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角度衡量布希外交政策

看板politics作者 (封心)時間20年前 (2004/05/19 01:06), 編輯推噓-2(02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bian 看板] 作者: bluesimon (封心) 看板: a-bian 標題: 從歷史角度衡量布希外交政策 時間: Tue May 18 16:45:51 2004 從美國支持台灣入WHA到中國發表聲明, 並藉由國內媒體的強力放送與暗示中國最後通碟云云, 美國對台態度與在世界的作為又引起一番話題。 仇美、親美言論紛爭出爐,有的人抱持己見,有的不知何者為是。 以下各轉貼媒抗兩位大大:STONE與LUCIFER的看法, 雖不是針對這個時間點的事,但也可為各位版友在看待美國 處理該國世界定位時的參考。^_^ ========================================= 從歷史角度衡量布希外交政策--媒抗STONE http://www.socialforce.org/phpBB/viewtopic.php?p=145740#145740 昨天看完了由當代歷史大師,耶魯大學歷史及政治學教授 John Lewis Gaddis 寫的, 剛剛出版的一本小書,薄薄的一百多頁而已,不過卻其棒無比,書名是 「Surprise, Security, & the American Experience」,忍不住要來與大夥兒分享。 大師從歷史的角度量過,把現任布希總統與美國19世紀與20世紀 幾個具有代表性美國總統的國際觀與外交政策相比,得到了極為有趣的結論。 首先,Gaddis 認為19世紀美國美國建國初期最具影響力,又最具宏觀外交思維的策略大師 就是 John Quincy Adams 總統, 他所制定的外交方針影響美國走向幾達一整個世紀,其主旨為 『堅信唯有在北美洲區域擴張並堅拒任何當代其它歐洲列強的干預, 才可切實維繫美國國內的和平穩定』, 而要達到此目標的方法有三﹕ 1﹑先發制人 (preemption)﹕ 從 John Quincy Adams總統開始直到1904老羅斯福總統都認為, 往往區域內的不穩都是肇因於當時列強利益不均互相挑撥而致, 而文明社會或因長期管理國治理不善,或因某些國家不懷好意冀漁利益, 而有分崩離析之虞時, 其它西方文明國家再如何不情願也有不得不出來作公親解紛爭的責任。 而在盡此國際警察義務之時,為求速效,往往必須先下手為強, 狠狠的把壞蛋先打個半死,讓它們不能再作怪。 像1898麥金利總統為了懲治西班牙,又怕西班牙勢力衰退後會導致其它列強蠢動, 因而派兵攻佔西屬菲律賓。其後還有出兵多明尼加共和國,海地,尼加拉瓜, 甚至墨西哥各例,動機都不外乎因當地政局動蕩,又近美國本土, 美國怕其它列強會來參一腳鬧得美國本土不靖,所以乾脆先下手為強,自己先動手來管。 而不管在加勒比海或是在中美洲,美國只要一進來,的確也是負起責任,收稅償債, 平穩之後時候到了也是讓它們要獨立就獨立,要繼續做屬地就繼續, 當地原來政權辦不到的卻由老美做到了。 而小布希總統在2002六月演講時,與前人如出一轍,也強調說, 『為了保障我們的生命與自由,美國人必須做好先發制人的準備』。 2﹑單方面行動 (unilateralism)﹕ 以前說過,美國人之所以建國起因為要逃離腐敗的歐洲舊世界, 對歐洲列強從來就沒把它們當成可以永久同甘共苦的夥伴,寧可一切靠自己。 華盛頓總統任滿道別演說時就明講, 『我們絕不能讓自己的安全繫於別人的好意, 一定得為自己的單打獨鬥做準備。』 根本就是活脫脫的獨行俠一個。 John Quincy Adams總統更進一步指出, 『真正的獨立在於跟整個歐洲的政經利益劃清界限。』 所以美國從19世紀以來,縱使在利益相符的情形下也一直避免跟任何國家長期結盟, 更不喜歡國際條約,總覺得縛手縛腳,無法伸展,失去自由。 後來幾乎變成有點孤立的味道。 可是跟日本17-19世紀的鎖國國策相比,又不算上什麼孤立, 因為美國還是汲汲營營於做跨國生意,外來移民也從未中斷, 與其說是孤立,不如說是不願輕易介入國際性承諾吧。門羅主義就是其中一代表,要利益可以,給承諾則免談, 至於弄幾個條約來束手束腳的,更是笑死人旁邊去吧。 