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近期接觸的數位訊源軟體與硬體升頻心得

看板Audiophile作者 (Joshua)時間2年前 (2021/12/15 18:07), 2年前編輯推噓41(41062)
留言103則, 2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前言: 在音響的領域中,數位升頻運算處理這個設計常常被許多廠商運用, 有的做在DAC晶片上,有的搭配PC軟硬體從訊號輸出端(轉盤)出發, 比如我也使用的HQ Player及Roon;也有直接做一台獨立的升頻器(Upsampler)。 究竟這些數位升頻差別在哪裡,這一年之中,我已經遇過至少有4位朋友問過我, 也一同討論過,雖然我自己是兩種都玩過,但是因為連喇叭都升級成Magico S5 Mk2了, 而且最近幾年前前後後設備換太多,沒有同場比較,就沒有判斷基準; 沒有幾個人一起試聽、討論過,就怕還不夠客觀,因此也說不準。 我的一位好友,同時也是認識多年的資深音響玩家如此說:「大家講來講去廢話太多,直 接把東西搬過來一起聽聽,就是最準的,我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於是,有人出器材,有人出耳朵,很快地,兩週之內便促成了這場聚會。 前置準備: 這次測試使用朋友帶來的PC來當轉盤作數位輸出, 音樂曲目則是撥放儲存於HDD內的檔案,本次參與的同好都有帶來他們各自的參考曲目。 DAC的部份是使用dCS Vivaldi DAC來播放, 由於Vivaldi DAC的輸入端子相當豐富也最齊全, 可以完全對應各種不同規格的數位訊號輸入, 因此朋友的Wadia及MSB DAC(由於未選購其他數位介面)暫時就先不加入測試。 另外,為了因應PC轉盤USB的輸出無法直接連接dCS老升頻器Purcell, 系統使用了一台CHORD 2YU連接到該器材, 最後,所有器材也都透過這台連接以示公平, 也方便輸出不同規格的取樣率給升頻器使用。 https://imgur.com/2AlqIoe.jpg
由於在跑軟體升頻時,對於PC硬體規格有相當要求, 因此朋友的硬體就必然稍微講究一些, 以確保每個軟體升頻選項,電腦都能夠順利運算。 當日所有的測試比較都是在場的6個人一起聽,並選擇各式不同種類的曲目來測試。 外置升頻器: https://imgur.com/UVdXHS1.jpg
https://imgur.com/YHBFxZL.jpg
一開始大家先一起聆聽外置升頻器的部分,有dCS Purcell、Chord M Scaler及Chord BLU MK.2。 外置升頻器主要是使用專屬硬體搭配器材來做數位運算、輸出入整合與升頻處理, 所以外置升頻器同時也是一種DDC,不同的器材升頻的選項也不同, 常用的升頻除了PCM的升頻模式之外,也有把PCM轉成DSD的升頻方式。 dCS Purcell: https://imgur.com/YL5BIO3.jpg
https://imgur.com/lx518uU
.jpg 一開始我們先聆聽dCS Purcell, 這是一台20年前由dCS改良+簡化業務用升頻器而發售的產品。 dCS的升頻器從最早專業用的972、974一直到這台Purcell, 聽物主說每一代的進步幅度都相當大, 而且有許多唱片其實都用過dCS升頻器處理過才做成SACD。 Purcell分為兩個版本,前期的版本最高可以透過雙AES升頻到PCM 192K/24Bit, 後期的版本可以使用1394介面進一步升頻到DSD, 本次測試的Purcell是後期完整功能的版本。 大家一致認為,這台二十年前的老古董接上去後聲音進步不少, 解析提高了一截,細節量多了許多,聲音變得流暢且自然,出乎意料。 Purcell加上系統之後的提升,真的是不容小覷。 Chord BLU Mk.2 、M Scaler: https://imgur.com/BWKEaq3.jpg
https://imgur.com/Vd2Q2Zz.jpg
