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作筆記這個習慣...

看板study作者 (judy)時間15年前 (2009/03/13 23:0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cerarabbit (~雪拉兔~)》之銘言: : 要先看您所謂「筆記」的定義,是 : 1. 老師上課黑板上寫的所有東西 : 2. 課本上的大小標題,照抄 : 3. 課本裡我畫了重點的地方,照抄 : 4. 課本文章的主旨,唸完之後,自己的話整理寫下來的。 : (偷偷說,個人認為只有4才有用,其他只是在浪費紙...= =... : 呵,個人偏見啦,不要鞭我~XD ) : 我自己本身是 : 上課的筆記寫在課本上,回家後複習時用自己的話整理寫在活頁紙上。 : 個人覺得經過「整理筆記」這一個output的過程, : 會更清楚自己是不是已經全盤瞭解文章所提及的資訊。 說到第2個筆記方法 以原po為例 像我是唸社會科學類的 老師就有告訴我們標題很重要 標題與標題的安排就有它一定的道理 為什麼這些這個章節裡面有這些小節 而且小節順序是這樣安排的 都是必須要思考且了解的 我也有聽過一個考試神人演說 他就強調對標題的通盤了解 像譬如說唸政治學好了 他就會選定一本教科書為基礎 並且把那本書的標題背得滾瓜爛熟 腦海裡就會有一個完整的架構 以後唸到其他本教科書就是以最初那本的架構再添入新資料 這樣寫申論題才會有條理 尤其是跨章節的題目 另外以社會科學研究法來講 有些考題真的很容易記到別的小節去 像是考題問的是學說的“內容”或是“方法” 真的是腦袋一迷糊就會給它記錯 所以我就有試過在考前對著書本目錄回答該小節的內容講的是哪幾點 結果效果還不錯 這樣可以確保你沒有把小節內容張冠李戴 最後也讓我養成了把每一章的小節、小標寫在一章紙上 藉由思考作者這樣安排章節到底有何意義 更加深我對該章節的記憶 另外如果是自己整理的重點 以前我也是試過把課本的重要內容(ex:定義)加老師補充 通通寫在筆記上 筆記是很完整 可是真的很耗費時間 有時一整晚都在整理某個難纏的科目的筆記 反而觀念都沒有讀通 所以筆記還是要抓關鍵字 像是讀到某某學說 關鍵字就是誰提出的、主要思想(一句話內解決) 最後在摸索做筆記的過程 我覺得寫美觀整齊的筆記真的很難 光是補充新資料之類的或是畫完整的圖表 我都必須在句子中加個^來補充或是想辦法在空白位硬擠 大概是我用B5來做筆記 有一定的空間限制 我有個常考第一名的同學 她就是用廢棄A4紙的背面寫筆記 我看到她的筆記並非很整齊 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著重點 一堆 → 或 ── 作補充 不過她每個重點位置都隔很大 像我是用買的B5紙就怕浪費 以前的我是完美主義者 要求筆記要整齊又美觀 結果一直不斷的塗改浪費時間 所以筆記有時真的是自己看得懂就好了 像我就很不喜歡用很多顏色的筆 至於筆記美不美觀就自由心證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44.191

04/10 02:37, , 1F
推對標題的通盤了解
04/10 02:37, 1F
文章代碼(AID): #19kdL9uO (stud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kdL9uO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