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完了創業的部分,再分享一下本業,明天的눠…

看板toberich作者 (就是這樣)時間14年前 (2009/08/27 13:21), 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lintan512 (pen pal wanted)》之銘言: : 銀行業是百業之母,產業會有興衰,但銀行業依然屹立不搖。尤其是科技發 : 展的現在,幾乎不可能與銀行脫鉤而生活。只是,因為跨國的競爭,因為各行各 : 業都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全世界的銀行業也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瓶頸。銀行一方面 : 吸收存款人的錢,一方面放款給需要錢的人,當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時,銀行業這 : 個中間人的角色自然就跟著產業成長,獲取利潤。然而,當大部分的產業都停滯 : 不前時,大量的資金無法放款消化,那銀行業這個中間人自然就無利可圖,甚至 : 還因為要付大量的存款息而導致虧損。 銀行業是百業之母,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問題。無銀行未必無百業,但無 百業絕對無銀行。從你這裡所提到的,如果產業停滯不前銀行就有可能虧損,就 可知道其實是銀行的生存命脈繫於百業,而非反過來。做為協助金融資產移動的 金融中介機構,銀行的存在價值建立在資金的移動需求上,銀行是協助其他產業 取得所需資金的重要角色,但要因此說銀行是百業之母,我想就過份誇大了。 說銀行是百業之母就和說房地產是產業龍頭一樣,只是銀行業、不動產業企 圖強調自身重要性,希望政府伸出援手的說詞罷了。 此外,企業籌措資金的方式除了向銀行借貸之外,像股份有限公司還有發行 新股、公司債等籌資方式,向銀行借貸並非唯一資金來源。 : 只是,當徵軟的vista無法像以往一樣帶領電子業升級時,就註定了電腦硬 : 體無法像以往一樣藉著換機潮而大賺一筆。當網路的發展帶領出了Google等新 : 公司時,卻也同時幾乎消滅了報業、出版業,甚至娛樂業。知識經濟時代與全球 : 化的結果,讓有錢的人更有錢,而沒錢的人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於是,薪水的 : 所得無法買房子,大學生畢業後光還完學貸就三十歲了,更遑論結婚生小孩。於 : 是,戰後銀行的成長模式完全無法再適用。 這個地方的論證有點跳躍。有以下問題點: 1.Vista 並不是微軟的最後一項產品,該公司之後的產品仍有可能引領硬體  升級,如即將推出的 Windows 7。 2.網路的發展並未消滅報業、出版業、娛樂業,而是改變其運作模式。 3.何以知識經濟時代與全球化造成有錢的人更有錢,沒錢的人無法翻身?  全球化的結果使許多新興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有許多窮人也因此翻身。 4.戰後銀行的成長模式為何?前文並未提及。 : 當薪資所得完全跟不上房價時,能進場買房子的人就只剩下投資客,此時, : 許多想買房子的人會因為房價過高,而望樓興嘆,因此也無法跟銀行借錢買房 : 子。而如果,稍有能力的人鼓著勇氣進場,那也註定這輩子將與房子共存亡,也 : 無法做任何其它有意義的事。因此,雖然銀行做到了這一筆房貸,卻無法再做其 : 它的生意往來了。 此段有以下問題點: 1.前文未先說明何以房價如此高昂。 2.台灣除了台北市及少數被高度炒作的地區之外,房價並未真的高到進場買  房就註定這輩子將與房子共存亡。 3.關於銀行生意往來機會的描述因 2. 而失準。 : 於是,因為對高房價束手無策,所以讓年輕一輩的人接近無法擁有不動產。 : 一旦發現買不起房子,年輕人結婚的念頭就會變淡,當然也沒有太大的必要生小 : 孩,於是號稱火車頭的不動產業從根被腐蝕,而不婚與接近不生小孩,也讓買車 : 子失去了意義。於是,年輕人無法跟銀行借錢買房子,也不需要借錢買車子,而 : 企業面對逐漸萎縮的市場也無法擴大規模,自然也不需要跟銀行借太多錢。