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AYU-talkin' 2 myself 週榜已刪文

看板Ayu作者 (自然而然、無事皆然。)時間16年前 (2007/09/26 23:5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4 (看更多)
※ 引述《pedroremorse (敎會我打舌音可得三萬P幣)》之銘言: : 我不是AYU的歌迷 但我也買過好幾張她的專輯 她出單曲時我也會上網試聽 : 覺得好聽就等待專輯發行時再購買 只是我已經好久沒買她的專輯了 : 我不會頌揚她 也不會唱衰她 我只是想合理分析 : 為什麼要重視銷售量?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 : 銷量不好 => 經費減少 => 銷量更不好 => 公司賠錢 => 老闆不爽 => 歌手消失 : => 歌迷再也聽不到該歌手新作品 : 所以歌迷應該多少要關心支持的歌手的銷售量 : 先回歸原點 銷售量的意義是什麼? : 銷售量對歌迷而言 是對他們支持的歌手的一種肯定 代表有其他人也支持該歌手 : 銷售量對歌手而言 是對他們音樂的認同 是他們維生的收入 : 但是銷售量對唱片公司而言 是利潤 是維持公司營運的收入 是許多員工的飯碗 AYU 是一個商業性的歌手,所以 AYU 的歌迷中滿多人有會去注意銷售量的習慣。但是不 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常常聽到「為什麼要去注意銷量?自己喜歡就好啦!」的聲音。(尤 其當銷售數字差強人意的時候常有這樣的反彈聲浪) pedroremorse 大分析的原因寫的很白話、我也很能認同,也希望有解答了對銷售量話題 不能理解的各位~我自己也覺得會去在乎所支持的歌手的銷售量,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 ,除了 pedroremorse 大提到的原因之外,我想就只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態而已 :) 應該很少人是用銷售量來決定一首歌的喜愛與否吧? 就像《forgiveness》一直是我很愛的一首歌,雖然銷量令我感到十分可惜、但卻絲毫不 減我對這首歌的喜愛啊 :D : 試著以一個事業經營者的角度來看 若某歌手銷售量呈現持續衰退現象 : 那麼有兩種作法 : 第一種 勇於冒險的經營者會繼續投入大量經費 試圖讓該歌手起死回生 : 但這種情況的成立條件在於經營者仍然對該歌手有信心 : 第二種 保守的經營者會採用較保險的方式 降低該歌手的製作費 宣傳費 : 經營者會合理估計下一張的銷售量 算出投資多少錢比較適當 : 很不幸 今天大部分的日本唱片經營者都是採用第二種方式 : 所以一旦歌手風光不再 通常選歌會越選越爛 PV越拍越寒酸 節目越上越少 唱片越出越慢 : 如果某位歌手開始走入這種模式 有95%的機會是沒救的 : 但幸運的是 今天AYU在AVEX的地位依然無法取代 AVEX的作法介於第一種與第二種之間 : 即使有倖田來未 有大塚愛 但這兩位目前同樣面臨銷售量下滑的窘境 : 在下一個橫掃千軍的歌姬出現前 AVEX應該不會放棄繼續提供大量資源給AYU : 縱使那資源也是不斷在減少中 這讓我想到之前才選修的「流行商品行銷」這堂課,也提到其實所謂的商品並不侷限在像 日常用具那樣的實體商品,像歌手藝人甚至政治人物的包裝也是一種商品行銷(AYU 曾經 說過自己就是一份商品,雖然這樣的說法有點爭議以及似乎透露出些許的無奈,但我想就 行銷角度來看的確是可以這樣去定位吧?) 一件商品的生命週期在經過導入、成長、成熟期之後,接下來所面臨的就是衰退期了。 導入期要開發市場、成長期要擴大市場、成熟期時營利達到達到高點並開始下滑,這時是 維持市場、衰退期則是商品退出或重建的時期。 AYU 這幾年的狀態應該就是成熟期後半~衰退期這部分吧?