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4/3~4/5 雪山主東初步測試簡記

看板outdoorgear作者 (嗚呼哀哉)時間15年前 (2009/04/13 09:05),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3.下半身穿著: a.首先說說H大好奇的CW-X vs TNF Biotex 其實這兩條緊身褲的review已經散見於各魔人的blog (還有Montbell) 但這還是我第一次穿這類褲子上山測試 (沒錢敗啊~~台灣又沒得試穿...) 因樣本&測試時間不足,所以詳盡review還是等路人甲大吧! (挖坑) 光就布料和支撐度而言,其實這兩件是不同適用環境的褲子! 而且在size不同的情況下(CW-X是M號,TNF是L號),很難做出公正的評比 所以下面的測試心得僅供參考: CW-X這件是PRO版的厚度(實際型號不知?)布料較保暖/抗風/厚/緊,可單穿在外 TNF則是設計為內穿的加強透氣版的針織網布,較薄較輕,會透出膚色,單穿很羞... 機能重點: "支撐強化設計"感覺上是CW-X較強&專業 不過也許要買S號長時間測試才能確認 (還是等路人甲的評比吧!據說已經寫完了~~~~敲碗!) b.至於這類緊身褲的表現... 我只能說他們 "不是取代護膝,而是強化護膝的好東西!" 第一天上坡穿CW-X,一路都很OK,重點是大小腿的加壓有效! 第二天穿TNF回程時膝蓋周圍已經開始微微酸痛了 (護膝借給學弟) 而且走一走膝蓋位置還是會跑掉 (畢竟人的大腿比膝蓋粗,下滑是正常的!) 掉下之後大腿和膝蓋的支撐力馬上下降 所以在休息時要花點時間調整,才能維持效能! 第三天就只能靠側走/倒走/鴨子步 + 登山杖 來減緩膝蓋酸痛 但其實這種程度的酸痛還在可接受範圍 絕對比連爬三天不戴護膝舒適! 回來後檢討...我不該幻想"穿緊身褲就不需護膝!" 畢竟護膝的束縛固定力一定樂勝 反而是緊身褲針對大腿到臀部 & 小腿的穩固支撐是護膝絕對辦不到的! 等於是讓所有下半身肌群作偕同作戰!! 護膝則只針對膝蓋周圍作加強... (穿Neoprene緊身褲爬山?! 下半身會太悶熱&活動不便吧~~) 所以回來後騎單車測試就把futuro PS RX套式護膝加在CW-X和TNF之外(左膝) 經科學研究證實... 靈芝的好壞在多糖體!! 沒啦!實測後感覺護膝的機能往上下延伸,和緊身褲的效果整合在一起了! 而且緊身褲的膝蓋大腿部份&護膝變得不容易下滑(和沒戴護膝的右腳比) 護膝咬膝蓋後皮膚的情況也大幅降低! 確實發揮 1+1 > 2的效果,推薦這種搭配法! 不過一般護膝用布不透氣 & 會下滑的問題還是存在 因此我之前才幻想緊身褲可以解決的,可惜單穿還是不行... 也許目前只有搭Zeuba才能達到最佳表現吧? ( CW-X + Zeuba....好奢侈的組合啊~~) 持續尋找中低價/非潛水布/膝蓋後方挖空/膝蓋前方X型束帶/兩側有彈簧支撐條的護膝! c.另外一條SKINS運動後恢復褲只在睡覺時穿 三天下來大小腿都沒感覺到往常爬山的酸痛 不過不知哪條褲子的功勞~~~ 布料舒適有質感,在槍械室還有貼心的透氣網布...讚! 黑色底布配黃色立體檢裁縫線很有全民超人那套制服的FU 不過我很好奇緊身褲需要立體剪裁&車縫線嗎? 只要版型夠小,布料夠彈性,加上襪子那種環狀針織法...應該會更舒適吧? 目前市面上的平車縫內面還是會摩擦(脫下這三條褲子後皮膚上有車縫壓痕) 也許只有熱貼合(彈性&外觀差)和反穿一般車縫(醜!但內面是完全平滑的)能解決吧? 期待更新更平滑的布料接合技術囉! d.再來是外穿的Softshell褲: OR Contour不知名年份版(推測是08 FW) 在上集的推文中有和h大討論了,布料特性大概就是綜合 " Dynamic的抗風/透氣/彈性 + Dryskin的內外面織法 + 快乾褲的柔軟/碼重" 當然單一特性都沒有三者強,但能把不同長處綜合在一起... 這塊布算是很成功的三季softshell布啦! (接近我幻想中的"耐操纖維作寬鬆編織"的透氣/快乾布料!) 小缺點是某些細節的作工普普 / 內面凹凸不夠柔軟 / 內口袋網布不夠細緻&親水 大缺點是DWR不符OR水準,洗一洗就不怎麼潑水了 再加上布料薄...雨水很容易濕進來! 外型設計很簡單好看!也許可以偽裝成西裝褲? 現在越來越多這種軟質SOFTSHELL啦~ (Arc'teryx Gamma LT / Patagonia Traverse / 國產品牌...等) e. 10度以上行進時穿"Lowe Dryflo內褲 + CW-X + OR Contour" 一看就知道會過熱! 