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RF相機大對決

看板photo作者 (風之和子)時間11年前 (2013/02/11 20:11), 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3011 (真‧人肉Matlab)》之銘言: : plaubel makina遇見萊卡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IHpAEBD4_8
: 很有意思的畫面 : 好吧回到正題 : 有沒有板友同時長時間使用過萊卡與中片幅RF相機(GF670, Plaubel Makina, Mamiya 7). : 能說說感想嗎 : 萊卡是不是能達到 或甚至超越120的畫質? 我個人從135用到8x10,簡單地說:無所謂「超越畫質」,而是以 適合的題材配合適當的設備。 以下是我以前在某M網站的回應: 注意:不要落入規格或數字比較的迷宮中! 135片幅的頂級鏡頭與平價的中片幅鏡頭差異多少或如何比較, 從很多年前就是愛好者話題或爭得面紅耳赤的焦點,正確地看待 這問題必須對『放大倍率』有基本認識。 對相同的底片無論其片幅大小,基本單位解析力是相同的, 解析力數值乃作為照片能放大多少倍參考,舉例來說,坊 間常見彩色負片解析力可定為40lp/mm(80l/mm),放大後 照片需要4lp/mm,因此該底片解析力可承受10倍(40/4)的放大。 基於上開理解,135底片放大十倍大約是A4(短邊9吋左右)大小 ,而對6*4.5cm片幅則為18吋左右,在相同放大倍率下,中片幅 明顯優勢就是相同放大倍率可得更大照片。但一般使用者 或印刷需求不會放到短邊18吋照片,若以相同的A4規格, 6*4.5片幅放大倍率只要5倍左右就夠了,底片於較低放大倍率 下將有顆粒感輕微,解析力足夠(放大5倍時底片上只要20lp/mm) ,更因為放大倍率低,拍攝時手震較不容易被放大看出來, 此外光學鏡頭設計時,對光學解析力的考量也不用太高、 對焦精密度要求可降低些(事實上,中大片幅的鏡頭MTF表 多以20lp/mm表示)。 單就光學鏡頭素質而言,135鏡頭為何必須中片幅鏡頭好的原因在於 :應付更高放大倍率之用,但拍攝出來的照片永遠是中大片幅底片 勝出的原因是:放大倍率優勢。安塞亞當斯大師選擇8*10作為創作 媒材一部份原因是放大倍率只要1-2倍照片就夠大張細緻,4*5相機 為何有手持也能拍出不錯照片,也是期待放大倍率3倍已經符合印刷 輸出需求(短邊12吋)。如果都放到相同倍率下,中大片幅鏡頭可 佔不到便宜,問題是:由於放大設備、成本有所侷限,很少攝影者 (除非極認真投入)會把4*5底片放大10倍到50吋以上。 也就是說:把135的leica鏡頭拿來跟中大片幅鏡頭比較,意義不大, 光學設計的考量與用途不同,比較起來如同香蕉與蘋果之差而已。 以上,請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00.18

02/11 22:28, , 1F
讚!
02/11 22:28, 1F

02/11 22:49, , 2F
專業!
02/11 22:49, 2F

02/11 23:28, , 3F
推一個
02/11 23:28, 3F

02/12 01:04, , 4F
謝謝分享
02/12 01:04, 4F

02/12 02:50, , 5F
XX比雞腿的意思
02/12 02:50, 5F

02/12 02:51, , 6F
如果單論RF的話 我想結論會不同 畢竟135巴納克相機
02/12 02:51, 6F

02/12 02:55, , 7F
最大的成就是出現在30年代 但120RF通行的年代和目的
02/12 02:55, 7F

02/12 02:58, , 8F
並不是要支撐紀實攝影的需求 反而是配合135SLR的不足
02/12 02:58, 8F

02/12 03:06, , 9F
而以我放相的經驗 645以上大部分時候比135有彈性許多
02/12 03:06, 9F

02/12 03:08, , 10F
但是同樣1kg負重 120頂多做到等效35/4 題材太受限
02/12 03:08, 10F

02/12 03:09, , 11F
因此更不用說69甚至45 光圈更小 景深越淺越難對焦
02/12 03:09, 11F

02/12 03:14, , 12F
因此 我常常覺得拍底片比數位自由多了 同樣10萬
02/12 03:14, 12F

02/12 03:15, , 13F
同樣3kg負重 我可以同時帶135和120RF 相得益彰
02/12 03:15, 13F
文章代碼(AID): #1H6D_VLY (phot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6D_VLY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