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原始佛法論般涅槃後當事者的意義

看板Buddhism作者 (one)時間8年前 (2015/12/02 11:01), 8年前編輯推噓4(4016)
留言20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 (看更多)
原始佛法裡,修到阿羅漢(或佛)的境界,煩惱與無明都全部斷除。 等到肉身也自然老死後,當事者不會繼續投生(到任何一道) 而再受生老病死諸苦了。 這就是原始佛法說的無餘(般)涅槃的大致狀況。 但深入想想還是會有義理上的疑問需要釐清。 大乘佛法認為佛有三身,修佛成就者, 就算般涅槃也只是肉身的消逝,法身長存。 法身有意識有感覺(但去除了無明與煩惱), 我的意思是依照大乘佛理,當事者的法身並不會「無意識、無感覺」。 但原始佛法固然對般涅槃後「去除苦惱」、 「不會再次輪迴投生到任何一道」提出了一整套觀點。 但我研讀了以後,發現好像原始佛法對 「『為什麼』不再有任何煩惱」的解釋是偏向於 「破除無明而證道成為阿羅漢,日後般涅槃後,因為肉身消逝且不再輪迴投生-- 意思好像是說既然『無意識、無感覺--甚至可說不存在(因為五蘊無常)』, 所以『不起煩惱』,加上『不投生則不受諸苦』」。 這「境界的結果」,似乎就屬於「解脫生死」了。 這套詮釋觀點的難處在於,努力精進成就四果羅漢後,所以呢? 這樣的解脫生死,就算真的做到了;這跟「無情物」的石頭有何分別? 石頭是礦物,因為無情,所以石頭對被敲打、切割的「痛苦」不起煩惱; 石頭碎解後也無所謂「再度投生、而受生老病死等等痛苦」。 般涅槃前,肉身未死亡前,阿羅漢不是石頭是沒錯,那麼修行成就有其意義: 一個沒有煩惱的人類。令人欽佩。 但破除無明因此不再投生的阿羅漢,般涅槃(肉身)死亡後, 依照原始佛法,當事者五蘊消散,加上原始佛法理論裡沒有所謂法身; 那麼講誇張點,阿羅漢屍體腐壞後跟石頭碎解後,也殊途同歸了。 因為屆時反正兩者都沒有「意識」。 一個沒有意識、沒有煩惱、崩解歸於大地的石頭,不再存在了。 一位沒有意識、沒有煩惱、死亡化為塵土後的阿羅漢,也不再存在了。 佛教內有部分聲音認為大乘佛法修改了原始佛法某些「純正」的無我觀點。 但關於「(法身)我」的「恆常」化(常、樂、我、淨), 大乘反而似乎比較能說服某些人「修行佛法」的目標導引。 「做個覺悟的有情」而保持感覺、恆長久遠; 不是變成類似石頭這種模式的「解脫生死」。 若是搞到如同石頭一樣沒痛苦沒再生反而是修行的成就,無情物早就有這種性質。 這樣的所謂做到了「去除任何煩惱、不再投生受苦」的般涅槃後的意義到底是? 依照大乘佛法,般涅槃後的法身佛「如果有意願」的話, 「依其意願」可以做各種決定。化身、接引....諸如此類。 重點是仍然有意識與自覺。 但依照原始佛法,般涅槃後的佛陀,就是五蘊消散、不再存在了, 不管釋迦牟尼自己「願不願意」都沒辦法了 (所以佛陀去世後,客觀事實就是只能靠佛經來學習了, 不可能再親自聽釋迦牟尼佛在地球(在有意願的情況下從法身引出化身)講課了-- 原始佛法裡,佛陀成功的是這種型態的「不再投生」的「修行成就」。 請益看誰從原始佛法角度的解說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180.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9025309.A.AB6.html ※ 編輯: Kermei (223.141.180.145), 12/02/2015 11:30:14

12/02 12:54, , 1F
頗有趣議題
12/02 12:54, 1F

12/02 13:02, , 2F
抱歉 請問這裡所謂的原始佛法 有出處嗎?
12/02 13:02, 2F

12/02 13:37, , 3F
五蘊的續流無始無終,佛果位無餘斷除所知障成就一切相智
12/02 13:37, 3F

12/02 13:37, , 4F
佛果位的法身與色身,法身有自性法身與智慧法身,色身有
12/02 13:37, 4F

12/02 13:38, , 5F
報身與化身,圓滿智慧資糧成就佛的法身(自性法身與智慧
12/02 13:38, 5F

12/02 13:39, , 6F
法身),圓滿福德資糧成就佛的色身(報身與化身)。
12/02 13:39, 6F

12/02 13:41, , 7F
佛的化身依於報身,圓滿報身依於成就一切相智的智慧法身
12/02 13:41, 7F

12/02 13:42, , 8F
所成辦,佛的化身度化眾生要觀待於眾生的因緣成熟。
12/02 13:42, 8F

12/02 14:44, , 9F
理解錯誤
12/02 14:44, 9F

12/02 17:31, , 10F
問題不在阿羅漢或佛身滅後是什麼狀態,而是身滅後若
12/02 17:31, 10F

12/02 17:31, , 11F
還保有自我意識,不需再入六道受苦,修佛法似乎會很
12/02 17:31, 11F

12/02 17:31, , 12F
有價值,而涅槃的狀態是許多人想知道的答案,經文若
12/02 17:31, 12F

12/02 17:31, , 13F
能確切說明一切,那便不再有疑問,但,此生光是初果
12/02 17:31, 13F

12/02 17:31, , 14F
恐怕都很難,就不用再說四果了,而得正法者,正向著
12/02 17:31, 14F

12/02 17:31, , 15F
初果邁進的行者,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這表示,光是
12/02 17:31, 15F

12/02 17:31, , 16F
聽聞方面就無所得,更不用說思考,當然也無法實修。
12/02 17:31, 16F

12/02 17:34, , 17F
有人還可以持續針對這個問題做回答,真的是蠻可怕的
12/02 17:34, 17F

12/02 17:34, , 18F
一件事。
12/02 17:34, 18F

12/02 19:20, , 19F
我傾向先請益搞懂再做決定 不是輕率決定
12/02 19:20, 19F

12/02 21:09, , 20F
原PO的原始佛教應該是指阿含經吧?專指第一跟第二次結集
12/02 21:09, 20F
文章代碼(AID): #1MNbyTgs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MNbyTgs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