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數學公式,先背起來再說

看板study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1/11 16:50), 編輯推噓9(9017)
留言26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學習的方法多如牛毛,有些是將常見的概念作延伸變化,有的則是一反常人見 解的特殊思考。但無論如何,只要能接觸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開啟另一 種思考模式,即使是他人極力反對的觀念也無所謂。 在日本首創「經濟學類書籍」百萬銷量,在「數學類書籍」銷售累積也超過兩 百萬本的名人,細野真宏,他便曾提出一個幾乎是與所有教科書對抗的看法: 數學公式,先背起來再說。 細野真宏認為,許多學生對於數學公式的證明並沒有興趣,他們只想知道公式 的應用方法,並能夠靠自己來解開題目。但是,教科書向來是站在「不了解公 式由來會無法使用」的立場,所以即使學生對證明過程沒興趣,他們也必須先 被迫接受繁瑣的證明過程,甚至最後對數學產生反感。 就如同電視和電腦,很少人會對它們的構造產生興趣,而數學公式也應該是在 充分熟悉其應用方法後,再讓有興趣的學生去接觸與思考,因為只有自發性的 思考才能讓人對學問產生興趣。 另外,有些人為了不想背太多公式,就會偏好運用理解的方式,將一個公式變 成兩三個計算式子或思考邏輯,也就是沒有形成「直覺性的反射」,而這其實 又會造成「思考持久力」的問題。 有邏輯的持續思考是很消耗腦力的,就像我們大部份人都是被直接要求背下「 99乘法」,在運用上也沒有問題,那麼,假設在解一道題目必須經過「A=>B」 、「B=>C」、「C=>D」的過程,如果缺少反射性的思考,而是「7乘以7,嗯, 就是把7個7加起來,然後8乘以8,就是有8個8……」,這樣可能在「A=>B」時 就用去了太多腦力,還沒達到最重要的「A=>D」目的就先精疲力竭了。 細野真宏並不是反對人去理解公式的來源,而是認為這應該放在最後的順序; 而且在理解之後,就應該當成反射性的工具應用,以便解開更多困難和繁瑣的 證明。據說,日本也曾經將「梯形公式」從小學生的課本上刪除,理由是「推 導過程容易」,但他們現在似乎又考慮將它拿回來了。 http://waknow.com/?p=38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26.127

01/11 17:50, , 1F
grabage in garbage out 很多公式是不能亂代的
01/11 17:50, 1F

01/11 20:54, , 2F
其實,文章也沒說可以亂代,要知道公式如何用,只是證明過程
01/11 20:54, 2F

01/11 20:54, , 3F
放最後而已
01/11 20:54, 3F

01/11 23:18, , 4F
應付考試可以這樣做... 但是長遠來看真的不建議
01/11 23:18, 4F

01/11 23:31, , 5F
而且每個人優勢能力不一樣 理解力強的人先理解比較輕鬆
01/11 23:31, 5F

01/11 23:32, , 6F
其實如果將來不是讀理工類系所的話,這樣做無妨,這原理和
01/11 23:32, 6F

01/11 23:32, , 7F
不是愛玩車的人,就只要知道車子如何正確順利操作就好,沒
01/11 23:32, 7F

01/11 23:32, , 8F
有必要到去瞭解裡頭零件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01/11 23:32, 8F

01/11 23:33, , 9F
記憶力差 推導力強的人就不一定適合先背公式
01/11 23:33, 9F

01/12 07:45, , 10F
先背起來 隨時回想思考 自然有能夠理解的一天
01/12 07:45, 10F

01/12 22:42, , 11F
覺得數學考題題型是問題所在
01/12 22:42, 11F

01/13 08:00, , 12F
數學式子不建議先背起來 會很痛苦
01/13 08:00, 12F

01/13 11:01, , 13F
理解之後比較好背,背起來之後推導的過程其實也忘得差
01/13 11:01, 13F

01/13 11:02, , 14F
忘得差不多了... 因為最常用的還是背起來的東西
01/13 11:02, 14F

01/13 20:56, , 15F
國中之前的都應該背到反射...基本上當然不是死背
01/13 20:56, 15F

01/13 20:57, , 16F
但是如果連算個梯形都要想一下= = 那根本不可能學太多
01/13 20:57, 16F

01/13 21:01, , 17F
我發現有很多的理解障礙 都是因為對微小的基本觀念沒辦法
01/13 21:01, 17F

01/13 21:02, , 18F
達到反射的速度 全部累積起來會超過認知的負荷 思考會亂
01/13 21:02, 18F

01/13 21:03, , 19F
有時候或許可以試著找出思考中的bottleneck(速率決定步驟)
01/13 21:03, 19F

01/13 21:05, , 20F
從一堆無章法的東西中理出頭緒 靠的就是對瓶頸的快速擊破
01/13 21:05, 20F

01/13 22:42, , 21F
若附上物理意義的話,就可以用理解的方式記。
01/13 22:42, 21F

01/13 23:01, , 22F
物理跟數學一樣嗎...?
01/13 23:01, 22F

01/13 23:47, , 23F
常用的話就會記起來了 一開始就硬記會學得比較辛苦
01/13 23:47, 23F

01/14 01:04, , 24F
推常用就會記得了 像是研究生 或許以前覺得某些東西總是不
01/14 01:04, 24F

01/14 01:05, , 25F
能理解 但是天天碰 不用多久就熟到不行
01/14 01:05, 25F

01/14 02:46, , 26F
巨噬細胞T4是菸酒生!?
01/14 02:46, 26F
文章代碼(AID): #1F3KrOAF (study)
文章代碼(AID): #1F3KrOAF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