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修行該如何下手還有次第為何??

看板Buddhism作者 (create)時間7年前 (2017/02/27 01:03), 7年前編輯推噓20(20073)
留言9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先寫給原po 有心學佛親近好的道場真的是需要的 花點時間找一下吧 選擇的標準可以看看該道場說的話你聽起來可以接受 或是 離你家方不方便... 另外要去找正信的團體 要問推薦版上有一些看法 不清楚可以再上來問 下半段是別的議題了 請隨意看看就好~ ======================================================================== 我個人是修漢傳淨土的 版友們知道我的立場... 不過善導大師在般舟讚說 「 若見聞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見聞有人行教讚之;若聞人說行,即依行順之;若聞 人有悟,即依悟喜之。何意然者? 同以諸佛為師,以法為母,生養共同,情親非外。不得輕毀他有緣之教行,讚自有緣之要 法,即是自相破壞諸佛法眼;法眼既滅,菩提正道,履足無由,淨土之門,何能得入!傷 嘆曰: 生盲信業走,隨業墮深坑; 縱此貪瞋火,自損損他人; 長沒無明海,遇木永無緣。 行者等必須於一切凡聖境上,常起讚順之心,莫生是非慊恨也。何故然者?為自防身口意 業,恐不善業起,復是流轉,與前無異。若自他境上,護得三業,能令清淨者,即是生佛 國之正因。」 依此教誨 這邊我想介紹一下我知道的南傳 漢傳佛教 其實對南傳不太熟 南傳主要在修的四念處 通稱為 內觀 漢傳一般會以為 四念處 或是內觀 直接是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但是其實不是 借yogi大的#1NXFNxf6 ...其實從Samus這一系列關於四念處的經文這樣讀下來,可以看到以上幾句反覆地出現在 各篇經文中,這就是那個正確的修習四念處的方法。 住於當下的身、受、心、法目標而隨觀身、受、心、法。 而不只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已。 如實地隨觀當下的身心五蘊,各種五蘊的無常、苦、無我等共相都會一一被了知。 這基本上也就是當代各南傳主流四念處內觀禪法如正念動中禪、馬哈希、葛印卡等禪法 的作法,先固守在每個當下都很明顯的身念處上,而在受 心 法念處目標生起的當下, 一樣立即觀照受 心 法等目標。這正是這些四念處經文的最適切實踐... 其實內觀的重點在 如實的隨觀 不是直接入觀不淨苦無常無我 這種如實的隨觀 其實通於六祖所說的 不思善 不思邪 如何是本來面目? 而且這種不思善不思邪 的觀點 是在上第一堂內觀課就會被指導的 再來說到漢傳有種說法是小乘只自求解脫 甚至沒有慈心與悲心 但是南傳有慈經的念誦詩 也是可能第一堂課的結束就會帶領大家一起念的 了解多一點後 我碰過的南傳 跟 我在漢傳系統聽到的小乘 其實接不太起來 南傳的Walpola Rahula 大法師 (佛陀的啟示的作者) 在讀過大乘的教義後看法是 上座部(南傳)比較接近大乘 而小乘佛教其實已經不存在於世界上了 https://goo.gl/Xnqcr6 我的感覺是 漢傳系統判的 大小乘 要在漢傳系統裡面看 不適合跨出去判南傳 甚至於直接說南傳是小乘 因為漢傳說的小乘 跟南傳說的聲聞乘有落差 在南傳系統裡的判別也有 聲聞 緣覺 菩薩 三種菩提 而且南傳對菩薩道的標準超級無敵高 如果是以南傳菩薩的標準來判漢傳大乘行者 也沒幾個人會過 https://goo.gl/f9I1vg ============================================================================== 拉拉雜雜說到這邊 是希望漢傳的朋友 對南傳的了解多一些而已... 再來我本著修漢傳淨土的身分 但以互相了解的角度 認為南傳的內觀 是可以體驗過一次的 如果已經是漢傳的朋友 介意應該要專修或是不好意思跑道場 http://www.justbeinghere.org/ 可以來正念系統來看一下 這個系統本著要介紹給基督徒或是說西方人 某種程度上隱去宗教外衣 教學者是居士 基督徒都可以學 教學的內容還是這種內觀 可以去體驗看看 大原則幾堂課就懂了 不會影響你漢傳的專修 體驗過後會比較知道南傳在幹什麼 是增廣見聞 也是為了不讓自己在不了解的情況下 出言不善或輕視 自損自身 身口意善業的修持 當然 如果漢傳修得很好 不想多看 專修下去就好... 另一種緣份到了可以出來看看世界 是漢傳的廣參階段 這邊還是要提醒一下 廣參階段 如果是漢傳佛教徒 是要頌本家經典(金剛、彌陀、無量壽) 五年以上才可以做的事情 在五年之前 不能聽也不可以讀非自家系統的書 怕心不定 怕被好奇拉跑 多聽多看反而在修行上沒有進展 另一說如果只是在初接觸佛教階段 希望多看看不同的道場 倒不在此限 但若已經在漢傳系統裡修了 等五年後再出來 拉拉雜雜說了這些 本意為善 希望朋友依自身情況自行考量 莫因此多受纏縛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73.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88128604.A.848.html ※ 編輯: creative88 (220.136.73.203), 02/27/2017 01:08:17

