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行動電源介紹 置頂那篇說錯了.......

看板Android作者 (啥咪挖哥)時間11年前 (2013/01/20 11:03), 編輯推噓7(8124)
留言3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解釋文很長 請慢慢看 :D 首先我們要先來認識行動電源 一般行動電源都以 mAh 來表示自家行動電源的電容量 但其實這單位並不是表示電量的單位 說他是電流 or 時間的單位比較實在 必須先從單位的定位意義開始說起,再了解行動電源 ------------------------------------------------------------------------- 我們在買行動電源都會看到 mAh 這單位(毫安時) 用來表示行動電源的電容量 I mAh 意指此電池可以 以一固定 V 供應一 I (mA)大小的電流供應一小時 這單位已知 I 電流大小、h 時間 但並沒特定的電壓 所以我們的鋰電池上還會標示 3.7V 這樣假設電池的規格是 3.7V 1000 mAh 則此電池可以 以一固定 3.7V 供應一 1000mA 大小的電流供應一小時 而實際上表示電量 而鋰電池多用 3.7V 所以大部分行動電源都沒另外標出鋰電池的電壓 但因為這 mAh 並沒定義電壓,所以會有漏洞 鋰電池也有 3.6V 的 而 3.6V 、 3.7V 同為 1000 mAh 但其電量可不同 這時要轉成功率去看還能知道到底差了多少 E = P*t P = I*V 而 mAh 本身已有 t、I 的單位 所以只要乘上 V 就可以有以 Whrs 為單位的電量單位 (筆電常用 因為筆電電池的電壓不盡相同) X Whrs ->可以以 X W 供應 1 小時 (這樣大家一定很亂了 反正 mAh * V 就是這電池的電量就是了) 所以 (注意單位) 3.6V * 1000 mAh = 36 Whrs 3.7V * 1000 mAh = 37 Whrs 所以他們差了 1Whrs 如果今天行動裝置的耗電量是 1Whr 則 3.7V 的電池可多撐 1 小時 ~~~~~~~~~~~~~~~~~~~~~ 好了 所以 mAh 、 Whrs 這單位大家應該了解了 而這單位棒的地方就是他很方便計算 假設今天有一負載 吃 3.7V 20 mA 電池規格是 3.7V 2000mAh 則電池能供應負載 100 hr (2000/20=100) --------------------------------------------------------------------- 而置頂文 後面計算方式錯了 因為使用 5V 充電 所以 5000mAh 的行動電源 5000/3.7*5=3700 變成 5V 3700mAh 的電池 3.7V 5000mAh 5V 3700mAh 這兩個的電量是相同的 3700mAh * 5v = 18500 mWh 5000mAh * 3.7v = 18500 mWh S2 的電池是 3.7V 1650 mWh 不可以用 5V 3700mAh 去除一顆 3.7V 1650 mAh 的電池 電壓基準不同 這樣就錯了 實際可衝次數應為 3.7V 的 5000/1650 = 3.03 約可充 3 顆 S2 電池 ---------------------------------------------------------------- 1A=1C/s => C=A*s,1h=3600s 5000mAH=5(A)*3600(s)=18000(C) 1650mAH=1.65(A)*3600(s)=5940(C) 由於將鋰電池電壓在3.7V,所以 代 V=W/C => W=C*V 供電端所擁有的能量為18000(C)*3.7(V)=66600(J) 電池的儲存容量為5940(C)*3.7(V)=21978(J) 66600/21978=3.03 ---------------------------------------------------------------- 所以最後!!!! 5000-3700=1300 那1300是因為上一級電壓定義的不同導致 別再錯嚕 :D 根本沒必要做轉換~ 最後提醒大家 鋰電池怕高溫、低電量 怕高溫- 所以充電時盡量不要開遊戲去玩,最好就是放著給他充都別動他 低電量- 因為鋰電池的特性,千萬不可以用到電量剩很低才去充電當你將電量用至很低時再去充電,這叫做深度充放電 而鋰電池對於深度充放電的限制大概是 500 次這就是他的壽命 但是對於用一點充一點倒是沒什麼影響 對於鎳氫電池則有 ( 記憶效應 ) 所以在使用時別將電量用至很低才去充電,對於鋰電池的壽命是很傷的 所以鎳氫電池跟鋰電池 剛好反過來 鎳氫電池-沒電再充 鋰電池-能充時盡量充不要有低電量情況出現,不過偶爾還是要一次深度充放電 最後引用蘋果官方的介紹 http://www.apple.com/tw/batteries/ 仔細的看右下方的介紹,遵循規則就可以用的長長久久喔 (電力週期 = 完整充放電) 希望大家的電池都能用的長長久久呦:D 介紹結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0.135.125