這種對介入他人事務深痛惡絕,更唯恐遭受拘束以致失去任何一丁點兒的行動自由的心態, 即使到了美國已稱霸全世的現代,都還不免。 我們現在常愛提起英美兄弟之邦如何如何,其實是歷史沒好好唸, 美國肯跟英國重拾交往,也不過是19世紀末才開始的事,以前才是避之唯恐不及也。 一次大戰時美國甚至不願以「同盟國」名義加入,只願在旁邊支援。 連戰後威爾遜總統想倡議國際聯盟,建立國際合作機制的構想 都被美國人民拒絕掉,不屑一顧。 其實這並不令人驚訝,傑佛森總統早就說過, 美國立國精神在建立一個『自由的帝國』 (注1), 所以美國人對保持一己行動的完全自由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對任何可能消減其國家自由的舉動都疑懼非常。 這種心裡一直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羅斯福總統時才有改變。 而在最近的過去,克林頓總統又回歸單邊思維,布希總統在911後則更甚。 注1﹕現代人一見「帝國」一辭就很反感,可是我們要看傑佛森用字遣辭的當年, 在國際上是帝國當道,而各國家則多為君主王朝。 帝國一辭表示的是國力強盛文化遠揚影響力無遠弗至,是每個國家都心嚮往之的境界。 美國雖初立國,國勢又還不強,可是對未來的野心展望未必小, 傑佛森心目中的自由帝國不是像當時歐洲列強一般藉開疆闢土的擴張而來, 而是要以美國的典章制度作磁心吸引世界率眾來歸。 而這一點美國的確辦到了,即使在今日, 美國還是全球最吸引移民的國度, 美國夢也還是絲毫不減風采。 3﹑建立區域霸主地位 (hegemony)﹕ 這個思維由John Quincy Adams總統擬定。 當時美國立國不久,國勢並不強盛,北美洲主要還是由歐洲列強分割宰制。 可是弱雖弱,美國野心並不小,John Quincy Adams總統認為將來要美國與歐洲列強 在北美洲共存共榮, 簡直就是緣木求魚,不只不用希冀和平了,連仗都會打不完, 所以美國一定得成為北美大陸霸主不可。 後來之所以放加拿大去,是因為吃不下去, 只好與大英帝國妥協,一人分一半,而不是不想要。 不過這種對霸主地位的追求有區域性限制,自限於北美洲, 而對成為當時世界性霸主地位興趣缺缺。 另一個對追尋霸主地位畫地自限的原因在於當時白人優先的種族歧視, 再怎麼擴張也不想要太多非白人人口太多的地區, 所以墨西哥及西班牙的屬地,有了一些就夠了,不要太多。 何況1898美西戰爭後,美國拿下原屬西班牙的夏威夷,波多黎各及菲律賓, 而後菲律賓動亂頻仍,煩死老美,覺得大老遠的海外屬地一點都不好玩, 以後再也不犯這個錯了。John Quincy Adams總統更進一步認為 美國沒有必要跑到海外做屠龍勇士,即使如此能成就為全世霸王,卻會失去美國精神﹗ 而自身安全的維繫在於在主權所及的本土最近範圍之內,以拒斥其它歐洲列強的冀漁。 美國當然相信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哲學,這個他人就是歐洲列強, 其它小傢伙則無傷大雅,至於離臥榻太遠的範圍,就可以不必那麼緊張。 這個方針成就了美國在19世紀末時成為北美洲南部的區域霸主。 其一致性甚至一直維持至今。 布希總統在911後,2002六月演說時指出美國一向就如此, 現在更會繼續維持無可抵擋的軍力優勢,這不是為了征服世界, 而是要保持不受打擾且不被拘束的行動自由。 所以,宏觀而言,19世紀的John Quincy Adams跟今日的布希,有許多相通之處﹕ 兩個都是崇尚先發制人,單邊自由主義,並維持區域霸主地位。 美國人認為老歐洲之所以在過去這兩世紀中戰禍頻仍, 主要是因沒有一個『首強』的帶頭老大,而一旦利益擺不平,動亂就容易發生。 如果沒有現代科技的發展,這個老思維其實到現在還是頗好用的, 美國大可躲在兩大洋的屏障中間,繼續享受安全的地理優勢,遠離一切, 大作其李伯大夢而絲毫不必管到世事。 而從 1930到1940,美國確實一直在睡大覺,還自作聰明的立了個保持中立的國內法, 世事於我何以哉。可是交通的發達打碎了美國大熊的好夢。 二次大戰日本晴空霹靂的打垮珍珠港,讓美國明瞭,置身事外不再能保證美國的安全。 這也是何以羅斯福總統不從19世紀先例而開始極力發展國際組織的一大原因。 羅斯福總統很聰明也頗有心機。他揚棄舊思維,因為安全已無保障, 同時站到道德高處指出慕尼黑會議協定裡委屈求和的做法令人反感又對和平於事無補, 所以列強結盟以打擊可惡的敵人變得非常有必要了。 