第二組硬體升頻器是Chord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別發表的BLU MK.2及M Scaler。 BLU Mk.2是CD轉盤再加上升頻器的設計,最高可以支援到PCM 16倍(768KHz)的升頻, 而M Scaler則是一台標準的升頻器,最高一樣可支援到PCM 16倍的升頻, 一個明顯的差異是,M Scaler工作溫度比BLU MK.2低了不少。 在用完午餐之後,兩位物主分別把Chord BLU Mk.2及M Scaler接上聆聽, 雖然細部感受各人稍有不同,但大家都一致認同的聽感是,聲音都變細緻了, 音樂的紋理更清晰也更有光澤,原本樂曲中的BASS比較亂且吵雜, 現在變得凝聚且清晰(雖然有人不見得喜歡這一點), 在聆聽大編制音樂時音場明顯大了一圈,分離度更佳。 總體而言,Chord的這兩台升頻器讓聲音就像是撥雲見日般, 而且更耐聽還沒有犧牲細節,提升感相當大。 而在M Scaler發售之初,有許多玩家常會拿來和BLU Mk.2進行比較, 認為M Scaler只是將BLU Mk.2拿掉轉盤的簡化版本, 我自己也曾是BLU Mk.2的用家,難得趁這次機會也應物主要求,大家一起好好比較。 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之下,BLU Mk.2的聲音表現更為全面,更有厚度, 音場的縱深以及層次感比M Scaler好上一截,聲音的表現更為滑順流暢且寬鬆。 BLU Mk.2在連接Vivaldi DAC時可使用雙AES傳輸,升頻的檔位也能切到更高, 此刻出來的聲音差距更大,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兩台器材確實是不同等級的。 https://imgur.com/ywHoQ0I.jpg
最後,一位朋友突然拿出他公司用的Chord Qutest DAC,想請大家聽看看, 較為入門的DAC接上升頻器後聲音是否也能提升? 把Purcell接在Qutest上來聆聽,即使DAC是Qutest,提升的幅度還是不小, 聲音的層次感以及細節量都有明顯的進步。 https://imgur.com/KoreM09.jpg
軟體升頻: 聽完了外置升頻器後,再來是軟體升頻的部分, 軟體升頻的設置採取官方推薦的硬體規格, 我跟物主都是使用ROON及HQ Player來進行測試。 HQ Player: https://imgur.com/D2eN9jB.jpg
https://imgur.com/lk8TgrX.jpg
從PC HIFI開始盛行到成熟階段,HQ Player在電腦訊源的播放軟體中就佔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豐富可選擇的功能,或是各種不同的升頻處理,HQPlayer總能輕鬆支援。 物主將升頻選項調整好,大家開始試聽,升頻選項不管是PCM或是DSD都有實際比較。 聽著RR數位母帶的朋友突然說:「聲音都完全變模糊了,有人有一樣的感受嗎?升頻選項 開了之後,樂器的邊緣我感覺開始有碎裂感」 「但這是否是解析提高了呢?」一位在場的Wadia 16物主這樣說。 組織這次聚會的大老則是說,「這不是解析高,或是細節變多,這是聲音已經散開、變得 不扎實,粗糙的毛邊都出來了,聽起來比較不自然了」 使用HQ Player的物主最後說道:「這聲音沒比較沒傷害,老實說,我實在有點意外...」 Roon: https://imgur.com/YK8Dgw4.jpg
https://imgur.com/xHivev8.jpg
Roon作為新世代的播放器,整合的功能相當豐富,播放硬碟內或是串流的檔案都很方便, 舒服的介面配合完整的軟體功能,近年來成為大家的愛用軟體,我自己也有用。 朋友一樣是將軟體開啟,開始設置升頻選項,從PCM一路設置到DSD, 並聽看看不同的升頻選項對音樂的影響。 物主聽完跟旁邊的友人說道:「怎麼會升頻越高,聲音越後退越薄聲?」 我則是認為,DSD的升頻似乎比PCM升頻還要緊繃一些,表現也更刺激不太耐聽, 跟我常聽到的DSD檔案或SACD的特性不太相像,我比較能接受PCM的選項。 心得總結: 這次很難得參與了這個主題聚會,跟多位好友,大家各自出力來一起做這個測試, 不管是硬體升頻或是軟體升頻,這個經驗都相當寶貴, 大家聆聽後反覆討論、辯論再試聽, 最後一致認為,當天使用的獨立升頻器的提升感目前是高於軟體升頻的表現。 但我認為,數位資料如何演算、處理都相當複雜, 這些軟硬體的升頻運算技術都是各家不傳之密, 也是這些專業工程師長年累積的對於音樂回放的理解。 也因此,我感覺更要審慎對待,經過這次的聆聽聚會, 作為HQ Player的使用者,我也受到了一些衝擊, 加上幾位物主朋友的慫恿,正在慎重考慮是否再升級PC硬體重比一次, 或是乾脆加一台升頻器引進自家系統,我還在思索猶豫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95.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39562842.A.6D4.html

