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修行提問 請問如何確定自己不再輪迴

看板Buddha作者 (Pm)時間5年前 (2018/11/10 00:36), 5年前編輯推噓6(6040)
留言46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0/26 (看更多)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p.112....... 問題是出在解釋《阿彌陀經》時,忽略了「淨土三經」是一體的,不能僅僅講一部經而不 其他兩部經。必須要整合一體來看,才能夠知道淨土法門要怎麼修。如果我們不管《觀無量 壽經》和《無量壽經》,只講《阿彌陀經》,雖然可以,但是會有偏差,會讓我們忽略往生 淨土之前該有的因行,也就是淨業正因。正因是正確往生淨土的因,如此才能得往生淨土的 正果。持名念佛只是正因之一還需要其他的助修法門,做為我們的淨土資糧。 一、《阿彌陀經》的往生條件 《阿彌陀經》的往生條件很簡單,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說到, 如果用一天乃至七天的時間持名念佛,而能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所謂一心不亂 實際上就是《無量壽經》所講的「一向專念」。但是《阿彌陀經》只講念佛可往生,並沒有 解釋什麼是少善根?什麼是少福德因緣?這一點就必須從《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來 補充。 p.113 二、《無量壽經》的往生條件 《無量壽經》說往生極樂世界有四個基本條件:第一發心出家為沙門第二發無上菩提 第三修一切功德第四一向專念念阿彌陀佛。要上輩往生的人必須具足四個條件, 中輩往生的人可以不出家,但須具足其他條件。而下輩往生者則至少要有第三第四個條件 ,否則生不了西方極樂世界。以下依序說明: ........... p.118 三、《觀無量壽經》的往生條件 《觀無量壽經》說,求生西方淨土要修十六種觀行,所以《觀無量壽經》又叫作《十六觀經 》。但是十六種觀裡,其實只有前十三觀是觀想,後三觀則分別講述九品蓮花的條件。九品 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 p.119 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雖然有九個品位,但也是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與《 無量壽經》的上輩、中輩、下輩相同。 觀想雖然很有用,但是不容易觀成,需要具備禪定的基礎工夫,所以念佛還是最方便的法門 。但念佛,首先還要三種福業,這叫作「淨業正因」。 (一)三種福業 三種福業: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這主要是持戒。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以下依序 解說。 ........... p.146 修淨土法門應該要有兩種行,一種是正行,一種是助行;正行即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助行 則是修一切善法;正、助二行加起來,就可以往生 但是為什麼《無量壽經》說,只要臨終十念就可以往生呢?這不是要我們等到最後再來念十 句彌陀名號,或是等人家來幫我們念十念阿彌陀佛,而是因為聽聞佛法比較晚,已經沒有時 間再做功德,沒有機會再修其他的福德行,是不得已的辦法。要不然淨土行者就成了懶人, 淨土法門就成了不知慚愧的法門,與佛法的精神相違背 p.147 應該是一聽聞佛法,不管還剩多少時間,立刻要修一切善行、修一切功德,立刻要發無上菩 提心,然後時時念彌陀的名號,這才是大乘的菩薩行。 有的人說:「我實在沒福報,這一生除念佛外,什麼也不想了,而我現在自己都已經是泥菩 薩過河,自顧不暇了,也別說發菩提心,還是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由阿彌陀佛幫我發起 大菩提心吧!阿彌陀佛,請您趕快來救我。」如果是抱持這種心態,絕對去不了,因為西方 極樂世界是大乘佛國的淨土,一定要發菩提心,修一切的功德 再說臨終要十念也不容易,念佛要兼具信、願、行,信心不夠、願心不足臨終不一定念得 出,更別說去西方。我曾問很多人為什麼來學佛?有人說因為父母來,所以跟著來。我問他 自己信不信呢?他說因為父母信,所以也跟著信。這個信好像有,但並不是很踏實。 ............ ==== 我如實引用聖嚴法師上述觀點,Sora的前一篇則興沖沖引用部份經文句子,主張要件是 「1.稱阿彌陀佛。2.至心。3.十念。->4.下品下生。」及 「1.發菩提心。2.一向專意。至誠心。3.信樂、願生。4.一念 ~ 十念。5.念阿彌陀佛。 ->6.下輩往生。」 講得好似「就這些阿拉伯數字的要件」了,沒「其他」「修德要件」了, 來反駁我介紹聖嚴說的「尚須」「其他」要件的敘述。 我反正坐看Sora露出為反而反的真面目。Sora上述先引用經文中部份句子,採取如我原文 (#1RvImprR)早已幫忙整理出漢傳界: a.類別:慧淨法師..等的觀點(類似觀點還有日本淨土真宗),認為唸佛本身即可取代或 包含五戒十善等修德之舉(因為此類別主張唸佛本身就是最大的功德)來對我代為介紹的 聖嚴觀點(但Sora的眼界以為只是我的觀點)說三道四,結果被我詢問說你Sora引用這些 部份的經文單一句子,豈不就打臉--> b.類別:聖嚴在上方所示,其綜合其他經上句子後的上方的標色的觀點(認為唸佛是唸佛 ,無干於修德,「必須另外」「修德」)?我在Sora該文一開始就箭頭指出Sora這種反對 的結果。 這時,Sora就唯一不變:為反而反,立馬修文與在該文的23:56、23:57箭頭回應:跳回聖 嚴的b.類別觀點,自我矛盾地主張沒有做到修德持戒等等,則臨終時正念當然很難提得起 來云云--這不就是聖嚴說的一樣「必須加上」其他要件,不是只靠一向專念彌陀即可-- 請大家對照上方標色的聖嚴原書原句-- 亦即Sora後來又從a.類別跳到b.類別,反正他愛跳哪類別就跳哪類別--所以: 如我說的,Sora你前文箭頭句子到了後來繼續再自說自話跳針沒關係。旁觀者清, 上方也說明了你前言不對後語的完整跳針過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132.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1781408.A.1AE.html

