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考慮很久,還是想發文

看板third-person作者 (噢~閃光的生活!)時間17年前 (2007/04/12 0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 (看更多)
※ 引述《chillheart (寒)》之銘言: : 我不是第三者,曾經是大老婆。 :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前面亂版的文章激得我滿腔怒火。 : 我以我主觀認定的客觀發言,沒有袒護第三者的感覺。 : 第三者到底錯在哪裡? :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錯了嗎?什麼又叫做「不該愛的人」? 愛上不該愛的人沒錯,但愛上對方就非得去介入對方呢? : 自以為正義、自以為道德,闖入別人家裡指責又破口大罵,   很多時候,某些第三者們也自以為沒錯、合理。 : 請問這些人道德在哪裡?正義又在哪裡? : 我曾經是大老婆,但是我也沒怪過那個第三者。  您也許寬宏大量,我想大多數人會恨第三者。 : 她要愛上一個會劈腿的爛人,精蟲上腦的行為動物,  您的情況若是這樣,我沒話說,那男人的確是大爛人。  但其他情況呢?  我見過的是,A跟B長年交往,結果C愛上了B  於是介入他們的生活,但B並不愛C,  C於是處處影響他們的生活,甚至營造假象讓A認為B跟他有一腿,  最後導致AB分手,C也沒佔到好處。  C這種第三者,敢問您的看法是?   : 願意跟牠在一起,我當然拱手出讓,何來委屈? : 還很慶幸我脫離了這樣不正常的關係咧! : 「正常關係」,是一般人的標準,我也認為感情世界就該一對一。 : 故意要介入我的感情,我也會認為這個人真是不要臉;   這段中肯,我的意思就是這樣。 : 無心介入卻介入了,我反而同情那位第三者,   如果只是愛上卻沒有什麼令人不平的行為,當然還好。   : 甚至會很開心她認同了我,因為我們愛上同一個男人。 : 然,一切的抉擇,我卻認為都在第二者的身上。 : 第三者惡意想搞破壞,只要第二者把持住,一個銅板敲不響;  如我上面那個例子,有些時候只要造成前兩者的誤會,  就可以毀掉這段感情。 : 第三者明知第二者有交往對象,卻不小心愛上了, : 我只能說這女孩好傻,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 : 若第二者欺瞞、劈腿成立,何須再苛責第三者? : 是第二者的錯不是嗎?為什麼社會價值還是認為都是第三者的錯?  我想這得看第二者的行為。 : 就好像老一輩的,還在認為「男主外、女主內」, : 不管女孩願不願意,就是要學會燒飯煮菜做家事,有工作更好; : 男孩就是該當兵、該養家活口、該成家立業、該堅強、不准哭。 : 為反對而反對這種,我只覺得在詭辯罷了。 : 第三者是在社會價值關中不被允許的,  挑個小毛病  是觀。 : 難道他們就不能有權利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有權利分享,但是沒有立場大聲說話,至少,某些情況下的第三者沒有。  : 那又為何要有大老婆版的開版呢? : 大家唾罵第二者第三者到底有什麼意義? : 大老婆版我也有去看,但那些唾罵的文章只是傷了我的眼而已。 : 我要看的是各位大老婆們如何從傷痛中找回自己,   先同意第三者的行為,再去看大老婆們走出傷痛,   先呼她一拳,不許她喊疼,卻要看她住院療傷是吧? : 如何看待這段關係中的感情成份與因素, : 還有如何勇敢表達自己、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故事,這樣才有意義吧? : 換句話說,第三者版不也是嗎? : 反對第三者、討厭第三者,又何必進入這個版唾罵第三者?   老話一句,我不是無目標的唾罵第三者,重點是針對某些第三者。 : 到大老婆版有更多人會一起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沒有用,重點是要讓不同立場的人知道想法,這才有意義。 路上有人搶走我的皮包,我不能生氣,卻要去找跟我一樣丟掉東西的人同仇敵愾, 似乎沒什麼意義。 : 之前我看到在這裡的一篇文章,內容完全是酸第三者的言語。 : 我第一次看到那位作者的ID是在另一個版, : 而在那個版就已經加入我主觀覺得她很討厭的感受, : 到了這裡看到她居然po文酸人,更加覺得憤怒。 : 抱歉,我加入太多主觀感受了。 : 大老婆版一面倒的謾罵文章,反而令我倒胃口, : 第三者版互相支持、互相傾聽、同理對方卻讓我感動。  這在某些程度上來看,像是一群兇手互相支持、互相傾聽、同理對方。 : (當然也有些第三者謾罵大老婆,還到大老婆版耀武揚威的) : 學會接受不同的聲音是困難的,但一味認為自己是天, 我不認為貴版上很多人有在學會接受不同聲音, 你們要其他人學會接受第三者的存在,自己卻學不會接受反第三者的言論。 : 自己的道德是道德、自己的正義是正義、自己才是對的,  這是相對的,您不也在做一樣的事情? : 那只是流於世俗想法而非經過思考才下的判斷而已。 這篇發完,我想或許快被水桶了吧, 話該說的也說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95.218
文章代碼(AID): #167IHf55 (third-pers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7IHf55 (third-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