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科技部4年50億 培育35歲以下學者

看板AfterPhD作者 (happy new year)時間6年前 (2017/09/24 19:17), 編輯推噓17(17044)
留言61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712098 : 2017-09-20 14:17聯合晚報 記者林良齊/台北報導 : 2計畫 培育320名人才 : 科技部指出,據國研院科政中心統計從1901至2015年間諾貝爾物理、化學以及生理醫學 : 諾貝爾獎得主獲獎研究發表年齡的分析,37至41歲為學者產生重大突破的年齡期間,而 : 產生重大突破之前的階段,則為培植及補助的重要時程。 不知這個根據是什麼?根據以下的資料:https://goo.gl/Ld1FRp 諾貝爾得主做出重大突破的年紀是越來越老 在1923年之前,物理獎得主得獎突破在30歲以前是31% 到1934年,物理獎得主得獎突破在40歲之前是78% 從這之後就一路老化,到現在,物理獎得獎突破的平均年齡是48歲: "Today, the average age at which physicists do their Nobel Prize winning work is 48. Very little breakthrough work is done by physicists under 30." 化學獎就更老了。 換句話說,科技部的政策是建立在錯誤的數據上 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專門的科學發展下 年紀輕輕就要有重大突破可說是不可能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55.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06251866.A.A34.html

