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教出批判能力

看板tutor作者 (阿武隈四入道!)時間12年前 (2012/03/01 22:53), 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文長恕刪。 教了一段時間的書,自己又是在研究單位工作,對這個話題我很有感觸。 我覺得,一個小孩學習的過程可以大概分成四個階段,首先是坐定的階段。 坐定,指的是從毛毛躁躁的小頑童,變成可以與書本相處,與知識相處, 與課堂相處。事實上,許多家教工作常常卡在這第一個階段。孩子們要能夠 領略知識帶來的好處,需要時間,也需要成就動力。 坐定的階段,還包括一些基本能力的養成,例如背誦的能力,例如推理的能力, 例如分門別類的歸納能力。許多孩子不愛背書,但是背書卻是追求知識絕不可缺 的一環。社會科學中的理論,在大學課堂上以考試的方法呈現的時候,需要的 正是把經典理論背出來的能力。所以像明居正老師的考試,考的簡答,對答案 的正確度要求就非常高。物質科學的有機化學,雖然大致是學通則,但是如果 要考得難些,不免就是考例外。這些都需要背誦的能力。 以前私塾的教書方式,據說有讓學生從童蒙時期,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的 背下去,到一定年紀才學寫字,再一定年紀才學解經的。將記憶力最好的 時段拿來做聲音式的記憶,其實也有它的道理存在。只是隨時代改變,人要學的東西 多了,就不可能這樣搞。但是即使如此,接受背誦是件重要的事情,並且 學會背誦,這依然很重要。 很多孩子學數學一開始卡的關卡,在於他們甚麼問題都會用猜的,那就是沒有 推理的能力。很多孩子沒辦法解讀複雜題目背後想問的觀念,以及之間的連結, 則是少了邏輯推理的能力。這些都是「坐定」,也就是讓小鬼從猴子進化到人, 所必需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我認為是愛智的階段。愛智指的是,不只是讀書的成就,而是體會到 知識迷人之處的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上課就不再是苦差事,多學一點多聽一點變成了一種樂趣。這也是 家教老師最快樂的階段:你只要提供出超好的課程內容,將課程明買明賣即可, 不用帶小孩,實是無比愜意。 所以有些小孩會覺得某些幾何證明酷到不行,有些小孩會甘願自己去參加大學營隊 好看看不一樣種類的實驗,某些小孩會從高中開始翻馬克思的資本論.... 撇開其中多少會有的一點獨佔知識的虛榮,這都代表他們已經開始愛上了這些知識, 未來將會從這些知識中獲得無窮的好處。 第三個階段,我認為是競爭的階段。 當大家都一樣坐得定,當大家都一樣愛智〈嗯,當然,這在台北的話一般也有前幾 志願學生的水平了〉,接下來不免面對一個問題:自己學了這些知識,以後又想 成為甚麼樣的人? 有憧憬,有期待,有拚勁,這時對課業的吹毛求疵,對功課上的斤斤計較,才能真正 坦然面對。 於是乎,孩子們才可以為了成為野口英世或者是為了成為布萊克史東而去徹夜苦讀, 去盡量減少一分兩分的誤差,去拿到七十五級分。〈或以此為目標〉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問題意識的階段。 讀了一點書的朋友們,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問題意識。也就是說,對於知識並非全盤 接受,而是從其中尋找問題的癥結點,然後找出自己跟他人看法的相同之處,與 不同之處。 小屁孩整天問為什麼,很多時候不是問題意識,而只是一種個性上的反抗,或者只是 他們還沒辦法坐定,因此無從領略書本裡寫定的簡單事實。這個時候,作為教師的義務 是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無理取鬧,也意識到正確學習所需的記憶,推理,組織力。 不管用甚麼手段,能夠達到這一點,就是好老師了。 可是做學問的路上的問題意識,這可就是大哉問了。 比方說,我們會教高中生理想氣體方程式,卻不會教他們基本上不會比較難的平均 自由徑。於是上了大學,學了普化,有人對逐漸開始延伸的知識世界能夠適應, 有人不能,就差別在這裡了。 問題意識也包括到一些身邊的問題,比方說,某校的電物系的課程為甚麼那麼不合理, 電子學到底要學到多難〈以跟生涯相關的角度來講,現行的電子學是不是應該稍微切開, 把其中一部分課程併入類比電路的專題當中?〉,問題意識或許不是用來分析跟思考 問題,而是用來發現問題! 然後當問題意識也形成了,你的學生變成了一個敏銳,溫和,包容,淵博,卻又能 發現問題的人,這時候再來談批判能力,似乎比較好些。 至於某些國外名校的大學部學生的批判能力,嗯......我自己不置可否。廿年前那些 反大財團,反戰爭的國外名校大學生,廿年後的現在,其實不少人正在操作著他們 當初嗤之以鼻的危險財務槓桿,或者是在尖〈ㄐㄩㄣ〉端〈ㄕˋ〉科〈ㄨˇ〉 技〈ㄑ一ˋ〉公司上班,領著染血的美美的分紅呢.... 如果是那樣的批判能力,恐怕不太值得教吧? 關於要花多久時間,來養成一個孩子,讓他從坐定到愛智到會競爭到有問題意識, 我認為前兩者沒有一定,後兩者則很難以個人的力量培養。 一個小二小三的學生,不但坐得定,學習方式正確,而且對於知識有趣之處深深著迷, 這難道少見嗎?中華民國每年一大票的資優生,隨便撈撈也有兩成以上是這樣的。 反過來說,國三的小孩也有野得跟猴子似的,依然完全不知道怎麼坐定學習的。 也就是說,要做到做定與愛智,有的八九歲就可以,有人十五六歲都還不行。 端看你如何訓練,所以這並沒有固定的時程表。 至於競爭與問題意識,老實說,這比較像是環境問題。會意識到自己要透過競爭來 爭取自我夢想的,主要是念的學校不錯,或者是家庭背景不錯,讓他有觀摩跟比較 的對象。 而問題意識,一般來說要到大學程度,知識不再有邊界的時候,才容易培養出來。 零零碎碎寫了這麼多,腆然的是似乎沒有回應到原po的問題。回歸一開始的問題, 我認為真正有深度有力度的批判,並不是可以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培養出來的。 家長如果看著別人好就喊我也要,不免在觀察上失之偏頗了.... 但是我們依然有許多可以做的事情,我總認為,我所說的四個階段,其實是一關 跨不過就難以跨到下一關的。所以至少我們可以先幫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也就是讓他充分適應各種學習方式,以及培養學習過程中所需的能力, 再讓他領略求知的美好,最後的階段則一邊觀察一邊扶助她度過。 我想,這樣才是真的去培養一個不是潑婦罵街或嘴砲式的「批判能力」, 而是一個深沉內省,精益求精的批判能力,的良好養成過程。 -- (新奇~) (好吃!) ( 難看 ) (肛人) (被肛) (看戲) ( 爆炸 ) ▃▄▃ ▃▄▃ ▃▄▃ ▃▄▃ ▃▄▃ ▃▄▃ ▃▄▃ ︵ ︵ ︵ ︵ ︵ ︵ \菊╱ ︵ ︵ ︵ ︵ \ / ⊙>⊙+ □︵□ ◎ ◎ QLQ ⊙⊙ -⊙⊙- ●~ \/ ζ ┘└ ψ﹀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05.113

