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AI繪圖能不能取代人類

看板AI_Art作者 (修司)時間1年前 (2023/02/15 16: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vikk33 (vikk33)》之銘言: : AI繪圖能不能取代人類 :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1/22 : 出處:人本教育札記 : 前些日子美術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因為科羅拉多博覽會的年度藝術比賽首獎得主,居然 : 不是人。 : OK,這麼說有點詭辯。獎項當然是頒給人類的,但得獎畫作,是AI畫出來的。許多人不由 : 得開始焦慮:「慘了慘了,AI是不是連在藝術上都可以取代人類了?」 : 但另一頭,我的漫畫家朋友正淚眼汪汪:「好希望AI能幫我上色,我快被截稿期逼死了。 : 」 : 如果能夠挽救我朋友快壞掉的肝臟,讓AI取代人類好像也沒什麼不好。但說到底,AI還是 : 無法取代人類的。 : 當攝影技術淘汰掉寫實畫風時,藝術史就產生了新的變革,印象派、野獸派等新的繪畫思 : 維激烈地誕生。人類與攝影技術的戰爭,最後以人類的進化落下帷幕。而這在藝術史上、 : 在各地,都不只發生過一次。 : 人會進化,這說明了AI無法取代人類的原因。但你知道,人會退化,同樣也是AI無法取代 : 人類的原因嗎? : 請聽我說一位台灣美術史上的,退化者的故事。 : 廖繼春。這名字在一般人耳中可能沒這麼有名,但與他同期的另一位藝術家你肯定在美術 : 課本上看過,那就是死於228事件的陳澄波。 : 廖繼春與陳澄波關係匪淺,他們一同引進了西方印象派、野獸派與抽象主義畫風。而照理 : 說,這樣偉大畫家的成就應該越老越偉大,藝術價值也越來越高,但你可能會挺驚訝的是 : ,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廖繼春身上。 : 李石樵曾對廖繼春作品做出「戰前比戰後好」的評論,而陳譽仁在《廖繼春的空白畫布》 : 這篇文章中則大膽直言廖繼春無法超越過去的理由是「在過去的陰影與新的歐美風格之間 : ,整個在地的文化都缺乏發展的條件。」(《廖繼春的空白畫布》,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 : 343期) : 而文中所謂的過去陰影當然是陳澄波的死與隨之而來的漫長戒嚴。廖繼春的藝術成就幾乎 : 就停滯在那個時刻,他當然曾試圖做出掙扎,卻等不到解嚴便過世。陳譽仁試圖傳達廖繼 : 春的真實模樣──他不是美術課本裡模模糊糊的大師,而是一個因為時代的衝擊,導致在 : 藝術上難以前行的,台灣人。 : 但AI不會因為時代的衝擊而停止進化甚至退步,只要有人餵數據,就永遠能產生新的作品 : 。這麼看來廖繼春還不如AI。他是退化者。 : 可正因為人類會退化,反倒證明了AI無法超越人類。 這很微妙,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其說退化不如說是往不同的方向進化而已, 而實際上能畫動畫畫風的AI,對過去那些追求AI繪圖的人而言其實也是退化, 因為這些作品相較於寫實性的圖來說對細節反而更不重視, 但另一方面來說,對喜歡動畫畫風的愛好者而言反而是進化。 : 很詭異嗎?一點也不,但要瞭解為什麼,我們必須把進化的例子排在一起看。 : 同樣經歷過戒嚴時期,而有幸看見它結束的畫家鄭自才曾說:「藝術這東西喔,是你經驗 : 的累積,藝術或是藝術家的養分,就是他所站的那塊土地。所以藝術家離不開他所站的土 : 地與生活。」而一如這句話般,曾試圖暗殺蔣經國的鄭自才由於工作和逃亡生活數度中斷 : 繪畫,真正意義上的重拾畫筆,是偷渡回台之後。 (可見《刺客、畫家、建國者》一文, : 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89期) : 鄭自才偷渡回台後不久,台灣終於解嚴。而走過波瀾壯闊人生的鄭自才,最終能夠讓畫筆 : 從台灣的景色中汲取養分,至今依然有新的體悟。 : 廖繼春的退化相對於鄭自才的進步,是在地連結的斷裂與接續的差異。而正因為畫是誠實 : 的,它會反映出當代人們的困惑、反抗與追尋。我們才能讀出廖繼春挫敗的軌跡,而這對 : 藝術史來說有著重大意義──他們畫筆下思索、苦悶與奮鬥的軌跡,讓我們看見時代的壓 : 抑與解放,而這將會承接在未來的創作者身上,誕生出新的可能性。 : 這份價值,是AI無法創造出來的。 這說白了,就是相較於作品本身,更多是在後作家背後的故事, 我們是看作品呢? 還是來看故事的? 甚至如今一堆作家沒出名之前,誰去管他們背後的故事? 到底是故事本身有價值呢? 還是價值是從其他地方來的? : AI或許能夠替漫畫家上色,卻無法替他創造故事。當然更無法創造藝術的歷史,因為能創 : 造歷史、能刻銘時代,是人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當回頭去看兩位前輩畫家故事的 : 原因──當我們真能理解「創作」的涵義時,就不需要再問「AI會不會取代人類?」這樣 : 的問題了。 所以什麼是藝術的歷史是由誰決定的? 怎樣算是理解「創作」的涵義? 說真的,這種哲學問題,恐怕到後世也不會有客觀的答案。 而只有主觀標準的話, 不就是對「AI會不會取代人類?」這件事, 每個人都有略有不同的答案。 : 個人評論 : 我想說的是ai只是一種工具 : 人所享用的不過是以工具表達 : 欲表達的內涵是否才是ai所不及? 而這又涉及了,另一個問題, 我們該怎們看待 「作者已死」這個概念? 個人在創作 Dress Up & Slot 很多的台詞與對白, 並非是先有故事才產出圖來配合, 而是反過來,先有圖 再有故事 , 甚至存在相互調整的狀況, 先有圖 再有故事 再依照故事去調整圖, 這樣反覆調整好幾次狀況也是存在的。 另一種狀況是相同的台詞, 但不同的圖片,本身具有的情境氛圍就是不同了。 像以下兩張圖 台詞同樣是「褲襪控嗎?」 https://i.imgur.com/W3IA7fp.png
https://i.imgur.com/meVjWSY.png
兩者給人態度明顯有差異, 同個繪圖AI,換個種子就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對AI來說可能是屬於類似的圖, 但其中表達的內涵卻會因觀看者而異, 會不會有種可能, 賦予其內涵的其實是讀者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29.1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I_Art/M.1676449772.A.04E.html
文章代碼(AID): #1Zx9Vi1E (AI_Art)
文章代碼(AID): #1Zx9Vi1E (AI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