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譯者甘苦談:我不是翻譯機

看板translator作者 (最哲學的部分只是…)時間16年前 (2008/05/26 11:15),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zerd (貓)》之銘言: : 純就這兩段來看,我覺得,這位譯者的行為說好聽一點是讓文章變得淺顯易讀, : 說難聽一點就是在竄改了。 : 不過,這其實也是個頗有討論空間的議題。 : 有人堅持作者說一就是一,從句型到用字都神聖不可侵犯,必須保留原汁原味。 : 但是,也有人認為譯者的責任就是設法將原文轉化為通順的另一種語言。 : 那麼,不知各位版友是怎麼想的? : (寫這篇的途中被打斷數次,思緒已亂,本想放棄卻又捨不得, : 所以只好用這種不負責任的方式結尾……離家獨居的誘惑越來越強了XD) 我來給點分享:) 我的翻譯大原則是:儘量去複製原文給原文讀者的感受。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黑格爾的著作,是連當時的德國大學生和教授都感頭痛的書。 對於這種書,毫不考慮地直譯,幾乎 90% 的段落都是穩妥的。但這種例子不多。 so, 這個原則有很多問題。 首先,這一原則不可避免還是摻雜著譯者的主觀見解 比方說,所謂的「原文讀者」是誰?是「作者寫作時設定的 ideal reader」嗎? 這是我得靠自己的判斷想像出來的。有時答案很好找,但有時卻不好找。 再者,實踐上它並沒有標準答案。原文出現的語境跟我們完全不同時, 以致於這種感受難以精確「複製」時,該怎麼處理? 舉例來說,南方四賤客裡的政治笑話, 中文配音時都把台灣政治人物的時事拿來亂配一通,完全脫離原對話內容 這是很了不起的作法,在電視節目上這樣作不但無可厚非,甚至值得嘉許 (這是一種並非為了追求淺顯易讀而執行的「竄改」) 但如果今天我是在翻譯一本學術性質比較濃厚的書籍,是不能這麼作的 我只能將中文讀者不熟悉的政治指涉譯出,並另外加上註解 這種「老實依據原文+註解」的作法並不能反映出「原文讀者」的體驗 就像我讀 Joyce - Ulysses 往往要看完 Annotation 才知道他的 笑點是什麼時,我是笑不出來的 所以說,我們可以實踐這個原則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又需要妥協,還是得 靠我們自己在個案狀況下的判斷力。 回到原來新聞裡這個鳥蛋藍的例子好了。我會問我自己幾個問題: 對於英語讀者來說,bird's egg blue 究竟是常見的譬喻,還是罕見的,甚至古怪的? 這個作者是否以生僻奇險的修辭手法著稱?他在這個段落,這一章裡用這個說法 有 shock reader 的意圖嗎? 如果它是常見的,那我們應該往意譯的方向上去考慮 如果它並非常見,我們就再問,「鳥蛋藍」在中文裡怪不怪? 我個人認為是滿怪的。那還要進一步問,bird's egg blue 跟「鳥蛋藍」感覺像嗎? 兩者的「怪」是差不多感覺的怪嗎? 雖然鳥蛋藍好像是正確的翻譯,但卻還是怪怪的。 "bird's egg blue" 的美感還是有一些。 「鳥蛋藍」,好像只有古怪,卻少了那一點美感。需要再找更好的用詞… (這些推論、判斷都有討論空間,我只是用它來舉例,表明我的翻譯策略) 這就帶到了這個原則的第三點實踐上的困難:我能靠這個原則譯出多少「原汁原味」, 取決於我究竟多麼了解這個作者。我認為不重要的地方,是否就是作者認為不重要的? 我認為需講究譯詞犧牲流暢處,作者若用中文寫也心甘情願這麼作嗎? 但 a.也許作者根本沒我想像的那麼認真。 (而且當代思想又很愛講「作者已死」 或是拒斥啟蒙主體性之類的東西,我這裡的作者導向譯法在這幫思想家眼中 看是很保守的) b.完全了解作者的譯者 (完美譯者、理想譯者) 是不存在的。 b. 比 a. 還重要,這顯示出,譯者最需要小心的陷阱之一就是「自作聰明」 他還是奉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好。 他有一定的把握他懂,他就意譯、直譯、甚至修改、改寫之。 他沒有把握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搞懂;再搞不懂,就老老實實地譯, 不美化也不改寫。譯者只是譯者,他不懂之處無須粉飾, 交給聰明有天分的讀者去破解即可。 儘管有這種種困難和例外狀況,我還是堅持 (在大部分時候) 用這個原則來翻譯 因為老實講,翻譯永遠都是個案處理,講這些問題也只是想說, 翻譯原則不過幫助心態的建立,觀念的穩妥,實踐到個案上仍完全是另一回事。 又,我翻久了,更是堅持此一原則的理由在於:譯者是個難幹的工作,作好是應該, 作壞是活該,所以譯者的最大誘惑往往來自譯文的潛在讀者,因為怕被罵啊。 至於作者?他可能根本不懂譯文,甚至早就作古了,誰還管他啊? so, 儘管有時譯者知道怎樣作比較「正確」,卻為了所謂「讓讀者讀來通暢」 或是「翻譯就是要讓不諳原文的讀者藉譯文了解內容」之類的藉口而改寫了文字, 從而改寫了意義,雖然他是自覺地「修改」了文字,但卻並非出於合理的理由。 既然某種意義上說,翻譯確實是在原作者和譯文讀者間的平衡與妥協 那麼我採取這一原則,可以讓我作為譯者自然傾向的讀者方稍稍回擺一些 最後補充一下, 我自己的翻譯範圍是很狹小的,幾乎只專攻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中譯, 所以,我提出的經驗分享可能只適用於我習慣的領域。 -- "I used to be indecisive but now I'm not so su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41.102

