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就把薪資全面調高到起薪三萬,會怎樣?

看板politics作者 (oodh)時間11年前 (2012/10/01 00:56),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如標題,這是網友的一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回答: 內需型的經濟成長,如果不是「買國內產品」,錢就會慢慢被外國賺走,像美國這樣。 就算是買國內產品,也會有通膨的問題。 簡單來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付給你高薪,為什麼? 如果企業沒有就此倒閉,那一定是因為他能轉嫁到售價上。 那種「老闆少賺一點」的說法不符合經濟學的「套利原則」。 如果不是高門檻、特許的企業,那既然它的老闆的賺得這麼爽,其他資本家(出錢的)、實 業家(經營的)為什麼不會想改做這行? 那這個老闆自己,怎麼不會想多賣一點? 會的,只要有超額利潤,就會吸引新人進場、或擴大投資, 然後因為供給變多、價格變低,所以單位利潤會被削薄, 直到市場的合理利潤 (不是賺到這利潤,吸引不到資金和這些經理人) -- 這就是所謂「套利原則」。 換句話說,大部份的老闆, 要不然就是特許、門檻高,要不然就是搶先機、還沒被競爭, 要不然就是賺到剛好罷了。 所以漲薪資,就要漲價,這是很常見的。 雖然說經濟學原理和現實有差距,但這個「套利原理」卻會因為投資市場而被激化。 也就是說,好,假設現在老闆真的賺很爽; 但現在上市櫃企業的老闆,不只是為自己賺, 他只是領薪水的,主要是為股東賺(當然他通常也是股東之一)。 股票,其實是一種募資的手法; 企業本身,在進行生產時會需要資金,所以要向銀行借、或買行公司債, 或向賣股票集資。 前二者,要付利息、後者,要支付合理股息。 而股東本身的投資,又可能已是借貸而來的資金,或是將股票質壓。 總而言之,在這樣多種的資金錢成本相扣下, 本來老闆是賺很爽,但他變成其實要把賺來的分給股東和債主。 他的生意越好賺,股票就會被炒得越高, 那他的股東買進股票的本錢也越高,收到同數量的利息,其本益比就越低。 也就是說,企業本身是因為某些原因沒被套利,所以可以賺很爽; 但它的股票卻被套利了, 所以呢…… 企業最後想不賺這麼多都不行 -- 會害它的股東賠錢。 像台積電說「我們不做毛利低於40%的生意」 哇,毛利40%,好像很爽、好像該拿一些出來給員工或捐獻。 但全市場都知道台積電毛利穩定,所以他的股價也來到了近百元的價位; 變成他不賺40% ,他的股東還的投報率會太低、那不如投資(同性質的)別家, 那他的股價就會下挫。 所以漲工資是一定會漲物價的。 那收入漲、物價也漲,最後「購買力」不變,而是「台幣變薄了」 -- 通膨。 更麻煩的是,台灣很多產品是向外購入的, 所以我之前有提到,現在台灣在鼓勵設計、內需, 但如果沒有增加競爭力,最後會變成不斷花錢買國外的名牌產品。 就是像美國一樣, 國內經濟還是會熱絡,但政府、民間雙負債和財政、進出口雙赤字, 最後還是會逼垮整個國家 -- 除非台灣像美國一樣,能自印國際流通的本位貨幣。 而且台灣很多錢是從外賺入的。 工資一漲,成本上升的結果,如果外銷商品漲價就會賣不出去。 很多人會簡單的推論「這正是轉型的好時機」, 但通常講這種話的人都不花心思想怎麼轉型的 -- 這是那些官員的事啊…… 那最後企業也不必轉型,就搬走就好了。所以薪資漲了,也拿不到啊。 --------- 補充一下,後續討論 ---------- 網友問了幾個問題: 1.如果基本薪資完全按著CPI調升,是否會增加購買力?還是更進一步刺激通膨? 2.基本薪資的漲跌是否會影響製造進出口以及就業機會? 3.基本薪資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 4.我國基本薪資的調整是依據那些數據,而其過程有何處是需要檢討的? 我的回應: 你的前兩個主題 ( 的三個問題 ),答案都是肯定的。 雖然它們被正反兩方所強調,但這不表示其中任何一者就不是存在的事實、或不會發生。 -- 所以問題才會是難題;因為沒人知道哪種「會導致」會比較嚴重。 發錢給民眾,不論是政府發還是強迫商人發, 就會增加購買力、擴大內需、會增加可支配所的得,也會帶來通膨; 同時,如果不是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就是成為企業的成本。 剩下來的只是道德問題:「誰該為這個難題負責」 是企業該吸收成本,自己解決要怎麼轉型的問題。 或者是勞工要自己承擔、還是政府用納稅錢去解決。 第三個主題,「基本工資」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關聯其實不大。 一則是基本工資是經政院下令的,企業本該遵守,守法談不上什麼社會責任。 另一則是,企業可能去左右政府的基本工資政策,但這也不代表他們沒有社會責任 -- 一邊捐錢、一邊壓低成本,並不矛盾。 只是壓低成本的對象,是原料廠商(倒楣的是別人的員工),還是自己的員工? 更何況,會執著於基本工資的企業,大概都不被認為有什麼資格講「社會責任」吧……。 最後,基本工資的委員會怎麼抓數字的,詳細的我不清楚, 但勞委會通常都是以物價上漲、去年工資 ( 或幾年前的工資 )作理由。 如果是更有根基的「生活所需」,那有一個數據是「最低生活費」; 《社會救助法》,明定 「由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當地區最近一年 " 平均每人消費支出" 百分之六十」 基本工資應該是沒有這麼細的數據基礎 -- 也不必要, 因為基本工資設計出來就是讓人談判的, 有很嚴實的數據基礎、真的「必須」要訂多少,那反而變得沒得談。 --------- 同樣是,後續討論 ---------- 另一個問題是: 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有助於競爭力與產值,但是有助於失業與低薪就業問題嗎? 