所以唱片公司應該思考的是怎 麼維持既有的消費群、並且在行銷或商品特質上也要考慮要怎麼讓 AYU 轉型、重新吸引 大眾的注意等等… (安室應該算是經歷了重新導向而成功迎接事業第二春的歌手吧 :P) : AVEX算是有點迫不得已繼續發展AYU 不然以經營偶像歌手而言 : AYU待在第一線過久 不算是正確的作法 因為她與年輕女性的年齡差距會越來越大 : 別忘了AYU昔日當紅時的定位是日本的"Fashion Icon" : 而擴大的年齡差距會令她漸漸得不到年輕女性(女高中生 女大學生)的認同 : 別忘了當年AYU就是靠女高中生的支持才成為日本天后 雖然我不清楚這個市調的準確度如何、不過在 Best Artist 2006 中顯示從 7~9 歲到 50 歲以上的群眾中都有著高人氣(圖表顯示主要支持群眾為 10 代~40 代的女性)。 我想也許除了當初支持著 AYU 的女高中生、大學生在成為社會人士後依然選擇支持 AYU 之外,AYU 也能被年齡層更廣的消費者接受吧?所以「與年輕女性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 這回事我覺得好像不構成銷量下滑的原因… 熟女也有熟女的市場啊(爆) : 今日AVEX已經試圖將AYU重新定位為"音樂人" 不過在盲目的日本唱片市場 : 一位單人女歌手要定位為"Fashion Icon"或是"音樂人"會比較吃香 我想大家都知道 : 在日本定位為"音樂人"而能夠獲得巨大成功者 幾乎清一色是男子樂團 : 如B'z MC SAS 決明子等等 但單人女歌手不是沒有 但是非常稀少 : 說句殘酷的話 AYU本身作曲能力不夠出眾 又不夠專精於樂器 唱功也僅算是不錯 : 雖說她善於寫詞 但目前看來她的作詞也不時缺乏新意 畢竟作詞靈感來自對生活的體悟 : 想以音樂人的定位在競爭激烈的日本音樂市場取得優勢 可說是路途艱難 : 或許你已經想到一個單人女歌手以音樂人的定位而獲得巨大成功的案例 : OK 那我們就來談談HIKKI : 客觀而言 在"詞曲編唱"四大領域中 HIKKI在曲編唱三方面都勝過AYU不少 : 但她在99年的那超越常識 堪稱怪物級的銷售量 其原因絕對不只是她的音樂性 : 甚至可以稱為社會現象 她的成功包含了盲目的跟從 崇洋的民族性 以及新鮮感 新鮮感絕對是加分的一個條件~ 這可能跟日本人喜歡追求流行的消費習慣有關係吧 XD 相較之下要穩住銷量比較難,很多剛出來時賣的不錯的歌手後勁都明顯弱了很多。 : 不然可以問問HIKKI的歌迷 "First Love"是不是她最好的專輯? 我想大多數都會說不是 : 儘管是被稱為"日本唱片銷量最後防線"的Utada Hikaru : HIKKI近年來也飽受銷量下滑的困擾 幾張不走大眾取向的實驗性單曲連發 : 使她的唱片銷量一再向谷底深探 許多人都認為她已經GAME OVER : 很多日本歌迷只要覺得歌手不紅了過氣了 買她的唱片已經跟不上潮流 就會一腳踹開歌手 : 或許再來個兩張銷售量五萬的單曲她就真的神仙難救 : 但畢竟市場中會注意她音樂的消費者數量夠龐大 在歌迷還沒完全放棄她時 : 一首作詞出色且大眾曲風的"flavor of life"搭配當紅的花男二使她再度成為銷售天后 : 這是不是奇蹟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這是AVEX可以借鏡的例子 : 談到"flavor of life"就不禁讓我感嘆 此曲已經是2007年最當紅最成功的歌曲 : 不是此曲不好 但即使與HIKKI過去作品相比 可說是遜色幾分 印象中 Hikki 自己有說過 Flavor Of Life 這首歌一開始就是以“想要做出讓大眾可以 輕易接受的曲子”的想法去寫的,所以跟她前幾張單曲感覺不同是可以預料的,不過至於 歌曲之間要怎麼比較它的“品質”好壞,老實說我沒有什麼概念… 而且在我眼裡看來,Flavor Of Life 依然是首有令人感覺到用心的作品 :D : 或許是唱片市場不斷萎靡的必然後果 願意對這塊市場投入心血與經費的歌手已經不多 : 連帶就是整體音樂作品水平的降低 與十年前相比 2007年有留下什麼堪稱經典的歌曲嗎? 