所 : 以,銀行業滿手盡是錢,卻找不到人可以借。 此段有以下問題點: 1.人不是為了買房子而結婚。 2.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小孩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前景不明,而非買不起房  子。 3.不動產由於價格高昂,通常是經濟狀況有一定水準之後才會考慮購買的品  項,也正因為如此,不動產需求是經濟狀況的落後指標,沒有資格稱為火  車頭。不動產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角色,若不是火上加油就是落   井下石,但絕對不會是火車頭。 4.或許有人買車是為了配偶、小孩,但不代表買車只是為了配偶、小孩。許  多人視汽車為身分、地位的象徵,縱使抱持不婚主義者,也有許多人會買  車。此處推論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 因為找不到人可以借錢,所以賺不到傳統的利差。因此,銀行業的金童們就 : 想出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商品,例如連動債、不動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其實,稍 : 有金融概念的人都會清楚這些產品都只是一種短多長空的產品,銀行當做金融中 : 間人的角色永遠沒變,不管用了什麼名義跟投資者拿了錢,銀行總是要找到需要 : 這筆錢的人。如果銀行給投資人3%的利息,那銀行就要找到願意付4%利息的借 : 款人。當基金與連動債的投資報酬率有8%時,那就代表有人願意付10%來借這筆 : 錢。這理論看起來很對,但問題有什麼國家與有什麼產業能付的起10%的利息? 在這裡將連動債、不動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冠上「短多長空」產品的帽子是 不正確的。如連動債、基金等投資產品,是募集投資人的金錢進行投資。其投資 標的及方式如果不是單純持有債券到期,而是債券、股票、期貨、選擇權等投資 商品的買賣及孳息,那麼其獲利來源就不光是所謂的「利息」,而會同時包括所 謂的資本利得、股息、股利、利息、權利金、結算收入等等。 把這類產品全視為靠借錢出去賺利息的產品,很清楚地顯示出你對這些產品   的不瞭解。 另外,透過不動產證券化或金融資產證券化手法將商用不動產、債權等資產 變現,一方面可以提高資產擁有者手中資產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讓投資人透過 承擔風險的方式獲取利潤。換句話說,其實不動產證券化、金融資產證券化和保 險很類似,背後的概念都是分攤風險。只不過前二者承擔風險的是投資人,後者 是保險公司。 這類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問題是出在用的方式上。不必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將其評為短多長空更是獨斷之詞。 : 能付10%的利息的國家與產業一定是高風險的產業,不然誰願意付這麼高的 : 利息?更重要的是,每個國家都會自己的銀行,別說10%的利息,光3%就有很多 : 銀行搶著借了。因此,當初高利率連動債的資金鐵定會流到高風險的國家與產 : 業,所以會發生金融海嘯被倒帳也是預期的事。杜拜、冰島、北愛爾蘭借了一堆 : 高利息的錢去大舉擴張建大樓,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風光,但七星級飯店、觀光、 : 博奕都是金玉其外的產業,一旦景氣下滑,馬上就會像紙老虎一般,不堪一擊。 在這裡我必須說你的推論也太過跳躍。利率高的國家是否一定高風險?對於 各國的中央銀行來說,利率是調整貨幣供給、通貨膨脹率、匯率,乃至於經濟成 長的重要手段。一國利率的高、低未必完全反映出該國的投資風險。就如同你在 文中所提到的紐、澳,其利率可能比台灣高出好幾倍,但在該國投資的風險是否 一定比台灣高呢?你這裡的論證犯了過分化約的錯誤。 : 只是,因為這次的金融海嘯,這些金融商品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事 : 後賠償的問題更是讓銀行業不知所措,一旦賠了,那不只之前賺的手續費要吐回 : 去,搞不好要還賠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但如果不賠,雖然銀行一直強調只是代銷 : 的角色,但大家都知道銀行最重要的就是信譽,而當初消費者會投資,不也就是 : 因為相信銀行的口碑? 銀行如果本身在銷售的時候確實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就算被告官司 也會贏。問題就在於銀行當初在銷售的時候,可能根本沒有照規矩做。諸如理財 專員本身專業不足提供錯誤或不當的產品說明、只強調賺錢部份而省略賠錢的可 能性、未遵守契約審約期的規定等等。自己要留下小辮子給人抓要怪誰? : 原本,許多銀行因為新的金融產品而找到了新的業務,但經過這次的風暴, : 不得不回到的原路-傳統的存放款業務。只是,當初就是因為存款放業務不振所 : 以才會弄出這些金融商品,結果經過了這一役,許多人的資產大幅縮水,對於傳 : 統的存放款業務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這次的金融海嘯大概只有許多華爾街的上 : 層人士賺到大筆獎金,整個銀行業或整個世界都是受害者。 如果把之前銀行從業人員賺的獎金算進來,恐怕只有銀行業以外的世界才 能算是受害者。 : 於是,基金就洛陽紙貴,人人趨之若鶩。只是,基金只是一種募錢的方式, : 到底這筆錢還是要找到一個投資的歸宿。雖然,股市與總體經濟並不必然有直接 : 的關係,但能打贏大盤的基金依然不多,而一旦遇到股災,那還是一樣只有死路 : 一條。雖然,還是有一大堆所謂的金磚四國、新興國家的基金,但還是回到老問 : 題,這些發展中的國家有本事付的起10%的利率嗎?不管用多複雜的模型去跑, : 只要最末端的借款人沒有本事去付的起高利息,那這個投資就會倒。 還是一樣的問題,你把所有投資商品的獲利來源全都化約成借貸所付的利 息。但有些資產對提供者而言,其實形同無本生意(如天然礦產),在新興國 家中此類國家其實還不少!另外,發展中國家有本事付得起 10% 的利率嗎? 你不妨有空的時候去查一下台灣過去經濟起飛時的銀行利率,答案很清楚。 : 不動產證券化也是一樣的問題,由於不動產金額太大,所以拆成很多的小部 : 分讓一般的市井小民也可以參與投資不動產,而不動產的收益則如同股票一般讓 : 所有的股東共享。只是,這依然跟基金一樣只是解決了募款的問題,到底還是要 : 找到有投資價值的不動產才行。只是,若要不動產的收益高,那表示不動產的價 : 格就要高,但這又會回到年輕人買不起甚至租不起不動產的惡性循環之中。所 : 以,年輕人一方面希望房價能夠跌下來,但卻又希望手頭所持有的股票或不動產 : 證券價格能夠上升,只可惜,這兩種情況似乎不容易同時發生。 這裡的論述也是錯誤的。 不動產的收益率與不動產的價格並不成正比。事實上根本是成反比。如果 以不動產證券化的標的來看,主要是以商用不動產為主。在相同租金水準下, 原始發行時的不動產價格越低,租金收益率(投資報酬率)才會越高。而租金 收益率越高的不動產證券其價格也會越高。 其實,不動產證券對投資人而言,是類似於債券的投資工具。因此,當無 風險利率(如公債殖利率)下降時,不動產受益憑證的交易價格會和債券一樣 上揚。從而,在購買不動產證券時,證券化標的便很重要,如果標的的租金收 益非常穩定,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反而是最好的投資標的。因為當政府為了   促進經濟而降低利率的同時,不動產證券的租金收益率相對穩定,投資價值也 會更為顯著,市場交易價格也會有所反應。 至於房價下跌,手中持有的股票或不動產證券價格上升的情況並不少見, 事實上,在景氣開始復甦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如前所述,房地產是經濟 發展的落後指標,當經濟開始復甦時,房價還在修正中,而因為景氣剛開始復 甦,政府也不可能隨意調升利率,因此優質不動產證券的優勢仍舊存在,而身 為經濟發展領先指標的股市更是會率先反應。 