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曼谷疫情延燒 專家警告已超過可控制範圍

看板nCoV2019作者 (忘忘)時間2年前 (2021/07/23 23:24), 編輯推噓15(15038)
留言53則, 1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曼谷疫情延燒 專家警告已超過可控制範圍 發稿單位:中央社 發稿時間:2021/7/23 22:09(7/23 22:42 更新) 撰 稿 者:記者呂欣憓/編輯:周永捷 原文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30374.aspx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23日專電)泰國第三波COVID-19疫情延燒,今天單日新增確診再 創新高,疫情集中在曼谷及週邊地區,專家警告曼谷疫情已經超過可控制範圍,曼谷市政 府緊急加開社區隔離中心。 泰國今天宣布新增1萬4575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案例,114人死亡,單日 確診人數創下新高。截至今天,泰國累計確診46萬7707人,其中3811 人死亡、32萬152人 康復出院、14萬3744人治療中。 疫情集中在曼谷以及週邊區域,今天新增的確診案例和死亡人數中,有6085例和79人在曼 谷以及週邊的北欖府(Samut Prakan)、龍仔厝府(Samut Sakhon)、巴吞他尼府( Pathum Thani)和佛統府(Nakhon Pathom)。曼谷則有3104個確診案例。 民族報(The Nation)報導,鄉村醫師學會(Rural Doctors Society)和國家健康安全 辦公室(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Office)合作,11組團隊檢測曼谷約30個社區,目 標是檢測1萬5000人。 鄉村醫師學會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們目前在社區內檢測了超過9000人,檢測結果發現 19%的人為陽性,鄉村醫師學會警告曼谷的疫情已經超過可以控制的範圍,必須盡快幫民 眾施打疫苗。 由於曼谷疫情嚴峻,許多人染疫後等不到病床,近日不斷傳出有人在路邊死亡的消息。總 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昨天在一場會議中指示,政府部門應該想辦法讓染病者 到臨時醫院去,有人倒在路邊的景象不該再出現,這不只是公共衛生部的事情而已。 曼谷市長阿斯文(Aswin Kwanmuang)今天表示,已在曼谷開設了23個社區隔離中心,預 計7月底、8月初會再開設30個社區隔離中心,可提供6000多個床位給輕症及無症狀病患。 (編輯:周永捷)1100723 --   喔喔喔喔~ 記得要戴口罩,還要勤洗手,不摸眼鼻口     喔喔喔喔~ 記得要戴口罩,還要勤洗手,不摸眼鼻口  (飆高音) 伍佰教你如何帥氣打噴嚏: https://youtu.be/96t6VmyFWW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85.2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27053842.A.87C.html

