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生科博士就業能力不足

看板AfterPhD作者 (Second Life)時間12年前 (2011/10/23 23:17),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4 (看更多)
看了這篇文章,其實有很多感觸... 我記得我的第一部二手車是從朋友的朋友那裏買的, 朋友的朋友嘛!我們彼此都認識,當然是比較可靠啦! 車子其實買貴了,而且有很多問題,怎麼修都修不好! 我忍不住跟另一個朋友抱怨車子不好,事先有很多問題, 我都沒有被知會,我說這麼多問題的車,不應該賣給朋友. 這個朋友回了我一段話,他說: "朋友比較好騙啊!這麼多問題的車賣給你,價錢可以比較好, 不騙你騙誰?" 在台灣,老師是有很崇高的地位的.在台灣的鄉下更是這樣. 記得小時候,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跟老師說,"老師,我這個小孩 如果不乖,你盡量打沒關係." 我記得我爸媽也是這樣教的,"老師不會騙你,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知道嗎?" 所以當我看到,"那麼好騙,不騙你騙誰?"覺得有點諷刺... 念博士班的過程真的是顛覆了很多我過去的認知. 我有時候想,"傳道,授業,解惑"似乎不是博士班老師的責任? 師生的關係,大致上也要以利益為導向,不會是像以前那麼單純. 我聽過一些國外的老師喜歡台灣的學生,理由是台灣的學生比較順從... 台灣學生相對的被制約了... 看來,父母們可能要重新思考小朋友的教育方式... ※ 引述《chyuchyu (chyu)》之銘言: : 看了這麼一長串的討論 : 非常震驚很多年輕人沒搞清楚怎麼一回事 : 就貿然將一生最精華的幾年光陰投入研究生、博士後生涯 : (此篇作者是少數心態上我比較認同的所以回在這篇) : 追根究底從過去幾十年來到現在 : 學術生態大致是模仿看起來學術最強的美國 : 這是最簡單的做法取法忽上嘛 : 但是客觀條件不同導致的社會問題也大不相同 : 很多人說國家培育了這麼多博士卻沒辦法善用是浪費社會資源 : 沒錯,從某些角度看來的確是浪費設資源 : 但是這個系統的設計根源是不計代價增加學門研究成就 : 美國是這樣的 : 需要收多少、養多少研究生(做研究的當然要念博士,碩士不好用) : 是學校和學系根據教授需要多少人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學術界出人頭地設定的 : 社會需求、業界工作機會、研究生抱負出路.... : 這些不是學校、學系、教授管得到的自然也沒有辦法幫忙,當然不需要想 : 美國有而台灣完全沒優勢是美國可以吸引很多外國的優秀學生 : 這些外國學生畢業後想走學術的不能在美國找到可以回國找 : 何況有很多外國學生只是拿留學當移民跳板 : 到時候失業也不會怪學校當初會什麼要錄取他害他畢業即失業 : 台灣收博士班基本心態也是如此 : 教育部希望擴增博士班名額對於需要人手的系來說更好(有很多學門基本上是多多益善) : 但是後果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狀況 : 學生批判上述做法不對是於事無補的 : 比較實際的做法是模仿那種基本心態:考慮對自己最有利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 被某些假象、或者不適用於自己的說詞矇騙 : 說到底只能怪自己功課沒做好(那麼好騙,不騙你騙誰?) : 人生弔詭的是總要在懵然無知時做重大的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16.42.80

10/23 23:44, , 1F
前半段有劉墉的風格
10/23 23:44, 1F

10/23 23:46, , 2F
小孩看著毛澤東吃辣椒想試,陪吃的醫生趕快擋,毛再兜,父阻
10/23 23:46, 2F

10/23 23:49, , 3F
了三次,最後毛忍不住說那父教導不對:大人們也是有壞人的!
10/23 23:49, 3F

10/24 02:55, , 4F
國民教育和學術研究目的不同,不能相提並論;在生活常規自制力
10/24 02:55, 4F

10/24 02:59, , 5F
尚未養成前,凡事質疑顛覆並無好處,易將精力導向無建設性方向
10/24 02:59, 5F
文章代碼(AID): #1Ef30HK-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f30HK-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