我不是要反駁你,不過我認為所謂的“經典”跟時間的考驗也有關係,某些十年前的歌曲 通過了時間的考驗,到現在還能被傳唱,那稱為經典不為過;可是要論 2007 年的經典歌 曲的話,要拿什麼去評比呢? 銷售量嗎? 整體景氣就不太好的現在如果要跟十年前比根本沒得比啊 @______@"먊 我不認為這樣子足夠作出「整體音樂作品水平降低」的結論啦… : 在日本黃金90年代中 決定唱片銷售很大的因素是歌曲素質 那今天呢? : 在歌曲水平不如以往的情況下 在唱片行裡每張唱片聽起來都差不多的情況下 : 決定銷售量的因素還剩下什麼? 是行銷手法? 是個人魅力? 還是市場潮流? : 我依然相信只要有驚世之作出現 消費者仍會趨之若鶩 : 但令人感傷的是 目前似乎很難有這種作品出現 我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創作者集體缺乏靈感 : 可能是他們對目前唱片市場心冷了 可能是他們覺得現今消費者缺乏欣賞好作品的能力 : 在極少唱片具有壓倒性水準的今日 (真的極少 一年還不到十張) : 決定唱片大賣的因素 我必須說是"氣勢" : 是的 就是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 "氣勢"決定現今日本唱片是否會大賣 : 你看看KUMI 她不正是氣勢的最佳例子嗎? : 第一張精選大賣的確是有音樂上的因素 但後來的十二單曲連發又立刻推出專輯呢? : 會有幾個經營者會採取這種嚇死人的操作手法? 不就是為了營造KUMI是新一代天后的氣勢 : 第二張精選那遠超越現今水準的首週98萬的銷量不正是以氣勢取勝嗎? 我自己認為不單單只是“氣勢”的因素,我覺得也是配合 Kumi 有一些本身的條件可以來 這樣操作。(性感的身材搭配嗓音也是她很有話題的個人特色啊~) 雖然大多數人(也包括一些 Kumi 的 Fans)都會覺得這種炒作很短線,但我還是認為這 樣的行銷方式是有衡量考慮過的、以那兩張精選的銷售量來看也算是滿成功的吧? 不過要是將這樣的行銷模式概稱為“氣勢”,而要現在的 AYU 如果要回復全盛時期的發 行速度的話、我覺得並不怎麼適合,而且只是變相在考驗歌迷的忠誠度而已… 我覺得 Kumi 的狀況要討論的話真的會說很多… (乾脆請大助來說好了~他是 CIA kumi_misono 的版主)(爆) : 日本市場存在許多盲目的消費者 所以日本常會莫名奇妙出現一張爆高銷量的作品 : 2003年SMAP的一枝花固然是很不錯的作品 但這單曲本身已經是album cut : 超越200萬不合常理的驚人銷售不正是日本人盲目跟從的例證嗎? : 只要一張作品賣的好 消費者就會覺得"嗯 我也應該要買一張" : 1999年的"丸子三兄弟"不也是這樣的情形? : (台灣也有盲目的消費者 不過台灣爆慘的唱片銷售情況突顯不出這種現象...) : AYU目前就完全缺乏氣勢 以前2000~2002當紅時 氣勢驚人 : 所以即使有一兩張單曲水準不怎樣 也能夠取得高銷售量 : 這還牽涉到一個問題 就是習慣性消費 AYU當時的歌迷已經習慣每出片必買 : 所以當時的單曲大轟炸才能夠取得空前的成功 這由每張單曲的初動點就可以看出 : 但要造成歌迷習慣性消費絕不容易 必須由一張又一張的好作品給予歌迷信心 : 否則這習慣性消費的數字也是會逐漸減少的 : 習慣性消費最好的例子就是B'z(傑尼斯的銷售模式相近 但這是因為其他因素) : 從幾年前開始B'z已經不再站在樂界的頂峰 每張單曲的初動都差不多 : 要說有什麼差別 那就是慢慢的下跌 5.6年間從首週40萬下跌到現今的15萬左右 : 總銷量就等於初動*1.2~1.3 這幾乎是唱片公司最討厭的銷售走勢 : 但是因為B'z首週銷量還算夠多 所以才不顯窘迫 : AYU當年的銷售就是習慣性消費加上氣勢 靠歌迷撐起首週銷量 靠氣勢大賣 : (當然當時的歌曲水準比現今高也是重要原因) : 但現今AYU只剩下習慣性消費而已 看看AYU的銷量走勢 已經很像B'z了 : 而且這部份滑落比例也是極為快速 每次首週掉兩三萬可不是小事 : 沒有氣勢的AYU 再加上沒有經典作品 已經吸引不了任何非歌迷的消費者 : 所以銷售量一再下跌 看看HIKKI 在5.6年前會有人想過她只會有5萬初動嗎? : 連被稱作MONSTER般銷售實力的HIKKI 都會有5萬初動這種絕境了 : 對於潛在消費者沒有HIKKI多的AYU而言 更慘的事情不是不會發生 Hikki 真的是值得借鏡的一個好例子(而且也常和 AYU 一起被比較),不過我個人認為 造成 AYU 跟 Hikki 銷量差異的原因,也許因為 Hikki 主要是以音樂本身來吸引人,而 AYU 的魅力從歌詞、CD 封面到 PV 都會是刺激購買慾的因素。