01/20 11:20, , 1F
長姿勢(?)
01/20 11:20, 1F

01/20 11:34, , 2F
專業 給個推
01/20 11:34, 2F

01/20 11:53, , 3F
目前行動電源90%都是用18650電池 3.7V
01/20 11:53, 3F

01/20 11:54, , 4F
但是呢... 其實放電不是一直3.7V阿 所以用這算法還是
01/20 11:54, 4F

01/20 11:54, , 5F
會有一定誤差
01/20 11:54, 5F

01/20 11:58, , 6F
置底那篇都認證多時了.既使錯很大.想改可沒那麼容易
01/20 11:58, 6F

01/20 11:59, , 7F
鎳氫現在也已經克服記憶效應了
01/20 11:59, 7F

01/20 12:00, , 8F
鋰電池則是應過度放電容易破壞負極
01/20 12:00, 8F

01/20 12:02, , 9F
碳材間的層間結構,所以電量用到光再沖會很傷
01/20 12:02, 9F

01/20 12:11, , 10F
3.7v<->5v效率不會是100% 拿容量換算充電次數會打折的原
01/20 12:11, 10F

01/20 12:11, , 11F
因正是在這裡
01/20 12:11, 11F

01/20 12:15, , 12F
所以不但要轉換而且變壓造成損耗還是兩次3.7v>5v>3.7v
01/20 12:15, 12F

01/20 12:16, , 13F
說轉換也不對 而是乘上損耗的%數
01/20 12:16, 13F

01/20 12:17, , 14F
直接拿3.7/5是74% 這數字算運氣不錯 不離譜
01/20 12:17, 14F

01/20 12:17, , 15F
說的亂七八糟~誤人子弟
01/20 12:17, 15F

01/20 12:26, , 16F
專業推,不過我看不懂直接end= =
01/20 12:26, 16F

01/20 15:41, , 17F
這篇怎麼看起來只是把一堆公式套進去而已?
01/20 15:41, 17F

01/20 16:05, , 18F
至頂那篇不太正確,但是這篇好像錯更大...
01/20 16:05, 18F

01/20 17:53, , 19F
我只提到理論 實際損耗沒提到
01/20 17:53, 19F

01/20 17:54, , 20F
至於說錯的 可以說出錯在哪嗎?
01/20 17:54, 20F

01/20 18:07, , 21F
mAh是電量單位,W是功率單位,Wh是能量單位,
01/20 18:07, 21F

01/20 18:08, , 22F
基本定義先別搞混,其他部分有專業的大大回文了
01/20 18:08, 22F

01/20 18:25, , 23F
mAh 算不算電量單位 也可以說算
01/20 18:25, 23F

01/20 18:25, , 24F
但是要注意使用的電壓不同 mAh 的大小就跟著不同
01/20 18:25, 24F

01/20 18:25, , 25F
我覺得不要執著這到底該定義為電量單位還是電流單位..
01/20 18:25, 25F

01/20 18:25, , 26F
......
01/20 18:25, 26F

01/20 18:25, , 27F
但他的定義一定要瞭解......
01/20 18:25, 27F

01/20 20:24, , 28F
3.6V*1000mAh=3.6V*1Ah=3.6Whrs.....乘錯了一位
01/20 20:24, 28F

01/20 20:57, , 29F
mAh就是電量的單位...沒有算不算的...
01/20 20:57, 29F

01/20 20:58, , 30F
mA才是電流單位
01/20 20:58, 30F

01/20 21:24, , 31F
WHr是電的能量,AHr是電的數量
01/20 21:24, 31F

01/21 11:04, , 32F
一開始就錯了
01/21 11:04, 32F

01/21 11:05, , 33F
電池是不可能固定電壓的
01/21 11:05, 33F
文章代碼(AID): #1G-rwHaa (Androi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G-rwHaa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