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冤親平等

看板Buddhism作者 (嗡嘛呢叭咪吽)時間11年前 (2013/04/19 22:08), 編輯推噓4(4069)
留言7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http://www.ctworld.org/monthly/128/a02-1.htm 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323 最近一直在想: 去掉情執好像變得無情,那感受一直體會不到。 看了一些有關「怨親平等」的文章後, 嗯,其實應該不是無情,而是另一種情:「平等慈悲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47.67

04/20 00:15, , 1F
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04/20 00:15, 1F

04/20 00:52, , 2F
那是立基於[已看透世間情欲終究導致苦迫],不再執著於情欲所
04/20 00:52, 2F

04/20 00:53, , 3F
現的一種人性
04/20 00:53, 3F

04/20 01:32, , 4F
所以出離心在菩提心之前~出離心有~則真正能幫到眾生
04/20 01:32, 4F

04/20 08:48, , 5F
太上忘情,而去情執跟無情有啥關係?去掉的是執著?佛無情嗎?佛住
04/20 08:48, 5F

04/20 08:51, , 6F
世時的行誼,哪個像您說的無情呢?大慈大悲,跟貪愛憎厭執著間
04/20 08:51, 6F
應該說我知道不是無情, 但是在思辨、練習的時候,一直抓不到竅門, 不是一直把攀援心當成慈悲心,不然就是弄的很像無情, 看這些文章後稍有體會。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09:12)

04/20 13:52, , 7F
所以要一群人一起學習~同行善友很重要~
04/20 13:52, 7F

04/20 14:46, , 8F
去除執著是要去除貪念,不過慈悲喜捨本身不帶有貪念.
04/20 14:46, 8F

04/20 14:47, , 9F
我簡單舉個實例,如果你對眾生懷有貪念,
04/20 14:47, 9F

04/20 14:48, , 10F
你會因為眾生的痛苦煩惱而難過.
04/20 14:48, 10F

04/20 14:48, , 11F
不過慈悲喜捨的悲並不是悲哀難過的悲,
04/20 14:48, 11F

04/20 14:49, , 12F
佛希望眾生可以消除所有煩惱,但不會為了眾生的痛苦煩惱
04/20 14:49, 12F

04/20 14:49, , 13F
而難過,因為佛對眾生沒有執著.
04/20 14:49, 13F

04/20 14:51, , 14F
此外,不善心一定會和掉舉一起生起.
04/20 14:51, 14F

04/20 14:52, , 15F
掉舉的作用是讓心散亂不安定不下來.
04/20 14:52, 15F

04/20 14:52, , 16F
例如如果你在念經時,心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經文內容,
04/20 14:52, 16F

04/20 14:53, , 17F
不斷在胡思亂想,這就是掉舉的作用.
04/20 14:53, 17F

04/20 14:53, , 18F
修慈悲喜捨的時候一定是善心,一定不會有掉舉,
04/20 14:53, 18F

04/20 14:54, , 19F
如果你在修行時發現越修心越散亂不安,越修煩惱越多,
04/20 14:54, 19F

04/20 14:54, , 20F
那就是修錯了.
04/20 14:54, 20F
是阿,可是常常會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有沒有貪念, 例如,別人的恩情、與人相處的愉悅、....等等,算不算貪著。 如果沒有這些愉悅感,那有人會想看起來沈悶的人相處嗎? 如果不算,為何自己獨處易沈悶? 而且去參加禪修不是都會禁語嗎?我想應該就是要杜絕那種貪著? 而且楞嚴經的六欲天提到「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 雖然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相不相同,或是我的誤解。 不過感覺和人相處講話這些,搞不太懂。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5:23)

