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考題] 111學年度板橋高中第1次教甄國文科試題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某)時間2年前 (2022/04/27 23: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wylin (搭不溜歪欸樓哎嗯)》之銘言: : 三 : 乙 : 待補(節錄張惠菁﹤比霧更深的地方˙自序﹥) 就記憶所及,復原考題節錄部分如下,如有缺失,務煩諸君撥冗指證,感恩。 --- --- ---   當我想起讀這些書,寫這些文章的日子,想起像〈鄭伯克段於鄢〉這樣的古老文學是 如何來到我生活裡而我又如何藉由它們思想,我也會想起北京的霧。那時的霾還沒有後來 的嚴重,而霧賦予了北京的太陽和夜裡的街燈,一種屬於那座城市特殊的朦朧和色溫。它 像是矇在我的感官與孤獨之上的一層遮罩,將我引向了這些閱讀與這些感覺。年輕時候看 世界,總想看得分明,覺得它應該分明。中年看世界,就明白有些事物確實是籠罩在霧裡 的,這世上也有只在霧裡才會出現的風景,像是鴨蛋黃般紅色的太陽,和東長安大街按距 離排列的暈黃。你要把霧連同世界一起看進去。看作是此刻的一筆數據。   比起明亮的日光朗照,閱讀文學或是古典典籍,更像是在這如霧籠罩般的世界裡,尋 找月色的照明。文學與藝術,或許不是直接應答現實世界的問題,給不出口號主張和表面 的是非對錯,但它們挑動的是某些更細微的神經——是這個閱讀者,感受者,這個想要理 解世界的人的神經,然後,他可以自己去回答世界。有時我感到其中有答案,那答案經常 是來自有什麼折射了我自己。一種既指涉又共振,既朝外又向內的辯證關係,你既是問問 題的人,也是問題的本身。有時你是感動於在文學與藝術裡看到的探求,而不只是那作品 的好壞。有時你在極古老的書籍裡,發現有一則記述,穿越時空來標示此刻的你。然而在 得到這些啟示之前,多少要有一種勇氣去放棄。放棄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披掛穿戴的 那些短促、有所憑依的立場,放棄那些張口就來、標籤化的是非與功利。而自願走進比霧 更深的地方,去獲得對世界另一維的理解。   這集子裡大部分的文章,是這樣寫出來的。我認為那是必要的。如果看得夠清楚,就 會知道那樣的深入霧中不是作為什麼崇高的犧牲。而是時至今日作為人類活在世上之所必 需。若非如此,那些人云亦云的成見,或出口咄咄,或嘻笑討巧,那些十分便於在社群網 絡上引來讚聲的話語,其話語的跟風再跟風只會將我們繞進沒有出路的迷宮。有時我感到 我們是一個霧中的世代,被標舉在亮處的價值太多,話語太多,義正詞嚴太多,但集體卻 失去方向感在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霧裡。   如果不可解的世界是霧,我們還是能嘗試去到比霧更深的地方,從那裡回頭看自己( 首先是自己),在霧中的形狀。這個經驗是重要的。放下了鮮衣怒馬的幻術,回到無所有 之處,能看見多少自己,才能看到多少世界。 --- --- --- 來源: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9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95.1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651073723.A.F9C.html
文章代碼(AID): #1YQMAx-S (study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YQMAx-S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