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技術] 請問上旋球打法?

看板tennis_life作者 ( 竹子)時間10年前 (2014/06/21 23:48), 編輯推噓15(15044)
留言59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我握超西...以下的分享可能不適用其他握拍方式 兩種擊球拍面我都有打過一陣子...也受過專職教練一對一的指導 個人目前擊球時比較固定在拍面垂直於地面,頂多"微"斜 想打略慢但很旋的 : 拍面垂直+擊球時提拉 前推與上旋的力道分配 5 : 5 出界率蠻低,但攻擊力低 必須完整咬球...不然落地彈跳的尾勁不足以壓迫對手 想打球速又帶旋的 : 拍面垂直+擊球時平推至收拍 (超西自然會帶出旋度) 前推與上旋的力道分配 7 : 3 出界率相對較高,但效果好 最後 有人用定格截圖主張拍面要斜 也有人貼出超高速攝影的擊球分析主張拍面要直 其實這兩種的立論依據只能說明一件事... 分析標的必須是"擊球點在拍面正中甜區"的上旋球 不然爭論無法進一步釐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58.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nnis_life/M.1403365695.A.B4C.html

06/22 00:09, , 1F
推這篇
06/22 00:09, 1F

06/22 00:16, , 2F
其實個人覺得 單看拍面不準 還要看揮拍軌跡
06/22 00:16, 2F

06/22 00:17, , 3F
如果接觸時是斜的但是軌跡也是一樣斜向上的話 還是會過
06/22 00:17, 3F

06/22 02:07, , 4F
大家可以換個方向思考,如果要改變擊球的左右
06/22 02:07, 4F

06/22 02:09, , 5F
需要改變的是,球拍與球的角度,還是手部推進的方向?
06/22 02:09, 5F

06/22 02:10, , 6F
我認為是球拍的角度占大部分。
06/22 02:10, 6F

06/22 02:14, , 7F
同理,如果拍面與地面夾角小於85度,大部分的球應會掛網
06/22 02:14, 7F

06/22 02:15, , 8F
當然,如果球高彈跳或者離網近仍然有過網的可能。
06/22 02:15, 8F

06/22 07:35, , 9F
推這篇~~
06/22 07:35, 9F

06/22 07:35, , 10F
上旋球來自揮拍軌跡而非拍面傾斜 接觸時間僅1/4000秒
06/22 07:35, 10F

06/22 07:37, , 11F
定格截圖必須確保每格小於1/4000秒 否則傾斜會是假象
06/22 07:37, 11F

06/22 07:39, , 12F
簡單來說傾斜是果不是因 倒果為因就會以為拍面要斜才旋
06/22 07:39, 12F

06/22 07:40, , 13F
而擊球後傾斜的原因就是球沒打在球拍正中心點產生力矩
06/22 07:40, 13F

06/22 09:23, , 14F
我自己傾斜拍去擊球是為了壓低球路,不讓曲線太高飛行時間
06/22 09:23, 14F

06/22 09:24, , 15F
過長
06/22 09:24, 15F

06/22 09:28, , 16F
設定過網高度在20公分以內
06/22 09:28, 16F

06/22 09:38, , 17F
至於上一篇爭論的重點我記得是擊球瞬間拍面傾斜會不會掛網
06/22 09:38, 17F

06/22 09:41, , 18F
樓上讓我笑了 20cm內? 請讓我稱你為平擊之神 職業選手
06/22 09:41, 18F

06/22 09:41, , 19F
一般抓過往高度在80~100cm
06/22 09:41, 19F

06/22 09:42, , 20F
最後擊球瞬間不論球種拍面幾乎會是垂直的 這點錄影可知
06/22 09:42, 20F

06/22 09:43, , 21F
上一篇爭論點是"擊球點" 拍面應是近乎垂直還是刻意傾斜
06/22 09:43, 21F

06/22 09:45, , 22F
過網高度要是球球壓在20cm內 我誠心建議你去打ATP 真的
06/22 09:45, 22F

06/22 09:46, , 23F
基本上如果過網高度要壓在20cm內 UE會暴增 球也不用打
06/22 09:46, 23F

06/22 09:47, , 24F
呵.... 你想像不出20公分以內的球路就表示....
06/22 09:47, 24F

06/22 09:48, , 25F
打球曬太陽去~ 再會
06/22 09:48, 25F

06/22 09:49, , 26F
擊球時拍面變垂直這無庸置疑,但並非選手刻意把拍面