09/24 19:27, , 1F
今天還在跟朋友討論這個:-) "重大突破發生在35歲以前" 是
09/24 19:27, 1F

09/24 19:27, , 2F
學術界老一輩人非常普遍的想法 至少我唸書的時候 就聽過許
09/24 19:27, 2F

09/24 19:29, , 3F
推推
09/24 19:29, 3F

09/24 19:30, , 4F
多教授這麼說 我不知道來源是什麼 但我看到的世界不是這樣
09/24 19:30, 4F

09/24 19:31, , 5F
我遇到的頂尖的科學家 代表作幾乎都是在40以後 甚至有的還
09/24 19:31, 5F

09/24 19:32, , 6F
發生在快要退休之前 我也很好奇科技部的立論基礎是什麼
09/24 19:32, 6F

09/24 19:32, , 7F
我好幾年前就看過這個報導了 科技部真是的...
09/24 19:32, 7F

09/24 19:57, , 8F
阿不就是因為制定政策的都是一些不看新聞的...
09/24 19:57, 8F

09/24 20:19, , 9F
18大學22讀碩24讀博 5年畢29 當兵30 兩年博後32
09/24 20:19, 9F

09/24 20:22, , 10F
除非是我同學的情況 農專改大學 直攻4年博 沒博後要求後段
09/24 20:22, 10F

09/24 20:22, , 11F
國立 那麼32歲前可以累積不少資歷@_@
09/24 20:22, 11F

09/24 20:44, , 12F
太慢了人都跑到對岸才再做
09/24 20:44, 12F

09/24 21:09, , 13F
不管少貓老貓能把經濟鼠逮到的都是該給獎勵的好貓!
09/24 21:09, 13F

09/24 21:41, , 14F
"37至41歲為學者產生重大突破的年齡期間"
09/24 21:41, 14F

09/24 21:41, , 15F
"產生重大突破之前的階段,則為培植及補助的重要時程。"
09/24 21:41, 15F

09/24 21:42, , 16F
為什麼一樓的數字完全不同
09/24 21:42, 16F

09/25 01:12, , 17F
完全不認同用實際年齡來分割 就以美國來說 多數鼓勵年輕學
09/25 01:12, 17F

09/25 01:12, , 18F
者的計畫或獎項都是用學術年齡區分 例如 NIH K99 需在博後四
09/25 01:12, 18F

09/25 01:12, , 19F
年內申請
09/25 01:12, 19F

09/25 01:14, , 20F
推樓上,尤其美國重視gap year.但各個玩法各有利弊,所以有些
09/25 01:14, 20F

09/25 01:15, , 21F
博士生唸八九年,不畢業,來藉此停止時間計算
09/25 01:15, 21F

09/25 03:18, , 22F
經濟鼠指的是舉債借錢麼?怕什麼、多借一點。
09/25 03:18, 22F

09/25 07:16, , 23F
35歲是老教授給的數字 我quote的那句話是十多年前的對話
09/25 07:16, 23F

09/25 07:17, , 24F
具體的數字根本不重要 因為如同這篇文章所述 這個數字是浮
09/25 07:17, 24F

09/25 07:20, , 25F
動的 並且越來越大
09/25 07:20, 25F

09/25 09:47, , 26F
搞不好科技部只是想找個理由 把錢轉一些到年輕人身上
09/25 09:47, 26F

09/25 09:50, , 27F
台灣40到55歲這些人掌握大部分的資源 年輕人要出頭不容易
09/25 09:50, 27F

09/25 09:55, , 28F
有看過這些少數掌握資源的人 錢已經多到花不完 還是要搶錢
09/25 09:55, 28F

09/25 09:59, , 29F
我從不相信年紀越大研究會越好 有能力的人 年輕時就會顯露
09/25 09:59, 29F

09/25 10:14, , 30F
樓上說的會不會是一些大學不愛用土博的原因? 近親繁殖都是
09/25 10:14, 30F

09/25 10:14, , 31F
國內大老的形狀? 一輩子永遠擺脫不了當小弟/妹的宿命?
09/25 10:14, 31F

09/25 10:15, , 32F
大老要你把經費給那個不成材但是像101忠狗的學弟妹 你敢說不
09/25 10:15, 32F

09/25 10:19, , 33F
以台/華人社會的氛圍 反老闆就是死路一條R
09/25 10:19, 33F

09/25 10:25, , 34F
這問題很複雜 我只講一點 如果你指導教授是諾獎得主 長成
09/25 10:25, 34F

09/25 10:25, , 35F
你以為洋博就不會近親繁殖?我看過很多土博自己找出新路
09/25 10:25, 35F

09/25 10:26, , 36F
現階段科技部就是想把資源重新分配,但藉口爛了點就是
09/25 10:26, 36F

09/25 10:27, , 37F
他的形狀也沒什麼不好 講到最後還是教育的問題 慢慢改吧
09/25 10:27, 37F

09/25 12:49, , 38F
不知道 35歲的 Geoff Hinton 能否申請到計畫?
09/25 12:49, 38F

09/25 13:23, , 39F
中國的千青是40歲以下
09/25 13:23, 39F

09/25 13:56, , 40F
NIH 拿到第一個R01的平均年齡也是不斷往後延 一些學會
09/25 13:56, 40F

09/25 13:57, , 41F
的young investigator 也定義在40甚至42歲之前了
09/25 13:57, 41F

09/25 21:09, , 42F
Hinton .... 他很有機會在35之前被規劃在loser級
09/25 21:09, 42F

09/25 21:09, , 43F
就版上各種神人角度來看的話啦
09/25 21:09, 43F

09/25 21:10, , 44F
他30博班畢業 還是英國的哦 老板非專業出身
09/25 21:10, 44F

09/25 21:10, , 45F
到各個大學混了很久的博後研究員
09/25 21:10, 45F

09/25 21:11, , 46F
就算在他教書期間 很多人也會覺得他盧的 因為他沒
09/25 21:11, 46F

09/25 21:11, , 47F
有fund 更別提他可能沒有什麼博士生
09/25 21:11, 47F

09/26 08:16, , 48F
科學發展至今 突破越來愈難 但期刊數目種類卻越來越多
09/26 08:16, 48F

09/26 08:17, , 49F
科技部還想得出35歲這種 想想Yitang Zhang五十好幾了
09/26 08:17, 49F

09/26 08:18, , 50F
我自己碩博的老闆一個27一個29開始當教授 代表作乏善可
09/26 08:18, 50F

09/26 09:11, , 51F
樓上這些都是個案呀。我也可以說我大一普化老師25歲就當副
09/26 09:11, 51F

09/26 09:11, , 52F
教授,在台灣數一數二。我博班老闆26歲開始當助理教授,38
09/26 09:11, 52F

09/26 09:11, , 53F
歲選上美國科學院士,大家都能找到特例來說的。
09/26 09:11, 53F

09/26 10:36, , 54F
問題是統計出來的結果就是越來越老啊。是科技部基於錯誤
09/26 10:36, 54F

09/26 10:36, , 55F
的數據訂了錯誤的政策
09/26 10:36, 55F

09/26 12:12, , 56F
部長表示: 大餅本來就是給特例 不是給普通人der ???????
09/26 12:12, 56F

09/26 13:02, , 57F
問題是這是根據特例(諾貝爾得主)統計出來的數據。科技部
09/26 13:02, 57F

09/26 13:02, , 58F
訂定政策不重視研究數據,這不就代表研究無用?真是荒謬
09/26 13:02, 58F

09/26 13:18, , 59F
如果可以從缺 就沒意見
09/26 13:18, 59F

10/05 00:58, , 60F
年紀超過的就別該了啦。說明會上一堆年輕學者根本狂喜一
10/05 00:58, 60F

10/05 00:58, , 61F
堆人躍躍欲試,而且根本不想附和樓上這些老人意見
10/05 00:58, 61F
文章代碼(AID): #1PnvHQeq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PnvHQeq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