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抒發] 成績爆進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啊……

看板study作者 (旦旦)時間9年前 (2015/05/14 21:33),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hardboiled (硬漢)》之銘言: : 手機排版 閱讀不便還請見諒。 : 總覺得自己家裡兄弟姊妹有很多這種成績忽然突飛猛進的人 : 我表妹去年升國中,小學直到畢業考試考不好連除法都不太會 : 一上國中後整個成績卻斷層似的衝上班上前段,原本最不拿手的數學更是班上前三 : 在家………跟妹妹玩、沉迷手機遊戲、然後上床睡覺,一天就這麼過了。 : 雖說國中小成績還不準,但是真的很難理解明明基礎不好,翻開書瞥個幾眼加強一下也沒 : 有,卻能異軍突起直升前三……… : 然後自己弟弟也是,原本是班上吊車尾的,大考前夕成績也是莫名攀升,在家的作息依舊 : 是吃飯、洗澡、看球賽、10點必定準時息燈睡覺,現在上了112法律。 : 曾聽有人說成績爆進是因為努力後找到了方法…… : 但是身邊那些會爆種的調整者們根本沒看他們翻開書本厄補過 : 超讓人灰心的……… : 讀書的熱誠真的很難維持,反正自己怎麼念怎麼補還是一樣大洞,很想跟他們一樣天天戳 : 手機看球賽算了(但是這麼一來比賽就結束了吧……) : 另外想藉此題請教版友 : 畢竟就算有這種人在身邊 : 書還是要念、日子還是要過 : 現在的自己是有些迷茫 : 有沒有什麼能維持繼續把書唸下去的動力的方法還是訣竅? 我個人覺得成績爆進的理由其實頗多,以自身看到的事物分享 【一】 國小升國中,是一個門檻,國中升高中,又是另一個階段 國小有不少班上的佼佼者,升國中後,漸漸地就沒落 反而有些國小成績普普,國中後漸展露頭角 我同學中有人就是如此,國中後他為了進心中第一願高中,開始奮發向上 每次考試幾乎都穩坐前三,常常拿班上第一,學校排名也是前面 事實上他是苦讀型,數學強大在於別人寫一本參考書就累了,他寫三本 雖然是苦讀型,但我覺得主要還是意志力堅強,後來上第一志願,大學也考上醫學系 【二】 高中同學中,有一位同學成績起伏較大,曾考班上前十,也曾落在後十左右的記錄 原因比較喜歡動腦的事物,一般填鴨式的教育內容,他只會唸比較有興趣的科目 雖然成績起伏大,但就我的觀察,他有很好的檢討習慣 像數理他就是一定要弄懂,即使考3、40分,他一定每個不對之處都拿去請教其他人 直到弄懂為止,很多同學一看到分數差,就不想再多看考卷一眼了… 升高三後從三類轉二類(因為最終發現對生物無太大興趣),接下來模擬考成績三級跳 該班導師對他說:你是我看過進步最快的黑馬,聯考上台大第一志願 我覺得有認真檢討很重要,至少他解決了問題,也算打好基本功 【三】 高一時,有一個同學都考比較近後面的名次 幾次考試後,漸漸地名次一直向前挺進,後來就持續維持不錯的成績 問他怎麼作到的?他說他也是試了許多種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種就是屬於開竅型 【結論】 記得高中數學老師他提到一對兄弟,讓他印象很深刻 一個是在校很認真,上課聽講,下課也在作習題練習,但回家是書本是不動的 一個是在校一直玩,但放學後在家會很認真唸幾個小時的書,才會休息 這兩個人的成績都不錯,學習的情況是老師從家長的口中得知的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以《學習地圖》一書提到 人的智力可以分成八種,最簡單也可以分為視覺、聽覺、動覺(操作) 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重點,有人看過就記得;有人是聽過才容易記憶 有人則是實際動作或操作後才有印象 會提這幾個類型,因為我覺得基本功很重要,不懂的有弄懂,更進階的內容才能銜接 意志可以驅使妳繼續前進及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開竅 若聽覺學習者只想一味地學視覺學習者的學習或記憶方式,很容易弄巧成拙 當然弱點是要補強,但別忘了自己的特長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83.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M.1431610405.A.81D.html

05/14 21:50, , 1F
苦讀型改成爽讀型會更好哦~~~
05/14 21:50, 1F

05/14 21:52, , 2F
學習地圖我也有。
05/14 21:52, 2F

05/15 23:17, , 3F
05/15 23:17, 3F

05/16 13:38, , 4F
我倒是覺得,學習動機是關鍵,再來才是學習方法。
05/16 13:38, 4F

05/17 09:53, , 5F
大推學習動G
05/17 09:53, 5F

05/19 13:46, , 6F
05/19 13:46, 6F

06/05 17:30, , 7F
國高中的學習內容很多用背的還是比較快
06/05 17:30, 7F
文章代碼(AID): #1LLAGbWT (stud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LAGbW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