同時他才不要白白送美國大兵去老歐洲送死, 他要立約讓歐洲負起責任打自己的仗,而美國主要是供給武器補助罷了。 他的大結盟不是因為大家彼此有親合力,而是不得不已耳。 當時的所謂三強裡(中國的蔣介石只是個大笑話而已,不算數的), 美英蘇根本就是同床異夢。美英雖然不太同調,至少還同屬自由民主國度, 蘇俄的史大林則比三強的公敵希特勒還更獨裁強暴殘忍無道。 可是羅斯福需要史大林的合作以減低美國人命資源的耗損,那怎麼辦呢﹖ 羅斯福主義的要點在於要立牢美國龍頭老大,進而成就一方霸主地位, 但絕不能靠脅迫壓榨,而必須來自人家的心甘情願, 認為除你之外其它方案都更差勁而不牢靠。 所以他立了兩個重點﹕ 1﹑建立國際警察制度﹕ 以美英蘇中為軸心的安理會來維持戰後的世界秩序,從而建立美國主導一切的大權。 何以大家肯接受這種方案﹖ 戰後各國兵疲馬乏,實在也找不出其它更好的方法, 而美國一向沒有掠奪別人土地主權的惡名,有它作裁容易得人信任。 2﹑自我節制,不輕易單方面行動,更少做先發制人的舉措-- 結果看著蘇聯坐大。美國怎麼辦得到這一點﹖ 羅斯福認為美國現在是各國典範,在作為上必須站得住腳,要儘可能不要招人講話﹔ 其次,只是因為你確信別人有攻擊你的意圖,所以你自己就先下手為強, 這麼做心裡再怎麼爽,也好像在法理上虧了一點﹔ 再者,二戰裡蘇俄人民傷亡慘重,所以戰後在美國國內及歐洲各國都很受同情, 此時美國在怎麼理由正當,在實際上也難以出手。 可是被他這樣弄下來, 美國優先的目標好像就去了,19世紀的 John Quincy Adams可能看了會發神經。 可是美國到頭來仍然成為世界霸主,這是何以如此﹖ 1947來了個聰明的杜魯門主義,採用圍堵策略﹕ 先把世界意識形態一分為二,一為自由民主的道德高處,由美國帶頭﹔ 另一為獨裁無道的共產制度。然後對歐洲輸入馬紹爾重建歐洲方案, 大力扶植西歐民主國家。再下來還假惺惺的對東歐共產國提議供給經援協助, 歐共當然拒絕,美國此時道德優勢具備 -- 是你們自己要建圍牆把我們擋在外面的,可不要怪別人 -- 於是乎,美國順理成章成為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沒有受到多少其它國家的挑戰。 那麼911後布希的國際策略如何做呢﹖ 雖然美國國安檢討委員會在2001就提出恐怖分子可能攻擊本土的警告, 可是等911真的來臨,還是有如珍珠港事件般讓全美震驚異常。 911恐怖分子的作法太不尋常,有理性的人辦不到, 而這種情報收集起來之累的,到底誰才具危險性,根本無法釐清, 再加上政學界在90年代自大的以為冷戰結束,歷史已經終結, 國際社會只會從此祥和樂利,美國不再面對任何嚴重威脅了。 看哪,蘇聯解體,連中國都在拼命改革開放, 民主自由 + 資本社會在中國的發芽是大勢所趨。克林頓更是堅信此一看法﹕ 政治自決加上經濟統合為必然之勢,對中國這種比較頑固一點的國家, 只要多推一把,常常摸一下頭給予鼓勵,順水推舟即可,何苦花大工夫行什麼大計﹖ (台灣嘛則不要給我亂搗蛋,反正中國發展到頭,你們還不是回歸統一的份﹖) 不然。歷史大師John Lewis Gaddis把克林頓罵了一通,責備他不用功沒有正確歷史觀, 把美國帶入自以為安全的幻境而完全沒作準備,又太過天真無知無識的以為, 既然大家好像都在漸趨民主,美國只要以商業利益誘之,輔以人力哲學,就可竟其功, 而戰禍動蕩都已成過去式。大師說克林頓用意良善,可惜淺薄無知哇。 實際上的情形是,國際社會表面上仿彿比較和平了, 可是維繫平穩的國際機制已弱化許多,看一下聯合國的功能就知道, 許多人都指出聯合國早已跟不上時代了,一點約制力都沒有。 而美國領袖還沉浸在冷戰後的榮耀光環裡,渾忘了游戲規則已在悄悄的改變。 911打倒的不只是紐約雙塔,而是整個國際國家及個人安全的基本信念。 這也是布希總統比必須即刻面對的慘痛新現實。 布希怎麼下手呢﹖ 他的策略團隊說得很白, 911後的美國國安政策(發佈於 9/17/2002)有3要件, 各有具體實行方案﹕ 1﹑打擊恐怖分子及暴君 - 以保衛和平。 2﹑與列強建立良好關係 - 以維繫和平。 3﹑在各大洲推進自由與開放的社會 - 以擴展和平。 相較之下,克林頓1999的國安政策很貧血,雖然也是有3要件, 可是沒有提出任何具體作法﹕ 1﹑要提高美國安全。 2﹑要提高經濟富裕。 3﹑要在海外提倡民主人權。 