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的解讀

看板Buddha作者 (白愁)時間6年前 (2018/01/30 13:43), 6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我在前面寫的文章, 提出兩個討論項目 一個是「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這句話, 應該怎麼讀的問題 一個是 māna(慢、我慢)這個關鍵字, 要怎理解比較好的問題 ----我不是故意把問題給複雜化, 而是, 這兩個問題真要討論起來, 還頗麻煩 (哭) 讓我腦筋, 卡了很久。 譬如說。我手邊有一本印順法師編的雜阿含經論會編 要讀雜阿含經的話, 這個會編本算是個很重要的參考本 而在這個會編本裡頭, 印順法師則是把「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這句話, 斷讀成五個部分: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但是印順法師似乎沒有進一步說明, 為什麼這樣斷讀... 我唯一可以推知的是, 印順法師的斷讀法, 主要是根據瑜伽師地論而來的 瑜伽師地論也是把這句話斷成五個部分, 只是名稱略有不同 亦即:我、我所、我慢、執著、隨眠 (文獻出處, 參見大正藏第30冊, 777頁, 中) 然後, 瑜伽師地論的意思是 雖然分成五個部分, 但這五個東西, 五個雜染法, 本身, 是有一個歸類系統的 亦即: 我、我所, 這兩個歸類於「見雜染」 我慢、執著、隨眠, 這三個則歸類於「慢雜染」 依此, 我們可以得知: 這句經文所講的法義及法目, 在佛教傳承史上, 本來就有 應該要區分成幾個、又該怎麼歸類 的議論事項, 曾經被提出過 然後, 我自己現在心懷的卑微想法是這樣: 1. 基於, 對於佛教教理傳承史的高度尊重 若依據瑜伽師地論的判讀方法 將這句話的意思, 在第一個步驟上 區分成「見」與「慢」兩個最基本單位, 是一個可優先考慮的方法 1-1 但是, 「見」與「慢」兩者, 是什麼關係, 本來就範疇不同、各自獨立 或是一而二、二而一, 還是當中有一個是更為根本的, 還要繼續辨究 1-2 因為佛陀講法的方式, 常常依因緣及對象 而呈現出 展開式的分解而講 和 合起來的濃縮而講 等等的形式不同 以致很難判斷, 「見」與「慢」的關係, 在根本上, 本來就是不同範疇嗎 1-3 我個人是懷疑, 「慢」可能是比「見」更為根本的東西 譬如說, 佛陀在雜阿含105經中, 就將流轉生死的一切煩惱, 用一個字眼 濃縮且統攝講成是「慢」 1-4 又譬如說, 在雜阿含1214經, 阿難唱誦出的一段偈頌中 又譬如, 在南傳相應部小部《經集》第2品第11經, 佛陀也對羅睺羅這樣說: 修習於無相,滅除憍慢使 得慢無間等,究竟於苦邊 佛陀以最重要的法理濃縮語, 壓在最後講的歸結型態, 在最後一句話上說: 一個佛法修學者, 以無間等的觀法方式, 對自己身心狀態中的「慢」 進行徹底如實的觀解和滅除, 則可獲得究竟的解脫 不知為啥, 我深深覺得這句話滿重要的. 是個 "法眼" , 可以吟味很久 1-5 所以, 在理解「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這句話的解讀方法上 我個人也是依據這種線索, 先「預設」這句話的最根本關鍵字是 māna(慢、我慢) 1-6 當然, 我知道這種理解方法是一個濃縮式、化約化、歸納式的方法 是為了方便判讀及理解 不一定適用於解讀其他的經文意義或所有的佛法教義 2. 其次, 將這句話區分成五個單位, 的這種作法, 到目前為止, 我個人是還沒有在阿含教典經文當中, 找到可以足以相對應的佐證依據 所以只能暫且當作參考讀法之一 如果去對照南傳相應經文, 這句話本來是一個巴利語複合詞 ahankāramamankāramānanusayā 嚴格來說, 只是一個「語詞」, 而不是一句「話」 如果把它拆解成五個單位: ahankāra、mamankāra、māna、anu、sayā    我 、 我所 、我慢 、使 、繫著   這裡會產生一個疑竇點。   基本上, 就我有限的閱讀經驗, 在北傳阿含教典和南傳相應部典中   幾乎很難找到 使、繫著 和 anu、sayā 可以作為個別獨立的法目語詞   是有 使、使繫著=anusayā 作為獨立語詞的案例, 如雜阿含15經   但就是找不太到 使(anu)、繫著(sayā) 這種又再分開型的案例… 以上, 一些零碎心得式的淺見, 囉嗦之處還請過目的板友學友見諒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56.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17291030.A.C8A.html ※ 編輯: Sorge (125.230.56.102), 01/30/2018 13:53:13
文章代碼(AID): #1QS0OMoA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S0OMoA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