12/15 18:18, 2年前 , 1F
推心得!
12/15 18:18, 1F

12/15 18:34, 2年前 , 2F
這種測試很累非常累 辛苦了......
12/15 18:34, 2F

12/15 19:01, 2年前 , 3F
難怪ROON升頻之後不是無感就是覺得好像更不好聽, 不是錯覺XD
12/15 19:01, 3F

12/15 19:26, 2年前 , 4F
12/15 19:26, 4F

12/15 20:22, 2年前 , 5F
先奉上膝蓋了
12/15 20:22, 5F

12/15 20:59, 2年前 , 6F
辛苦了!
12/15 20:59, 6F

12/15 21:17, 2年前 , 7F
大推,感謝分享
12/15 21:17, 7F

12/15 21:37, 2年前 , 8F
12/15 21:37, 8F

12/15 22:12, 2年前 , 9F
推試聽,可惜沒有盲聽,數位部分盲聽門檻較低(免分配器)
12/15 22:12, 9F

12/15 22:14, 2年前 , 10F
另外有做音量電平校正嗎?升頻會減音量喔
12/15 22:14, 10F

12/15 22:17, 2年前 , 11F
12/15 22:17, 11F

12/15 22:26, 2年前 , 12F
樓主且慢升級硬體,先用HQP PRO生升頻檔案,
12/15 22:26, 12F

12/15 22:26, 2年前 , 13F
再用FOOBAR 2000的ABX套件就可以做自我盲聽了
12/15 22:26, 13F

12/15 22:27, 2年前 , 14F
記得要做音量校正,沒麥克風用手機分貝計也行
12/15 22:27, 14F

12/15 22:54, 2年前 , 15F
據HQP手冊說POLY SINC GAUSS系列的頻域,時域很好,可一試
12/15 22:54, 15F

12/15 22:56, 2年前 , 16F
另外SHAPER部份,升384K要選NS5才有較低的本底噪聲
12/15 22:56, 16F

12/15 23:25, 2年前 , 17F
阿,面板寫SHAPER,設置的話是DITHER選項才對
12/15 23:25, 17F
c大您好 感謝提醒這些設定上的細節以及盲聽的體驗,在那天和幾個資深的同好,很多設定也都有 嘗試過,算是我們這群HQP的玩家進行的深度交流。

12/15 23:50, 2年前 , 18F
謝大大分享心得,要測試不容易,願意分享更是大家的
12/15 23:50, 18F

12/15 23:50, 2年前 , 19F
福氣,數位流真的玩不完,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好文~
12/15 23:50, 19F