雖然OR Contour已經是很透氣的軟殼了 (透氣小訣竅: 將外褲穿成低腰褲!能有效幫助臀部散熱透氣!) 但緊身褲的褲頭設計不舒服(Skins除外) & 沒穩固槍彈設計 所以還是需要穿條內褲在裡面...(真想來條"彈械分離設計的透氣超薄彈性內褲"啊~~) 改穿TNF則有些微改善,因為布料較透氣! 但三天下來臀部和跨下的悶濕實在不舒服 下次要想辦法改進! 有沒附設薄內褲或車褲的緊身褲啊? 穿三層真的很難做到排汗透氣舒爽 吃早餐&唸書去! 竟然會拖到下集...orz ※ 引述《mangudai (嗚呼哀哉)》之銘言: : 禮拜一跟冷兄說睡醒就po,結果今天睡醒才有空寫... : 由於寫blog & 找圖實在太耗時間 : 而且我相信OG板友應該對裝備有一定愛好&認識 : 所以在此就以簡記的方式分享這次上山亂測的心得! (偷懶的藉口) : ===================================================== : 一.行前計畫: : 前年10月去過一次雪山測試裝備,全程都在0~10度,大風小雨 : 那次測試的幾項重要體驗是: : 1. PU類雨衣在10度以上幾乎無用武之地 (TNF DIAD & Pata Spraymaster) : 即使在毛毛雨,10度~5度之間下坡輕鬆走,還是會反潮 : 所以這次帶了Westcomb eVent Jacket來挑戰一下類似氣候! : 還帶了MHW Transition Windstopper Jacket(有貼條但非防水貼條,想當雨衣的人勿買) : 可惜沒機會穿到N2S...下次再來個"直接透氣雨衣布大PK"! : 2. 我的TNF 40F Polarguard信封式睡袋 (填充495克/整顆重1157克) : 在上次7~10度之間的七卡山屋 + 鋁箔睡墊完全擋不住 : 要丟熱水瓶 + 搶匪帽 + 保暖衣褲才OK : 這次還是同一顆(沒錢買輕量32F 800FP...) : 但帶了NB FUGU來調整溫度(輕量800FP外套) : 睡墊也改成城市綠洲二折出清的Insulmat半身泡棉 + 背包 : (現在連軀幹部分充氣的睡墊也在出清了!) : 3. 上次穿HH Interface Bw (類Dryskin) + Golite C-Thru Endurance(類PS Lite版) : 在5~10度大風的狀況下會有點冷,加上Montane Pertex Microlight則不冷但微悶 : 所以這次計畫穿 " 短袖排汗衣 + HH Bw + OR Ether風衣行進,再視狀況穿脫 " : 4件排汗衣行進間替換: Berghaud Tech T / Lowe Alpine Dual Fiber Dryflo : Montane Bionic (格狀Sportwool) / OR Sequence (柔軟類棉觸感版Dri-release) : 全都是圓領短T,雜誌社幫我借的... : 4. 上次下半身穿 " Lowe不明版本Dryflo Boxer(STP送的) + Pata MW Capilene Tight : + Mammut Castor (Schoeller WB-Formula防水透濕軟殼褲) " : 感覺是溫暖/防風防水/排汗快,在那次行程中並沒有感到明顯不適 : 但後來看到美軍的服裝系統研究,他們是建議維持在"有點涼+不會流汗"的運動狀態下 : 而非我之前習慣的 "微溫的熱身後狀態"... 再加上這次路人甲很大方的外借 : " CW-X緊身褲 / TNF Biotex緊身褲 / Skins運動後肌肉恢復褲" : 所以外面我就搭配hdoor推薦的超透氣Softshell "OR Contour Pants" : 嘗試讓全程保持在低汗量狀態! 而且要挑戰"不戴護膝走三天"的個人紀錄! : 5. 冬天爬山的口罩實在很難做到夠透氣又保暖抗風排汗 : (目前看過最屌的是Power Shield + 雙排氣管,類似飛行員口罩設計!!) : 導致我每次上山都會輕微流鼻血 & 喉嚨刺痛 (上次靠棉口罩...失敗!) : 所以我這次帶了兩條頭巾和仿RESPRO打孔潛水布口罩來解決這問題! : ===================================================================== : 二.實際狀況: : 這三天的天氣都好過氣象局的預報! (對登山者來說是好消息,對我來說就...) : 所以實際穿搭層次變得比預期少&簡單: : 第一天 10~15度 微風: 單穿排汗衣行進就ok了 : 第二天 10度以上 峰頂最低6度: 出太陽就飆到20度以上,刮風則超冷,常見的百岳天氣 : 第三天 10度以上,只在某些地段有毛毛雨: 不適合測雨衣,但我還是硬穿... : 晚上戶外約4~8度,室內約8度左右 : 睡袋一樣不夠力,但搭配睡墊和羽絨衣就ok : ============================================================== : 三.