05/26 12:07, , 1F
抱歉前後文沒全看 不過鳥蛋藍不是可以譯成蛋殼青嘛?
05/26 12:07, 1F

05/26 13:36, , 2F
如果那個egg指的的確是robin's egg 那應該是"知更鳥藍"吧?
05/26 13:36, 2F

05/26 14:30, , 3F
推蛋殼青...
05/26 14:30, 3F

05/26 18:16, , 4F
喔喔、蛋殼青或知更鳥藍看來都比鳥蛋藍好…
05/26 18:16, 4F

05/26 18:18, , 5F
不過,有時候就是明明覺得不對勁卻搔不著癢處啊
05/26 18:18, 5F

05/26 18:20, , 6F
不管怎麼改就是差了那麼點味道…這類經驗大家應該都有過吧XD
05/26 18:20, 6F

05/26 20:16, , 7F
天空藍得像知更鳥的蛋一樣 我也覺得比水洗過好
05/26 20:16, 7F

05/27 23:35, , 8F
有沒有人想過有幾個人知道知更鳥藍或蛋殼青到底是怎麼樣
05/27 23:35, 8F

05/27 23:36, , 9F
樣的藍色?字面是很文雅沒錯..但我根本不曉得是怎樣的藍色
05/27 23:36, 9F

05/27 23:53, , 10F
蛋殼青乍看之下是灰色 只隱約透出一點青
05/27 23:53, 10F

05/28 00:01, , 11F
http://0rz.tw/ab45D 詳細情形可能要問他們比較清楚
05/28 00:01, 11F

05/28 00:04, , 12F
英語讀者也不知道 egg blue 是怎樣的blue啊
05/28 00:04, 12F

05/28 00:06, , 13F
我是覺得至少比「很白的藍」這種怪形容法來得忠實..
05/28 00:06, 13F

05/28 00:07, , 14F
後者有點為湊字而硬湊的感覺
05/28 00:07, 14F

05/28 00:09, , 15F
google上可以找到蛋殼青這種顏色
05/28 00:09, 15F

05/29 01:49, , 16F
推蛋殼青....林的翻譯應該是自己對顏色的詮釋而不是原著的
05/29 01:49, 16F
文章代碼(AID): #18EYjV6N (transla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EYjV6N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