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的解讀

看板Buddha作者 (白愁)時間6年前 (2018/01/28 17:17), 6年前編輯推噓7(706)
留言13則, 3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po文緣起: 我不是佛教徒, 但長期以來, 一直很好奇佛陀說「無我」, 到底是在說什麼意思 也自行做過些研究, 最近放假得閒, 遂來這個板上寫寫一些零碎心得 一開始時, 我是依據龍樹菩薩的中觀學說, 來理解「無我」的意思; 「無我」就是「無自性」 後來又知道, 龍樹菩薩的著述和論說也是有所本的, 是為了要解釋佛陀原本的教義 所以我轉回到佛教的根本教典, 阿含經裡頭, 看看佛陀怎麼說 同時, 我又產生一個新的好奇點: 為什麼佛陀不直接一點, 在阿含經裡頭直接說「無自性」就好了? 因為「無自性」比較好理解, 「無我」比較難懂 「無我」的意思像是在說「沒有自我」。 那麼, 佛陀是在主張自我不存在 這意思嗎? 這真的很難懂…; 既然阿含經是根本教典, 怎麼裡面講的東西卻比較難懂? -- 先講結論之一。 :) 其實, 讀完整部雜阿含經48卷, 也參考過不少法師或學者的解說 最後還是搞不太懂佛陀說「無我」, 到底是在說什麼意思 但是, 經過經文的大量比對, 倒是可以做出這樣的一種初步歸納: 佛陀講無我, 有兩種講說方式 第一種是用 五蘊無常→苦→空→無我 這樣的連結關係來講 第二種是從 防止「我慢」增長 這個修行項目來講 -- 結論之二: 已知佛陀講無我, 有兩種講法。 要辨別這兩種講法方式, 所講出的「無我」法義之異同, 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是隱約覺得, 「先」根據佛陀的第二種講法方式, 來理解佛說無我的意義, 可能會比較好 因為有不少線索顯示: 在法義深度上, 第一種講法是比第二種講法還深的。 譬如, 佛陀在雜阿含198、199、200經對羅睺羅的教導 佛陀並沒有一開始就教他「無常」 佛陀是等到羅睺羅的心智比較成熟之後,才對他說出「一切法無常」的道理 「無常」對羅睺羅而言,是比較深的法理, 所以後講 所以 如果一個一般修學者要理解佛陀講的法義, 次第上, 如果要由淺入深的話, 那就先從第二種法義內容開始, 再接到第一種, 可能比較好 -- 第二種法義是講: 防止「我慢」增長的教法。 但是, 我在閱讀這一類教法時, 發現, 有一些經文意義理解的問題存在 是我po文想討論的議題點 分要點, 說明如下: 1. 修學者提問的問題 關於防止我慢增長的教法, 依據阿含教典的經文, 比較完整的意思是: 如何防止「我慢」這種東西, 在我的「內識身」及「外境相」之上, 不斷增長、擴大下去? (1) 若以雜阿含經為依據, 大約有十幾個相關經證, 可做會照。 例如雜阿含23~24 465~468等等 (2) 茲引一條經文,作為代表。 譬如, 雜阿含23經, 羅睺羅這樣問佛陀說: 「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 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2. 佛陀的回答 如果將羅睺羅的問題, 跟佛陀的回答, 對照起來看, 可以確定知道這些經文是理解佛陀「無我」之說的, 重要依據。 佛陀的回答是降: 「當觀若所有諸色,……,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 3. 但是, 修學者所問的問題跟佛陀的回答, 意義上, 頗難理解, 有必要做更詳細的解讀。以下, 我先解讀修學者提問的問題。後解讀佛陀的回答 並且, 特別針對 「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這句話的意思 (1) 一般的經文斷逗法, 是將這句話斷成三個部分。 有三個東西: 我見、我所見、我慢 所以, 這好像表示, 一個修學者要防止增長在自己的「內識身」及「外境相」之上的東西 , 也有三個。 但, 對讀了南傳相應部的巴利語經文之後, 並分析了相對應的巴利語複合詞, 之後, 發現, 一個可能不同於一般讀法的解釋方式; 可能這整句是在講一個統合過的、有意合在一起而講的東西。 不一定要分開讀, 讀成三個東西 (2) 這句話當中的「我慢」一詞, 是佛教教法中常見的語詞 一般佛教辭典或佛學辭典, 大多解釋為: 自我中心、傲慢 不過, 在參閱過一些南北傳阿毘達磨論典的解釋, 並考究了巴利語「慢、我慢」的相關原語語義之後, 可以約略知道, 「慢、我慢」的原始語義 並沒有中文字「慢」, 字面上所顯示的那種傲慢之義 「慢、我慢」的原語是 mAna 但是, mAna這個巴利語, 要怎解釋, 也不太容易。 mAna是一種心理認知的過程及狀態。 姑且翻成: 心態。 心態, 會變成想法、意見、觀點或心理情結... 等。 所以, mAna也有想法、意見、觀點或心理情結的意思。 原本, 心態有很多種, 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而, 具有傲慢傾向的心態, 只是這些諸多心態當中屬於負面的一種。 4. 限於時間及篇幅, 後續會把 (1) 、 (2) 再做更詳細的解析。 因為輸入法問題, bbs打不出巴利語, 有些細節沒詳寫, 就先頓筆在這裡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56.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17131075.A.181.html

01/28 17:50, 6年前 , 1F
很棒的分析
01/28 17:50, 1F

01/28 17:57, 6年前 , 2F
真正的問題 是應該在..很多人過去修練過 卻又容易忘記的
01/28 17:57, 2F

01/28 17:57, 6年前 , 3F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 內守幽閒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01/28 17:57, 3F

01/28 17:58, 6年前 , 4F
(根中積生無始虛習)...那種無盡的我思 會不斷的冒出來
01/28 17:58, 4F

01/28 18:01, 6年前 , 5F
進入須陀洹的初階 好像也是要先除惑? (我忘記了)
01/28 18:01, 5F

01/28 18:05, 6年前 , 6F
是的,莫那識的一切開始浮現
01/28 18:05, 6F

01/28 18:13, 6年前 , 7F
另一篇 也是佛說過 很多人曾在無數世前修練到 又退失的:
01/28 18:13, 7F

01/28 18:13, 6年前 , 8F
可google :「唯未得脫非非想處 而復還來至三惡趣」
01/28 18:13, 8F
看不太懂。 是說 超越時空來看你 ? ※ 編輯: Sorge (125.230.56.102), 01/28/2018 18:24:42

01/28 18:26, 6年前 , 9F
如果從緣起來看會比較不會偏,如緣生故無常,無我
01/28 18:26, 9F

01/28 18:28, 6年前 , 10F
佛法就是緣起法,無常無我只是說明緣生者都有的共相
01/28 18:28, 10F

01/28 18:41, 6年前 , 11F
一般所謂的我 只是四大的我
01/28 18:41, 11F

01/28 18:42, 6年前 , 12F
然而我前三行告訴你的那些 對你來說 可能算是太跳級了
01/28 18:42, 12F

01/28 18:44, 6年前 , 13F
那就略過 別理我
01/28 18:44, 13F
文章代碼(AID): #1QRPL361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RPL361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