06/22 09:49, 26F

06/22 09:51, , 27F
調整成垂直,拍面會垂直是拍面向前的慣性力與球產生
06/22 09:51, 27F

06/22 09:55, , 28F
作用,拍面暫時變垂直,當球被擊出去後,拍面向前的
06/22 09:55, 28F

06/22 09:58, , 29F
慣性力又發生作用,拍面便回微微傾銷,慣性力作用到
06/22 09:58, 29F

06/22 10:00, , 30F
最後拍子就會有蓋拍的現象,所以擊球瞬間拍面是對的
06/22 10:00, 30F

06/22 10:01, , 31F
球員拍面斜著打也是對的,我是從力學慣性力角度去解
06/22 10:01, 31F

06/22 10:02, , 32F
釋,參考看看。
06/22 10:02, 32F

06/22 10:04, , 33F
擊球瞬間拍面垂直,球員拍面斜著打都對
06/22 10:04, 33F

06/22 10:25, , 34F
80~100cm的數據哪來的? Nadal嗎? 搞得好像所有職業選手
06/22 10:25, 34F

06/22 10:25, , 35F
打法都一樣 業餘不這樣打也是錯 以後比賽可能要加考筆試
06/22 10:25, 35F

06/22 11:19, , 36F
因為我是業餘打健康的,主要目的是挑戰自己所以可以選擇風
06/22 11:19, 36F

06/22 11:19, , 37F
險相對高的打法。 再說... 不是每一球都壓這麼低
06/22 11:19, 37F

06/22 11:20, , 38F
主要是用在對方露出防守空檔搶時間打致勝球用的
06/22 11:20, 38F

06/22 11:21, , 39F
壓太低的球很難像80~100公分的球一樣有那麼多旋轉,如果對
06/22 11:21, 39F

06/22 11:21, , 40F
手打得到球的情況下威脅反而會不大。
06/22 11:21, 40F

06/22 12:30, , 41F
切球平擊上炫、長短快慢高低左右,藉著變化取分。不就是網
06/22 12:30, 41F

06/22 12:31, , 42F
球有趣的地方嗎? 不需要把一種技巧解釋為整個球場,業餘職
06/22 12:31, 42F

06/22 12:32, , 43F
業都該遵守的準則吧...
06/22 12:32, 43F

06/22 14:42, , 44F
網球有各家學說各家派別,Nadal橫空出世前也沒人覺得網球
06/22 14:42, 44F

06/22 14:43, , 45F
可以這樣打,把某些所謂國外網站奉為圭臬,拿來當聖經質疑
06/22 14:43, 45F

06/22 14:44, , 46F
其他人"你們不懂網球,好好笑"...嗯,我是覺得很好笑啦
06/22 14:44, 46F

06/22 14:45, , 47F
就像我覺得Gulbis的大鵬展翅正拍醜斃了,可是我打不贏他,
06/22 14:45, 47F

06/22 14:46, , 48F
我不會說他教練教的是垃圾,闊少哥不懂網球...
06/22 14:46, 48F

06/22 14:48, , 49F
某人搬出來的網站,也僅僅只是該站對網球的"個人見解"而已
06/22 14:48, 49F

06/22 14:48, , 50F
你可以有個人見解,但請不要貶低甚至詆毀別人
06/22 14:48, 50F

06/22 14:54, , 51F
Suddenly come up with Santoro
06/22 14:54, 51F

06/22 17:06, , 52F
雖有各家派別 但有些基本的東西還是不會變的
06/22 17:06, 52F

06/22 22:19, , 53F
推基本功,基本功扎實後再去練進階的會比較好
06/22 22:19, 53F

06/22 22:22, , 54F
jason到底是誰?
06/22 22:22, 54F

06/22 22:26, , 55F
職業網球選手如果真的是打網袋上方80~100公分
06/22 22:26, 55F

06/22 22:27, , 56F
我想應該是他們的球很旋 如果不打高一點球會很快旋下來
06/22 22:27, 56F

06/22 22:27, , 57F
落點會太淺吧
06/22 22:27, 57F

06/22 22:50, , 58F
網帶上80~100公分放在底線對抽還滿正常的啊,教練跟甲組都
06/22 22:50, 58F

06/22 22:52, , 59F
說過網帶上至少一枝球拍的高度,大概不要低於70公分
06/22 22:52, 59F
文章代碼(AID): #1JfQa_jC (tennis_life)
文章代碼(AID): #1JfQa_jC (tennis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