02/27 01:16, , 1F
PS:修淨土的去乖乖念佛
02/27 01:16, 1F

02/27 04:35, , 2F

02/27 04:43, , 3F
這是一個跟你一樣修淨土為背景,後來體驗南傳內觀禪法以後就
02/27 04:43, 3F

02/27 04:43, , 4F
雙修的師兄。印象中他在某篇網誌中講到淨土在北傳能普遍的
02/27 04:43, 4F

02/27 04:43, , 5F
原因是實修傳統,可以找到百七、三時繫念的道場。而南傳內觀
02/27 04:43, 5F

02/27 04:43, , 6F
會興盛也是因為實修傳統體現在林立的禪修道場上。
02/27 04:43, 6F

02/27 04:46, , 7F
當有了實修體驗,不論是透過四念處內觀或者念佛,在五蓋被
02/27 04:46, 7F

02/27 04:46, , 8F
降伏的當下感受到心的清澈,這種法喜的體驗就會讓人對自己
02/27 04:46, 8F

02/27 04:46, , 9F
的實修方法有信心。
02/27 04:46, 9F
爬了下網誌 是很精進的師兄 隨喜 下面讓我耍一下嘴皮子XD 以禪與淨土 若是兩物豈能融通 的邏輯來看 內觀與淨土 若是兩法豈能雙修 祖師在念佛時都都講到攝心攝心 口唸彌陀心散亂 喊破喉嚨也枉然 除了聽持佛號音聲的耳根內聽之外 在念佛堂繞佛的時候 近於經行 心除了佛號外還會收在步伐上 通 身跟受念處 靜坐追頂念佛時 身體的動作小 心會收得更細 通 心跟法念處 雖有身心現象 但主要以 佛號為所觀的緣 本應屬法念處的一種 如果起了其他的心 再旋放旋收 最後再回到佛號上面來 功夫深了會入靜 靜完了後再起佛號 大概是這樣的循環 念佛有念處在其中 不過法門特徵還是在 指名立相以收心 入清淨平等 了全他即自 相對於念處在境上的細微觀察跟觀智的發展而言 算修法的同與不同 嗯 網誌內我還看到這位師兄分析幾種南傳禪修系統的指導方向 真是不簡單 其中我很驚訝地看到這篇 https://goo.gl/opXOjN 是夢參老法師在說馬哈希禪法 而且他好像滿喜歡的XD 夢參老法師在漢傳的地位很高呢... 我現在會去的念佛堂也是淨空法師系統的 有實修的場地真棒呀... 感恩老法師

02/27 05:59, , 10F
近期入,兩 佛 版內爬文,見c大的文,讓我更深入了解許
02/27 05:59, 10F

02/27 05:59, , 11F
多,感恩您的分享。
02/27 05:59, 11F
謝謝你的推文 祝您在學習、接觸佛法的路上一路平安:)

02/27 07:25, , 12F
當你說漢傳一般以為四念處直接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
02/27 07:25, 12F

02/27 07:25, , 13F
常,觀法無我時,你也把漢傳看的狹隘了。
02/27 07:25, 13F

02/27 07:27, , 14F
當你說漢傳甚至認為小乘沒有慈心與悲心,你也誤解了漢傳
02/27 07:27, 14F

02/27 07:33, , 15F
我之前已經說了,不管你是什麼乘,各自安心辦道就好
02/27 07:33, 15F

02/27 07:33, , 16F
不需要互相批評,各有各的立場,批評沒有幫助
02/27 07:33, 16F
https://goo.gl/WI04Hd 你看教宗都在跟東正教牧首見面了 我們佛教徒之間不能老停在 絕死不相往來 或是 只愛戰大小乘的階段呀... 而且漢傳的聲音在 國際上不論是公開媒體或是學術單位上都是很少數沒聲音的 想辦法試著從多了解開始

