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底片 vs 數位

看板photo作者 (輾轉反側)時間9年前 (2015/06/06 00:46), 9年前編輯推噓9(9011)
留言20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簡單說 差別在於 寬容度 和 動態範圍 現代數位相機 已經可以用各種方法 讓寬容度很好 來讓相片紀錄很多細節 但動態範圍近幾年才比較接近正片 ------------------------------------------------------------------------ 說明: 寬容度和動態範圍 以前常常搞混 寬容度 就比方逆光拍照 暗部亮部只能取其一 兩者兼得 就得有所取捨 這就是底片 其中 負片的寬容度通常較好 比較不會因為測光的偏差而爆掉 現在的數位相機 則有很多方式達成強化寬容度 比方 C家的能夠在高光的地方增加細節 或是乾脆開啟HDR來疊圖 N家則是能夠開啟D-Lighting 或是一樣用HDR來處理 那動態範圍呢? 動態範圍就是對光線的敏感細膩程度 打個比方 當我們拍攝室內的景物 可以發現 明暗部的色階 現今的數位相機 都能拍出肉眼看到的景象 但是 底片 或是好的數位感光元件 能呈現比肉眼 多更多的明暗細節 簡單來說 假設一個光源照在一面牆上 您會覺得 底片 或是較好的數位感光元件 能夠呈現更多灰階 這部分就是底片的強項 這面牆 妳肉眼看起來覺得明暗的分別只有10段 可是底片卻可以呈現100段的明暗 正片則又比負片尤甚之 這就好比影印機在影印成黑白文件時 用數位掃描 可以獲得更多色階的意思 正片由於洗出來是可以透光的 所以理論上正片的動態範圍會比負片更好 親身經歷分享: 手上有EOS底片機 有很早期的400D數位機 和 今年推出的D5500 對拍照這件事情 斷斷續續 時間拉長來看 也十幾年了 400D算是早期的數位機身 他拍起來 就像是動態範圍低又沒有高寬容度的相機 因為機身沒什麼加強高光細節或什麼軟體演算 又像正片一樣容易爆掉 但是用L鏡頭 就不錯囉 (其實C家就是用鏡頭挺起來) 但底子一樣 近幾年又再拿起EOS來使用 才發現 原來底片這麼優 但因為擔心測光失準 怕拍壞(也就是寬容度差 需要好好取捨 並憑經驗加減格) 於是都用負片 一直到最近 拿出以前的正片來拍 天哪 效果好到不行 晴天無敵 原來要用正片才能讓我感受到L鏡的威力 (之前覺得底片機用什麼鏡頭沒什麼差) 最近買了D5500 挖 怎麼什麼鏡頭拍起來都比C家的立體 那結論呢? 拍照就是讓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 完整呈現 拍得立體 就是動人照片 那什麼樣的條件可以拍出立體的照片呢? 當然要有好的感光受體和好的鏡頭 但感光元件是根本阿阿!! 這也是現今數位和底片最大的差別 其實相機如果不是要商業用途 單純拍出靜態畫面 或是簡單追拍 後期的底片機 其實功能跟現在的數位單眼沒什麼兩樣 頂多就是快門速度的差別 對焦點的多寡 等等 測光系統 其實都沒有差多少 以手上的EOS50來說 全部EF系統的鏡頭都能吃 現在所有的現代鏡都可以 對焦速度還比現在百位數的機身快 雖然對焦點只有三點 快門速度4000分之一 又以手上的F65來說 對焦點5點 快門速度只能到2000分之一 但其實也跟現在的單眼 差沒有多少 以前靠機身馬達推鏡頭對焦 現在馬達做在鏡頭上 現今高階機身才有 機身馬達 其次就是晚上拍攝的時候 數位的單眼 大概就是暗部對焦-1EV 高階的強調可以到-3EV 以及在長曝的時候 底片比較有個性 加格的時間各個底片的規則不一樣 數位則是很線性 而且能夠開啟抑制雜訊 言歸正傳 動態範圍大的感光元件 不需要很好的鏡頭 就能讓你覺得畫面很立體 再搭配好一點的鏡頭 就能獲得動人的照片 這就是底片的魅力 否則 為何底片的顆粒又不比現在的數位高 卻很有立體感? 當然 鏡頭 感光元件都好 那當然更好 PS:交叉比對測試發現 如果你要在底片機上發揮L鏡或好鏡頭的威力 那使用正片會有更理想的表現 反過來說 那數位相機呢? 那妳就要買動態範圍高的感光元件的相機 DXO有做一些測試 查了查 才知道 為何D5500總是拍起來這麼立體 不管我用KIT 16-85 35mm 70-300mm 都這麼通透 原來 他的動態範圍很高阿 高達14ev 雖然這數據怎麼來我不清楚 但可以去查查C家的所有機種 包含5D3 就會發現 5D3只有高ISO贏過D5500 幾乎清一色的C家單眼 動態範圍都很貧弱 當然如果你是鏡頭先決 那又是另一回事 畢竟C家很多吸引人的鏡頭 如果再去看看其他N家的全幅DXO數據 就更嚇人了 難怪現在大家搶著買N 恩 所以 數位和底片 就差在感光的受體 所以 以上所提的都是現今 機身的感光元件差別 (指動態範圍和寬容度) 搭配鏡頭就又是另外加一個變因了 昂貴的高級鏡頭 當然能讓畫面更好 更細緻 甚至是讓畫面對光線的反應更好 但如果能有更好的感光元件 豈不是就不需要花大把銀子買更貴的鏡頭 這樣的話 鏡頭對我們的需求 就變成是拍攝題材的選擇而已 -------------------------------------------------------------------------- 另外 底片是有厚度的 所以他對側向進來的光線也能感應 也是能夠較立體的主因 數位感光元件 由於難免是有排列的一顆一顆的感光體 所以 他只能感應到垂直聚焦到 感光元件上面的光線 對於側向的光線無從感應更多 這也是一個原因 另外 數位感光元件 普遍會比底片更容易反射 所以 數位相機的鏡頭要求更高 需要更好的鍍膜 來避免光線打到感光元件反射出來 在鏡頭裡面繞射亂射一通 造成耀光鬼影等等光學缺陷 這部分底片就顯得簡單得多 因此 底片機不太需要很高檔的現代鏡頭 只要能夠抑制形變 等等 以前的鏡頭 邊緣解像力沒現在的鏡頭好 但矯正形變卻比現在的鏡頭好 但現在的數位單眼 很多都有機身軟體自動矯正形變 所以 各有優缺 以上 粗淺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202.166 X※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oto/M.1433522799.A.51B.html ※ 編輯: cas456 (111.252.202.166), 06/06/2015 01:20:41