11/10 00:38, 5年前 , 1F

11/10 00:38, 5年前 , 2F
自己看吧。
11/10 00:38, 2F
你已露出為反而反的馬腳,再裝就不像了。XD 因為我引用白紙黑字聖嚴的原句就在上方。 這些白紙黑字原句的存在,不會因為你隨手貼個根本跟聖嚴向來立場一樣的的youtube影片 (所以你在欺騙本版網友們以為聖嚴有什麼新觀點似的)而就導致消失不存在。聖嚴的觀 點認為「願」若沒有發願以菩提心修一切功德,是不具足願的-- 難道你以為「很『願』意去西方,就叫有『願』」?從你看來「願」意唸佛多年,卻也會 會對平實就事論事的stock網友口出下方的惡言,證明你以為的「願」的理解,只是你騙不 知情者用的笑話。 要嘛a.類別立場、要嘛b.類別立場,你自己決定。不乾不脆施展話術跳來跳去是沒用的。 如果坊間沒有先類型化建立定位點讓你選定,就看你用辭藻話術前言不對後語跳來跳去。

11/10 00:39, 5年前 , 3F
我也用他自己文章回了,其實光是菩提心就可能是高門檻
11/10 00:39, 3F

11/10 00:40, 5年前 , 4F
更不用說其他至心或是深信等等,真的去了解,那些都是
11/10 00:40, 4F

11/10 00:40, 5年前 , 5F
另一種門檻限制
11/10 00:40, 5F

11/10 00:41, 5年前 , 6F
門檻你個頭...
11/10 00:41, 6F

11/10 00:41, 5年前 , 7F
這些事情,不論是聖嚴法師或是藕益大師都講很清楚
11/10 00:41, 7F

11/10 00:41, 5年前 , 8F
佛要救你還要說 : 跨過這喔。我才讓你得救...
11/10 00:41, 8F

11/10 00:41, 5年前 , 9F
只是一般人強調十念卻忘記去細讀
11/10 00:41, 9F

11/10 00:42, 5年前 , 10F
你邊眼睛滑手機邊走路飛機,我就不是你不會從登機梯摔下
11/10 00:42, 10F

11/10 00:42, 5年前 , 11F
至心就是要你不要亂想,當下好好念。
11/10 00:42, 11F

11/10 00:42, 5年前 , 12F
跟你認真划手機一樣道理~
11/10 00:42, 12F

11/10 00:42, 5年前 , 13F
Sorahane注意你的用詞
11/10 00:42, 13F

11/10 00:43, 5年前 , 14F
鬼扯蛋~
11/10 00:43, 14F

11/10 00:44, 5年前 , 15F
去請版主水桶我吧。看多了也是醉了~
11/10 00:44, 15F

11/10 00:44, 5年前 , 16F
晚安。:D
11/10 00:44, 16F

11/10 00:45, 5年前 , 17F
誠如stock網友所言 或許善導藕益等大師的簡潔法語
11/10 00:45, 17F

11/10 00:46, 5年前 , 18F
尚可依照聖嚴法師的努力詮釋來拉回~至少慧淨法師等
11/10 00:46, 18F

11/10 00:46, 5年前 , 19F
的持名等同最大的功德之類詮釋 就離正法更遠~不宜採
11/10 00:46, 19F

11/10 00:49, 5年前 , 20F
光是菩提心三個字,一般版友有幾個能夠講清楚???
11/10 00:49, 20F

11/10 00:49, 5年前 , 21F
能夠說服自己真的懂菩提心是什麼
11/10 00:49, 21F

11/10 00:50, 5年前 , 22F
要一個下品下生的發起無上菩提心,困難度不高??
11/10 00:50, 22F

11/10 01:09, 5年前 , 23F
很簡單 阿婆都做得到
11/10 01:09, 23F

11/10 01:23, 5年前 , 24F