布希團隊認為恐怖分子與暴君等同危險,是現代最新的安全威脅, 可是卻不受制於任何國家制度,同時他們可怕之處在恐怖分子狂熱到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的地步, 為了國際社會的安危,美國必須確認並剿滅之。 在此前提下,對其它國家主權的尊重有時必須變成次要的考慮, 因為敵人早已不照牌理出牌,我們自然也無義務繼續進行君子游戲。 所以布希要重拾19世紀的「先發制人」思維,不能讓敵人先打我們。 可是要先發制人,在道德上應有法理的依據。布希利用的是國際法上說的, 「在有立即威脅的情況下,不必等挨打,可以先發制人」美國在這點會儘量尋求國際合作,但絕不會對自己的單獨動手有所遲疑, 因為我們要避免的是讓壞蛋傷害到我們的國家人民。 再者,中東恐怖分子因何而生﹖ 他們許多既是中產階級又有受教育,何以還仇恨不絕﹖ 許多人以為是因為當地政治制度太差,民主被極度壓抑,搞得反對聲音發不出來, 只有靠宗教上的極端狂熱來發洩,然後因為宗教的極端狂熱無法導致自省, 反而更加必須為自己的回天無力找替罪羔羊, 西方文化成了很現成的“罪惡與墮落淵藪”, 而美國因最擅長市場行銷,其大眾普羅文化最是深入全世,遂為萬惡之首。 布希團隊針對這點,提出了一個簡單至極的對策,就是“到處散佈民主”他們強力反對克林頓,認為民主沒有必然性 (克林頓覺得因為民主是必然的,所以美國只要坐下來慢慢等就好了, 順水推舟即可,其它則不可為亦不必為之), 可是卻可由外力幫忙推進促成,而美國對此有義務。 布許團隊的策略可說與雷根總統一脈相承, 同樣對人性抱持樂觀態度,同樣說話率直而不做作。 OK,那麼打完阿富汗後,接著前進伊拉克,都是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進軍伊拉克用意在何﹖ 1﹑完成第一次波灣戰爭未竟目標,剪除獨裁暴君。 2﹑儘可能尋找並摧毀任何大型毀滅性武器。 3﹑完成以前給伊拉克人民私下的承諾,解放人民。 4﹑啟動連鎖反應,導致中東差勁政權開始瓦解。 5﹑並因而掃除恐怖主義溫床。 6﹑最後解除聯合國決議不受人尊重的窘境。 大師給布希團隊大什麼分數﹖ 計劃偉大非凡,極具歷史宏觀且用心良苦,可是不一定能成功, 而現在下任何結論也都還太早。 布希團隊必須謹記歷史教訓,先發制人的作風一定會引起別人疑慮, 羅斯福和杜魯門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儘量不用脅迫壓榨, 而讓人家心甘情願的同意你的作法,因為他們認為除你之外其它方案都更差勁而不牢靠。 布希更要避免留給人“美國太自大”的印象,必須在運用威勢之時避免自大的口實。 除此以外大師還有一點要布希團隊一定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何以這些人雖然人數稀少,卻對我們懷有如此深仇大恨, 竟至要以如此可怕方式置我們於死﹖」 大師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我們代表希望, 結果就自然而然的成為這些要消滅希望人士的目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79.32

140.120.136.152 05/18,
美國人一向思維都是有限戰爭
140.120.136.152 05/18

140.120.136.152 05/18,
而防堵全面大戰
140.120.136.152 05/18

140.113.141.155 05/18,
好文章...我這個半文盲都看的懂一些 :P
140.113.141.155 05/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79.32

210.192.44.175 05/19, , 1F
代表希望?
210.192.44.175 05/19, 1F

210.85.38.89 05/20, , 2F
最後兩段實在@#$~~!@
210.85.38.89 05/20, 2F
文章代碼(AID): #10gaAGdi (politics)
文章代碼(AID): #10gaAGdi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