因此,誰說房價下跌、股市、證券價格上漲不容易同時發生?一輩子會遇 到好幾次哩! XD 再來,觀察一件事時,眼中不要只看到台北市。 = =+ : 講了那麼多,好像沒有東西可以投資。事實上,我也不敢妄言到底基金能不 : 能買,或者能不能投資。但雷曼兄弟倒了,AIG、花旗等世界知名的銀行,如果 : 沒有美國政府的援手,大概就都跨台了。國外的不說,以國內的三商銀而言,每 : 年都大概都可以個賺100億左右,但他們的存放款量都在1兆5左右,所以報酬 : 率可以說超低,但是因為員工大概在七千到一萬人左右,除下來每個人還是可以 : 分到不錯的獎金,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銀行業常被說超不會賺錢,但卻又可以供 : 提比起其它行業還不錯的福利的原因。 雷曼兄弟、花旗、AIG出事的原因各有不同,這三者在此次金融風暴中 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出事的原因也很不一樣。但若要拿來論證基金能不能 買,唯一能拿出來佐證的只有雷曼兄弟,但雷曼兄弟會這麼慘是因為他輕忽風 險,而不是基金這項工具的問題。花旗是代銷,只是經手人,無從論證基金能 不能買。AIG是保險公司,根本不是銀行,舉其為例完全錯誤。 前面舉例出問題,後面關於國內銀行的描述自然無法發揮參考的用途。 : 而說到基金,就不得不說保險。有時候定存利率是1%,但保險公司卻可以 : 提供2%的保險商品。當然,對保險公司而言,2%的利率依然算是很低的資金成 : 本,可以拿去買土地、買大樓,甚至做海外投資。只是,又回到老問題,同樣的 : 一筆錢給銀行,銀行找不到地方投資,但保險公司卻找的到地方投資,並且願意 : 付比定存更高的成本。不過事實似乎證明,最大的保險公司AIG也撐不過金融海 : 嘯。 保險公司會破產,或陷入喪失清償能力 (insolvency),主要原因在於付不 出保險金,因為給付保險金是保險公司最大的債務。保險監理機關為了確保保 險公司能付得出保險金,所以訂下了資本適足率的要求。沒有達到標準的話保 險公司就必須要增資,增資不成的話,要嘛由政府接管,要嘛由其他保險公司 接手(合併、購併),要嘛就讓保險公司破產然後以保險基金來給付保險金。 而AIG的問題不光是投資上的問題,該集團本身承作了風險相當高的責 任保險也是因素之一。其實AIG會倒是被掃到颱風尾。基本上,保險公司算 是被管得最嚴格的金融機構(對,比銀行還嚴格!),因為風險管理的考量, 保險公司最常買的是國內外短、長期公債、績優股股票,再來是商用不動產。 公債發行人是國家,比較不容易倒,績優股股票理由差不多:因為績優廠商比 較穩。至於商用不動產,一方面是不動產咸認是相對穩健的投資標的,二方面 是商用不動產通常會有較穩定的租金收益。 然而,此次的金融風暴造成股市、債市、不動產價值的全面下挫。AIG 資產帳面價值的全面萎縮造成AIG無法達到保險業資本適足率的要求,從而 面臨沉重的增資壓力。但雪上加霜的是信用評等公司又降了AIG的等級,使 其融資成本大增。於是,AIG這下完蛋了。先不說股價早就因為前面一大堆 問題連環爆跌到不能再低,現在信用又形同破產,根本沒人肯買AIG股票! 但由AIG擔保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美國政府不能讓它倒,所以就硬著頭皮接 管了。 : 事實上,保險公司資金的算法比較神奇一點,不像銀行有很多的中短期貸 : 款,甚至要常常被提錢、存錢,保險公司的契約常常都長達20年。而更重要的 這裡出現重大違誤。保險公司只要有保險事故發生就需要支付保險金。所 以錢並不是只進不出的。一家大型保險公司一天進出的金額可能有數十億。觀 察保險公司不能從個人的契約來看,而要從整體狀況來看。因為保險制度原本 就是透過分攤風險的方式運作,所以在觀察時必須將全體納入考量。 : 接著,壽險公司有很多的終身險,但保費卻往往只收二十年,保戶會覺得賺 : 到了,其實保費的算法是假設你會活到100歲,然後將20歲到100歲的保費全 : 部加起來除以20年,而這也是為什麼終身壽險很貴的原因,因為20年所付的錢 : 是一輩子的份。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保險公司會很有錢,是因為他們都預收未 : 來要付出去的保險金。 