04/20 15:50, , 21F
你所謂別人的恩情、與人相處的愉悅通常都帶著貪念,
04/20 15:50, 21F

04/20 15:51, , 22F
你在追求和別人相處的愉悅感,追求不到會有求不得苦,
04/20 15:51, 22F

04/20 15:51, , 23F
如果你得到了愉悅感,你又會想要更多.
04/20 15:51, 23F
那麼萬一別人覺得你知恩不圖報、 或是覺得你不苟言笑不想跟你相處呢? 這樣要如何立足?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5:54)

04/20 15:53, , 24F
在你獨楚時,你在懷念以前和人相處的愉悅感,
04/20 15:53, 24F

04/20 15:53, , 25F
因為欲求不滿,所以無聊.
04/20 15:53, 25F

04/20 15:54, , 26F
這種心理機制有點類似吸毒,吸的時候有短暫快感,
04/20 15:54, 26F
其實我也想試試看真的完全獨處而不苟言笑, 不過不懷著愉悅感去面對,那麼怎麼會有愉悅的笑容和語調? 沒有愉悅的笑容和語調,怎麼融入別人對這種相處模式的期待? 不念著恩,有時候敬重的心情也出不來,言行舉止也出不來, 一切都是那麼不自然... 可通常讓愉悅感、恩情、...等等種種放在心上, 就像你說的吸毒,獨處時就容易悶了。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6:00)

04/20 15:55, , 27F
然後空虛感更多,之後會更欲求不滿,吸更多毒品.
04/20 15:55, 27F

04/20 15:56, , 28F
你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是如何早點消除所有煩惱,
04/20 15:56, 28F

04/20 15:56, , 29F
而不是別人對你的看法.
04/20 15:56, 29F

04/20 15:57, , 30F
無論是恩人非恩人都要善待他們,但不期待他們對你的看法
04/20 15:57, 30F

04/20 15:58, , 31F
另外一點,如果你想搞笑,不要說十善業,
04/20 15:58, 31F

04/20 15:58, , 32F
你連不妄語戒都守不成.
04/20 15:58, 32F

04/20 15:59, , 33F
你只要思考一件事就知道了,佛會不會講搞笑的話?
04/20 15:59, 33F

04/20 16:00, , 34F
一般人的社交方式通常都是錯誤,一堆人裝熱情裝幽默,
04/20 16:00, 34F

04/20 16:01, , 35F
如果有想做假的念頭,就見不到真實法.
04/20 16:01, 35F

04/20 16:02, , 36F
你的想法還是想用造作的言行,去迎合別人的期待,
04/20 16:02, 36F

04/20 16:03, , 37F
這種想法會產生更多無明煩惱.
04/20 16:03, 37F

04/20 16:03, , 38F
佛的其中一個意思是覺悟者,什麼是覺悟者?
04/20 16:03, 38F

04/20 16:04, , 39F
就算是世界上所有其他人都討厭佛唾棄佛,
04/20 16:04, 39F

04/20 16:04, , 40F
佛一樣活得輕鬆愉快沒有煩惱.
04/20 16:04, 40F

04/20 16:05, , 41F
不過你過去的習性可能根深蒂固,
04/20 16:05, 41F

04/20 16:06, , 42F
要想消除這些煩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修四念處.
04/20 16:06, 42F
你說的那個期待的東西,我是知道的,不過, 就拿工作來說好了, 大家都要你有親和力、善解人意、幽默詼諧, 那麼要怎麼並存?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6:11)

04/20 16:09, , 43F
其實你不需要特別不苟言笑,你想笑的時候自然就會笑,
04/20 16:09, 43F

04/20 16:09, , 44F
如果不想笑的時候硬要笑就變成了假笑,
04/20 16:09, 44F

04/20 16:10, , 45F
政治人物和演藝人員的假笑你應該看過很多,
04/20 16:10, 45F

04/20 16:10, , 46F
這類的假笑增長無明沒有任何建設性.
04/20 16:10, 46F

04/20 16:16, , 47F
如果別人的期待和消除煩惱無法並存,
04/20 16:16, 47F

04/20 16:16, , 48F
那當然是消除煩惱比較重要.
04/20 16:16, 48F
那工作上、或是與人相處方面? 感覺會孤立無援。 而且感覺工作、生活會沒有動力。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6:20)

