留言1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oulheart (心如虛空)時間13年前 (2010/09/14 00:30),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引述《SkyElder (不可有一絲惡念)》之銘言. ----以上恕刪-------. 藉這個講講自己得一些想法。. 佛陀出家時跟隨外道為師成就四禪八定,最後在菩提樹上觀十二因緣成就,. 如果就菩提樹悟道之前,他與外道有何異?是否可以這麼說,決定他與外道. 不同的地方,就是其他外道是執著於禪定一
(還有804個字)

推噓1(1推 0噓 0→)留言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yggdrasils (尤克特拉希爾)時間13年前 (2010/09/14 22:48),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付囑第十. 真假動靜偈. 「一切無有真, 不以見於真,. 若見於真者, 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 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 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 無情即不動,. 若修不動行, 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 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
(還有165個字)

推噓6(6推 0噓 0→)留言6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Crazyfire (夏天的風)時間13年前 (2010/09/15 20:49), 編輯資訊
0
0
1
內容預覽:
-----------------------------------------------------------------------------. SkyElder大要到民國一百年才能水桶解禁了,因此引用瑪欣德尊者的文章,鼓勵你眼光要放長遠一點,瑪欣德尊者的話很有啟發性,可以做為尊奉上座部
(還有1524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