12/16 00:23, 2年前 , 20F
辛苦了 推一個!
12/16 00:23, 20F

12/16 03:22, 2年前 , 21F
符合價格排名 通過
12/16 03:22, 21F

12/16 07:18, 2年前 , 22F
重點若沒做音量校正,大聲的那邊聽起來一定較好
12/16 07:18, 22F

12/16 08:11, 2年前 , 23F
話說有人知道這些升頻到底是想幹嘛嗎?
12/16 08:11, 23F

12/16 08:12, 2年前 , 24F
是要取代ds架構下的數位濾波所以先行oversampleing還是
12/16 08:12, 24F

12/16 08:12, 2年前 , 25F
什麼別的?
12/16 08:12, 25F

12/16 08:17, 2年前 , 26F
chord跟dcs因為後端da都是走ds架構,所以他們原廠的配
12/16 08:17, 26F

12/16 08:17, 2年前 , 27F
套升頻器應該就是用來做精度更好的數位濾波處理沒錯,
12/16 08:17, 27F

12/16 08:17, 2年前 , 28F
但hqplayer這種播放程式,我就一直不知道他的目的了
12/16 08:17, 28F

12/16 08:52, 2年前 , 29F
增加可玩性
12/16 08:52, 29F

12/16 09:21, 2年前 , 30F
之前我研究的結果,升頻 就是 oversamleing (有錯請指教)
12/16 09:21, 30F

12/16 09:22, 2年前 , 31F
我問了一下專業人士,他認為一般機械的升頻目前做的階數己
12/16 09:22, 31F

12/16 09:23, 2年前 , 32F
經充份滿足oversampleing的需求。
12/16 09:23, 32F

12/16 09:25, 2年前 , 33F
像CHORD的M-scaler做到那麼高階數,就當是個玩具吧。
12/16 09:25, 33F

12/16 09:36, 2年前 , 34F
https://reurl.cc/Yj2aMx 為什麼數位昇頻有效?
12/16 09:36, 34F

12/16 09:44, 2年前 , 35F
推,很有趣的討論
12/16 09:44, 35F

12/16 10:05, 2年前 , 36F
HQplayer作者的說法 https://tinyurl.com/2p8644jc
12/16 10:05, 36F

12/16 10:25, 2年前 , 37F
好處是更好的Delta Sigma轉換,我用這類DSP主要不是升頻,而
12/16 10:25, 37F

12/16 10:25, 2年前 , 38F
是不同DAC架構的轉換,例如Delta Sigma DAC都先把PCM轉成DSD
12/16 10:25, 38F
還有 25 則推文
還有 1 段內文
12/16 22:19, 2年前 , 64F
強力又便宜的個人電腦來做,講究點的這台電腦也不會放在視聽
12/16 22:19, 64F

12/16 22:19, 2年前 , 65F
室內有機會干擾嬌貴的音響設備,現在有些DAC強調NOS的功能也
12/16 22:19, 65F

12/16 22:19, 2年前 , 66F
是讓路給這些DSP玩家用的
12/16 22:19, 66F

12/16 22:26, 2年前 , 67F
另外就是像R-2R DAC要支援DSD一種做法是用DSP先做DSD轉PCM的
12/16 22:26, 67F

12/16 22:26, 2年前 , 68F
動作,但一樣受限於成本這個DSP運算能力不見得比x86 PC好,
12/16 22:26, 68F

12/16 22:26, 2年前 , 69F
所以這是有機會用相對便宜的軟硬體做到更好的效果
12/16 22:26, 69F

12/16 22:46, 2年前 , 70F
簡單講這不是用來PK MSB dCS之類不計成本的頂尖器材,而是多
12/16 22:46, 70F

12/16 22:46, 2年前 , 71F
一個相對便宜而且有機會改善一般器材的機會
12/16 22:46, 71F

12/17 08:56, 2年前 , 72F
從 dCS 討論區看來的:有人提到 Vivaldi 數位輸入 AES
12/17 08:56, 72F

12/17 08:56, 2年前 , 73F
做的比 USB 好。如果下次還有機會 pk,看能不能用個 DDC
12/17 08:56, 73F

12/17 08:56, 2年前 , 74F
把 HQPlayer 的信號做好之後用 AES 餵看看?
12/17 08:56, 74F

12/17 09:57, 2年前 , 75F
看完我的感覺是..... 玩黑膠真的比玩數位流單純多了
12/17 09:57, 75F

12/17 09:58, 2年前 , 76F
驗類比失真的標準 也比數位的驗證 來的可靠多了
12/17 09:58, 76F

12/17 09:59, 2年前 , 77F
數位這一圈這樣比下來 根本沒有benchmark 可以說誰比較對
12/17 09:59, 77F

12/17 09:59, 2年前 , 78F
但黑膠驗下來 失真低的絕大多數都是正面的
12/17 09:59, 78F

12/17 12:39, 2年前 , 79F
黑膠失真低?不,黑膠並不 https://tinyurl.com/ycxwxjaf
12/17 12:39, 79F