簡易心得 : 1.排汗衣大PK: : Berghaus Tech T : 這系列中低價超細纖維排汗衣有掛GTX保證,還有獨家銀纖維抗菌 : 實際上內面親水比外層強 (滴水後內面濕度&擴散面積>外層) : 織法也比較平滑,所以貼身穿著的吸汗速度很快 : 但這會導致濕後再接觸的冷感,抗臭效果也跟一般銀離子處理差不多 : 優點是觸感柔軟 & 價位平實,算是入門排汗衣的好選擇! : (之前在推文中有推薦過他的織法,但我說的是內外微起絨的版本,非其他兩塊內平滑版本) : Lowe DF Dryflo : 內PP外PET雙密度織法 + Polygiene抗菌處理 + UPF50...進階版Dryflo : 滴水有同心圓現象,但內平滑外凹凸的織法還是會造成濕後接觸冷感 : 優點則是將汗水帶離皮膚的速度超快!此外因汗水越接近體表就越快乾 : 這塊布的內面又是幾乎不含水的PP,所以快乾速度超乎我的想像! : 感覺大概是 "負重行進不覺得濕冷 => 下背包後覺得:靠!內層好冰 " : => 小休&吃點行動糧後...全乾了?! "的循環 : 其他方面的表現都優於Tech T,不然定價多1000就太削了 : 只是這種內面平滑的排汗衣實在是太容易冰到皮膚了! : Montane Bionic : 內23%美麗諾羊毛,外77% PET的Denier Grid版Sportwool : 羊毛在內直接提供保暖和溫控效果(反穿的話皮膚感覺較冷!) : 不像化纖排汗衣需等待汗水堆積到一定程度後才能產生wicking效果 : (這現象是我最近才理解的...原來R1和R.5有時會內濕外乾是因為 : 排汗量不夠大,而非親水處理失效!!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 滴水到PS內馬上就顯現外濕內乾的效果,噴霧上去則是內濕外乾直到 : 噴霧量夠大!但內絨毛的表面還是會殘留一點霧水無法被排到表面, : 因此越緊身越薄越平滑的化纖排汗衣的Wicking啟動時間越快!) : 羊毛的內部會直接吸/排汗氣,所以排濕是一穿上就開始作用 : 缺點是表面斥水毛鱗在汗濕後還是會有接觸冷的問題 : (羊毛是濕氣管理而非排出汗水) : 而且整體吸太多水導致慢乾(雖然乾燥過程中是溫濕的) : 所以羊毛比較適合夠冷&運動量非超大的使用環境! : Sportwool因為混紡化纖,所以乾燥速度提高,但抗臭就不如純羊毛了 : 其他化纖羊毛混紡布的特性我還要多測試多研究 : 總之除了抗臭較差和內層羊毛觸感較刺之外 : 這件算是最適合此次行程中表現最佳的排汗衣! : OR Sequence Duo: 也是混紡羊毛,但含量更少,觸感更佳! (88/12) : Dri-Release WOOL不同於Sportwool,他是把化纖和羊毛一起仿成絲 : 再織成衣服,所以內外觸感相同,也比一般純羊毛細緻,跟棉T超像! : 不過不知為何吸水量比Sportwool高? 導致乾燥速度更慢一點 : 但因為內外都是化纖混紡的微起絨面,所以濕後觸感還不錯 : Fresh Guard技術則跟一般化纖抗臭處理相同,不如純羊毛強 : 重點是價位可親...比較適合想嘗試羊毛的人入手! : 2.雨衣: : 第二天到圈谷後穿Patagonia Spraymaster上攻 (HH和OR風衣都借人了) : 從北稜角回主峰後則穿隊友的Montbell冰攀級3L XCR (有腋下拉鍊和4個前ZIP口袋) : 第三天從369過哭坡觀景台都穿Pata Spraymaster : 之後換Westcomb eVent,過第一觀景台後跑回管理處,測試eVent的透氣極限! : 心得是...PU雨衣還是一樣反潮,有彈性又緊身的好像更嚴重一點 : (雖然這次沒下雨,但氣溫比上次更高,PU雨衣表現不佳是可預期的) : 有通風設計的GTX表現比eVent涼,但帽子的部分則可以感覺出直接和間接透氣的舒適差異! : eVent雖然可直接透氣,但12度跑下坡後還是悶&濕,只是反潮情況比PU類好很多 : 幾乎感覺不太出來! 排汗衣內面也比較快乾,可見直接透氣比較能讓排汗效果保持暢通! : 另外Backpacker說的eVent透氣好到不需腋下拉鍊? 我只能說國情不同.. : 通風設計的反應調節速度必定大於布料的透氣,更不用說透濕了! : (親水無孔膜的透濕條件就是先在膜內凝結成汗水再排出,一超過就反潮啦!) : 該出門了,下集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1.89