下品下生只是做錯過事,但應該也是修行人才有可能。最困
11/10 01:23, 24F

11/10 01:23, 5年前 , 25F
難的應該還是臨終十念,所以中品不用十念。
11/10 01:23, 25F

11/10 01:25, 5年前 , 26F
臨終各種業障現前 不多修德的阿婆就算很信很願也很
11/10 01:25, 26F

11/10 01:25, 5年前 , 27F
想力行十唸--聖嚴說屆時不容易--所以彌陀不接阿婆也
11/10 01:25, 27F

11/10 01:26, 5年前 , 28F
就沒違反彌陀自己誓言中的條件啦:阿婆沒具足十唸啊~
11/10 01:26, 28F
※ 編輯: CassSunstein (101.137.132.212), 11/10/2018 01:44:03

11/10 09:58, 5年前 , 29F
人家有沒有修你都可以知道?阿婆是你?
11/10 09:58, 29F

11/10 10:42, 5年前 , 30F
關於發菩提心嘛~~~~為什麼你們不覺的「功德是空」?
11/10 10:42, 30F

11/10 10:43, 5年前 , 31F
我雖看似大乘支持者但其實我的適性可能偏向小乘入道就好
11/10 10:43, 31F

11/10 10:45, 5年前 , 32F
因為我提早體會了功德空空沒什麼....
11/10 10:45, 32F

11/10 10:45, 5年前 , 33F
(不過記錄過的筆記藏得太深不知道哪裡去了暫沒辦法講解)
11/10 10:45, 33F

11/10 10:46, 5年前 , 34F
其實就是這十幾年來運氣不好 硬碟壞了7顆左右去了
11/10 10:46, 34F

11/10 10:47, 5年前 , 35F
想到有些零碎的檔案 要挖回來就好煩
11/10 10:47, 35F

11/10 12:11, 5年前 , 36F
末學誠心建議在爭論時應該避免某些語詞加諸於彼此。//而且
11/10 12:11, 36F

11/10 12:11, 5年前 , 37F
發文者在撰寫時應該有更多的時間挑選用詞和緩衝情緒。//即
11/10 12:11, 37F

11/10 12:11, 5年前 , 38F
使是為了駁斥,亦應針對意見本身和行為本身為佳,不適合將
11/10 12:11, 38F

11/10 12:11, 5年前 , 39F
之歸咎為個人特質。
11/10 12:11, 39F

11/10 12:21, 5年前 , 40F
樓上說的是大原則~我很相信你說的這個大原則~但有時
11/10 12:21, 40F

11/10 12:22, 5年前 , 41F
就"就是有跳針習慣"的網友 不針對他此種習慣講明確
11/10 12:22, 41F

11/10 12:23, 5年前 , 42F
他反而會因為積習 而無法做出有意義的針對焦點回話
11/10 12:23, 42F

11/10 12:24, 5年前 , 43F
如果是通常的網友 當然hawl網友說的原則是敬予採用
11/10 12:24, 43F

11/10 13:03, 5年前 , 44F
CassSunstein大德您好:末學相信,基於善心,每位大德都會
11/10 13:03, 44F

11/10 13:03, 5年前 , 45F
盡力而為、自我要求,做自己業的主人。末學隨喜每一位參與
11/10 13:03, 45F

11/10 13:03, 5年前 , 46F
追求真實和立意良善的大德。
11/10 13:03, 46F
文章代碼(AID): #1RvRUW6k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RvRUW6k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