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扭曲的高教/論文製造機 輸了競爭力

看板AfterPhD作者 (us, together)時間9年前 (2014/08/08 19: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推 ggg12345:Drug Discovery Today:台湾科学家提出3D打印药物概念,這 08/08 09:19 : → ggg12345:樣的報導顯示大陸的科技報導很敬業,一發表就被重點摘出. 08/08 09:28 : → ggg12345:文章還沒列印,作者就聲請撤回.可能是為了智財權保護. 08/08 10:08 (先跟 g 大說聲謝謝,謝謝老師您很認真關心台灣年輕一代為什麼沒人想要做生資) 我完全不認識 iScreen 的原作,但我長期有在看 In the Pipeline 這個由資深藥物 化學家 Derek Lowe 經營的部落格,去年 Nature Chem. 主編 Stuart Cantrill 來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演講時說他有在用 Twitter,演講聽完我就開始 follow,所以我 很早就看過那篇被兩位資深化學家競相報導的 paper。 當時沒吭聲是因為還沒看到 iScreen 事件在 FaceBook 上的討論串。自己經歷過悲 慘的申訴過程之後再去看看人家的情況,覺得那討論串的品質算滿好的,比方說有人 分享了這麼一檔事: 這個 Hindawi group 是個很奇怪的學術出版集團, 他們會收購 SCI 點數不高, Rank 還不錯的學術期刊, 然後在 regular issue 每年有限的發表篇數之外, 大 量發行 special issue 來擴大能接受發表的額度. 這些 special issue 會由編輯室邀請各國相關領域學者數位擔任特刊編輯, 再由 他們去找審稿者. 所以這些特刊編輯對於 special issue 的收稿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個 special issue 許多審稿工作丟給出版社以外的邀請學者, 可以說分擔了相 當份量的編審工作. 而大量擴張發行的論文, 又為出版社賺進大量發表費用. 這 個 Hindawi 集團的發表費用是逐漸調漲的, 大概三年前的一千美金上下, 現在已 經漲了兩倍. 換句話說, 這個集團頗有藉由操作學術發表來撈錢的模樣. 原 po 提到的情況, 則剛好形成了一種互相利用的循環. 然而, 比較早被 Hindawi 集團操作的學術期 刊, 因為論文發行量爆增, 但引用率追不上, 第三年後 impact factor 隨之爆跌. 這些短期藉由 Hindawi 集團出版社衝論文數的學者, 過兩年也將面對投稿期刊品 質狂跌的現實, 本來三四點的期刊可能最後跌到小數點以下, 排名則敬陪末座. 然而, 對於當下真正認真準備投稿的研究團隊來說 (特別是那些收到 special issue 邀稿信的相關領域學者), 過兩年卻反而會成為這種操作的受害者, 把珍貴 的研究成果浪費在被糟蹋的學術期刊上. 這個分享讓我瞬間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當學生時就不喜歡幫老闆審稿,任教職後 忽然間努力爭著當 special issue 的 editor: 那是一個看到人家研究好構想可以 很方便拿來佔為己有的管道。 ↑↑↑ 我本來一直很納悶連幫實驗室學弟妹修論文和報告用投影片能力都沒有的人,是要 怎麼去當修其他團隊研究報告的 editor? 看完國外 http://goo.gl/f5y8eZ 和國內 的經驗分享,才知道當 guest editor 原來可以非常涼快地讓人隨便投隨便上。 (因為第一份工作的關係,我以前一直很喜歡期刊出 special issue 的... 前陣子申訴時見識到一堆神奇的手段,被修理的亂七八糟之後學到的心得之一是自 己 paper 沒幾篇的 guest editor,那很可能就是個 idea 小偷。) 我還滿感謝有人願意分享自身悲慘經驗的,而且那些分享和迴響真的讓我學到很多。 所以幫 iScreen 原作講些話,希望他別灰心、未來還是願意繼續做出更好的資料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151.6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AfterPhD/M.1407496190.A.62F.html
文章代碼(AID): #1JvA_-Ol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JvA_-Ol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