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活動] 宣導範例…原來佛法無兩般--ex.楞嚴確為偽

看板Buddha作者 (Pm)時間7年前 (2016/11/27 00:09), 7年前編輯推噓1(21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5 (看更多)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11/26 18:34,
可能是我看的不夠多吧!呵呵
11/26 18:34
: 上述涅槃經驗記載出自《向馬哈希大師學正念Ⅰ:內觀實修指導》, : 這本小冊是馬哈希大師原著,內容精簡卻寫出修行實證至阿羅漢果的經驗之談。 : 其實大乘密乘的修行乃是偏定,反而類似道教修行,像《楞嚴經》觀念就類似道教。 : 曾有網友向我推薦《試析楞嚴經與道教的思想淵源》一文 http://bbs.nsysu.edu.tw/cityVersion/human/boards/Buddhism/M.1192711887.B.html 附驥尾,補充上篇文章的某些段落。其論證楞嚴經為偽,論理有據--不過我們當然 知道不接受的網友依然不會接受--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幸好本版歷來版風開明,不然amidha也可能被隔壁版水桶了(amidha說過最「猛」 的一句是「大乘經都是偽經」--這句如果po在隔壁版上,下場可知....)。 最近隔壁版有談到楞嚴咒。 信佛教到底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其實也沒搞清楚。既然楞嚴咒「好像有點用」, 「佛教徒」就持一持。 若說「有點用」這個角度可以成立的話,那麼(那些)「佛教徒」也可以學學拉丁文, 學天主教的咒語也很酷。 有人說:楞嚴經講「破魔之道」不是很好嗎?同理可證:天主教的除魔咒也有用, 有的可以破除吸血鬼與狼人。不是相互輝映嗎? 反正不管佛教正知正見,就算是偽經,「有點效--但有什麼用也講不清楚,因為:跟解脫 無關,而是跟世俗求名求利有關的「有點效」--,做牛雜丸都可以持。 好幾位網友說過「不一定要『佛說』,只要是『佛法』就可以是佛經」,還抬出聖嚴法師 。可是關鍵永遠沒有說服每個人:「某些」大乘佛教徒所謂的「佛法」是不是「道法」、 是不是「天乘」--反正凡夫俗子的大乘佛教徒若背棄理智、背棄(蘇格拉底一再強調的) 邏輯(但不意謂死抱著)思維;一旦面對天神的「宏論」「似法/偽法」,至今除了amidha 一劍長虹破邪說以外,又有誰曾經瞭解「跟聲聞乘不同的xx--ex『迴小向大』北傳菩薩乘 這種歪論,不意謂就是「正法」「菩薩乘」。這個xx,可能根本跟聖道無關,只是「天乘 」........ 以下不囉唆,看對岸人寫的論證楞嚴經並非佛法正知正見之處。這篇是舉實際好笑的 楞嚴經裡佛學常識錯誤之處(就不再是我的句子),版上文章目錄的下一篇文,該作者 則有講楞嚴經「在理論上」如何追隨道教理論,示範了「三教理論合流變牛雜丸」。 === 不僅《楞嚴經》和《本際經》具有思想淵源上的關係,這一時期出現的《圓覺經 》與《本際經》也大有關係,只要略加注意,便不難看出它們共同的道體論色彩。 下面再列舉一條︰ 《本際經》︰“帝君又問,若是本身,性是具足,一切煩惱,雲何能障,若本具 足,而起障者,一切神尊,得成道已,亦應還失”[24] 《圓覺經》︰“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 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后起無明,一切如來 ,何時復生一切煩惱”[25]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只是表述略有差別而已,抄襲痕跡是很明顯的。 它表明兩經作者的思路前后一貫,毫無二致。這樣的思路這樣的問題,在佛教列為 無記,它只可能出現下道生論裡。因為既然世界眾生是真心生起的無明病緣,那它 就有一個何時起,滅后還會不會再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楞嚴經》裡是這么表述 的,“世尊,若複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複始”,前兩經說的是煩惱,楞嚴裡則說為山河大地 ,但這本質是一樣的,山河大地就是真心中的煩惱病緣嘛。由此可見,這三部經的 思路是一樣的,這充分說明,它們講的都是道教思想,很有可能出自于道教徒之手 。───附帶說一下,《本際經》出現下唐高祖武德年間,《圓覺經》據《開元錄 》所說則是開元“近出”,[26]后又有傳聞說是武后長壽二年,[27]《楞嚴經》則 題為武后神龍元年。由於它們出現的年代前后相差不是太大,我們甚至可以認為, 很可能它們的作者是相互有師承的,甚至就是同一批人。 以上對比了楞嚴與本際的思想,下面再來談談《楞嚴經》中的佛教常識錯誤,也 將它和新道經作一個簡單對比。道教徒雜抄佛經製造新道經,很容易犯常識錯誤, 因為他們對佛經術語和典故只是一知半解,常常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運用,這 就容易造成錯誤和漏洞。比如,《本際經》在講述真心神本發生五種差別業時,將 欲界與三惡道並舉,不知道三惡道本已包含在欲界之中,這就鬧了笑話。如果說 道教徒所為,那么他們也應該犯著同樣的毛病,鬧著類似的笑話。而事實也正 好如此,看一下楞嚴,裡面有成堆的佛教常識錯誤,它大量斷用佛經佛語,抄襲仿 用經文和典故,卻又不能通徹明了其中含義,前后矛盾,十分混亂可笑。(比如, 楞嚴將阿鼻獄與無間獄並舉並不知道阿鼻就是無間的音譯,這就顯得很滑稽。)[ 28]這類佛教常識錯誤楞嚴中是廣泛存在的,《楞嚴百偽》裡面已舉出過大量例子 。比如一些明顯不明律制的說法;比如講到了很多弟子,但他們的事跡卻與佛教史 實根本不相符;還有講到了一些佛教典故,但卻前后衝突,象琉璃大王和波斯匿王 的前后矛盾,就是因為作者不了解琉璃大王和波斯匿王的具體關係而造成的。