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情報] 台灣與中國快篩的不同
共 3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推噓35(38推 3噓 92→)留言133則,0人參與, 4年前最新作者s949106 (feder)時間4年前 (2020/03/10 09:46), 4年前編輯資訊
0
1
6
內容預覽:
先說明,我完全是門外漢. 以下都是網路上查的. 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對岸目前用的技術都是透過標記抗體(IgG/IgM). 來確定是否感染病毒. 因此若身上還沒有產生抗體是找不到病毒的. 且如果樣本有會與快篩作用的其他抗體就會出現假陽性反應. 我查到的資訊是他們皆需要採集血液樣本. 而台灣使用的是噬菌
(還有995個字)

推噓8(8推 0噓 47→)留言55則,0人參與, 4年前最新作者Reflection11 (反思自省很困難)時間4年前 (2020/03/10 12:24), 編輯資訊
0
4
5
內容預覽:
有整理值得嘉勉,不過在技術對比的部分似乎有些誤解,所以還是直接回一篇文. 比較快,之前在板上有發過一篇簡介快篩及 ELISA的文章,可以看一下.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582017190.A.9BA.html. 膠體金 (Colloidal gold)
(還有1102個字)

推噓21(21推 0噓 70→)留言91則,0人參與, 4年前最新作者jjoonnyy (jojo)時間4年前 (2020/03/10 23:17),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感謝解惑, 原來差別是這樣啊!. 簡單來說. 病毒身上帶有抗原(病毒上), 入侵人體後, 經過"數日"人體會產生抗體(血液中,. 所有要抽血)。. 1. 病毒抗原, 一開始就有. 2. IgM 急性的抗體, 大多約約感染4~20天產生, 部分病毒或人, 幾小時就可測. 3. IgG 長期抗體, 約2
(還有184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