12/17 12:40, 2年前 , 80F
大家在比各種濾波升頻的差異,這些失真都比黑膠低的多很多
12/17 12:40, 80F

12/17 12:42, 2年前 , 81F
考慮到人耳的"掩蔽效應",有些人也是無法分辨前後振鈴的
12/17 12:42, 81F

12/17 13:19, 2年前 , 82F
黑膠沒有在討論失真的原因,是因為大到沒有什麼好討論了
12/17 13:19, 82F

12/17 20:00, 2年前 , 83F
黑膠怎麼會沒有討論失真.... 那是不會測吧
12/17 20:00, 83F

12/17 20:01, 2年前 , 84F
我不是在說黑膠比數位失真低 我是在說黑膠的benchmark
12/17 20:01, 84F

12/17 20:02, 2年前 , 85F
很明確,怎麼調比較好,方向很清楚。
12/17 20:02, 85F

12/17 20:02, 2年前 , 86F
數位到底要怎麼調才是比較好,到現在還是沒方向
12/17 20:02, 86F

12/17 20:02, 2年前 , 87F
十年前不知道 現在還是不知道
12/17 20:02, 87F

12/17 20:03, 2年前 , 88F
類比失真的所有benchmark 像是分離度 IMD THD 黑膠全部
12/17 20:03, 88F

12/17 20:03, 2年前 , 89F
可以驗阿
12/17 20:03, 89F

12/17 21:54, 2年前 , 90F
Oversamping 是一種「特殊目的」的 Upsampling
12/17 21:54, 90F

12/17 21:55, 2年前 , 91F
Oversamping 還是 Upsampling,不存在什麼不同
12/17 21:55, 91F

12/17 21:59, 2年前 , 92F
Oversamping 是為了簡化 DAC 輸出時的重建濾波電路複雜度
12/17 21:59, 92F

12/17 22:07, 2年前 , 93F
其實個人覺得,影響很大的是 Digital Filter + Noise shap
12/17 22:07, 93F

12/17 22:07, 2年前 , 94F
後的結果與 DAC 的類比濾波電路匹配度
12/17 22:07, 94F

12/17 22:08, 2年前 , 95F
這大大的影響了輸出結果的互調失真程度
12/17 22:08, 95F

12/17 22:22, 2年前 , 96F
黑膠再怎麼調還是...,所以方向當然明確XD
12/17 22:22, 96F

12/17 22:24, 2年前 , 97F
O大說得很有可能,每個DAC的THD+N(90K帶寬)掃頻曲線不盡
12/17 22:24, 97F

12/17 22:26, 2年前 , 98F
相同,詳細內容要測看看
12/17 22:26, 98F

12/18 14:58, 2年前 , 99F
oswyn主要說的是LPF分頻點設計跟數位濾波的搭配
12/18 14:58, 99F

12/18 14:59, 2年前 , 100F
btw 也有可能我沒看懂你說的THD掃頻
12/18 14:59, 100F

12/18 17:03, 2年前 , 101F
你說的對,我沒講清楚,掃頻只看到失真高低,詳細不同da
12/18 17:03, 101F

12/18 17:03, 2年前 , 102F
c和數位濾波器和類比濾波電路如何互相影嚮造成失真要測
12/18 17:03, 102F

12/18 17:03, 2年前 , 103F
測看比較
12/18 17:03, 103F
文章代碼(AID): #1XkRvQRK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