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古早錄音硬轉24/96高解析的好處?

看板Audiophile作者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時間5年前 (2018/08/26 10:23), 5年前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heavenbeyond (如果在天堂)》之銘言: : 是這樣,小弟用國外的串流音樂平台聽古典音樂, : 很多經典的錄音都是數十年前的古早錄音,當時的 : 錄音技術當然沒有現在好,甚至很多還是MONO單聲道的。 前面網友說的沒錯,坦白說,50年代開始就有很多驚人的錄音 而且那時候的製作不會像現在後製的非常嚴重,所以很多那時候的優秀錄音 聽起來比現在的錄音更加自然,而這種技術現在也只有很少數的人繼續用 不過當然整體來說,爛的錄音品質還是佔多數 多麥克風技術,多軌後製技術的提升,是讓錄音難度大幅下降 所以大多數錄音師都可以做出不錯的錄音品質 整理一下我所理解的錄音或者唱片技術的早期里程碑 1. 12吋LP誕生 大約1948 2. 開始推高傳真錄音器材 (就是頻寬大,動態大),大概1950's初期 3. 制定通用的唱放等化曲線 好像大概是 1953 3. 開始推立體聲 大約1955 4. 開始推多軌錄音,可以多達20軌 大約1961 5. RCA 開始推 dynagroove,這是一種把小聲的部分變大聲,大聲的部分變小聲的技術 也就是壓動態範圍。好處就是爛器材,甚至車上放也很清晰好聽,不破聲 但是對於音響迷來說,這就是吃掉音樂的表情,動態都沒了,大約1963 6. 開始有商用數位錄音器材以及唱片製作 大概70年代 : 而某些古早錄音,它有提供高解析24/96的音質。 : 但我一聽,並不覺得音質上有任何改進啊,古早錄音背景 : 的持續雜音還是一直都在,單聲道那種比較悶的音場特性 : 也沒有改進。 我始終認為高解析是一種迷思,坦白說良好的製作,16/44.1 一樣會好聽到不行 原始檔不是高解析的,你硬升上去,基本上就是一種化妝 我們都會幹譙女生化妝甚至 P圖,為什麼到了音響反而就不幹了? : 那請問,把這種古早錄音硬轉成高解析格式,到底有啥好處? : 是否要有超頂級的設備,才能聽出差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111.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35250219.A.48C.html ※ 編輯: yamatai (114.40.111.244), 08/26/2018 10:23:56 ※ 編輯: yamatai (114.40.111.244), 08/26/2018 10:28:51 ※ 編輯: yamatai (114.40.111.244), 08/26/2018 10:29:30

08/26 12:59, 5年前 , 1F
08/26 12:59, 1F

08/26 14:52, 5年前 , 2F
因為音響上妝後就不會再卸妝了(?)
08/26 14:52, 2F

08/26 15:33, 5年前 , 3F
還是要回歸原始檔案是捨麼,如果是保存良好的優秀類比
08/26 15:33, 3F

08/26 15:33, 5年前 , 4F
錄音,高解析檔沒捨麼不好,但如果是數位母帶硬升頻上
08/26 15:33, 4F

08/26 15:33, 5年前 , 5F
去就確實只是噱頭誒了
08/26 15:33, 5F

08/26 15:34, 5年前 , 6F
不過24/96是很成熟的規格,數位母帶的規格很難低於它
08/26 15:34, 6F
文章代碼(AID): #1RWWyhIC (Audiophile)
文章代碼(AID): #1RWWyhIC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