(感覺並不是單一的點就 足以改變 AYU 的銷售狀況) 所以可能 Hikki 做了幾張比較不大眾的單曲,就真的完全反映在銷售量上(反之只要有 傳唱度佳的音樂,可能就會像 Flavor Of Life 那張一樣大賣);AYU 的話,感覺則是 靠既定的歌迷維持著(不管曲風怎麼變化似乎都很難有銷量上的明顯提升)。 : 比較好的作法可能是停止目前老梗的夏日曲風 : 效法HIKKI出一張大眾取向的抒情曲或是搖滾曲 然後配合好的TIE-UP : 先找回氣勢以及歌迷的支持後再做打算 至少要讓人們覺得AYU還是有我想聽的音樂 : 不然如果沒有人願意走進唱片行試聽AYU的作品 就算她再怎麼追求音樂性的突破 : 都沒有太多人會知道 也沒有太多人會感興趣 當然也沒有太多人會購買 : 我言盡於此 或許我寫的很殘酷 但是這是我心中真實的想法 先給 pedroremorse 大鼓掌一下 XDDDD 還有作業沒做就打了這一篇分析文真的是辛苦了! 雖然前半部分個人認為相當中肯,然而對於結論部分我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 AYU 跟 Hikki 相異的原因上一段我已經有稍微的分析了一下(雖然也只是小弟我個人的 感覺啦),不過如果是這種“ AYU 只要做個大眾取向的音樂,然後配合好的 Tie-up 就 可以大賣”的假設…我覺得可能有點一廂情願(而且 AYU 的歌曲一直是偏大眾的吧?) 另外,我還是忍不住要提一下的是,雖然以歌迷的角度來看會希望 AYU 不要再作出那種 老梗的夏日曲風(或是抒情曲風之類),但感覺那種歌傳唱度比較高,而且有所突破的歌 曲常常是叫好但不叫座(EX:Bold & Delicious、甚至新單曲 talkin' 2 myself) 以日本唱片協會(http://www.riaj.or.jp/)的下載榜單來看,不斷被大家唸說很老梗的 glitter 看上去依然吃香,所以我目前不覺得這種曲風有什麼不好,只是希望可以同中求 異,不要類似歌曲聽起來都一樣就 OK。 在 talkin' 2 myself 週榜出來之前我也很期待銷售量可以被刺激起來,但結果大家都看 到了,甚至比被一些人說不喜歡而沒有購買意願的《glitter / fated》賣的還差。所以 現在我對於轉換曲風能讓銷售回升的論點不得不保持著懷疑態度,甚至某種程度上猜想這 會不會是我們身為歌迷的盲點? 也或許行銷上面臨重建時期的 AYU 需要從更根本的方面下手?(不單是曲風)但到底要 調整什麼我也沒有結論…搞不好 AYU 跟大家一樣也還在摸索嘗試吧? --- 以上只是個人感想,提到其他歌手的部分如果讓哪邊的 Fans 不舒服的話先說聲抱歉~ 其實不論銷售量如何,相信我都會一直會支持著 AYU,畢竟與 AYU 相關的事情已經成為 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D P.S. 給原 PO~我會打舌欸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30.67

09/27 00:17, , 1F
怎麼有控制碼
09/27 00:17, 1F

09/27 01:02, , 2F
大助不要裝傻 XD
09/27 01:02, 2F
文章代碼(AID): #16-e6JfH (Ayu)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e6JfH (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