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我對地藏經已經沒信心了

看板Buddhism作者 (天空藍)時間11年前 (2013/04/02 11:4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28 (看更多)
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摘錄)   武帝又問:「誦經功德,所得福田如何?」   志公答曰:「唸經功德,不可思議。但須嚴淨道場,如法持誦。猷列為三。」   武帝問:「吾師恆說。佛法平等,無有高下。如何復有三等?請為解說。」   志公曰:「佛法雖然平等,作福卻有上中下。何以故? 若人延僧到俗家誦經者,為下品。 若人山間野地,作個供寮祈福者,為中品。 若往山門中作答福、誦經者,為上等。 所以在家為污地,山間名淨土。但凡屬庵堂寺觀,乃伽藍淨地。 諸佛神祇,常住不離,是故為上也。 佛經浩大,不比尋常。經筵方啟,龍天擁護;邪魔聞著,合掌皈依。 所以香燈供果,時時勿缺。如有欠缺;即是輕慢聖賢不敬之罪, 了不可休。奉事之人,也要知因識果,不可行動粗躁,動唸經者之心。 古云: 一動念頭,時隔如千里。譬如行路,失卻伴侶,所以獲罪非輕。 或是僧道嬉笑,無有誠心,不具威儀,不信經中之理,不解經中之義, 心猿亂走、意馬奔馳者,是他自己有罪,不涉別人之愆。 若有誠心齋戒、禮誦如法、字句清楚者,何須定要許多? 但誦幾卷,功德甚多。若當嬉戲,縱多枉然。偈曰:    唸經不恭敬 縱多也枉然    依法無欠缺 方為大福田」   武帝又問:「不持齋戒僧道,禮佛經誦福德如何?」   志公答曰:「不持齋戒僧道,誦經禮佛,全無功德,有甚福田! 經云:求福要齋戒,齋戒是求福。佛事門中,齋戒為本;若不齋戒, 福從何來? 《大乘戒經》云:口吃五辛酒肉,四十九日,污穢不淨,尚且不敢登佛 殿寶塔,何況禮佛誦經! 又《楞嚴經》云:吃五辛人,夜臥之中,有鬼來舐唇吻,受其污氣,令 人福德日消,罪障時增。 《戒疏發引》云 :提壺相勸,感五百劫無手足報。況自飲乎?噫為僧道尚不信齋戒, 況施主作得有甚福田!枉費資財,徒勞心力。 《大藏經》云:昔有三個人,欲度大海,要過海東。 有一大智士,就造一隻船,渡海而去。 又有一人,用一大牛,拽住牛足,亦渡海去。 又有一人,不造船,不用牛,止用一豬,拽住豬尾,亦欲渡海。 其豬焉能渡得海,連人拽下海底,反惹大笑難當。 此喻上中下三等,優劣不同。所以求福要擇戒行僧人。 若不依此,甚為迷惑,如夢說夢也。」   武帝又問:「唸經功德多少,請為指示?」   答曰:「《金剛經》、《彌陀經》、《觀音經》、《地藏經》、《心經》,是無價之 寶,載在大藏中。凡有唸經祈福消災者,須是志誠懇切,身體力行,舉心動念,閒邪存誠 ,禮拜懺悔。齋主若無信心,亦莫起此念頭。僧道若無齋戒,切莫起此貪心。偈曰:    藏經功德大如山 勸君莫作等閒看    若無信心休貪望 僧道無戒也是閒    三乘妙法古今傳 開度人天大因緣    生死海中唸佛勝 人天路上作福先」 -- 根本還是要以戒為師 有興趣者可以再參考一下"龍褲國師"(文長不便再PO,可google) 國師一句: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不生,超升天界。 太后立即得度,再想想現在人為了超度冤親債主而修行,誦了許多部經,辦了很多法事, 生活上以及心中還是憂苦不堪,真的有點感慨。 供原PO以及大眾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216.143

04/02 21:51, , 1F
阿彌陀佛!!! 這篇文章真的是很中肯~推以戒為師!
04/02 21:51, 1F

04/02 21:55, , 2F
阿彌陀佛~感恩分享~頗有受益
04/02 21:55, 2F
文章代碼(AID): #1HMbEyu-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MbEyu-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