07/23 23:46, 2年前 , 1F
看到9千、1萬1已經覺得絕望了,沒想到…
07/23 23:46, 1F

07/23 23:47, 2年前 , 2F
1天1萬4...
07/23 23:47, 2F

07/24 00:58, 2年前 , 3F
泰國衛生部長前幾天才說確診人數到3萬1千
07/24 00:58, 3F

07/24 00:59, 2年前 , 4F
多,這個數字的每日確診數疫情才會趨緩...
07/24 00:59, 4F

07/24 03:34, 2年前 , 5F
19%陽性率 QQ
07/24 03:34, 5F

07/24 05:05, 2年前 , 6F
台灣可以不用預期兩年內泰國生產的AZ
07/24 05:05, 6F

07/24 05:05, 2年前 , 7F
能交付
07/24 05:05, 7F

07/24 05:29, 2年前 , 8F
泰接種率不高。但是死亡率不高。台灣醫療
07/24 05:29, 8F

07/24 05:29, 2年前 , 9F
水準高。死亡率超過。不過泰可能要慢慢看下
07/24 05:29, 9F

07/24 05:29, 2年前 , 10F
去才知數據。只是東南亞似乎死亡率都偏低。
07/24 05:29, 10F

07/24 05:52, 2年前 , 11F
死亡率低是因為確診人數多,分母大的關系...
07/24 05:52, 11F

07/24 06:09, 2年前 , 12F
東南亞人口結構年輕,自然壓低了死亡率
07/24 06:09, 12F

07/24 06:59, 2年前 , 13F
死亡率可能跟印度做比較會更客觀?
07/24 06:59, 13F

07/24 07:55, 2年前 , 14F
印度官方數字落差太大了
07/24 07:55, 14F

07/24 09:05, 2年前 , 15F
東南亞還有人口年齡中位數低的優勢
07/24 09:05, 15F

07/24 09:05, 2年前 , 16F
印度也是年齡低 所以能拼群體免疫
07/24 09:05, 16F

07/24 09:06, 2年前 , 17F
它弄到短期海量被感染才壓垮醫療
07/24 09:06, 17F

07/24 09:06, 2年前 , 18F
但多重慢性病的老弱比例低
07/24 09:06, 18F

07/24 09:07, 2年前 , 19F
所以除非缺氧,否則很多能救回來
07/24 09:07, 19F

07/24 09:08, 2年前 , 20F
青壯的重症,撐久往往抗體能擊敗病毒
07/24 09:08, 20F

07/24 09:30, 2年前 , 21F
東南亞國家有沒有想過把新冠肺炎流感化,
07/24 09:30, 21F

07/24 09:30, 2年前 , 22F
佛系防疫即可。起碼不會餓死的比病死人多。
07/24 09:30, 22F

07/24 10:22, 2年前 , 23F
新加坡人口中位數42,跟台灣一樣。新加坡確
07/24 10:22, 23F

07/24 10:22, 2年前 , 24F
診6萬四,死亡36人。台灣確診15xxx,死亡784
07/24 10:22, 24F

07/24 10:22, 2年前 , 25F
人。這不奇怪嗎?
07/24 10:22, 25F

07/24 10:43, 2年前 , 26F
新加坡確診是老人嗎?你忘了我們剛開始
07/24 10:43, 26F

07/24 10:43, 2年前 , 27F
一個月的時候確診者年齡都偏高啊
07/24 10:43, 27F

07/24 10:57, 2年前 , 28F
新加坡確診一大半都是年輕移工
07/24 10:57, 28F

07/24 11:42, 2年前 , 29F
還要研究因為疫情過世的人健康程度,我們
07/24 11:42, 29F

07/24 11:43, 2年前 , 30F
會不會整體相對不健康跟因為健保制度讓
07/24 11:43, 30F

07/24 11:44, 2年前 , 31F
疫情前已經相對病危的人可以活下來但挨不
07/24 11:44, 31F

07/24 11:45, 2年前 , 32F
過新冠病毒的摧殘給予致命一擊
07/24 11:45, 32F

07/24 12:36, 2年前 , 33F
台灣對染疫死亡的定義寬很多
07/24 12:36, 33F

07/24 12:36, 2年前 , 34F
有些是其他因素死亡,只是死後驗到病
07/24 12:36, 34F

07/24 12:36, 2年前 , 35F
毒的也列入案號
07/24 12:36, 35F

07/24 12:36, 2年前 , 36F
像基隆一個中風臥病多年的
07/24 12:36, 36F

07/24 12:36, 2年前 , 37F
因褥瘡敗血症死亡,死後驗到病毒也算
07/24 12:36, 37F

07/24 12:36, 2年前 , 38F
進去
07/24 12:36, 38F

07/24 12:45, 2年前 , 39F
之前溺水後確診也計入死亡
07/24 12:45, 39F

07/24 12:45, 2年前 , 40F
^死亡
07/24 12:45, 40F

07/24 12:56, 2年前 , 41F
新加坡非常高比例是外籍勞力
07/24 12:56, 41F

07/24 12:57, 2年前 , 42F
外籍勞力通常沒家庭或無老人
07/24 12:57, 42F

07/24 12:58, 2年前 , 43F
跟之前敦睦艦隊年齡層類似
07/24 12:58, 43F

07/24 12:59, 2年前 , 44F
所以大部分甚至無病識自認無症狀
07/24 12:59, 44F

07/24 13:01, 2年前 , 45F
東南亞若要佛系防疫 也仍得控制峰值
07/24 13:01, 45F

07/24 13:02, 2年前 , 46F
把高峰壓扁 時間拉長
07/24 13:02, 46F

07/24 13:02, 2年前 , 47F
不然分母太大,即使人口年輕重症%低
07/24 13:02, 47F

07/24 13:03, 2年前 , 48F
分母短期變成10倍100倍 也會醫療爆炸
07/24 13:03, 48F

07/24 13:06, 2年前 , 49F
東南亞快爆了就管制移動活動
07/24 13:06, 49F

07/24 13:06, 2年前 , 50F
也就是在壓短期峰值
07/24 13:06, 50F

07/24 13:08, 2年前 , 51F
重症率(年齡連動) x 確診數(封鎖
07/24 13:08, 51F

07/24 13:08, 2年前 , 52F
強度影響)
07/24 13:08, 52F

07/24 13:09, 2年前 , 53F
搞到1天數萬的話 重症率再低也是慘
07/24 13:09, 53F
文章代碼(AID): #1W-jyIXy (nCoV2019)