02/27 07:43, , 17F
你說南傳的菩薩聖,標準連漢傳大乘行者都難達標。
02/27 07:43, 17F

02/27 07:44, , 18F
其實不要說菩薩乘了,在末法時期,連聲聞乘都難達標。
02/27 07:44, 18F

02/27 07:47, , 19F
或許,你可以說明一下南傳所認為的菩薩乘跟聲聞乘區別在哪
02/27 07:47, 19F

02/27 07:48, , 20F
所提供的資訊,會更有助於讓漢傳了解南傳吧
02/27 07:48, 20F
你禮貌一點問yogi看他要不要幫你整理XD ※ 編輯: creative88 (220.136.73.203), 02/27/2017 08:27:38

02/27 09:05, , 21F
隨喜
02/27 09:05, 21F

02/27 09:06, , 22F
念佛其實與四念處或所有其它業處一樣,心是要跟緊目標,時
02/27 09:06, 22F

02/27 09:06, , 23F
時刻刻跟到目標,才可能排除五蓋。排除五蓋以後,念佛號如果
02/27 09:06, 23F

02/27 09:06, , 24F
學過四念處的觀法是能夠觀照的。不過在台灣教念佛的,至少以
02/27 09:06, 24F

02/27 09:06, , 25F
我過去接觸的道場來說沒有人會這樣教。念佛號的動機、動作、
02/27 09:06, 25F

02/27 09:06, , 26F
以及停下嘴巴時耳根聲音一節一節生起滅去等等目標都可以觀。
02/27 09:06, 26F

02/27 09:06, , 27F
我前陣子陪一個朋友去某處朝山,客隨主便跟著念佛念了一個下
02/27 09:06, 27F

02/27 09:06, , 28F
午,邊念邊用上了在南傳四念處的觀照方法就這樣觀,但是我
02/27 09:06, 28F

02/27 09:06, , 29F
自忖如果不是先學了南傳四念處小有成績,不然也是做不到、也
02/27 09:06, 29F

02/27 09:06, , 30F
不會知道可以這麼做的。
02/27 09:06, 30F
淨土 我不知道其他的道場怎麼說 我讀印光大師的文章裏面有這個意思 定弘法師講念佛 開頭五分鐘https://goo.gl/KHPPbS 第38條 攝心念佛 https://goo.gl/jHGjBO 我有在想 我接觸的漢傳淨土 還有可能不直接教四念處 就能從別的地方學會要安心下去觀四念處嗎? 我知道很多對身心細項要求的經文 像是無量壽經第三十六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 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當為了要達到經文上所說 言色當和,身行當專。 或是老法師提倡的弟子規 在很多心緒行為要開始的時候有要求 會把心收在念頭跟行為上 這樣子可以說是不知不覺就在行四念處了嗎? 還是只是算一種行為上有點像但是道理模模糊糊的四念處? ※ 編輯: creative88 (220.136.73.203), 02/27/2017 10:04:34 我又想到這個... https://youtu.be/RzY9-g2Soq8?t=3m43s
淨空法師在提要怎麼讀經修行...其實暗合四念處的意思在 ※ 編輯: creative88 (220.136.73.203), 02/27/2017 10:22:49

02/27 10:22, , 31F
不知不覺間?那看看有沒有人修弟子規修出四雙八輩的……
02/27 10:22, 31F

02/27 10:24, , 32F
XD X大你來啦 可不可以借問天台止觀有含南傳四念處的
02/27 10:24, 32F

02/27 10:24, , 33F
內容嗎? 那邊我不熟
02/27 10:24, 33F

02/27 10:51, , 34F
不一定算。修四念處要區別概念法與究竟法而觀照究竟法。在
02/27 10:51, 34F
還有 22 則推文
還有 2 段內文
02/27 12:53, , 57F
的部派傳承,在漢傳佛教史裡基本上並沒有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
02/27 12:53, 57F

02/27 12:53, , 58F
,大概要到民國之後,南傳佛教才慢慢出現在漢傳佛教徒的視線
02/27 12:53, 58F

02/27 12:53, , 59F
中。
02/27 12:53, 59F
了解~~我之前看文章有X大是修天台的感覺 認錯sorry...XD 現在的南傳好像是赤銅鍱部的(? 所以這邊的意思也是說漢傳談的小乘論點多是指說一切有部 但是南傳的傳承是赤銅鍱部 所以... 兩部派之間的差異...嗯...好像要花點時間找資料了...有版友有推薦的入手處請支援...

