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用右手手臂記憶台灣歷史分期

看板teaching作者 (風聆)時間14年前 (2010/03/16 20:0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Teacher 看板] 作者: memes (風聆) 看板: Teacher 標題: Re: [分享] 用右手手臂記憶台灣歷史分期 時間: Tue Mar 16 20:02:37 2010 ※ 引述《memes (風聆)》之銘言: 關於台灣史的部份,還有一些想和大家分享的。 可以參考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icecream/13161815 前面有老師提到「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這部影片, 因為當時我想讓全學年一起做一些共同的教學, 第一個也是想利用這部影片,在學年公播,然後發學習單讓大家寫: 島嶼黎明 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877 落地生根 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878 (這裡有兩份之前做的) 但隨即發現推廣上有很大的問題,影片本身是很好的, 只是要全學年九個班一起公播,時間上是個問題, 再者每個學生吸收情況又是一個問題(有些要放兩遍), 每個老師的了解與運用、配合上課的習慣又都不一樣(有些老師自己並沒有看)。 所以最後就變成把公播版輪流傳給大家各自播放, 因為當時還在進行全球觀教學的試驗,所以壓縮到原本課程的時間, 就必須想辦法找一些「可以快速完成教學目標」的方法, 而且學年老師也可以很快上手。 想到的概念是「台灣歷史人物故事」, 就是挑選各時期的代表性人物,由我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 然後讓小朋友可以直接看故事,故事看完就達成2-3-1的能力指標。 最好老師根本不用教!所以完全不會佔到上課時間。 (唯一的例外,是蔣渭水的那一段,只是我上課方便把它放進去而已) 但因為還是要評量,又不希望小朋友因為寫很多字而討厭做這件事, 所以採用這兩種方法: 1.每讀一段就要替這一段「下一個標題」。 2.讀完之後要替印象深刻的劇情畫出漫畫。 (漫畫的概念,是從台中市一位林老師那裡看到的) 這兩件事情的評量標準都在於「是否合乎故事內容」, 所以字醜與否、漫畫畫的是精美圖還是火柴棒人都無所謂。 試驗結果發現小朋友超愛畫漫畫的,幾乎都很投入這件事, (尤其那些字寫不好的,忽然發現自己可以發揮) 而下標題則是要花點腦筋想,大部分都還可以做得不錯, 極少部份則是會抄其中的某些句子隨便當標題交差了事。 就一般班級學生的狀況來說,我覺得這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尤其到後來下標題的狀況也愈來愈好。 (但三十幾個學生中還是有兩、三位實在不行) 寫出來的故事如下: (裡頭的圖文都是我自己的,所以沒有版權問題史前 小來: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097 (這是因為課本上了一堆史前遺址,我刻意補上台中的遺址) 荷西 沈有容與韋麻郎: 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098 (刻意從兩個不同角度寫) 郭懷一: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099 明鄭 鄭成功: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0 清領 施琅: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1 張達京: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2 (這也是因為課本介紹南北的開墾,所以我刻意補上中部的開墾故事) 馬偕: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4 日治 後藤新平: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5 (馬偕跟後藤新平,都是我刻意想放入「非漢人但對台灣影響很大的故事」) 蔣渭水: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6 (蔣渭水中間那段文章是我刻意放入,想在上課時讓小朋友朗讀的) 民國 孫運璿:http://guidance-blog.tcc.edu.tw/resource/15/7107 其實到後半段我因為太忙了,所以幾乎不太有時間寫,只能挑其中少數幾位。 而我們所用的這個版本,在日治以前的台灣史都放很多內容(甚至我認為有點太多), 但在民國的部份卻因為使用另外一條能力指標, 所以僅只有提到民主發展的部份,經濟的部份反而沒提到。 (其實這都還是合乎課程綱要的,只是跟其他單元比較起來會有點不協調) 於是我就挑了當時電視常在報導的孫運璿先生來寫, 因為已經讀到後來,學生也很適應了,所以我有刻意寫得比較難一點。 需要注意的是,我並不是社會相關科系畢業的,所以一來我對史實的了解有限, 二來我有刻意為了故事性而犧牲史實, 所以裡頭或許會有不少錯誤,但我想就學習目標的達成來說,應該是ok的。 學生畫出來的東西大概類似這樣: http://goo.gl/t1q0 http://goo.gl/Tmyc http://goo.gl/Pzvi http://goo.gl/QOzc http://goo.gl/LbyH 雖然有些內容怪怪的,但其實我覺得還蠻可愛的 XD 這些學習單還有一個概念,就是不管故事在怎麼長,也一定控制在一頁兩面內。 也就是說,到學期末的時候,你可以讓學生把它訂起來,畫上封面做成小書。 這些內容再搭配前面的「右手記台灣歷史分期」, 就可以在上課時讓學生畫出類似這樣的圖: http://goo.gl/3zbK 畢竟這部份的重點不在零碎的年代、地點與人名的記憶, 而在於事件發生的順序、事件前後的因果關聯上。 上課時還可以玩這個: http://goo.gl/UTl3 是的,這隻牛就是「康熙皇帝」!!! (純粹只是因為剛好導師桌上有牛牛存錢筒,借來用而已) 說穿了沒什麼,只是讓學生模擬在施琅攻下台灣後, 康熙皇帝的大臣分成留台與棄台兩派,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看到吵鬧的學生,老師還可以躲在牛後面喊「值日生,拖下去斬了」XD) 以上其實是在進行「全球觀教學」的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副產品, 結果沒想到後來這個副產品還蠻成功的, 因為我每個學期結束都會跟學生要筆記本(我一直在試驗要怎麼讓學生學做筆記), 通常都會有一些學生丟給我(我的心情很複雜,混雜著難過與高興), 但這份「台灣歷史人物故事小書」……全班卻只有一個傢伙願意給我。XD 台灣史的這個部份先分享到這裡,也歡迎各位老師的指教與更進一步的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37.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37.55

03/19 22:54, , 1F
超讚~~你真優秀~
03/19 22:54, 1F
文章代碼(AID): #1BdtEj8B (teaching)
文章代碼(AID): #1BdtEj8B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