《 嚴經》中這么多的常識錯誤絕不是什麼翻譯所致,事實求是的翻譯不會犯這些常識 錯誤,它很可能就是道教徒造偽不工而留下的痕跡。下面再來談一下楞嚴與新道經 中常識錯誤的另一相似點。 新道經裡不明白佛教三乘的含義,這在《本際經》中就有表現。《本際經》有“ 故說小乘導引雜術…漸漸引進,轉入中乘,修習二觀,乃悟大乘”,[29]以為小中 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次第;還說“經有三種,大乘小乘,及與中乘”,[30]搞出了 一個中乘經;“無量眾生,發上道心,舍小乘業,無量眾生,悟二乘道”,[31]二 乘成了聞法而悟,不是無師自悟的了。凡此種種,都明顯地誤會了佛教中三乘的區 在《楞嚴經》中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分不清三乘區別的地方。比如它前后均提 到有辟支緣覺在法會聽法的事,辟支正以生于無佛時代而名,那裡有逢佛聞法的事 呢,否則就是聲聞,這一點《楞嚴百偽》已經指出過。[32]楞嚴中還有這樣的句 子“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 學”。“無學”本是阿羅漢之異名,聲聞乘極果,是學道圓滿不複修學的意思 楞嚴經》作者不明白無學的含義,說菩薩開士也証無學。其實菩薩不住涅 ,常不 知足,菩薩無學是佛果,[33]証了就不能再叫菩薩而轉名為佛了。再次,楞嚴中還 有“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薩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殘生旅泊三 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前面說比丘以菩薩道行化,但緊接著卻又說“寄于殘生 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分明卻是小乘斯陀含。凡此種種,都可看出,《 楞嚴經分不清三乘差別,很明顯,它和道經的作者們所犯錯誤,性質上是一樣的 ,這些性質相同的錯誤,正暗示著它作者的真正家底。 最後再來列舉一條《楞嚴經》繼承道經的證據,使我們對楞嚴的道教淵源認識的 更加清楚。初唐道士王玄覽,弟子輯有其語錄《玄珠錄》,《玄珠錄》中有這樣的 話︰“見若屬于眼,無色處能見,見若屬于色,無眼處能見,見若屬色複屬眼,合 時應當有二見,若也見時無二者,明知眼色不能見,若即于二者,應當有二見,若 舍于二者,應當無一見”。[34]這和楞嚴經中的所謂“八還辨見”,何其相似﹗楞 嚴經別立見大,是其不同于其他佛經的獨特地方之一,它用“八還辨見”的大段篇 幅來闡明“見”屬于心目還是屬于色等等的問題,最後指示“見”是真心中見精妙 性,獨立特住。不過我們現下終于知道,這種別立見大,考問其所屬所還的獨特搞 法,原來本不是來自于佛教,而是發端于道士王玄覽的一段妙論狂想。楞嚴經中有 “此精妙明,誠汝見性,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此前緣,色空等象 ,若是見者,應有所指”,這個“若見是物” “色空等象,若是見者”的奇怪問 題,原來是承襲王玄覽“見若屬于色”的奇思而來。王玄覽死于武周神功元年(697 ),[35]楞嚴后出于神龍元年(705),楞嚴的作者繼承王玄覽的思想,思路不變 ,不過發展的更加豐富可觀了,發揮成為“七處征心,八還辨見”的洋洋大論。另 外,《玄珠錄》中也繼承《本際經》“無量知見,作生死本”的思想,廣談知見的 作用。它說“知見隨生起,所以身被縛”,認為“知見”是生死根本,“無生無知見 ,是故得解脫”,而佛教則以無明貪愛為生死根本,那裡說知見為生死本了?所以 說楞嚴中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的大段高論,不從佛教而來,乃從道教發生, 一路傳來不絕,至楞嚴而盛。 透過以上將《楞嚴經》與道教經典的比較──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對照,我們看到 ,楞嚴經道教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其作者可能就是一些道門中人。道教徒 本是抄襲佛法拼湊道經的老手,造偽經對他們而言乃是駕輕就熟,如果我們“不憚 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基本上就可以認定,《楞嚴經》乃道徒所為,它是雜抄佛 經,融合本土發展了的道教思想,再吸收本土仙道民俗信仰而雜燴一鍋的產物。 《楞嚴經》能夠流傳如此廣泛,能夠對中國佛學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決非偶然 ,而是有其必然原因的。道體論哲學在中國是一個道統,它源遠流長,深刻地影響 著中國人的思惟,不管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沒有離開過它的窠臼。道教當然是這一 哲學的主流代表,但是佛學在中國的發展,也並沒有真正擺脫過它的影響,相反, 最終還是道體論佔據了主導地位,形成了大大不同于印度本土佛學華化佛學。至 於印度本土的佛學,應該以玄奘大師為代表,當初他去印度的初衷就是要引入真正 的佛法,不過他的佛法后來數傳即告絕響,可以說印度佛學一開始就並沒有在中國 真正扎住根。中國人需要,所樂于接受,所習慣于思考的,還是一種本體論性質 佛學,后來台、賢、禪構成了中國佛學的主體,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 楞嚴經》一出,便獲得了各家各宗的廣泛認同,迅速流傳,至今還保持著持續的影 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86.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0176540.A.A15.html 希望amidha網友早日完成論著傳世。薩度、薩度、薩度。