06/06 08:10, , 1F
好心得!學習了!
06/06 08:10, 1F

06/06 10:42, , 2F
Push
06/06 10:42, 2F

06/06 20:38, , 3F
原來如此
06/06 20:38, 3F

06/06 23:25, , 4F
06/06 23:25, 4F

06/07 01:34, , 5F
06/07 01:34, 5F

06/07 09:08, , 6F
06/07 09:08, 6F

06/07 19:46, , 7F
這種動態範圍的定義是哪來的天外一筆?
06/07 19:46, 7F

06/08 00:47, , 8F
用數位來解釋類比,常常落得語意不清越講越糊
06/08 00:47, 8F

06/08 00:48, , 9F
因為數位的ISO不是固定的,所以才會用動態範圍來評估
06/08 00:48, 9F

06/08 00:49, , 10F
底片一做出來ISO就已經固定了,用寬容度就能說明了
06/08 00:49, 10F

06/08 00:52, , 11F
數位的問題在於沒有辦法像類比那樣可以切割成無限階調
06/08 00:52, 11F

06/08 00:53, , 12F
就算它再怎麼進化到2K/4K,階與階之間的轉折還是沒辦法
06/08 00:53, 12F

06/08 00:54, , 13F
非常順的轉折過去,所以數位有焦的地方可以非常銳利
06/08 00:54, 13F

06/08 00:55, , 14F
但模糊無焦的地方,你怎麼看都平坦沒有層次深度,簡單明瞭
06/08 00:55, 14F

06/08 06:04, , 15F
補充infoto大的觀點,尤其是在Mju這種價格體積之上
06/08 06:04, 15F

06/08 06:04, , 16F
數位可以直接放棄了 恐怕永遠也沒有那種市場支撐研發
06/08 06:04, 16F

06/08 06:05, , 17F
底片的強項是極簡結構的小體積和大體積 換取直接畫質
06/08 06:05, 17F

06/08 06:06, , 18F
如果目標是一張相紙或一格底片的成果 數位繞太遠了
06/08 06:06, 18F

06/08 12:14, , 19F
受教了
06/08 12:14, 19F

06/17 20:59, , 20F
這偏的動態範圍應該是階調才對吧?
06/17 20:59, 20F
文章代碼(AID): #1LST9lKR (photo)
文章代碼(AID): #1LST9lKR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