為何只要升級人力需求反而會下跌? 為何邊際勞工會在升級後被產業所排斥? 理論上產業升級應該會刺激出大量的高階薪資工作, 那為何現在是看到不分國內外的高學歷失業潮? 我的回應: 這問題,可以說要看「可變動環境條件」的範圍。 比如說,如果勞動力品質、種類不變,產業升級後,舊的需求減少、新需求增加, 會變成「人丟工作、工作找不到人」的結構性失業。 所以政府要同時解開這個「政策環境」的環結。 簡單的技術用「新項目職訓」來解決; 長遠的高級勞動需求,則可能需要高等教育來支撐。 至於薪資高低;一樣,在其於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它是和就業需求相衝突的。 個體經濟學裡邊,揭示了一些生產者對資源價格的接受閥域; 簡單來說,哪一種資源相對不密集,生產者就容易接受它的高價。 比如說金融、石化、軍火、晶圓等產業,或是像 蘋果、google; 我都已經花大錢去投資在別的地方了(資本(設備)密集、技術密集), 就不太會介意「讓清潔阿婆也能分股利」這件事。 因為台灣人的生活需求越來越高、學歷也變高了,所以無法忍受原有的工作內容和薪資。 如果教育政策十分成功,大家也都適合透過高等教育讓自己的勞動力品質提升; 那只要企業利用這些高等勞力,就能提高競爭力。 但事實上,台灣的大學生... 大家也知道.... 。 可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個大學」就脫胎換骨的。 既然勞動力品質改變不大, 卻又想過更好的生活; 要有讓台灣人滿意的工作,就必需要產業升級。 也就是一樣當秘書,在鐵工廠當秘書和跨國大企業的秘書,薪水就差很多。 那如果政府能吸引跨國企業來台,他總是得請個秘書, 就可能會花高薪請個高學歷(但不見得多厲害)的本勞。 所以通常是往資本、技術密集度高、勞力密集度低的方向走, 這樣才能接受高工資 -- 但這麼一來,職缺就會減少。 所以政府在需要產業升級的時期, 1. 就會格外需要「再加把勁吸引投資」, 或者 2.真的要轉型後又非常成功地變成國際大企業, 那就會讓新增的管理、研發等職缺補足本勞的需求。 --而生產中,其他勞力需求的部份,可能是用境外生產,或引進外勞來解決。 否則就會帶來失業潮。 但是,為了不失業,就不產業升級,最後可能是一起沈船; 競爭力不夠、公司 (就算有良心不跑) 倒了,就還是得失業。 所以你說的現象都是存在的,而政府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既不能都不做、只做其中一兩樣也不夠。 目前來說,我覺得政府的經建方向真的很混亂。 如果希望「擺脫低工資」,那不但很多本土企業不該去保護, 就連很多「台商回游」也該加以篩選。 -- 因為中國投資環境變差,台灣相對又可能值得投資了、 當前工資還算可以接受,就回來台灣; 如果核心競爭力沒有重大改變,這些企業將來就又會阻止工資再往上漲、 或是漲了又得遷出。 但所謂「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我們可以「目光長遠」的講這些, 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增加一個工作機會有多難、失業攀升被民眾罵得有多慘。 又說不定, 「長遠來看」台灣都未必能轉型成功,那現在這麼急著計較這個作啥? 又或者說不定這些企業未來會在台灣轉型成功呢? 但是呢…… 我還是覺得政府官員要有主見。 要「擺脫低工資」就要把「境外生產」和「開放外勞」視為正途, 不能被罵一罵又縮回去。沒有鴻海,哪來的蘋果呢? 但現在就不是這樣, 照上面的推論,一些吸引投資的優惠政策,理應是「有助於產業轉型」 因為增加國內的投資和工作機會, 才可以避免掉產業轉型帶來的工作減少和結構性失業問題。 但現在社會氛圍上,普遍把所有「對企業有利」的事操作成「"只想" 討好企業」; 甚至認為它們會讓企業懶得轉型。 而政府也無力去向民眾說明 -- 明明花了錢辦一堆座談會,卻沒用,這是一種失職,應該嚴懲才對; 結果反而是讓產業政策變得零散,鼓勵轉型的同時又被拉去保護勞動密集產業, 連帶地也無法充份規劃高等教育和技職教育來因應。 那很多政策,像是最低工資, 因為「到底想走向怎樣的未來」變得模糊,也就很難斷言什麼是該做的。 無形中助長了政策受損者的反彈力道。 FB網誌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88286807855794 -- 烏雲連夜幕轉紅 夜幕轉紅漫天東 紅漫天東有客來 東有客來人情濃 來人情濃酒千杯 濃酒千杯盡思愁 杯盡思愁醉人易 愁醉人易再相留 ~ 《客來》。不返 2000.11.03 不返詩集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35.207.47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07.47 (10/01 00:57) ※ oodh: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10/01 00:57

10/01 11:42, , 1F
套利原則其實很勉強,因為要先定義
10/01 11:42, 1F

10/01 11:42, , 2F
甚麼是超額利潤,這個就不太成立
10/01 11:42, 2F

10/01 11:44, , 3F
就業機會的部分,早就做爛了
10/01 11:44, 3F

10/01 11:45, , 4F
基本工資一定會對就業機會造成負面
10/01 11:45, 4F

10/01 11:45, , 5F
影響是主流意見
10/01 11:45, 5F
文章代碼(AID): #1GQ7cce- (politics)
文章代碼(AID): #1GQ7cce-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