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冤親平等

看板Buddhism作者 (嗡嘛呢叭咪吽)時間11年前 (2013/05/01 00:41), 編輯推噓6(6050)
留言5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04/24 14:25,
怨親平等~在我解釋是這樣:同行犯錯我會立刻告訴他~因為沒
04/24 14:25

04/24 14:25,
講,他可能因而犯戒,所以一定立刻講清楚,但他不可能立刻
04/24 14:25

04/24 14:26,
改,因為許多錯誤是習性,自己很難察覺,所以看到會立刻說
04/24 14:26

04/24 14:26,
就是這個~你剛剛又現行了,這是對「親」的態度。
04/24 14:26

04/24 14:27,
「冤」呢?也不一定就是冤親或仇人,這邊也可以指板上的人
04/24 14:27

04/24 14:28,
他又犯錯了,我們不能立刻說他,你說他,他觀過,是害他
04/24 14:28

04/24 14:28,
這時怎麼辦呢?要有善巧方便幫忙他,這個就要善巧引導了
04/24 14:28

04/24 14:29,
例如先找出他的亮點,他的優點,先讓他歡喜,覺得你是位很
04/24 14:29

04/24 14:30,
好的法友,等他跟你建立起信心,這時就可以慢慢導正他的錯
04/24 14:30

04/24 14:31,
我覺得你之前文章解釋沒有很圓滿,我的看法是這樣...次第
04/24 14:31

04/24 14:31,
是這樣~內涵是這樣來的,根本在這裡,你當時好像沒注意到..
04/24 14:31

04/24 14:32,
.然後讓他不抗拒的接受,這就圓滿了~但是兩者所達到的目的
04/24 14:32

04/24 14:33,
是一樣的~是無漏的。這裡的平等就大概是這意思
04/24 14:33

04/24 14:34,
同樣是改過,為什麼親可以講?因為親前行已經建立而冤還
04/24 14:34

04/24 14:35,
未建立,所以這段時間的善巧引導就是冤的前行~令冤=親
04/24 14:35

04/24 14:36,
這是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在六度之後
04/24 14:36
我覺得日常生活中,和人交談其實很難去談到關於「改過」這議題, 涉及到別人的自尊,這議題也是幾乎不會去碰的。 關於「讚美」,怎樣不變成自傲、攀緣, 我倒是有一點有時候很管用、有時候沒什麼用的辦法XD 供大家參考,有用拿去用,有錯來指正。 1.讓讚美進入「思維邏輯」、「分析驗證」的模式: 比方說別人讚美了什麼,不要去接受那個讚美, 取而代之,有點像把它看成在讚美路邊一顆樹、一顆石頭, 去思考這讚美:「是這樣子的阿。」「這個讚美的敘述符合事實嗎?」 「不符合,因為...」「符合,的確這樣子是帶來益處的。」 2.思考:接受讚美,將來被批評一定會難過。

04/24 14:37,
那另外一個問題:情執。 你只要出離心有了~再發菩提心
04/24 14:37

按造這樣的次第,就是沒有情執的幫忙
我覺得「出離心」沒這麼簡單,有時候想要發出離心, 但是還是可能陷在某種泥淖裡面, 或是有時候有出離心有時沒有,或是某些方面有出離心,某些方面沒有, 甚至是沒發現自己沒出離。

04/24 19:33,
可能有的人比較不會表達感情,受人讚美時覺得不好意思,於
04/24 19:33

04/24 19:33,
是就裝酷回應,表現得毫不在乎。
04/24 19:33

04/24 19:35,
不過他人讚美或幫助我們,也許是出於關懷善意,我們可以去
04/24 19:35

04/24 19:36,
體會那份善意人心是溫暖的,這也能幫助我們柔軟增長善心,
04/24 19:36
我覺得有執著的關懷善意,也會是溫暖的,像是男女情愛..。 但是我某些情況真的是不太會區分。

04/24 19:37,
對於修習慈悲心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我們遇到困難時受惠於他
04/24 19:37