04/20 16:17, , 49F
釋迦牟尼也是不理別人對他的期待,
04/20 16:17, 49F

04/20 16:17, , 50F
出家修行才有成佛的機會.
04/20 16:17, 50F

04/20 16:18, , 51F
先下線了,以後再解釋或私下來信.
04/20 16:18, 51F

04/20 16:22, , 52F
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不假笑就排擠你,
04/20 16:22, 52F

04/20 16:23, , 53F
"感覺工作、生活會沒有動力"這種想法就像是想戒毒的人
04/20 16:23, 53F

04/20 16:24, , 54F
會有空虛感和昏沉懶惰提不起勁的感覺.
04/20 16:24, 54F

04/20 16:24, , 55F
簡單的總結,修四念處可以解決這些煩惱,
04/20 16:24, 55F

04/20 16:25, , 56F
自己要想辦法抽出時間去修四念處,我先閃了.
04/20 16:25, 56F
我覺得這已經不是假笑不假笑、朋友不朋友的問題了、也不是排擠的問題。 例如工作中,可能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有凝聚力、歸屬感, 這樣做事情才會有動力, 假設同事幫了你什麼,你該不該感恩?該不該高興?會不會變成攀援? 假設大家為了榮譽感努力,榮譽感是啥?感覺就是名譽、名聲, 名譽名聲是啥?不就是大家認同? 假設別人稱讚我,我不假顏色,在人際關係上感覺整個很不自然。 假如我破顏微笑,會不會又攀援了? 而獨處不攀援似乎就是不會去要別人的認同、肯定, 這樣不是矛盾?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8:09)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123.240.147.67 (04/20 18:22)

04/20 22:00, , 57F
回應謝謝就好~~~被稱讚回隨喜或父母(師長)教的好
04/20 22:00, 57F

04/20 22:35, , 58F

04/21 23:40, , 59F
活在當下無所求就不會產生貪嗔癡,
04/21 23:40, 59F

04/21 23:41, , 60F
如果你只是幫助別人,不期待對人對你的反應,
04/21 23:41, 60F

04/21 23:42, , 61F
這樣就不會產生貪嗔癡.
04/21 23:42, 61F

04/21 23:42, , 62F
如果你幫助別人,然後期待別人對你有好的反應,
04/21 23:42, 62F

04/21 23:43, , 63F
這樣就會產生貪嗔癡和各種煩惱.
04/21 23:43, 63F

04/21 23:44, , 64F
如果你期待未來當別人的反應不合你期待時,
04/21 23:44, 64F

04/21 23:45, , 65F
你心理就會難過,
04/21 23:45, 65F

04/21 23:45, , 66F
然後煩惱"我都這樣幫助別人對別人好為何別人這樣對我"?
04/21 23:45, 66F

04/21 23:47, , 67F
追求別人的認同和榮譽一定會讓你產生更多無明煩惱,
04/21 23:47, 67F

04/21 23:48, , 68F
如果你想消除煩惱就要想辦法減少斷除這類想法,
04/21 23:48, 68F

04/21 23:49, , 69F
你得了解一件事,
04/21 23:49, 69F

04/21 23:50, , 70F
佛在幫助其他眾生的時候,就算其他眾生反應不好,
04/21 23:50, 70F

04/21 23:50, , 71F
佛也完全不會生氣難過.
04/21 23:50, 71F

08/13 12:09, , 72F
此外,不善心一定會和掉 https://noxiv.com
08/13 12:09, 72F

09/17 06:39, , 73F
你所謂別人的恩情、與人 https://daxiv.com
09/17 06:39, 73F
文章代碼(AID): #1HSK_BVY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HSK_BVY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