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關於文、哲、史不分家

看板tutor作者 (古小兔)時間16年前 (2008/03/16 04:29), 編輯推噓8(8012)
留言20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前陣子在本板和板友討論到國中史、地家教,一週一次2小時是否足夠的事, 有些板友和學校老師推文,覺得一週2小時是夠的, 因為國中在校課程的安排,史、地本來就是一週一次(一週內各只有一節課), 但以我家教的經驗,我覺得應該是不夠的,史、地任一科至少要1.5~2小時才上的完。 最重要的原因是:「學校老師只需要上進度,很少會複習或統整前面幾冊教過的東西。」 以下先來談談我教歷史科的一些心得: 歷史的課程大致分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這三個部分, 剛好七、八、九年級各上一個部分。 學校老師就按照課本一直教下去,由於一週只有1小時的課程時間, 再加上會有一些國定假日而放假放掉幾次課, 所以大部分的老師雖然可以把進度內的課程教完, 但幾乎沒有在統整或複習以前的課程。(我指的是國一、二的情況) 然而,歷史本來就是不可切割的東西,尤其是越到近代, 臺灣、中國、世界三者根本分不開。 我前兩週的進度是教中國史(清末),由於內容的關係,會和不斷和臺灣史做聯繫。 咸豐 8年(1858):第一次英法聯軍,簽天津條約。 ——→開安平、打狗、雞籠、滬尾四港口。 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清廷默認琉球屬於日本。 ——→清廷派沈葆楨、丁日昌陸續來臺 1.建砲台 2.開山撫番 3.廢止漢人渡臺禁令 光緒11年(1884):中法越南戰爭,戰場波及臺灣。 ——→臺灣地位重要,於1885年建省。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 光緒21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割臺灣予日本。 ——→臺灣武裝抗日,臺灣民主國成立。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學了中國史,就忘了臺灣史;學了世界史,就忘了臺灣史和中國史。 所以雖然我在教國二下學期的進度中國史,但是必須花一點時間來帶臺灣史的部分, 而且現在的學生都不去思考「為什麼」,但考試的趨向已經由背誦轉移到思考, 因此還要花一些時間來講歷史的前因後果。 以下是舉例:1.劉銘傳是第一任臺灣巡撫, 那之前的沈葆楨、丁日昌是以什麼身份來治理臺灣? 2.民國56年,國民政府為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為什麼不是在民國40 or 45 or 68 or 70年等其他時間推動) 3.為何清廷省級的地方首長有「巡撫」、「總督」之分, 兩者權限差異為何?何者權力較大? (這屬於高三的文化史部分,但若臺灣史基礎好,就會知道答案了) 光講這些,中國史歷史絕對不可能一週1小時就上完了。 另外,上到世界史的部分,也要複習中國史, 如:1.為什麼英國在乾隆時,第一次派使者來華談貿易問題,談判失敗後, 隔了將近20年才再派使者第二次來華談判? 2.為何1905年,會發生日俄戰爭?(與中日甲午戰爭有關) 3.為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氣焰如此囂張? (這與臺灣史、中國史、韓國史、俄國史、德國史整個扯在一起) 這種需要「思考」的歷史問題太多了, 如果要照本宣科按照課本教一教,那當然是教的完, 但是若是真的要教「歷史」,那就絕對不可能用1小時就教完了。 ............................................................................. 我常常覺得現在的歷史教科書寫的令人不敢恭維, 為了濃縮、精簡,很多重要的朝代、史事都以「去頭」、「去尾」、「砍中間」 的方式來教學。 有次我問學生:「你對元朝的印象是什麼?」 學生:「種族不平等。把全國人民分成四個階級。最後朱元璋起義推翻元朝。」 我:「然後呢?」 學生:「就這樣而已。」 我:「......」 元朝雖然只有九十幾年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可是它對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 包括:1.元仁宗時,將朱熹的《四書集注》訂為科舉考試的標準內容。 從此歷代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此書為依據。 2.蒙古語傳入,產生今日北京話(國語)的前身,收p、t、k韻尾的入聲字消失。 →這和國文比較相關,後面我會提到。 導致北方雜劇只有平、上、去三聲,南方傳奇依舊有平、上、去、入四聲。 3.冊封全真教為國教。道教勢力大興。 →元末的民間信仰「無生老母」是白蓮教的前身, 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明代就有白蓮教了。 = = 有次寫考題,遇到宗室之亂的題目, 在檢討時,我和學生說了元朝之所以會滅亡的原因之一是「阿里不哥之亂」, 結果我學生聽到這個名稱時,在那邊笑得要死。(這有啥好笑的啊...) 阿里不哥之亂其實反映了元朝統治階級「蒙古本位」和「漢本位」的意識型態之爭, 最後蒙古本位派贏了,忽必烈角逐政權失敗,因此他「自立為王」。 (其實叛變的人是元世祖忽必烈,不過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因此他由叛變者變成正統者。) 