04/13 09:16, , 1F
頭推..一早就看到好文
04/13 09:16, 1F

04/13 09:18, , 2F
推~有上述這種護膝一定要通知一下的啊~
04/13 09:18, 2F

04/13 10:11, , 3F
推阿!M大唸書加油吧 !!
04/13 10:11, 3F

04/13 10:14, , 4F
啊對! Contour pants的抗風只是根據感覺& h大的說法來預
04/13 10:14, 4F

04/13 10:15, , 5F
估!因為騎機車測試抗風必須穿MONKEY那種刷毛在內才不會受
04/13 10:15, 5F

04/13 10:15, , 6F
保暖度不足而影響進風感覺,氣溫也要夠低...總之軟殼褲的
04/13 10:15, 6F

04/13 10:16, , 7F
抗風不好測啊!還是需要實驗室的CFM/CSC儀器比較準...
04/13 10:16, 7F

04/13 10:23, , 8F
耳邊突然聽到熊旅揚的聲音......XD
04/13 10:23, 8F

04/14 18:11, , 9F
偷推今天逛店心得:Montbell UL傘超輕! 始祖鳥新風衣上架!
04/14 18:11, 9F
※ 編輯: mangudai 來自: 61.224.43.29 (04/15 08:23)

04/15 09:50, , 10F
稍微編輯過...另推昨晚逛到的AIGLE R.5 V領長袖定價2200
04/15 09:50, 10F

04/15 09:56, , 11F
以這塊布料和AIGLE價格來說....超值得不可思議!
04/15 09:56, 11F

04/15 09:57, , 12F
當然跟簡化舒適版的Pata C4 /Marmot MW Shirt比還是較貴
04/15 09:57, 12F

04/15 09:57, , 13F
啦!而且後兩件STP會出現~~
04/15 09:57, 13F
文章代碼(AID): #19ue_4hJ (outdoorgear)
文章代碼(AID): #19ue_4hJ (outdoorg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