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詩] 阿茲海默禱詞 ◎鴻鴻

看板poem作者 (HauSiaulism)時間13年前 (2011/04/10 04:15), 編輯推噓3(307)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vm3cl4bp6 (光)》之銘言: : ※ 引述《dk27go (kaka)》之銘言: : : 我是個看不太懂詩的人 : : 不過平常還是會在這裡附近閒晃 : 在我告訴你這首詩表達了什麼之前,有些話我想先講講。 : 想要看懂,就沒那麼美了,詩不是「概念」的產物。我個人不斷強調的是:永遠不要 : 去思考怎樣讀懂一首詩(即便它是能懂的),而要問如何去體會它。萊辛說:「如果 : 把古代人各種悲劇的結尾的最後一句格言看成似乎全劇都是為它而存在,那就錯了。」 : 同樣,詩亦非讀懂以後總結起來的一兩句「銘言」而已。這並不是說讀懂一首詩是違 : 反閱讀規則的,而是說,不應僅以讀懂一首詩為目的,這樣詩歌對讀者而言就變成了 : 一種傳達理抽象念的工具;讀懂一首詩只能夠是它的手段。詩的深度是會隨著讀者而 : 調整的,如果你能讀到這個深度,別人告訴你別的東西,你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如果 : 需要別人的提示才能瞭解這首詩的某種面貌,那麼這個深度並不適合你。深度不是詩 : 本身的深度,而是受到讀者的距離和背景所影響的。這是對一般讀者說的,作為研究 : 者,當然他就不需要這種審美方法。 補充一下關於體會。 http://acidyuyu.pixnet.net/blog/post/2319388 紀錄片採訪者問他,為什麼明知這樣的控訴不會有任何結果還是要作?他回答: 『不能隨便假設這樣的體系是無效的,你必須親身經歷整個體系的過程、展現他 所有的細節,之後再做出批評。』 不過我不大贊同看懂不美這種說法。懂跟體會(的概念)是層次還是語意表述的問 題,本身就很有問題。深度不是詩本身的深度,而是受到讀者研究者的距離和背 景所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也受詩展限什麼並如何展限影響,只是我們心中各有把 尺在衡量詮釋意義有沒有爆走破邊界。 接著我臆測一下這個閱讀問題是如何發生的。 1.假設文學作品可以恰當的解析。 這個假設基本上是對的,否決這個假設就表示人類不可能有語言溝通的能力, 也可能沒有認知事物的能力。問題是有時溝通會出錯。有時候別人 (舉凡國文 老師) 說得太少、說得太雜、說得太艱澀或者說的是錯的。 2.假設文學作品所述內容是真的,是真的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 這個假設是不正確的,雖然它有時幾乎是對的。這是問題主因。因為人類有任 何問題都要找個源頭,我只好把它推給國文老師 (至於英文老師還停留在教學 生背單字的階段) 。硬要去說"是不是真的",我個人看法散文可能還比詩要多 一點"真的"。因為文學、藝術攏是人偽構設出來的,攏是假欸,注重眼耳鼻舌 身意的感官意識之展現激發,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裡沒有藝術家和詩人。 2-1 假設文學作品表述真理,或試圖表述真理。 比較保守的說,這個假設不總是正確的。大家可以看一看真理想想這個問題。 真理圖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Truth.jpg
2-2 真人真事的假設或事實 (對此的認知判斷) 對讀者的詮釋見解造成很大影響。 這件事確實重要。要是處理的不恰當會尷尬。有時只能幽幽默會。大家看到真 理圖就知道,關於真理的問題有多尷尬。從2.、2-1到2-2我講不出什麼實際有 幫助的話,要逃去睡覺了。 推薦一部有關真理、書寫真人真事的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先生著。 http://www.kcmany.org.tw/kuo/history/50.html 3.文學、藝術的術語很難懂,我只好懵懵懂懂的用一用。 真的,比軍隊術語難得多。寫到這心情突然非常難過。 :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讀不懂一首詩也有可能是它真的很爛。詩裡可以有一些能被客觀 : 接受的內容,但有更多的是主觀的理解。客觀的部份,取決於作者的功力;主觀的部 : 份,取決於讀者的深度。 : : 我很想知道這詩在表達什麼 : 所以,我不能告訴你這首詩表達了什麼。 : 所以,這首詩在表達什麼,往往只有你自己才能告訴自己。詩就是這樣的東西。羅智 : 成說過的一句話是很有趣的:「當有人欣賞你的作品,很可能他誤解了。很可能你對 : 你自己經驗的發掘還沒深到只有自己理解的程度。」我可以告訴你在這首詩裡讀到了 : 什麼,但我無法告訴你這首詩對你表達了什麼。(以上回覆是建立在你的問題上,亦 : 即我認為你是想要得到一個「公正客觀」的對詩的解釋或回答,如果我理解錯了,我 : 也至少「表達」了我的詩觀) : 現在我們可以稍微來聊一下這首詩了。但我絕不是要告訴你它表達了什麼,我要說的 : 是這首詩對我說了什麼。甚至我也不多說什麼,我只想簡短地回覆你的幾個問題。然 : 而這也無所謂「正確答案」。 : : 個人見解 : : 一開始寫他的阿茲海默症 : : 然後越來越嚴重 : : 然後我不確定貓咪是存不存在 : 1. 我不認為這當中有一個漸進發展的病情。 : 2. 貓咪可以是一種它對確定性的生活的渴求,不一定真的有一隻貓在那裡。有沒有 : 一隻看得見摸得著的貓在那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 但是能確定那是他生活開始失序後 : : 一些呼喊一些奢求的寄託 : 3. 即使生活會因為貓咪的驕縱而有些糟糕的地方,但如果貓咪真的能夠讓我能夠記 : 著一些更為重要的事情,那也微不足道了。 : : 然後其他什麼隱喻我都看不懂 : 4. 你已經知道這當中有什麼隱喻的話,為什麼還有這個困惑?難道有人告訴你這當 : 中有隱喻嗎?你能確定他讀出的隱喻和你讀出的一樣或者和作者所想一樣嗎?不 : 要受到教科書的影響了,沒有什麼文學修辭是「非得如此」的。當你讀不出或不 : 認為某個對象在特定語境中作為隱喻而存在時,它就不是隱喻了,對你來說。 : : 希望有人能幫我完整解析這首詩 : : 還有他是在悼念什麼阿 : 5. 你已經看出了這首詩的一個客觀部分,他當然是在悼念正常生活囉。 : : 拜託了 : : 個人領悟力低 : : 知識家沒點數 : : 又放春假 : 千萬不要把體會一首詩當作是春假作業。 : : 還請各位大大幫忙了謝謝 : 不客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2.180