03/01 23:03, , 1F
與美國相較,我覺得台灣小孩的邏輯能力一點也沒有較差,
03/01 23:03, 1F

03/01 23:03, , 2F
反而是創造力與猜答案的能力,比較缺乏。
03/01 23:03, 2F

03/01 23:05, , 3F
台灣學生,被教育成太期待正確答案,沒有正確答案不敢回答
03/01 23:05, 3F

03/01 23:09, , 4F
推小柳老師。台灣強調速成,探索、試誤的過程不被鼓勵
03/01 23:09, 4F

03/01 23:12, , 5F
沒辦法 在台灣有時候那樣的小孩會被貼標籤 唉
03/01 23:12, 5F

03/01 23:22, , 6F
不 這篇文章讓我非常佩服 而且給我新的思考方向
03/01 23:22, 6F

03/01 23:24, , 7F
謝謝Blue大~我接了這個工作後 才發現他是被剝奪最喜歡
03/01 23:24, 7F

03/01 23:24, , 8F
的樂高課來上我的課 我覺得很難過 壓力也有點大
03/01 23:24, 8F

03/01 23:25, , 9F
恩 好像有點扯遠...之後另闢文章再聊好了>"<
03/01 23:25, 9F

03/02 03:06, , 10F
有神快拜!!
03/02 03:06, 10F
文章代碼(AID): #1FJurX9V (tutor)
文章代碼(AID): #1FJurX9V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