02/27 12:58, , 60F
談不上指導。禪修這種東西要靠自修基本上是很困難的,禪修
02/27 12:58, 60F

02/27 12:58, , 61F
太多咩咩嘎嘎要注意,只能依靠禪師指導。從禪師處學到的方法
02/27 12:58, 61F

02/27 12:58, , 62F
,平常在家練習,那是維持正念的動能,讓你在下一次有機會再
02/27 12:58, 62F

02/27 12:58, , 63F
去依止禪師密集禪修時可以快速排除五蓋進入狀況。共勉之八。
02/27 12:58, 63F

02/27 13:02, , 64F
類似藏傳佛教的四部宗義吧,部派那麼多,仍是以有部與經量部
02/27 13:02, 64F

02/27 13:02, , 65F
為主要討論的對象,直到這一陣子我才看到達賴喇嘛出的一部新
02/27 13:02, 65F

02/27 13:02, , 66F
的佛教入門書採取南傳與大乘顯密並列討論的方式來作介紹,有
02/27 13:02, 66F

02/27 13:02, , 67F
點跳脫傳統四部宗義的框架。
02/27 13:02, 67F
那本我有發文寫推薦 達賴喇嘛說佛教 是為了廣泛的介紹南傳 漢傳 藏傳 給世界上各派的入門者或修行者 書中用的詞是 巴利語傳統 跟 梵文、藏文 傳統 這樣並排著看各佛學主題 其中介紹的比重藏傳系統的內容還是比較豐富一些些XD 南傳 聽說有菩提比丘幫忙解說看過 漢傳 禪的部分有取聖嚴法師的說法 各宗差異有取印順導師的說法 淨土的部分取藕益大師的說法

02/27 18:57, , 68F
四部宗義所謂的四部宗--1.有部毗婆沙、2.經部、3.唯識、
02/27 18:57, 68F

02/27 18:58, , 69F
4.中觀,1.有部毗婆沙包含十八部派,2.經部包含隨教行經
02/27 18:58, 69F

02/27 18:59, , 70F
部與所理行經部,3.唯識包含真相唯識學派與假相唯識學派
02/27 18:59, 70F

02/27 19:00, , 71F
4.中觀包含自續與應成。並不是只以有部與經部為主要討論
02/27 19:00, 71F

02/27 19:42, , 72F
c兄說了算,我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02/27 19:42, 72F
※ 編輯: creative88 (220.136.82.147), 02/27/2017 21:43:58

02/27 21:57, , 73F
我覺得啦,什麼傳承屬於什麼部派的可以當作補充知識,但重點
02/27 21:57, 73F

02/27 21:57, , 74F
是佛陀最後的遺訓之一是:有八正道的教法才會有四雙八輩。
02/27 21:57, 74F

02/27 21:57, , 75F
所以我們看不同傳承不同宗派一個最重要的角度是看看這個教法
02/27 21:57, 75F

02/27 21:57, , 76F
是否確實依循八正道戒定慧蘊次第的路線、是否確實能逐步削弱
02/27 21:57, 76F

02/27 21:57, , 77F
貪嗔痴,而如果是解脫道的話,更可以看看這個教法是否能成就
02/27 21:57, 77F

02/27 21:57, , 78F
道果涅槃。當確定了進路以後,剩下的就是實修的努力了。
02/27 21:57, 78F

02/27 22:01, , 79F
如果往純比較理論發展是比較往學術系統走了 當知識看
02/27 22:01, 79F

02/27 22:28, , 80F
四部宗義的宗義建立關係到實修喔,對於實修是很重要關鍵
02/27 22:28, 80F

02/27 22:29, , 81F
有跟善知識學習過就知道,這就回到佛陀在經中提到證道條
02/27 22:29, 81F

02/27 22:30, , 82F
件: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所以真要
02/27 22:30, 82F

02/27 22:31, , 83F
學習的話,找具格善知識學習吧,比如台灣現在有格西在教
02/27 22:31, 83F

02/27 23:28, , 84F
跟版上大德聊天真的要很小心 每個接人的功夫都很好XD
02/27 23:28, 84F

02/27 23:29, , 85F
近來應該會再走一段淨土的路子 雖然我有耐不住性子東
02/27 23:29, 85F

02/27 23:30, , 86F
看看西看看...哈哈... 感謝諸位熱情相邀XD
02/27 23:30, 86F

02/27 23:31, , 87F
提醒一下,過晚間十點就算中夜時間,要準備獅子臥式 XD
02/27 23:31, 87F

02/27 23:40, , 88F
哎呀 在說我發文時間太晚呀 了解了解XD
02/27 23:40, 88F

02/28 15:04, , 89F
看看推文時間,提醒自己該睡了 :)
02/28 15:04, 89F

02/28 15:13, , 90F
順便問一下cool大,藏傳的噶當巴傳承是可以依止的嗎?我有
02/28 15:13, 90F

02/28 15:13, , 91F
個阿多仔捧由最近都去那邊的禪修課程,一直想找我去,可是
02/28 15:13, 91F

02/28 15:13, , 92F
我google一下好像這個教派有點爭議?
02/28 15:13, 92F

02/28 15:16, , 93F
噶當巴沒接觸過,sorry不清楚。
02/28 15:16, 93F
文章代碼(AID): #1OimfSX8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OimfSX8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