元朝的滅亡,和皇室內部的爭鬥關係很大,並不是只有課本寫的「官逼民反」。 說到朝代的滅亡,我覺得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寫的跟大陸的「唯物史觀」半斤八兩。 大陸對於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以 「下層階級(農、工)推翻上層階級」、「官逼民反」做解釋。 甚至連文學史對《詩經》的說法也說是下層階級對統治者的批判作品。 我每次看大陸寫的文學史、歷史書,都會笑到不行。 明代滅亡的原因,除了流寇、 天災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沉淪, 以下是明代滅亡的原因:1.陸王心學走入末流,導致社會風氣敗壞。 2.晚明小品文興起,反映知識份子的耽美、沉淪。 因此清初三大家對晚明的文學風氣十分批評,認為明朝的滅亡,那些文人要負很大責任。 很多歷史老師都不講這些原因,導致學生在考試時,對於文獻、史料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看指考的歷史頂標就知道了,歷史的頂標通常都在55、56分左右, 通常是國、英、數、物、化、生、史、地這幾科中最低或者倒數第二的分數。 數學、物理、化學每年都一堆人滿分, 為什麼幾乎沒有聽過有人是「歷史」滿分? 原因就在於「思辨性」的不足。 而思辨性,不就是歷史老師要教給學生的嗎? 因此我不願只把「課本」教完、讓學生段考考好, 但到了以後,卻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懂。 .............................................................................. 我自己是國文本科系的,現在四個家教中,有兩個是教國文,另外兩個是教史、地。 當初在考大學時,我並不是靠著國文這科而進國文系的, 而是靠歷史高於頂標20分、地理高於頂標10幾分而錄取的。 家教至今三年多了,我深深感受到「文(哲)、史、地不分家」的說法是非常正確的。 我在教國文時,常常會覺得學生的歷史老師怎麼該教的東西卻沒有教? 也許是那個朝代、那個事件在歷史上並不重要,所以就沒教了。 可是這樣會造成學生「文化」、「思想」的斷層。 最明顯的例子是關於「五代十國」,國中、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基本上都不談這個時期。 可是...... 學生不知道五代十國,那我要怎麼教「李後主」的詞啊? = = 李後主的文學地位非常重要,國中國文考題就會出現他的作品或是相關問題了。 很經典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就是李後主的作品。 若是不知道五代十國的歷史,那麼李後主前、後兩期的創作風格該如何去理解? 若是不知道五代十國的歷史,我要怎麼跟學生講第一本詞合集《花間集》? 另外就是關於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歷史課本瘋狂簡化, 可是這樣只會造成國文老師的負擔和學生國文能力的下降而已。 之前給學生(國三)寫國文測驗卷,後來才發現一件很嚴重的事, 那就是國中生對唐朝的認識比對魏晉南北朝清楚, 導致他們不知道「田園派」和「山水派」是不太相干的兩派, 這兩派到了唐朝時,風格才融合成「田園山水派」。 如果要向學生解釋為什麼「田園派」和「山水派」本來是分開的, 那就要從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從頭教起。 我常常覺得,家教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文、史、地整個分不開, 為了讓學生了解國文,常常花很多時間在教歷史。 >"< 比如說:《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個部分, 為何《漢書》只有「本紀」、「列傳」、「表」、「志(書)」四個部分? 為什麼「世家」不見了? 如果叫學生死背,那當然不用花時間去講; 可是若真要讓學生理解原因,那麼非得花一番功夫解釋秦、漢的歷史了。 更慘的是,關於這段歷史,學生的歷史老師教的很簡略,害我得花更多時間講。 = = 為什麼《三國志》認為魏、蜀、吳當中,魏國是正統的國家? 為什麼《三國演義》認為蜀國才是正統的國家? 因此,有時候我雖然只教國文一科,但是還是得拼命趕課, 因為要教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 當然,我也不是只會很嚴肅地教這些很硬的學問, 有時候會和學生聊聊文學的一些事情。 上星期,我和學生聊到《紅樓夢》, 我跟學生說裡面有寫到 「賈寶玉作春夢而『夢遺』」、「賈寶玉和秦鍾的同志關係」、 「賈寶玉和22個丫鬟的性愛關係」……, 談完這些後,我學生的臉上掛著很不可思議的表情, 那時候我突然後悔了...... 因為我打破了他對中國古典小說頂峰《紅樓夢》的幻想。 XDDD 雖然我很想跟學生談談120回的《紅樓夢》,其實在第5回就注定了故事是悲劇結尾。 因為第5回中,賈緣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四人的出現及份量, 賈「緣」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 原 應 嘆 息 雖然想和學生談談為什麼《紅樓夢》能形成「紅學」, 但又礙於他才國三,跟他談這些太難了,因此而作罷。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1.36