04/24 19:38,
人,也可想到如果自己遇到他人有困難時,也可以適時的拉人
04/24 19:38

04/24 19:39,
一把,自己有能力時也可回饋幫助他人,從業果增上的角度,
04/24 19:39

04/24 19:41,
就比較可以避免您所擔心的攀緣心了,學習從業果增上的觀察
04/24 19:41

04/24 19:41,
比較能讓自己的意樂清淨。
04/24 19:41

04/24 19:44,
另於普賢行願品中講到普賢十大願,隨喜功德是佛弟子應該要
04/24 19:44

04/24 19:45,
修學的,同樣可以由業果增上的角度,去隨喜他人的善業,而
04/24 19:45

04/24 19:46,
自己也是眾生之一,也要適時的隨喜自己的善根,讓善根增長
04/24 19:46

04/24 19:48,
倒不是說自我陶醉、自我迷失,普賢十大願之一另說到懺悔業
04/24 19:48

04/24 19:49,
障,這些都是要相互配合;如果隨喜功德擔心變成攀緣,十大
04/24 19:49

願最後提到普皆迴向,可以由為利有情的角度清淨廣大迴向。
嗯,這還在慢慢體會。 最近又思考了:「冤來自於親」、「恨來自於愛」的道理。 是這樣思維的: 我們對於陌生人的惡言,可能比較沒什麼感覺, 甚至會想:「他為什麼會這樣講?」「咦,他是在講我嗎?」 比較沒這麼容易動心。 可是對於至親,父母、手足、夫妻 可能因為期待認同過高,反差大增,會想「怎麼這麼親密的人都這樣對我。」 不過對於陷入情網的人,就算很陌生,我想也會因為期待他(她)的贊同, 被否定而轉為難過。 對於渴望名聲的人,被否定我想也是相同道理。 -- 楞嚴咒心: 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 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虎信 都嚧甕泮○娑婆訶 「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烏尼卡,施 達打巴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52.183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01:10)

05/01 05:33, , 1F
擅長分析可以處理很多世間事,也比情念重的不容易墮落,
05/01 05:33, 1F

05/01 05:33, , 2F
但是過患是:1.依於比量不能斷煩惱,2.分析量過大會當機
05/01 05:33, 2F

05/01 05:55, , 3F
(更正,根比較淺的煩惱應該是可以斷的,如五利使)
05/01 05:55, 3F

05/01 08:28, , 4F
要斷除煩惱需要修習止觀,聖者的瑜伽現量才能斷除煩惱,在
05/01 08:28, 4F

05/01 08:31, , 5F
這之前我們只能隨順這個方向而修,在板上大家的分析事理也
05/01 08:31, 5F

05/01 08:32, , 6F
還未達到真正的比量,這方面自己也還在學習中,要達到生起
05/01 08:32, 6F

05/01 08:35, , 7F
真正的比量之前還有細膩的進程,而這些都是心法上比如六根
05/01 08:35, 7F

05/01 08:39, , 8F
對六境的認知過程,這是佛法的內明與一般分析外在世間事務
05/01 08:39, 8F

05/01 08:40, , 9F
不同的地方。剛提到修習止觀,只提“止”方面其實我們尚連
05/01 08:40, 9F

05/01 08:42, , 10F
五蓋都還無法完全止息,只能隨順這方面的順緣比如少欲知足
05/01 08:42, 10F

05/01 08:44, , 11F
等方向去做,正確的修習止觀當達到見道位時聖者的瑜伽現量
05/01 08:44, 11F

05/01 08:46, , 12F
可斷除煩惱,但我們現在是無法一下就修到見道位的,資糧不
05/01 08:46, 12F

05/01 08:47, , 13F
夠也修不上去,個人覺得原po的問題很正常,有在修習佛法的
05/01 08:47, 13F

05/01 08:49, , 14F
人(包括自己)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個人覺得要有顆柔軟的心
05/01 08:49, 14F

05/01 08:50, , 15F
很重要,我們就像地藏經裡說的剛強難調伏的眾生,這方面在
05/01 08:50, 15F

05/01 08:51, , 16F
修行上除了聞思修的正因外,還要有集資淨障的緣,有因有緣
05/01 08:51, 16F

05/01 08:53, , 17F
將來才能開花結果,在集資淨障上修習善法就很重要,比如不
05/01 08:53, 17F

05/01 08:55, , 18F
對人惡口懺悔自己的粗重身口意與關懷他人等,這些都會有幫
05/01 08:55, 18F

05/01 08:59, , 19F
助身心的調柔,這些都有助於修行上的順緣,如果理不出個頭
05/01 08:59, 19F

05/01 09:01, , 20F
緒像原po這樣卡住了,個人的經驗可以請益善知識,這些有些
05/01 09:01, 20F

05/01 09:04, , 21F
是經驗值的問題,在佛法的修習經驗上我們還很不足,或者只
05/01 09:04, 21F

05/01 09:05, , 22F
知道道理但不知道如何運用,請益跟自己相應的善知識可以藉
05/01 09:05, 22F

05/01 09:07, , 23F
由他人實修的經驗幫助我們看出盲點,但這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05/01 09:07, 23F