這個地方的計算方式其實不太正確,不過基本概念是對了,所以就不多說。 : 因此,許多保險公司乍看之下很賺錢,其實那是用現在多繳的錢去付以前的 : 保險金。安泰為什麼要賣呢?因為之前給保戶的利率至少都在4%以上,但目前 : 的定存利率只有1%左右,那中間的3%差額呢?要靠保險公司自己去賺,但現在 : 有什麼東西可以穩賺3%呢?似乎不容易。於是,保險公司就拿新保戶繳的錢去 : 補貼舊保戶,那未來要付出去的保險金呢?當然只能期待未來的新保戶,只是在 : 少子化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現在繳給保險公司的錢,以後能不能拿的回來。 安泰要賣跟利差損的問題無關。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所屬ING集團自己自 身難保,要賣東西換錢。 利差損的問題除了新進的保險公司之外,幾乎可以說是全台灣所有保險公 司及政府的保險制度(勞保、軍保、公保)都有的問題。 : 由於保險產品有先繳錢,然後付款是很久之後的事情的特性,所以變得很有 : 利可圖,反正,保費先收進來,以後保險金能不能付出去是以後的事,所以各大 : 銀行莫不強推保險商品,因為付款的日子是在N年之後,所以佣金、獎金弄高一 : 點也都沒有差,反正政府也不敢讓保險公司倒。因此,只要一看到終身保障的保 : 險就要小心,一扯到終生,費用一定比較貴,但能不能保障終生就是很大的疑問, : 尤其是比較小的保險公司。誰知道40年後,目前看到的保險公司會有幾家活下 : 來?更別說所謂的終生保障了。 你這樣說起來好像保險公司都在慷政府之慨。精算師聽到你這話一定會把 你給揍扁。保險公司在計算發放給業務員的佣金、獎金總額時,絕對不會讓這 部份的金額去影響到給保戶的保險金金額,萬一有這種事情發生,那種產品根 本過不了保險局那一關。絕對不會有什麼佣金、獎金弄高一點也都沒有差的事 情。 事實上,對保險公司來說,商品給銀行賣花的成本會比讓業務員賣更少, 因為基本上佣金只要給一次,而且銀行是有需求的客戶自己上門,而不是行員 去拜訪客戶,再加上銀行品牌的加持,客戶比較容易被說服購買產品,最後, 客戶的錢就放在銀行,跟銀行買保險跟買基金差不多,在客戶眼中只是帳務上 數字的變動,而不必自己去花工夫領錢、轉帳、繳費,省事許多。 但因為銀行行員主要工作不是販售保險商品,所以通常在保險這塊「不夠 專業」,保險公司也因此只敢讓銀行賣簡單的保險產品(定期、終身壽險意外 險、醫療險等)。要不然保險公司可能會希望什麼東西都能透過銀行通路賣。 以上是我認為原 PO 說法有疑問或我看法不同的地方,提出供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195.14

08/27 13:36, , 1F
好文推
08/27 13:36, 1F
※ 編輯: TheRock 來自: 118.170.195.14 (08/27 13:44)

08/27 14:01, , 2F
推一下..我想Rock應該是唸商的..
08/27 14:01, 2F

08/27 14:14, , 3F
其實我也是法律系畢業。 XD
08/27 14:14, 3F

08/27 16:46, , 4F
理性的討論讓在下學到很多 推一個
08/27 16:46, 4F

08/27 17:18, , 5F
08/27 17:18, 5F

08/27 20:58, , 6F
保險的那段滿認同的
08/27 20:58, 6F

08/27 21:53, , 7F
推薦這篇文章!
08/27 21:53, 7F

08/28 10:42, , 8F
推~真理越辯越明~這樣比只會噓不回應的人好多了
08/28 10:42, 8F

08/29 18:33, , 9F
推~
08/29 18:33, 9F

08/29 23:47, , 10F
push
08/29 23:47, 10F
文章代碼(AID): #1AbXVYwA (toberi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bXVYwA (tobe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