03/16 08:43, , 1F
看完推一個。
03/16 08:43, 1F

03/16 10:15, , 2F
你很多想法很特別 也很棒 但是學生不見得可以這樣子
03/16 10:15, 2F

03/16 10:15, , 3F
原po好強 不過造成普遍數物化都滿分 因該是跟台灣的就
03/16 10:15, 3F

03/16 10:16, , 4F
全盤吸收...至少我覺得我沒辦法 orz 或者是說 有的東西
03/16 10:16, 4F

03/16 10:16, , 5F
真的要說到「完全了解」 不如背起來省時省事很多.....
03/16 10:16, 5F

03/16 10:16, , 6F
業環境有關西 讀文科的 大家普遍注重英文 讀理科 更
03/16 10:16, 6F

03/16 10:18, , 7F
是比較沒時間去專研文學 爾且大家普騙有種觀念是當文
03/16 10:18, 7F

03/16 10:18, , 8F
台灣還是注重考試成績吧 沒辦法 考試方法還是會引導教學
03/16 10:18, 8F

03/16 10:18, , 9F
人賺不到錢 所以大家都不太注重文史哲八
03/16 10:18, 9F

03/16 10:19, , 10F
推y大 不過我上黃俊傑老師的中國思想原點 我感覺文學
03/16 10:19, 10F

03/16 10:20, , 11F
真的超級博大精深 我還是當理工的命阿
03/16 10:20, 11F

03/16 10:23, , 12F
03/16 10:23, 12F

03/16 12:52, , 13F
物理化學一堆滿分? 哪一堆啊?
03/16 12:52, 13F

03/16 18:01, , 14F
去年指考歷史還蠻簡單的 ㄎㄎ
03/16 18:01, 14F

03/16 20:41, , 15F
請容我吹毛求疵一下,北京話不等於國語。入聲消失的
03/16 20:41, 15F

03/16 20:43, , 16F
與蒙古人入侵關聯性不大,宋代就慢慢在變化了。
03/16 20:43, 16F

03/16 22:05, , 17F
不過我覺得原PO的學生還是國中裡面不少概念已經觸及高3了
03/16 22:05, 17F

03/17 00:32, , 18F
我覺得那些東西若學生不想知道或沒多大興趣你會讓他更混淆
03/17 00:32, 18F

03/17 05:18, , 19F
另外覺得 在一個讀書是少數人專利社會裡
03/17 05:18, 19F

03/17 05:19, , 20F
外在生活的不安使老百姓革命才是主要原因
03/17 05:19, 20F
文章代碼(AID): #17t36kCf (tutor)
文章代碼(AID): #17t36kCf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