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疑問] 秦漢史的幾個問題?

看板Ancient作者 ( 馬雅人)時間13年前 (2010/11/16 00: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Cu1PxHf ] 作者: ilha (Formosa)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疑問] 秦漢史的幾個問題? 時間: Mon Nov 15 01:03:53 2010 ※ 引述《saintlin (saintlin)》之銘言: : 一:書裡說到秦能一統天下 有一個原因是 : 人民普遍厭戰 希望能統一 秦商鞅改革之後,盡力招募三晉民入關中墾殖,不能夠 說人民就因為身分低下便不知道天下事態。戰國諸國稱 王經歷過一個長時段,並非同時立刻一起稱王,因之民 間也都還是知道古代有過周的大一統,雖然僅局限於中 原地帶。秦人的政治制度尚首功、重上計,人民因軍功 升降的社會流動機會較大,所以不能夠說秦國政治缺乏 吸引力。 戰國末期的確天下厭戰,而當時秦已經具有天下三分之 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與實力,因此預期秦國統一的看法 在當時想必有很多人討論。李震先生指出,秦國的崩潰 並非是因為軍國主義統治的高壓政策,而是因為秦二世 政變後進行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整肅。秦始皇死後有 一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叛亂,而這中間正好是 秦二世殺戮諸王子、王女,並大肆巡行地方迫害忠直郡 縣守吏的時候。由於高壓政策加上官僚失能,才同時激 盪成秦末大崩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0.31

11/15 08:46,
大整肅後高層官僚系統全滅,之後面對民亂毫無招架之力是不
11/15 08:46

11/15 08:46,
是這樣呢?
11/15 08:46

11/15 09:22,
加上重刑導致的恐懼 致使天地會有機會成功反秦復楚
11/15 09:22

11/15 17:09,
感謝解答 不過有預期統一是否代表「希望」統一的心理呢?
11/15 17:09

11/15 17:14,
厭戰、預期統一,這兩因素加起來會變成"希望"統一嗎?
11/15 17:14

11/15 17:19,
里仁那本秦漢史就是直接從厭戰而說人民有統一願望 總覺得
11/15 17:19

11/15 17:23,
理論太簡略了 所以我才產生疑問?
11/15 17:23
秦國政治較六國政體更吸引人民,同時當時民心厭戰渴求安定, 這些種種因素促成秦朝一統,相關的論點是有的。不過由於要查 找書海實在不易,我建議可以參看幾本書: 1.楊寬《戰國史》 2.許田波《戰爭與國家形成:春秋戰國與近代早期歐洲之比較》 3.李震《中國政治國防史》 4.朱紹侯《軍功爵制考論》 大致上可以知道秦國在戰國中後期的舉措為何。事實上,上計制度 (政治高壓)跟軍爵制度(身分流動)是秦國改革之中很重要的內容, 在三韓上黨郡地區確實造成了反效果,不過對巴、蜀民普遍賜爵的 做法看起來倒似有安定民心的作用,並不見得都是壞事。 ※ 編輯: ilha 來自: 59.117.67.209 (11/15 21:01)

11/15 21:11,
很感謝ilha大推薦書籍 其實因為這個問題 我覺得我還是功
11/15 21:11

11/15 21:11,
力太淺 要好好讀書進修
11/15 21:11

11/15 23:21,
我好奇的是秦朝之前天下從未"一統"過
11/15 23:21

11/15 23:22,
這樣為什麼會有"希望統一"這種民心呢?
11/15 23: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30.191
文章代碼(AID): #1CuLtHT_ (Anci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uLtHT_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