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翻譯所口譯組怎麼準備(part 1)

看板translator作者 (Raylauxes)時間17年前 (2007/02/23 23:16), 編輯推噓6(604)
留言1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經作者同意轉載(作者身份要求保密──但是她就在你身邊!) 翻譯所口譯組怎麼準備(part 1)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一直想寫篇文章,也紀錄自己準 備考試的過程。今天就來說一說吧!當時報考師大跟輔大兩間學校,師大先放榜,所以輔 大雖然進入第二階段,後來也沒有去考了。 我自己是升大四的暑假才決定要考翻譯所的。大三忙社團忙得昏天暗地,沒什麼時間心力 思考研究所的問題。不過當時就已經對口譯很有興趣,希望可以朝實務的方向前進。正好 ,升大四的暑假剛好參加了一個活動,到香港大陸交流,接觸到對岸優秀的大學生,受到 很大的刺激,像被電到一樣,深深覺得自己很不足。時機也剛好,我回到台灣之後就下定 決心好好努力,準備翻譯所。 我覺得考翻譯所(尤其是口譯組)最重要的是對口譯這個行業/學門的了解。高中大學時 代看了一些相關書籍,比如張嘉倩老師的《英文榜首張嘉倩》、蔣希敏老師的《譯口同聲 》、張介英的《英文王子張介英》,都是了解口譯很好的方法。大三時也修系上何玲老師 的口譯入門,在技巧方面也有過基本的練習。我覺得,真的要了解到,口譯是非常非常辛 苦的一條路,不是說進到翻譯所一定能當口譯員(這只是個一連串學習的開始)、學口譯 投資報酬率未必很高(當然,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一定一定要有興趣有熱情才來念,這 樣才會開心!(我都覺得考試簡章上應該寫個Warning:Those that think this is a gla mourous job should not register for the exam.) 接下來就是從各大研究所網站搜集資料,了解考試內容及要求條件。我考試當時師大要求 IELTS或TOEFL成績到達某一標準才能報考。現在則已經取消這種規定了。關於IELTS的準 備,這裡就先不談了。 師大翻譯所的考試科目,筆試包含:中文、英文、翻譯、及基本常識(基本常識目前已不 考)。口試科目包含:重述(即放一段約一分鐘的英文,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把聽到的內 容盡量重述,考驗記憶力)、翻譯(也是放約一分鐘的中文或英文,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 把聽到的內容盡量譯出來,考驗翻譯能力)、及面談(考驗考生的應對與談吐)。接下來 就筆試和口試分別說明。 ◎筆試: 1.中文: 每天看報紙,最好可以把不錯的文章大聲朗讀出來,同時也可以訓練口語能力及增進常識 (開始準備之後,覺得自己還真是無知啊。大學時代沒有看報紙的習慣,都不知道世界上 發生些什麼事情,非常慚愧!)。我會把一些不錯的搭配詞跟成語記下來,筆譯時也派得 上用場。準備重點在於把一些recongnizable的中文語彙變得productable,也訓練語言的 彈性,同一句話要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說。 考前一個月,我把高中國立編譯館編的小小本國文課本拿出來,把所有古文再讀一遍。另 外也買了兩本高中的國文參考書,主要練習成語為主。雖然沒有做完,但我覺得對國文能 力的增進有幫助,覺得自己國文能力不夠好的人可以嘗試看看。 師大這幾年的國文考題都考縮寫文章(比如把一篇1200字的文字縮寫成200字)或換句話 說。主要是要考生用自己的話說出重點。所以除了組織能力、思考邏輯要強,才能抓出文 章精華加以改寫;語言的靈活度非常的重要,才有辦法用另一種方式改寫。 這些能力平常就要累績,我覺得看完一篇文章、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試著用自己的話說 出來或寫出來(當然以寫出來為佳)是很好的訓練方式。 2.英文: 我覺得英文是靠平日的累積,非不是考試前的準備。但就準備考試而言,我固定會閱讀《 Time》雜誌(其實大三就開始訂了,只是到考研究所才好好的讀,人性的弱點在此表露無 遺啊),幾乎每期都會看完。一開始還不習慣所以比較辛苦,可是過了一陣子就覺得讀起 來算是輕鬆了。《The Economist》內容較難訊息又密,考前就是盡量選些重要的來讀了 。 另外也買了經典傳訊出的《時代經典用字》,裡面有分政治、經濟、人文等各種類別,講 解常見字的詞語及用法。我買的是四合一精簡版,小小一本可以隨身攜帶很方便,也幾乎 讀完。我覺得非常有幫助,大力推薦! 然後只要有時間,也幾乎每天看英文報紙(當時讀Taipei Times或Taiwan News),可以 了解一些中文詞的英文說法。而在閱讀中,也會把好的單字跟句子寫下來,算是建立自己 的小型資料庫,然後反覆閱讀。 3.翻譯: 大四時系上規定翻譯與寫作為必修課,對我的翻譯技巧很有幫助(比如上課老師會講到詞 性的轉換、或是句子結構等),每個禮拜也都會有一篇翻譯作業當做練習。不過若是沒有 機會上課,自己找書來看也可行,推薦劉宓慶老師寫的書,選一兩本來看,裡頭都有涵蓋 基本翻譯技巧。 不過技巧之外,實際練習非常重要。我買了幾本翻譯練習的書籍,裡面都附有練習及參考 答案。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是葉子南的《翻譯的理論與實踐》,附有各種不同類型題材的 英譯中練習。考試前大概一到二個月就每天做一篇,然後對照參考答案。而中譯英方面, 則是用光華雜誌或Time解讀練習,選擇與考試題目長度相當的文章(或取其片段)做中譯 英練習,再參考範文。通常要注意的不是譯得對不對,而是好不好,把人家譯的好的地方 記下來,很有幫助。 另外,當時看師大考古題,還有一兩年考翻譯的歷史。所以當時我在圖書館找書來讀,這 方面我覺得有基本的了解就夠了。 而到了考前一個月,我仿照考題,規定自己每天做四篇練習,分別中譯英及英譯中,並且 限制時間(與考試時間相同)。有許多人文筆很好,但是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必須 訓練自己在特定時間寫完題目的能力。師大的翻譯通常有四題,所以一題其實只有二十到 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作答,要好好把握。 4.常識: 目前師大已取消這項科目,輔大本來就不考。不過雖然不考,常識/各領域知識對翻譯所 的考生還是非常重要,不但背景知識對翻譯很重要,也會在口試中顯現出你到底有沒有料 。 主要的重點就是要多看報章雜誌,了解世界的脈動。比如說,要知道以巴衝突的原因、利 率與景氣的關係、WTO到底是什麼、京都議定書為什麼重要、台灣加入了哪些大型國際組 際...這些也是靠平常閱讀所養成的知識。建議閱讀的是天下、商周等雜誌(這些都是我 上譯研所才開始讀的,之前都是仰賴Time、The Economist跟報紙)。另外,看報紙時一 定要看國際版(不過台灣報紙國際版內容太少,可以自己上網去看國外報紙)。 網路是很好的資源,對於某項常聽到的議題不了解,就動動手上網去查吧。比如說,奈米 科技到底在做什麼呢?或是總統制跟內閣制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是自己可以主動去學習的 。不過,我覺得考翻譯所(還有念翻譯所)最困難的地方,是並沒有所謂的書單,就是能 累積多少就算多少,所以多多少少會有資訊焦慮的感覺(到現在我還是啊)。但是就抱持 著讀到賺到的心態,自己心理壓力才不會那麼大。 另外,我很幸運,大四那一年在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工讀,幾乎每天都要幫忙做一到兩篇的 國際新聞摘譯,也藉那個機會了解國際情勢並且練習翻譯。在那裡工讀有機會參加些大型 正式活動(如外交使節酒會、春酒等等),要做接待的工作,無形之中也增長了些見識。 今天失眠,打了啦哩啦雜這些,其他待續! -- Born in mid-September, I am described by my friends (close or not) as "anal- retentive" because I am (and was born to be) a Virgo. http://raylauxes.livejournal.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44.29