04/10 04:57, , 1F
推一個
04/10 04:57, 1F

04/10 07:27, , 2F
)
04/10 07:27, 2F

04/10 08:11, , 3F
其實我說的看懂指的是原波那種想要得到個既定答案的目的
04/10 08:11, 3F

04/10 08:12, , 4F
而這種目的很多時候會扼殺一個往往本來是開放的鑑賞結果
04/10 08:12, 4F

04/10 08:19, , 5F
任何閱讀問題的發生應該都是建立在溝通不對稱的前提之上
04/10 08:19, 5F

04/10 08:19, , 6F
這是被現代交流理論承認的事實,然而總有個什麼東西引導
04/10 08:19, 6F

04/10 08:20, , 7F
著交流行為,甚至這根本不是個東西,是個非物(no-thing)
04/10 08:20, 7F

04/10 08:24, , 8F
話說回來,散文為什麼必須承擔所謂「比較真」的任務,我
04/10 08:24, 8F

04/10 08:25, , 9F
覺得這是個有趣的話題,畢竟從19世紀以來的語用論就不斷
04/10 08:25, 9F

04/10 08:26, , 10F
強調散文比詩來得更真實,並且更加以語言介入世界的建構
04/10 08:26, 10F
文章代碼(AID): #1DeBvUkd (poe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eBvUkd (p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