05/01 20:11, , 24F
完全同意,真正斷煩惱是要現量,故修習止觀。我想到比量
05/01 20:11, 24F

05/01 20:13, , 25F
可以斷的淺根煩惱,譬如分析何為常見斷見,或是依照經教
05/01 20:13, 25F

05/01 20:16, , 26F
(聖言量)破除邪見等。末學所知比量最高的用途是引導人
05/01 20:16, 26F

05/01 20:17, , 27F
開悟,就是楞嚴經所說的「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05/01 20:17, 27F

05/01 20:20, , 28F
悟後起修,就需要現量。學習普賢十大願,就會有小小現量
05/01 20:20, 28F

05/01 20:21, , 29F
生起,念佛也有現量,乃至於修到念佛三昧,這些邊打字時
05/01 20:21, 29F

05/01 20:21, , 30F
邊想到的。
05/01 20:21, 30F
一般止觀好像都打坐在修的, 目前是想先在生活中觀察體會,這也算一種觀? 雖然這個觀可能效果不太好? 對了,我說的「不要去接受那個讚美」, 有點像把它看成在讚美路邊一顆樹、一顆石頭這樣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21:17)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21:38)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21:40)

05/01 21:40, , 31F
其實con板友說的離比量還很遠。
05/01 21:40, 31F

05/01 21:40, , 32F
另外破除煩惱或伏煩惱等,和斷除煩惱是不同的。
05/01 21:40, 32F
或許是因為「把它看成在讚美路邊一顆樹、一顆石頭」, 這個讚美就變成不是讚美「我」:反正跟「我」沒關係, 所以就不會攀緣?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22:12)

05/01 22:24, , 33F
謝謝對於破伏斷的指正,您所學的比量有定義嗎?
05/01 22:24, 33F

05/01 22:28, , 34F
楞嚴經教的是體空觀,若真領會是完全沒有這些問題的。
05/01 22:28, 34F

05/01 22:30, , 35F
(原po的簽名檔,我注意很久了,所以才常提楞嚴經。)
05/01 22:30, 35F

05/01 22:31, , 36F
可能要先去了解何為量與非量等,可以學習藏傳的教程,個人
05/01 22:31, 36F

05/01 22:31, , 37F
也在學習中。
05/01 22:31, 37F

05/01 22:38, , 38F
感謝提示。
05/01 22:38, 38F

05/01 22:41, , 39F
講一下攀緣心好了,攀緣心是妄心,真妄心都無形無相,要
05/01 22:41, 39F

05/01 22:44, , 40F
怎麼分?當體會所緣境當體是空,能緣的心也就不在了,分
05/01 22:44, 40F

05/01 22:45, , 41F
析的方法可以保留,但是體會比分析來得快。還有個誤解是
05/01 22:45, 41F

05/01 22:47, , 42F
想要消滅攀緣心,這樣的觀點又似是而非。佛陀七處破妄十
05/01 22:47, 42F

05/01 22:48, , 43F
番顯見時,是要彰顯要修的是不生滅心。法師有說到離開妄
05/01 22:48, 43F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52.183 (05/01 22:49)

05/01 22:51, , 44F
心,也找不到真心。人無絲毫攀緣心,一切所作就會變得很
05/01 22:51, 44F

05/01 22:51, , 45F
僵硬不自在,而這樣也還沒「斷」攀緣心,所以這是誤解。
05/01 22:51, 45F

05/01 22:56, , 46F
若確認心中誰是賊誰是主,賊也乖乖聽話不敢作亂了。法師
05/01 22:56, 46F

05/01 22:56, , 47F
常說楞嚴經的要義是「達妄本空,知真本有」,所以理上來
05/01 22:56, 47F

05/01 22:58, , 48F
說,攀緣心本體也是空,你連找都找不到,何況斷?
05/01 22:58, 48F

05/01 23:00, , 49F
這只是非常粗淺的心得,聽法師講經比較圓滿。
05/01 23:00, 49F

05/01 23:07, , 50F
最後,前面括號中比量斷煩惱之說收回,純屬個人臆測,
05/01 23:07, 50F

05/01 23:07, , 51F
不懂的不該說,慚愧懺悔。
05/01 23:07, 51F

05/01 23:45, , 52F
補充:查一行佛學辭典http://ppt.cc/pL3X(前版大AHJKL推
05/01 23:45, 52F

05/01 23:45, , 53F
薦),攀緣在《維摩詰所說經》有更深細的意思,不妨參看
05/01 23:45, 53F

08/13 12:12, , 54F
(聖言量)破除邪見等。 https://noxiv.com
08/13 12:12, 54F

09/17 06:42, , 55F
修行上除了聞思修的正因 https://daxiv.com
09/17 06:42, 55F

11/09 03:20, , 56F
可以斷的淺根煩惱,譬如 https://noxiv.com
11/09 03:20, 56F
文章代碼(AID): #1HV_GXgG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HV_GXgG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