02/23 23:17, , 1F
請問作者是?經作者同意轉錄文章時,仍應保留原作者名稱。
02/23 23:17, 1F
※ 編輯: raylauxes 來自: 61.225.144.29 (02/23 23:25)

02/23 23:26, , 2F
沒附上作者名的原因是...作者不准我po囧
02/23 23:26, 2F

02/23 23:27, , 3F
我只能冒著生命危險跟各位說...
02/23 23:27, 3F

02/23 23:28, , 4F
作者是「某知名」譯研所口譯組在學學生 
02/23 23:28, 4F

02/23 23:28, , 5F
而且有在看這個版(所以我想偷偷告訴你們也不行...)
02/23 23:28, 5F

02/24 00:11, , 6F
那就麻煩註明一下「作者要求身份保密」嚕... XD
02/24 00:11, 6F
※ 編輯: raylauxes 來自: 61.225.144.29 (02/24 00:28)

02/24 00:41, , 7F
學姊的文章一定要推! 學姊人超好的!!!
02/24 00:41, 7F

02/24 14:04, , 8F
感謝分享:P
02/24 14:04, 8F

02/24 17:10, , 9F
推~感謝分享!
02/24 17:10, 9F

02/27 01:30, , 10F
感謝分享!
02/27 01:30, 10F
文章代碼(AID): #15tmKwH4 (translator)
文章代碼(AID): #15tmKwH4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