11/27 00:19, , 1F
不錯的文章,非常理性合理
11/27 00:19, 1F

11/27 00:21, , 2F
中國古代造出的偽經似乎相對容易辨別
11/27 00:21, 2F
我修改一下文章標題,因為本文重點在那篇對岸研究的文章..

11/27 06:47, , 3F
那麼有沒有其它經 能滅圓覺楞嚴? (用經來抓出經的bug?)
11/27 06:47, 3F
依照Ug大常年來的建言,以阿含為根本,搭配不違阿含的部份般若部北傳經典(而且還需 仔細審視),大概能解除圓覺楞嚴(甚至華嚴)誤導的佛教正法--amidha幾個月前也寫過 這三本經典提倡的天乘理論(amidha稱之為超脫道)無法成佛,修成功也是成為天人。 我則進一步建議,真正的正法菩薩乘內容,可往南傳大藏經裡去依照菩薩乘經典按部就班 老實修行,無須幻想有什麼「特別殊勝、違背阿含但其實也是佛法--佛法那麼廣大,八萬 四千法門,你怎麼知道不可能迴小向大、有超脫三界的淨土呢云云」的「跟聲聞乘不同的 另一種乘」叫「(北傳版本的)菩薩乘」-- 搞半天其實是天乘(所以才有什麼亂說一通的「迴小向大」,當初被hvariables網友銳利 引用佛理駁斥腦筋轉不過來堅信迴小向大合理的某些北傳網友)..... 我當初也引用南傳尊者撰寫的英文文獻指出尊者認為阿羅漢依佛理絕不可能迴小向大。 (有興趣的自己找找看,我文章太多現在一下子想不出在哪一篇) 八萬四千法門好棒棒,那麼妙禪如來宗、蓮生活佛真佛宗也在這八萬四千中的一種、所以 也跟淨土宗「正法同道」好了? 依此邏輯:就算有人說真佛宗傳出的真佛經牴觸北傳經典,問題是:難道只准北傳經典打 臉阿含經(理由是聲聞人根器不足),不准蓮生活佛的真佛經打臉北傳(他們為何不能主 張理由是菩薩人根器不足,怎麼卻又不行了?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關鍵其實是:南傳大藏經中的即便數量不多的菩薩乘經典至少不違背阿含、也不牴觸聲聞 乘原本與菩薩乘共通的阿含根本「三乘並存」的佛理。所以,不必說什麼「破」圓覺、「 破」楞嚴(甚至「破」楞伽」、「破」法華、「破」阿彌陀....)。....中規中矩依照阿 含經為準就可以破了。只是楞嚴因為是華人偽做,所以稍微容易破一些。印度人偽做的 其他北傳經典。要搭配印度相關宗教哲學才能彰顯其混亂佛法之處,我們對印度宗教哲學 沒有像對中國道教原理那麼能掌握。 至於楞嚴、楞伽蘊含的「全面強制素食」,hvariables網友當初同樣依照十誦律,也早就 「破了」這些經典作者亂掰一通的這種非律的全面強制素食觀點--ex.管你淨肉不淨肉,佛 世時是佛以神力變化的假淨肉供比丘乞得食用、今日食任何肉(包含淨肉)皆是魔子魔孫 --這種唬爛沒有極限的非律邪見。 ※ 編輯: CassSunstein (124.218.86.100), 11/28/2016 05:43:06

01/17 17:46, , 4F
舉證錯啦 山河大地為甚麼是煩惱 ?
01/17 17:46, 4F

01/17 17:48, , 5F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請不要自己腦補 亂扣別人帽子
01/17 17:48, 5F
文章代碼(AID): #1OERESeL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OERESeL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