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什麼人適合練顆粒?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平凡老百姓)時間8年前 (2016/04/21 10:16), 編輯推噓12(12018)
留言3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r88177 (520)》之銘言: : 大家接觸桌球應該都是從雙平面開始接觸吧 : 但是如果沒找教練練著練著時常就容易碰到瓶頸 : 系隊比賽有時候為了贏球就乾脆貼顆粒上場 : 抓對方不會打顆粒自暴 : 這個問題討論過太多次了XD : 想請問大家到底什麼人適合打顆粒 : 而打顆粒的球友又是怎麼踏入顆粒這條路的呢? 首先針對顆粒天花板比較低 平面才能練上去我想提出反駁 這句話對於10歲以下且以國手為目標的小孩或許適用 但對多數非嚴格訓練培養 或是大學才開始打的人是不適用的 以平面跟顆粒的天花板而言 我們用分數來說 假設最強的中國隊選手巔峰期是100分 那麼至少一面顆粒的朱世赫應該至少也有95分水準 世界前50名的選手可能90分 台灣的國手非前3強的水準可能在80幾分 中間偏上的甲組球員70幾分 中間偏下的60幾分 甚至部分會輸不少乙組球員 沒啥練球的甲組球員 是連60分也不到的(以上說的是指年輕選手 退役的不算) 至於一般大學才打、小學打過2年校隊之後停練長大才繼續打 或是小時候假日找教練練球1.2年 之後沒繼續打也是大學回來打的 像這樣子的球友現實來說天花板可能頂多在70分左右了 根本不會碰到顆粒和平面的天花板 而就現實球館來說 先扣掉從小練到大的甲組、退役不久的甲組球員 其他長大才練 或是較年長的老球皮 其實顆粒遇到平面我感覺不但沒劣勢 反而還稍稍占優勢 特別是50、60歲以上的球友 幾乎大多是至少一面有打顆粒的天下 至於打平面強的球員 大致上有兩種 一種是背面改貼顆粒 一種是硬要像年輕的打法導致膝蓋受傷 所以實力大不如前 真的50歲以上還能打雙平面兩面弧圈的 可能就是身體素質好且是小時候就有大練訓練基本功扎實的 而打平面如果不打兩面弧圈 那根本對比顆粒沒啥優勢 總之我要說的是 如果是大學才開始打的 完全不用擔心天花板的問題 至於打平面、顆粒那種有樂趣 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或許有人覺得顆粒的洩力、側撇、削球比弧圈球好玩也不一定 不過在練球進步、找球友的難易度上 這點平面的確有優勢 因為平面強的、有基本功的球友相對人數較多 比較有範本學習、進步 而且一般系隊不到前面幾隻 或甚至乙組校隊比較後段的 遇到顆粒練球也常常練沒幾顆 因此練顆粒在初期的確會有找人練習與進步上的瓶頸 因此如果長大才打 而想用顆粒並且希望快速進步到一定程度(有系隊中上至乙組水準) 可能要評估幾點 一:能夠有資金找顆粒教練,或是身邊有很厲害的顆粒球友且願意花時間指導你 (因為顆粒需要學的訣竅很多,要上手並不容易,發力錯誤很容易受傷) 二:有多位願意和你比賽的球友 (因為很多人不愛打顆粒,特別是初學者,而要進步最好找實力相近或 強1、2個等級內的球友切磋) 三:個人的協調性和手感 (這部分很難解釋,不過打桌球一段時間的人應該可以體會) 總之其實打顆粒、平面若非要小孩長大選國手 就是看個人喜好啦 顆粒頂多初學階段部分門檻高一些些而已 若是無法決定 也可以都玩玩看一段時間後再決定 但決定後就不要再換來換去的 專心的鑽研下去 一段時間後都會有所收穫並找個自的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75.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bletennis/M.1461204987.A.A32.html

04/21 10:27, , 1F
推 好文
04/21 10:27, 1F

04/21 10:29, , 2F
M屬性的人
04/21 10:29, 2F

04/21 10:29, , 3F
謝謝解惑!推
04/21 10:29, 3F

04/21 11:38, , 4F
大致認同,但我覺得顆粒從男生乙組前段開始就會有點弱勢
04/21 11:38, 4F

04/21 11:45, , 5F
打平面的穩定性還是比打顆粒來得好
04/21 11:45, 5F

04/21 11:45, , 6F
而穩定性對於業餘來說影響勝率比較大
04/21 11:45, 6F

04/21 11:46, , 7F
我覺得這是比天花板更值得考量的點
04/21 11:46, 7F

04/21 12:48, , 8F
顆粒很多自學怪發力業餘高手,沒章法但有自成招術
04/21 12:48, 8F

04/21 13:37, , 9F
淚推顆粒只能以賽代練XD.
04/21 13:37, 9F

04/21 13:46, , 10F
練正反反長的優點是讓我正手進步 以前會一直依賴反手過渡
04/21 13:46, 10F

04/21 13:48, , 11F
不能帥氣擰拉 也是個缺點
04/21 13:48, 11F

04/21 17:03, , 12F
平面的穩定性在於可以製造弧線 但顆粒較弱
04/21 17:03, 12F

04/21 17:04, , 13F
但顆粒在接發球的穩定和防守的穩定卻不一定輸平面
04/21 17:04, 13F

04/21 17:05, , 14F
甚至超越因為不吃轉 顆粒如果跟平面打 不一定比較不穩
04/21 17:05, 14F

04/21 17:06, , 15F
如果能介於顆粒的變化 讓對方不好創造出穩定的弧線
04/21 17:06, 15F

04/21 17:08, , 16F
等到有機會在創造出攻擊的機會 平面也真的難應付
04/21 17:08, 16F

04/21 17:09, , 17F
顆粒在乙組前段稍有弱勢我不認為 只是顆粒打的人少
04/21 17:09, 17F

04/21 17:10, , 18F
菁英也少 呈現m型化也非常明顯 但業餘裡強的顆粒
04/21 17:10, 18F

04/21 17:11, , 19F
可以說真的有兩把刷子 我介紹兩個乙組前段的影片
04/21 17:11, 19F



04/21 17:15, , 22F
2015菁英決賽
04/21 17:15, 22F




04/21 17:17, , 26F
2014菁英決賽
04/21 17:17, 26F

04/21 17:20, , 27F
顆粒在生球底下發揮出來的優勢會比平面來的明顯
04/21 17:20, 27F

04/21 17:24, , 28F
說老實話以業餘來說接發球的穩定性勝率
04/21 17:24, 28F

04/21 17:25, , 29F
會比相持的穩定性勝率來的更大.............
04/21 17:25, 29F

04/21 17:41, , 30F
其實影片那是乙組頂到不行啦
04/21 17:41, 30F
文章代碼(AID): #1N63Vxeo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N63Vxeo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